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三十一

職官九

○職官九

八旗都統

領侍衛內大臣

前鋒統領

護軍統領

步軍統領

火器健銳虎鎗各營

△八旗都統【副都統 參領 副參領 佐領 驍騎校 筆帖式】

八旗都統滿洲蒙古漢軍旗各一人 副都統旗各二人分掌滿洲蒙古漢軍二十四旗之政令以宣布教養整詰戎兵釐治土田稽覈戶口 八旗驍騎參領滿洲旗各五人蒙古旗各二人漢軍旗各五人 副驍騎參領各如參領之數掌受都統副都統之政令以頒于佐領而行之 八旗佐領滿洲六百八十人蒙古二百有四人漢軍二百六十六人 驍騎校每佐領下一人掌稽所治人戶田宅兵籍以時頒其職掌 印務參領滿洲旗各二人蒙古旗各一人漢軍旗各二人 【 於本旗參領內選充】 印務章京滿洲旗人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漢軍旗各六人 【 於佐領驍騎校世職內選充】  印務筆帖式滿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漢軍旗各六人 【 於生監甲兵內選充】 隨印外郎漢軍旗各一人蒙古旗各一人 【 於漢軍官學生內考充】 掌章疏文移案牘及繙譯行遣之事 【 雍正七年每旗設左右司掌關防參領章京及司務等員十三年俱省改設印務參領章京筆帖式員額乾隆元年定】 聖朝定龍興東土諸部以次削平歸附日眾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始編三百人為一牛彔每牛彔設額真一先是我國出兵校獵不論人數眾寡各隨族黨屯寨而行每人各取一矢十人設長一領之其長稱為牛彔額真至是遂以名官尋復定戶籍分為四旗曰黃旗曰白旗曰紅旗曰藍旗以純色為辨乙卯年以初設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合為八旗每三百人設一牛彔額真五牛彔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額真二人以佐之天聰八年改梅勒額真以下為章京惟固山額真如故其隨固山額真行營馬兵定為阿禮哈超哈 【 此為驍騎營之始】 九年分設蒙古八旗旗色官制與滿洲八旗同崇德二年始立漢軍二旗四年以漢軍二旗分為四旗七年定設漢軍八旗旗色官制與滿洲蒙古八旗同順治十六年鑄給八旗都統二十四印十七年定制固山額真漢字稱為都統梅勒章京漢字稱為副都統雍正元年改八旗都統印滿文固山額真字為固山按班漢字如舊凡八旗序次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行軍蒐狩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為右翼至除授官職公差踐更以上下旗為辨朝祭班列旗籍界址以左右翼為辨京城八旗方位左翼自北而東自東而南鑲黃旗在安定門內正白旗在東直門內鑲白旗在朝陽門內正藍旗在崇文門內右翼自北而西自西而南正黃旗在德勝門內正紅旗在西直門內鑲紅旗在阜城門內鑲藍旗在宣武門內四周星拱以環衛宸居焉以下管甲喇者即為甲喇章京順治八年定甲喇章京漢字稱為參領滿字如舊康熙三十四年每甲喇增置委署參領各一人於世爵佐領等員內選用雍正元年改為副參領七年又增置左右司掌關防參領旗各二人十三年省至滿洲牛彔天命元年始編置八年增編蒙古牛彔天聰四年增編漢軍牛彔八年制管牛彔者即為牛彔章京順治十七年定牛彔章京漢字稱為佐領分得撥什庫漢字稱為驍騎校滿字如舊佐領所治以三百人為率丁口滋生則遞有增設今以現數計之滿洲佐領鑲黃旗八十六人正黃旗九十三人 【 內一人半個佐領一人兼辦番子事務】 正白旗八十六人正紅旗七十四人鑲白旗八十四人鑲紅旗八十六人正藍旗八十四人鑲藍旗八十八人 【 內一人半個佐領】 蒙古佐領鑲黃旗二十八人正黃旗二十四人正白旗二十九人正紅旗二十二人鑲白旗二十四人鑲紅旗二十二人正藍旗三十人鑲藍旗二十五人漢軍佐領鑲黃旗四十一人正黃正白二旗各四十人正紅旗二十八人鑲白旗三十人鑲紅正藍鑲藍三旗各二十九人佐領之制有世襲有公中世襲佐領有四等國初各部落長率其屬來歸授之佐領以統其眾爰及苗裔者曰勳舊佐領其率眾歸誠功在旗常得賜戶口者曰優異世管佐領其僅同弟兄族里來歸因授之以職奕葉相承者曰世管佐領其戶少丁稀合編佐領兩姓三姓迭為是官者曰互管佐領皆以應襲者引見除授公中佐領則以八旗戶口蕃衍於康熙十三年以各佐領撥出餘丁增編佐領使旗員統之有缺則以本旗不兼部務之大臣世爵及五品以上文武官內簡選除授焉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領催五人驍騎二十人弓匠一人鞍匠或鐵匠一人漢軍每佐領下亦領催一人鳥鎗驍騎四十一人擡鹿角兵八人每旗藤牌兵一百人礮手四十人又定制八旗有值年公署歲列都統副都統銜名奏請簡派掌八旗會理之事選左右翼官校之賢能者分治之領催驍騎掌書鈔各舉職以從其長課事考成歲終則會已結未結之事彙疏以聞所屬之稱職者於每歲更代日咨本旗以應陞註冊立法最為詳備云

△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 散秩大臣 御前乾清門侍衛 一等侍衛 二等侍衛 三等侍衛 藍翎侍衛 親軍校 侍衛處主 筆帖式】

三旗領侍衛內大臣六人 【 鑲黃正黃正白三旗每旗各二人】 掌統領侍衛親軍 內大臣六人散秩大臣無定員俱掌先後宸御左右翊衛出入扈從國初以八旗將士平定海內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皆勳戚大臣而宗室之秀外藩之侍子亦咸得以選預環列焉凡輪直殿廷以領侍衛內大臣等總統之若朝會燕饗時巡大閱則率其屬以執事領侍衛內大臣皆由特簡內大臣亦如之散秩大臣由特恩簡授無定額其勳舊後裔世襲者以次承襲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俱無定員 【 於三旗侍衛內擢用】 一等侍衛三旗六十人宗室九人二等侍衛三旗一百五十人宗室十八人三等侍衛三旗二百七十人宗室六十三人藍翎侍衛三旗九十人漢人侍衛無定員 【 分一二三等及藍翎侍衛】 掌宿衛扈從更番輪直凡六班班分兩翼宿衛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為內班宿衛太和門為外班行幸駐蹕宿衛如宮禁之制扈從前導領侍衛內大臣侍衛班領帶領執豹尾槍侍衛佩長把刀侍衛扈從隨行侍衛班領委署侍衛班領侍衛按隊扈從隨行其散秩大臣侍衛什長帶領執纛親軍扈從隨行大閱則按隊環衛各共其事其分司職守者有粘竿處侍衛三十四人上駟院侍衛二十四人養鷹狗處侍衛九人善撲處武備院及諸達侍衛無定員皆統於三旗員額順治初以漢廕生遴選侍衛尋罷康熙二十九年以武進士之嫻騎者擢置侍衛附於三旗三十七年設宗室侍衛雍正三年於藍翎侍衛中選其才技為四等侍衛後仍為藍翎侍衛五年定制武進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衛二名三名授二等侍衛在二甲者得選三等侍衛三甲者選藍翎侍衛七年以宗室侍衛併入三旗舊設三旗印務班領十二人班領十二人乾隆三十六年改印務班領為一等侍衛班領為二等侍衛凡侍衛十人則設之長三旗侍衛什長六十人宗室侍衛什長九人 親軍校鑲黃旗二十五人正黃旗二十六人正白旗二十五人掌率其屬隨侍衛以執事所轄藍翎長三旗各八人親軍鑲黃旗二百七十七人正黃旗二百九十五人正白旗二百八十七人舊設親軍校四十五人後增置乾隆四十年增設委署親軍校七十七人 【 鑲黃旗二十五人正黃旗正白旗各二十六人】  主事一人署主事二人 【 於筆帖式內題署】  筆帖式三旗各四人貼寫筆帖式三旗各九人掌章奏案牘繙譯文移

△前鋒統領 【 參領 前鋒侍衛前鋒校 筆帖式】

前鋒統領左右翼各一人以王公大臣兼領掌本翼四旗前鋒之政令 【 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為右翼】  前鋒參領前鋒侍衛左右翼各八人 【 凡前鋒營各官皆滿洲蒙古兼用】  委署前鋒侍衛左右翼各四人 【 以前鋒校或親軍校選委給五品冠帶】  前鋒校左右翼各四十八人掌督率前鋒警蹕宿衛凡行幸止頓於御營一二里外安設卡論立前鋒旗以為門戶列帳守衛以前鋒參前鋒侍衛共四人前鋒校前鋒共百二十人董其役焉初制天聰八年定巴雅喇營前哨兵為噶布什賢超哈順治十七年定噶布什賢噶拉依按班漢字稱為前鋒統領每翼各設一人以總其事焉又國初設噶布什賢章京順治十七年定為前鋒參領並置前鋒侍衛前鋒校等員額乾隆十七年增置委署前鋒侍衛旗各一人前鋒軍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各二人分其半以兼習烏鎗設立什長隊長以時訓練而黜陟之 隨印協理事務前鋒參領侍衛左右翼各一人 隨印前鋒校左右翼各二人 隨印筆帖式左右翼各二人掌案牘文移

△護軍統領【參領 司鑰長 副參領 護軍校 隨印參領等官 圓明園護軍營參領等官】

護軍統領每旗各一人掌護軍之政令 護軍參領每旗滿十人蒙古四人 內司鑰長署司鑰長每旗各一人 【 以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鳥鎗護軍參領遴選除授】 副護軍參領每旗滿洲十人蒙古四人 委署護軍參領每旗各七人 【 以護軍校選委給五品冠帶】  護軍校滿洲蒙古每佐領各一人掌董率護軍守衛宮殿門戶及紫禁城外環列周廬番上宿直傳籌巡警凡禁門扃鑰啟閉以時置籍以驗出入車駕行幸則宿衛御營專司網城堆舖及清道警蹕之禁令 隨印協理事務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每旗各一人 隨印護軍校每旗各二人 隨印筆帖式每旗各二人門筆帖式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各十人掌案牘文移圓明園八旗護軍營總統無定員以王公大臣兼任掌圓明園翊衛之政令 營總護軍參領每旗各一人 副護軍參領每旗各二人 護軍校每旗各八 人副護軍校每旗各八人掌守衛御園番直巡警凡車駕出入則率其屬以司清蹕之事 隨印協理事務營總護軍參領各二人 隨印護軍校四人 隨印筆帖式八人掌案牘文移初設巴雅喇營統以巴雅喇纛章京順治十七年定漢字稱為護軍統領設員額如今制又初設巴雅喇營甲喇章京順治十七年定漢字稱為護軍參領又設署護軍參領乾隆十七年復設委署護軍參領員額護軍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各十七人初制以上三旗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守衛禁門下五旗各守王公府門遇行圍出征則八旗一列分撥雍正七年始定八旗護軍均司禁衛焉又隨印參領副參領及護軍校俱雍正三年定隨印筆帖式初制每旗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省門筆帖式初制未設後增置又圓明園八旗護軍統雍正二年始置於禁苑周圍建營房八所選京中八旗官軍分地駐劄專司宿直以王公大臣統轄營務焉至營總副參領署副參領俱雍正三年置參領雍正十年增置護軍校初置八十人雍正十年增置三十二人乾隆十二年又增十六人副護軍校雍正七年置初定七十二人十年增置四十人乾隆十二年又增十六人護軍三千六百七十二人教養兵四百八十人又隨印營總護軍參領護軍校筆帖式員額俱乾隆十六年置御營嚮道總統無定員 【 以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八旗副都統兼任】  嚮道處參領侍衛各四人 前鋒校護軍校各六人 【 皆于前鋒護軍營內選用】 嚮道之職凡遇時巡省方以總統一人先期率官校詣車駕經行之地周覽山川通橋梁夷險隘計程入告駕行佩櫜鞬前導每日駐蹕後以次日程途及駐蹕之所奏聞交兵部曉諭闔營回鑾亦如之凡御營及頓營看營均由嚮導總統先期指示飭所在有司敬謹修治焉 【 謹按嚮導雖無專設之員非定有常額者可比然翊衛 警蹕責任綦重今以隨時

簡任者皆在前鋒護軍營官內謹附識】

△步軍統領【翼尉 協尉 副尉 步軍校 城門領 城門吏 門千總 員外郎 主事 司務 筆帖式 巡捕五營副將 參將 遊擊 都司 守備 千總 把總】

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滿洲一人以親信大臣兼任之掌京城內外門禁鎖鑰統帥八旗步軍五營將備以徼巡京師詰禁奸宄平易道路肅清輦轂 左右翼步軍翼尉每翼各一人 八旗步軍協尉每旗各三人 步軍副尉每旗各三人掌董率守衛巡警掃除 捕盜步軍校每旗滿洲三人蒙古漢軍各一人掌緝捕盜賊稽察奸宄 步軍校每旗滿洲二十一人蒙古漢軍史八人 委署步軍校每旗滿洲五人蒙古漢軍各二人掌分汛警夜清道詰奸 城門領滿洲十八人漢軍七人 城門吏滿洲十八人漢軍七人 門千總漢軍三十二人掌內城九門外城七門晨昏啟閉之事以嚴出入稽詐偽 步軍統領衙門員外郎滿洲二人 主事滿洲二人掌勾撿旗營簿書 司務滿洲一人掌稽查簿籍兼理俸餉 筆帖式滿洲十有二人掌文移繙譯 信礮總管滿洲一人司信礮官漢軍旗各一人掌守白塔信礮 巡捕中營副將一人遊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四人千總十人把總二十人 巡捕南營參將一人遊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五人千總十二人把總二十四人 巡捕北營參將一人遊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三人千總八人把總十六人 巡捕左營參將一人遊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三人千總八人把總十六人 巡捕右營參將一人遊擊一人都司一人守備三人千總八人把總十六人掌分汛防守譏察巡邏緝捕姦匪初置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皆領於兵部職方司以漢人主事一員專司政令康熙十三年始改設提督九門步軍統領一員特簡八旗大臣綜理其事三十年以巡捕三營併隸於步軍統領乾隆四十六年以所轄三營地方遼闊增為巡捕五營舊設有協理步軍統理衙門刑名事務部臣一人乾隆四十三年省如步軍統領有以都統副都統任者仍用部臣一人協理至翼尉本名總殿康熙十三年置協尉本名副尉順治五年置副尉本名參尉雍正四年置乾隆十九年俱改今名步軍校順治中置捕盜步軍校委署步軍校俱康熙三十四年置所屬凡領催二千二十八人步軍一萬八千七百二十六人捕盜步軍三百二十人乾隆四十六年增步軍二千二十六人員外郎初置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一人司務雍正十三年增置筆帖式初置四人康熙三十年增四人雍正十三年又增四人又城門領初名城門尉城門吏初名城門校乾隆十九年俱改今名其員額內城每門各二人外城每門各一人門千總初名指揮千戶順治四年改置內外城每二人所屬凡門甲三百二十人門軍六百四十人礮手每門各二人又順治十年定置信礮五于白塔山及內九門各置信礮五設信礮官漢軍左右翼各二人以司其事雍正二年改定員額如今制乾隆八年定歸于步軍統領管轄又紫禁城內西筩子河舊置步軍校二人步軍四十人以備緊急差傳乾隆四十八年增制協尉一員步軍六十名移駐造辦處外圍地方焉又初制巡捕分南中北三營轄十九汛置官七十員馬步兵五千一百名乾隆四十六年增為中南北左右五營分設二十三汛所置各汛名目中營汛五曰圓明園汛暢春園汛靜宜園汛樹村汛樂善園汛南營汛六曰東河沿汛東珠市口汛花兒市汛西河沿汛西珠市口汛菜市口汛北營汛四曰德勝汛安定汛東直汛朝陽汛左營汛四曰正陽汛東便汛廣渠汛左安汛右營汛四曰阜城汛西便汛黃寧汛永定汛共置官一百七十一員增兵四千九百名合為一萬分馬戰守糧額仍撥兵二千依健銳營制以時操演訓練武備各置有外委千總把總以司協防操演之事並募民充番捕人役以伺察旗民牙錯星羅法制益加詳密焉

△火器健銳虎鎗各營火器營【總統 翼長 營總 鳥鎗護軍參領 副參領 委署護軍校 筆帖式 參領 護軍校 筆帖式 健銳營總統 翼長 前鋒參領 副參領 委署參領 前鋒校 副前鋒校 筆帖式 虎鎗營總統 總領 虎鎗長 副長 筆帖式 委署筆帖式】

火器營總統六人 【 以王公或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兼任】 掌教演火器之政令 火器營左右翼翼長各一人 八旗掌關防營總每旗各一人 【 委署翼長二人在內】  鳥鎗護軍參領每旗各二人兼管礮位每旗各一人 委署鳥鎗護軍參領每旗各四人 又五品頂帶花翎委署鳥鎗參領十人 【 由鳥鎗護軍校內放】  鳥鎗護軍校每旗二十八人 筆帖式每旗各二人 【 於護軍內選用】 掌訓練火器較試以時每歲秋後於蘆溝橋演放子母礮咸率其屬以從事焉初康熙三十年始置火器營設鳥鎗護軍每人各給鳥鎗一八旗各給子母礮五專司練習火器以王公大臣兼領初無定員雍正年間始定置六人乾隆十年以朝陽門內隆福寺前官房一所為火器營公署三十八年移住一半於廣仁宮後之御河旁列為一營以去城市遠俾得專心訓練焉其所移住御河旁一營兼在昆明湖教習水戰營總乾隆二十九年置鳥鎗護軍參領初設十六人均以旗員兼任雍正三年省察哈爾八旗護領改入火器營定為專設之缺乾隆二十九年省八人又初制有鳥鎗驍騎參領二十四人鳥鎗驍騎校一百十二人乾隆三十五年省驍騎參領以驍騎校額併入護軍校內即以副護軍參領兼管礮位委署護軍參領如今額又有鳥鎗藍翎長每旗二十八人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每佐領下鳥鎗護軍六人礮驍騎一人 健銳營總統無定員 【 以公侯大臣兼任】 掌健銳營之政令督率所屬以時訓練 健銳營左右翼翼長各一人 八旗前鋒參領每旗各一人 副前鋒參領每旗各一人 委署前鋒參領每旗各二人 【 即於前鋒校內選委】  前鋒梭共五十人 副前鋒校共四十人 【 即於前鋒內選用】  筆帖式四人 【 即於前鋒內選用仍食原餉】  前鋒軍演習水師教習漢人侍衛十人把總十人掌帥領營卒習雲梯馬步射鳥鎗馳馬躍馬舞鞭舞刀之技每遇巡幸則分其軍十之二以共隨扈之事又於昆明湖置趕繒紅八艘以教水戰駕船駛風咸精於其藝焉乾隆十四年於八旗前鋒護軍內簡雲梯精卒千人從征金川功成凱旋命以其眾特立為健銳雲梯營於香山實勝寺旁建屋以居之其官屬皆設為定額而以公侯大臣兼理營務有缺則請旨特簡焉至翼領等官俱乾隆十四年置委署前鋒參領副前鋒校水師教習侍衛俱乾隆十八年增置水師把總由天津及福建水師營選天津四人福建八人又藍翎長共五十人前鋒千人委署前鋒千人養育兵百人水手七十二人三旗虎鎗營總統一人 【 以公侯領侍衛內大臣簡任】  三旗總領各二人 【 以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侍衛簡用】  虎鎗長每旗各七人 虎鎗副長每旗各七人 【 均於虎鎗人內選用】 筆帖式三人 委署筆帖式三人掌以虎鎗翊從凡遇車駕蒐狩虎鎗總統總領日以十人佩虎鎗於前導侍衛前行安營後領虎豹出入備伏弩箭犁刀行田遇大獸則列鎗從之奉旨殪虎或追踪或尋山得則具奏以獻將首先刺虎一二人名奏聞初康熙二十三年黑龍江將軍進精騎射善殺虎新滿洲四十人至京分隸上三旗始制虎鎗營設官以領之三旗虎鎗人共六百人於侍衛參領親軍校親軍前鋒校前鋒護軍校護軍驍騎校驍騎領催及閒散人內選用初制設三百六十人雍正元年增置每旗各八十人內虎鎗人四百八十人學習虎鎗人一百二十人虎鎗總統總領馬褂以黃色鎗長以紅色虎鎗人以白色衿均鑲以青乾隆三年始鑄給關防焉

(臣)等謹按荀子稱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值秦之銳士自古有國家者於兵制常額之外必有選鋒之軍訓練之眾教養於平時而收其效於一旦以資指臂而壯聲靈所關甚鉅我朝法制周密軍威整肅康熙中特置火器營以練習鎗礮虎鎗營以格殪猛獸政一令專技精藝熟為前代所未有我皇上聖武維揚萬方震疊自歲己巳始以雲梯勝兵剙置健銳營於香山勁旅如雲無不一當千百復以歲時親臨簡閱號令嚴明節制有方屹為千城腹心之選嗣是王師撻伐所至蕩平搗穴擒渠是軍實宣勞著績仰見睿謨廣運條畫精詳儲材豫而收效遠洵為超軼前代云

皇朝通典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一 严棱 毛修之 唐和 刘休宾 房法寿·魏收
  卷一百六十九·志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等·脱脱
  卷二百七十六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卷七十三 前凉録四·崔鸿
  ●卷一百十·徐梦莘
  东都事略卷六十一·王称
  卷第二百一十二·胡三省
  卷三十四·朱熹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通志卷五十二·郑樵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阿桂
  二 屈原和鲁迅·许寿裳
  李洪之传·李延寿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严嵩庆寿·王世贞

    【夜游朝】〔丑上〕博带峨冠身显耀。登甲第始趋朝。富贵情怀。苞苴志量。那管经纶廊庙。金榜胪传姓字题。从今脱却破蓝衣。满堂金玉重重富。谁信当年一腐儒。自家赵文华。浙江慈溪人也。名登黄甲。官拜刑曹。只是平

  • 王仲元·隋树森

    王仲元,杭州人。元后期北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据《录鬼簿》载,他与钟嗣成相交有年,熟稔非常。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元人《图绘宝鉴》上有关于王仲元的介绍,称其擅长花鸟工笔,兼善小景之作,“用墨之法

  • 提要·吴仁杰

    臣等谨案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仁杰有古周易巳著录是编末有仁杰庆元丁巳自序谓梁刘杳有草木疏二卷见于本传其书巳亡杳疏凡王逸所集者皆在焉仁杰独取二十五篇疏之其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

  • 三集卷三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二古今体一百十八首【癸未六】出丽正门恭迎皇太后驾至山庄策骢山市迓金舆七日翘心一日纾仙地清凉宜摄养云斋松?奉兴居【山庄内  皇太后所御内殿名松鹤斋】爱看昼影偏迟砌便有炎风解避

  • 王司马集题词·王建

    王司马集题词王司马建字仲初颍州人登大历十年进士与中官王枢密名守澄者善司马自恃才高每多非刺一日酒中以汉桓灵信任中官起党锢兴废之事为讥枢密深恨之曰尔所作宫词百首天下传诵禁庭深邃何从而得也司马无以对枢密将劾

  • 卷八·杨士奇

    三年闰三月庚寅朔○乙未 命陈亨李远等将骑兵五千哨真定○丙申○郑报吴杰军滹沱河北去我军七十里 上笑曰彼不量力揣智辄欲求战乳犬犯虎伏雌搏狸虽有斗心力能胜乎岂不鉴盛庸哉遂饬诸军渡河时向暮诸将请明旦度陆荣进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纪昀

    列传宋 【三十一】○宋三十一王尧臣孙抃 田况田锡 王禹偁张咏王尧臣孙抃田况田锡王禹偁张咏△王尧臣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 【案欧阳修撰尧臣墓志铭作著作佐郎】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纪昀

    列传唐 【十六】○唐十六刘仁轨 裴行俭【光庭 稹均娄】师德刘仁轨裴行俭娄师德△刘仁轨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瓌上疏有所 论奏仁轨见

  • 卷六 礼乐篇·王通

    子曰:“吾于礼乐,正失而已。如其制作,以俟明哲,必也崇贵乎?”贾琼、薛收曰:“道不行,如之何?”子曰:“父母安之,兄弟爱之,朋友信之。施于有政,道亦行矣,奚谓不行?”子谓:“任、薛、王、刘、崔、卢之昏,非古也,何以视谱?”文中子曰:“帝之

  • 经礼补逸卷七·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军礼振旅礼书大禹谟禹班师振旅周礼大司马中春敎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敎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大

  • 守行品第二十三·佚名

    是时天帝释在会中坐。作是念。闿士行十方人无能过者,岂况佛乎。人身难得寿安又难。有一发意求佛者甚难。何况至心求佛道。欲为十方作明度导者乎。是时释化作甘香华以散佛上。作是说。行闿士道者乃及於佛所愿悉成。为护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八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佛世尊爱恚永断违顺平等。拔诤论根灭憍慢本。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庵罗夫人缘余尔时具寿阿难陀。从佛受咒及伽他已。即往广严城。以脚踏门阃。咸依上法。时庵罗夫人闻佛游行广严城。至我庵罗林。严饰侍从。前后围绕。乘诸珍舆。从

  • 众经目录卷第一·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大乘修多罗藏录第一(六分)合六百四十五部一千四百七十八卷众经一译一合一百三十三部四百二十一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晋义熙年沙门佛陀跋陀罗等共法业等扬州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

  •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昔張文定謂:三代以下儒門澹泊、收拾不住,英靈漢子盡歸釋氏,舉馬祖、坦然、丹霞輩以實之。張無盡賞為名言。然達磨西來不立文字,形於紙墨何有吾宗?諸方說禪浩浩,徒以組章織句為工,其去經生家掇拾餖飣詫為洙泗淵源者,何殊燕乙也

  • 往事与随想·赫尔岑

    回忆录。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和作家赫尔岑著。该书包含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杂感等多种文体,内容丰富。作者把个人的生活事项同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一些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在偶

  •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

  • 士翼·崔铣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