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李倧(1595年—1649年),即朝鲜仁祖(조선 인조),朝鲜王朝第16任君主(1623年—1649年在位)。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胤。本贯全州,生于海州,是朝鲜宣祖李昖之孙,定远君(朝鲜元宗)李琈之子,光海君李珲之侄。李倧初封绫阳君,光海君时期,其家族被光海君视为王位威胁,屡遭迫害。天启三年(1623年)李倧与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1625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内部从李适之乱开始,各种叛乱或阴谋层出不穷;外部则处于明亡清兴的东亚剧变期,朝鲜遭遇后金(清)的威胁与侵略,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两次蹂躏,李倧被迫在崇祯十年(1637年)向清朝皇帝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使朝鲜的宗主国从明朝变成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李倧薨逝,庙号仁祖(初定为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赐谥庄穆,朝鲜内部不使用),葬于长陵。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全部章节目录

(1)總序
(2)元年
(3)二年
(4)三年
(5)四年
(6)五年
(7)六年
(8)七年
(9)八年
(10)九年
(11)十年
(12)十一年
(13)十二年
(14)十三年
(15)十四年
(16)十五年
(17)十六年
(18)十七年
(19)十八年
(20)十九年
(21)二十年
(22)二十一年
(23)二十二年
(24)二十三年
(25)二十四年
(26)二十五年
(27)二十六年
(28)二十七年
(29)附錄

猜你喜欢
  己酉避乱录·胡舜申
  近代词人逸事·张尔田
  南天痕·凌雪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佚名
  吴三桂纪略·佚名
  江苏省通志稿邦交志·缪荃孙
  江苏省通志稿方域志·缪荃孙
  台湾番事物产与商务·佚名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佚名
  金陡被陷记·佚名
  蓬山密记·高士奇
  清史讲义选录·汪荣宝
  大清国籍条例·佚名
  新竹县制度考·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七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 关山月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漠野冷胡霜关楼宿遥客陇头秋露暗碛外流沙白惟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送程秀才 悠悠多路岐相见又别离东

  • 卷一百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二门阙类五言古咏双阙         【陈】江 总象阙连驰道天宇照方疏刻凤栖清汉图龙入紫虚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竞言百尺丽宁方万丈余赋得待诏金马门     【陈】何

  •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白居易新乐府【幷序 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

  •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朱浮 冯鲂 虞延 郑弘 周章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

  •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目录·缪荃孙

    前言原序序例言第一卷周、秦、汉第二卷吴第三卷晋(一)第四卷晋(二)第五卷晋(三)第六卷宋第七卷齐第八卷梁第九卷陈、隋第十卷唐(一)第十一卷唐(二)第十二卷杨吴第十三卷南唐第十四卷宋(一)第十五卷宋(二)第十六卷宋(三)第十七卷宋(四)(附

  •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

  • 舆图·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舆图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古称左图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不图亦惟春秋列国尤难图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形不可画定分封时疆界为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丝有以今之一县而四国

  • 杜之伟传·姚思廉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其家世代研习儒学,专门修治《三礼》。父亲杜规,为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陽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情深厚。之伟幼时精明敏捷,才智出众。七岁时,学习《尚书》,稍习《诗》、《礼》,粗通其学。十五

  • 卷八 汤诰第三·孔颖达

    汤既黜夏命,黜,退也,退其王命。复归于亳,作《汤诰》。汤诰以伐桀大义告天下。[疏]“汤既”至“汤诰”○正义曰:汤既黜夏王之命,复归于亳,以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史录其事,作《汤诰》。仲虺在路作诰,此至亳乃作,故次《仲虺》之下。

  • 儒志编·王开祖

    (宋)王开祖撰复者性之宅也无妄者诚之原也大畜者道之归也颐者徳之施也故君子复足以知性无妄足以立诚大畜足以有容颐足以育物知其复则能知性知性则能立诚立其诚则能畜徳畜其徳则能发育万物而与天地配矣中庸之言推乎人性赞

  • 卷一百八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六观象授时易革卦象?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歴明时【注歴数时防存乎变也虞氏翻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故君子以治歴明时也】程子曰革变

  • 古之学者(1)·戴圣

    ——于平易中见深刻【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2)。鼓无当于无声(3),五声弗得不知;水无当于五色(4),五声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5),五声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6),五服弗得不亲。【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

  • 大学·章世纯

    ○大学之道 一节【其一】学举其全、而大人之事备矣、夫一理不至、非儒者之量也、兼体用而极之、而学于是乎全、且君子既已从事于学。则不可不审其指之所存。此之不审。则往而不知所为。为而不知所成

  • 佛说无垢贤女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诸菩萨大弟子学士学女。诸天人民阿须伦鬼神龙无央数共会。时佛说经。尔时会中。有长者梵志。名曰须檀。有妇名捭楼延。与九百七十五亿妇人俱。叉手听经

  • 卷第一百九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鸠摩罗什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默问常安草堂摩诃乘法师鸠摩罗什。大乘经中深义。十有八途。什法师一一开答。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次问答实法有 次问答分破空 次问答后议追忆前议 次问答遍学

  • 终南家业目录·守一

        四明 铁翁宗师 述    门人 行枝 编上卷  教观撮要  三观尘露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中卷  重受戒文  戒体正义直言  四诤要论  衣制格言  论分部  论僧体  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