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十一

食貨十一

○食貨十一

漕運

△漕運

(臣)等謹按漕運自明開會通河始罷海運陸運而為儹運自支運而變為兌運又為改兌始罷民運法似善矣然明臣邱濬歷言其害甚謂唐宋之不若今考其弊軍固無室家之樂有轉輸之勞而民受其害者亦多當時有司漕之責者皆左軍右民交兌之際軍日益橫需索無饜民雖不任運而其苦十倍於漕我朝於運丁則有贍運之屯田有官給之行月有民輸之贈貼而且貿易土宜利倍十一家室完聚往返有期軍固無運輸之苦而改軍民交兌為官收官兌小民免於輓運而樂於輸將其所以惠愛軍民者計至周矣茲纂通典於漕運別為一編按年纂列至列聖相承偶遇偏災或蠲免或緩徵或截留或折色諸惠政已列蠲賑冊中茲不具載

順治二年定漕運官司提衡巡察則設總漕巡漕督押則設漕道糧道統領則設總運輓運則設旗甲又監兌官以同知通判為之押運官專以通判為之領運官以衞所守備千總為之四年定各省漕船缺額令運軍自備船裝運自備船不支三修料價僅給重運銀令其雇募民船七年裁巡漕御史九年定給漕船水腳銀江南蘇州松江安慶廬州並江西浙江等處每石自三錢至三錢五分揚州府每石二錢五分均於隨漕項內動給定官收官兌徵贈貼銀半給運軍十年以白糧無漕船令攢廠成造製鐵斛定式頒發倉場十二年定五年一編審軍丁毋令竄入民籍是年定各省漕運過淮限期江北各府州縣限十二月內江南江寧蘇松等處限正月內江西浙江限二月內其不過淮之山東河南二省限正月盡數開行十三年定各倉收米限期京倉限十日通州倉限七日印給倉收以坐派紅單到日起限逾限者劾之先是貼造漕船例於民地徵十之七軍地徵十之三給備料價其有不敷於江寧各衞屯米每石協濟銀一錢黃快船每丁協濟銀五分官舍餘丁編為三則上則納銀五錢中三錢下二錢審定造冊徵收解廠以供貼造至是飭將各衞所舍餘閑丁按年編審納銀為幫貼之費十六年漕船回空過淮者責之漕運總督不過淮者責之糧道覈其船原數闕者罪之十七年定押運府倅過淮抵通違誤者如糧道例議罪令折徵灰石米解部撥支十六年禁折徵漕毋得以兌漕為名價外苛索

康熙元年諭領運官軍依限抵通回空均宜恪守成法如有私販貨物隱藏犯法人口及盜賣漕糧中途故致船壞者著督漕官並該地方官參奏嚴提治罪若知而徇隱亦從重處治二年刊發各省漕運全單開列兌糧船數修船錢糧及到次開兌開行過淮到通回空違限日期及驗米色察夾販欵目畢具令依式填注違者著該管官察參并嚴格途文武官催儹之責有不力者論罪定漕糧完欠分數除帶運米外將餘米併入正項總作十分考覈未完六釐及一分以上不及二分者經管糧廳罰俸有差三年增造浙江白糧船六十四號并入漕幫僉運四年定漕船抵通州限十日回空十一年更定漕船抵通限期山東河南限三月初一日江北限四月初一日江南限五月初一日江西浙江湖廣限六月初一日到通均限三箇月完糧如違限不完押運等官計違限月日各降罰有差又定白糧過淮抵通違限者督運官議處如督運漕糧例十四年定江蘇白糧照浙江例抽漕船裝運五年更換十七年增定沿途程期重運有違限一時以上至違限與原限之期相等及逾於原限專催督催官各議罰降調革職有差回空如逆流順流有牐壩之處均照重運定期無牐壩之處原限十二日者改為九日四日改為三日三日改為二日一日半改為一日順流無牐之處原半日改為三時一日改為半日四日改為二日五日改為二日半如致違限沿途文武官並隨幫官皆照催儹重運例議處天津至通州重運係逆流二十里限一日回空係順流五十里限一日浙江至山陽重運順流四十里限一日逆流二十里限一日回空順流五十里限一日逆流三十里限一日違限照例議處至鎮江渡江如因風守候令地方官報明免議再江西湖廣漕船行長江至儀徵者因風挽運難以立限應令地方官作速嚴催出境其自儀徵至天津皆如新定例行是年准淮北向例止收紅米之州縣紅白兼收著為令二十二年定漕船載運額數每船載正耗米五百石土宜六十石並令漕督親督重運至通歲以為例二十六年申嚴代運之令及該管處分至各衞所漕船照每年見運之數成造十分之一又定各省歲修漕船每出運一船給修費銀七兩五錢二十八年定漕船受兌離次各省巡撫題報限期不得過二月逾限議處三十三年禁折徵耗米違者以改折漕糧治罪三十五年定出運每船僉軍一名其餘水手九名擇有身家並諳習撐駕者雇充三十七年定江南建平縣漕糧改折耗米例四十五年定僉軍例四十九年定掛欠漕糧之例除本軍名下追賠一半外其半令漕運各官照數分賠五十一年定僉副軍一人隨運並定給漕船來往限單飭令沿河州縣挨次填注入境出境時日五十四年定交兌樣米每船用米一石著糧道及漕運總督加封抵通起卸時其樣米仍作正收

雍正元年免江西腳耗扒夫修倉鋪墊等銀五十一萬兩米六十一萬石有奇是年令漕運總督於開兌開幫時將糧船各數運軍姓名冊送戶部查覈二年嚴漕船剝淺擾害商船及包攬貨物夾帶私鹽私藏火器禁裁船政同知其修造漕船事宜令歸糧道管理先是經紀運米到橋車戶運米到倉每米五十袋抽掣一袋一袋短少餘袋例算於各役腳價內扣賠是年更定掣欠之制每石秔米作價銀七錢稄米六錢仍於腳價內扣抵若欠數多照盜賣漕糧例治罪其每秔稄米一石作價銀一兩四錢著地方官將家產變賠三年定漕白糧抵通日期及起卸回空船糧各數並並壩外河水深淺令倉場侍郎五日一次具奏四年諭押運同知通判抵通之日著總督倉場侍郎送部引見五年諭在京各倉委都統副都統御史等每倉各一人專任稽察之責其支放奏銷等事不必經管惟倉房滲漏牆垣捐壞與倉內鋪墊及匪類盜竊各弊察出即行文倉場侍郎知之倘不能察出弊端以致虧損倉糧著落都統及倉場監督等官分賠通州三倉交與通永道通州副將稽察其失察分賠之例與京倉同並定催漕船成造歲修銀兩每船給銀三十七兩六錢三分三釐動支稅課銀每歲給二修銀二兩動支茶果銀十年期滿照例別造六年定文學生員准免僉運令浙江徵收漕米無論紅白籼粳概行收納著為令七年諭朕聞糧船過淮所費陋規甚多嗣後著御史二人前往淮安稽查不許官吏需索擾累其糧艘中攜帶物件除照例許帶外如有夾帶私鹽及違禁等物者亦著該御史稽察但不得過於吹求以致糧運遲滯至漕船抵通時其該管衙門官吏及經紀車戶人等恐有向運軍額外需索者亦著差御史二人稽察淮安於二月初差往通州於四月內差往都察院按期開列請旨時山東河南增設總河是年定漕船經過濟寧臨清二處令河東河道總督題報八年定漕船底料銀向例成造新船將舊船解廠充作底料如無交銀五十一兩九年免江淮興武二衞底料銀十萬八千一百餘兩十一年令河南山東於額徵粟米內改徵黑豆十二萬石十三年復申漕船水手擾害居民之禁

乾隆元年定截留漕糧各事宜江蘇安徽浙江三省應支本折月糧三修銀准其照數全給其行糧盤耗贈銀負重贈米等項各隨多寡按程期遠近計算江西漕船大米較多遇有截留將原領折耗行月贈銀贈米斛面米均免扣追湖北湖南漕船泊臨洞庭湖風波不測遇截留時例給一半月糧之外每船酌留頭舵水手四名防護每名日給口糧一升減去人等每裕給盤費銀三分米一升照時值折給二年將河南山東粟米改徵黑豆河南二萬石山東四萬石裁減江南浙江白糧十二萬石改徵漕糧以紓民力並定山東自備船回空之例是年令御史四人分駐淮安通州濟寧天津等處巡察諸弊三年恩賞運弁銀人各四兩軍半之是年以湖北通山當陽二縣僻處山陬兌運較難每石改徵銀一兩二錢五分制鐵尺用積方之法覈算倉糧旋定各倉貯米每廒以萬石為率其奇零之數別貯一廒四年定漕船遇淺剝運例凡重運所經遇淺令河道總督即飭所在有司官員民船剝運其剝船雇值憑有司官酌給五年復定漕糧裁留事宜未兌者照停運例給與減半月糧已兌本開者並將三修一項全給七年又定山東河南截留已兌開行者加給銀五十兩江南浙江六十兩湖廣七十兩江西九十兩免江西南昌江南興武浙江紹興各幫貸逋銀四千六百四十兩復定山東漕船不由漕運總督給發限單受兌之後即呈報河道總督及巡漕御史稽察催行時江淮興武二衞運軍有黃快船避僉者八年俱令歸入民賦以嚴勾考是年河南粟米復改徵黑豆二萬九千三百五十六石六升有奇十一年增設河北垡船六十汊夫百八十名淺夫三百名隨時疏濬其置造垡船器具夫工等費於紅駁銀內動支十六年又改河南粟米徽黑豆二萬石十七年定稽察各倉官除都統值班御史在城理訟之期均更番到倉稽查違者令巡漕御史糾參是年增定稽查倉庾事例京通各倉每倉差御史一人稽查奏明年終更代不實者議處申禁收漕州縣收兌留難之弊十八年諭向來旗員承修廒座往往慮及工部料估之數不敷輾轉議增議減以至遲延時日嗣後各倉如有應修工程著工部倉場該旗各派司官一員會同料估修理是年定倉廒匙鑰封閉之令向例各廒匙鑰交倉場侍郎收執其殘廒用都統御史封條恐陰雨查驗不便茲改交滿漢監督以專責成又收漕甫完即行封閉易致蒸鬱糜爛俟深秋時始行上板加封二十七年定監督期滿即行更代不准留倉例如遇滿漢同時任滿者准倉場侍郎於各倉監督內揀調二十九年令司漕各員不得濫收潮潤米色並行軍籍紳官富戶規避僉丁詭捏脫漏之禁三十三年停各倉五年盤驗之例以省糜費三十七年定糧道親行督運抵淮不得轉委丞倅代押例四十一年定直省州縣倉庾建於城內者其收兌稽查令知州知縣自行監督至其地不通水道者改建鄰邑水次以便起運是年諭令沿河州縣酌量安設縴夫并選派夫頭照管以供受雇其各幫雇覓縴夫并令押運千總督率旗丁查點稽核按站交替不許攜帶過站亦不許中途私雇以專責成不致滋事

皇朝通典卷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侯安都·姚思廉
  列传第二十六 羊欣 羊玄保 沈演之 江夷 江秉之·李延寿
  卷一四八 梁紀四·司马光
  卷中·李肇
  卷之二十六·佚名
  ◎王大娘单独结婚宣言·吴虞公
  题今献备遗后·项笃寿
  第二八五具领状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三日一一七○三--九·佚名
  第三四红禀光绪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一一二○四-六·佚名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佚名
  一四○七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二十九·郑麟趾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四 白河偷渡·溥仪
  符存审传·欧阳修
  第十五章散会与搁置动议·孙中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送行·李渔

    〖谒金门〗(小生、小旦携手上)(小生)行色动,想起忽惊残梦。(小旦)死穴生衾曾许共,暂离何足恸。(小生)娘子,我和你缔盟之后,朝夕相依,乐极忘归,不觉已是三春时候。昨日闻得你要回去葬亲,使我神魂俱丧。你身娇体怯,路远途长,教我怎生舍得

  • 乾集之下·钱谦益

    蜀献王六首【送希直先生还汉中诗】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阅士孔多,我敬希直。谦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鸾凤之仪。有学有识,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质。侍我

  • ●补遗·李心传

    太祖改乾德年号,宰相令文士检阅前代不犯此名。既颁赦,果有言前伪蜀王衍有此号,太祖召宰相,语以检阅失于精详。赵普曰:“已颁行,不可追改。”自是始重博学多闻之士。(按改元时,赵中令未入相。阙书名)此亦误。按,太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佚名

    嘉靖三年五月乙丑朔 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学士蒋冕言臣近者自陈衰病恳乞罢乡 圣慈未赐矜允臣虽愚昧宁不知仰戴殊恩勉图报称何敢轻于进退以孤九重之眷注哉况臣所论大礼节奉御批朕言太宗之义未尝有闻令又加称

  • 三国志平话卷下·佚名

    鲁肃回程后过江,头尾无两个月,周瑜引军五万,荆州南约百里,西行收川。周瑜军行,见一万军拦住,有皇叔,诸葛言:“你知得荆州一并三年不收,今年田种,八月半头,看看收刈,十万军东西下有三十里长,南北下八十里来阔,军人耗荡,百姓远赴荆州诉

  • 第三十六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命七年二月初十日,遣孟坦率八旗每牛录甲士一人,往收沿海遗留之户。又令每牛录各制一梯。二月初十日,都堂书谕镇安堡参将曰称:“著尔率兵往蒙古边界驻守,有白土厂、清河、石河之人移户口来者,令携豕鸡等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上·袁枢

    宋 袁枢 撰西晋之乱【贾氏 诸王 胡羯江左中与附】魏元帝咸元年 初晋王娶王肃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继景王后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晋王爱之常曰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炎立髪委

  • 绎史卷八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三桓弱鲁【仲遂杀适立庻附】左传【僖公三十年】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公羊传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 谷 文公梁传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师也 二年】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

  • 方震孺传·张廷玉

    方震孺,字孩未,祖籍安徽桐城,后来迁到寿州。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由沙县知县进入朝廷担任御史。熹宗即位,叛逆太监魏忠贤勾结客氏。方震孺上疏陈述三朝的危难,说:“宫女近侍,易于谄媚,窥探圣上情况让人担心。宫中诏书频频颁

  • 杨廷和传·张廷玉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他的父亲叫杨春,做过湖广提学佥事。廷和本人十二岁就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在他父亲之前中了进士,才十九岁。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回乡娶妻,回朝以后当上检讨。廷和风度翩翩,性格安静慎

  • 第十一节 加富尔改革内政·梁启超

    加富尔既相,君臣一心,锐意改革。其改革奈何?加富尔以为欲强国必先富民,于是第一,奖厉殖产兴业,采自由贸易政策(即免出入口税之政策)。是彼游历英国时,受哥布丁(英国名士,主张自由贸易政策,舌战于议院卒达其志者也)之感化者也。第二

  •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汉昭烈帝。因

  • 卷五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正百官下 唐高祖武徳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至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四五)梵志品瞿默目揵连经第四(第三念诵)我闻如是。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尊者阿难游王舍城。尔时。摩竭陀大臣雨势治王舍城。为防跋耆故。于是。摩竭陀大臣雨势遣瞿默目揵连田作人。往至

  • 海内留心佛教文化者鉴之·太虚

    近顷佛化运动,已渐占世界文化运动之重要位置。唯在我中国,颇现为两重佛教危机,而昏生梦死之当方丈做法师者犹不与焉。一者、太为拘执经疏之文字,固守形式之规制,而失佛法巧契时机之妙用。二者、略从日本新出佛书,浅尝肤受,皮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灭业障品第五  尔时世尊住正分别。入于甚深微妙静虑。从身毛孔。放大光明。无量百千种种诸色。诸佛刹土。悉现光中。十方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作

  • 意林·马总

    五卷。唐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 《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子钞》,流布于市。总看

  • 廿一史弹词·杨慎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