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三十二

職官十

○職官十

宗室封爵

世爵世職

△宗室封爵 【 王府官屬 公主府官附】

宗室封爵十有四等一和碩親王二世子三多羅郡王四長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貝子七鎮國公八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國將軍十二輔國將軍十三奉國將軍十四奉恩將軍天潢宗派以顯祖宣皇帝本支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為覺羅宗室束金黃帶覺羅束紅帶諸王授封以素行為封號和碩親王親王世子皆金寶龜鈕多羅郡王餙金銀印麒麟鈕皇子生十五歲由宗人府請封其爵級出自欽定親王郡王適福晉所生子二十歲後由宗人府請考試親王適子奉特旨始封世子其未封世子者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不入八分公 【 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各置官屬凡朝會燕饗皆異其禮

 賜賚必均及是為八分 有功加至貝子准入八分如有過降至公仍不入八分】 郡王適子奉特旨始封長子其未封長子者亦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一等鎮國將軍貝勒適子降襲貝子餘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貝子適子降襲鎮國公餘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鎮國公適子降襲輔國公餘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輔國公適子世襲餘子考授二等輔國將軍不入八分鎮國公適子降襲不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適子降襲三等鎮國將軍餘子均考授三等鎮國將軍一二三等鎮國將軍適予各降襲一二三等輔國將軍餘子均考授三等輔國將軍一二三等輔國將軍適子各考襲一二三等奉國將軍餘子均考授三等奉國將軍一二三等奉國將軍適子均降襲奉恩將軍餘子均考授奉恩將軍其奉恩將軍既無可降之品級將奉恩將軍適妻所生子但准一予考試承襲奉恩將軍餘子停封為閑散宗室酌量人才優者奏請考試准食雲騎尉俸凡王爵由軍功得者世襲罔替由恩封者以次遞降以功加封者自奉恩將軍遞加一等至和碩親王親王有功酌賞金銀其以過降封者自和碩親王遞降一等至奉恩將軍無級可降則為閑散宗室亦月有贍銀歲給祿米婚喪嫁娶特加恩賜康熙二十七年定考試法王貝勒以上至奉恩將軍之子應授封者考試國語及馬步射優者封應得之爵平者降一旁劣者降二等封授乾隆八年定親王側福晉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郡王側福晉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貝勒側室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貝子側室予考授二等輔國將軍鎮國公側室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公側室子考授一等奉國將軍親王妾媵子考授三等輔國將軍郡王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國將軍貝勒貝子妾媵子均考授奉恩將軍其餘妾婢所生子為閑散宗室不授封十一年定考試法其學業平庸者降等封授奉恩將軍無級可降如考試降等仍授奉恩將軍停俸三年又定世子之適子恩封不入八分公如未恩封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一等鎮國將軍側福晉子考授三等鎮國將軍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國將軍長子之適子恩封一等鎮國將軍如未恩封亦與餘子同授封爵餘子考授二等鎮國將軍側福晉子考授一等輔國將軍妾媵子考授奉恩將軍三十九年又定親王世爵遞降之法親王遞降至鎮國公郡王遞降至輔國公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遞降至未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遞降至一等鎮國將軍輔國公遞降至一等輔國將軍俱世襲罔替四十三年以睿親王有贊翊功特命配享廟廷追諡續封豫親車肅親王鄭親王克勤郡王子孫皆復原封號以罪廢之果親王亦還其屬籍四十七年復定親車之子給以一品章服郡王貝勒以下俱照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等嗣子之例給與三品頂帶其餘閒散宗室一概給與四品頂帶於四十八年新正賜宴乾清宮又廣宗室御史及陵寢官員額令咸得以才自効云

(臣)等謹按宗室王公封爵雖與官制不同而杜氏通典及列代史志皆系之職官一門今從其體例詳加詮次並以王府官屬公主府官屬附後

長史親王府世子郡王府長子各一人 司儀長貝勒一人掌府中之政令率僚屬以各共府事員額並順治八年定乾隆十八年奏准諸王長史貝勒司儀係首領官若僅於所屬官內補授恐有遷就嗣後員缺於下五旗前鋒護軍驍騎各參領及世職官與所屬應陞人員簡擬正陪送部引見補授凡王府以下各官自五品以上出缺引見補授六品以下咨送兵部補授 散騎郎親王府四人世子郡王府三人長子二人掌佐長史理府事皆以世職領之初制每旗各設散騎郎無定員雍正四年定制各王屬下散騎郎仍舊選充貝勒貝子等散騎郎俱停止 護衛親王府二十人 【 一等六人二等六人三等八人】 世子十七人 【 一等六人二等五人三等六人】 郡王府十五人 【 一等五人二等四人三等六人】 長子十二人 【 一等二人二等四人三等六人】 貝勒十人 【 二等六人三等四人】 貝子六人公四人 【 俱三等護衛】 掌隨護宿衛王府護衛自二等以下均戴藍翎初制為正品乾隆十九年護衛典儀俱改為從品 典儀親王府六人 【 從四品二人從五品二人從六品二人】 世子五人 【 從四品一人從五品從六品各二人】 郡王府四人 【 從五品從六品各二人】 長子三人 【 從五品二人從六品一人】 貝勒三人 【 從五品一人從六品二人】 貝子三人 【 從六品一人從七品二人】 公三人 【 從七品一人從八品二人】 掌儀節導引五旗王公府屬參領旗各五人佐領旗各七人驍騎校每佐領下一人掌王府所屬旗籍之政令凡田賦戶口出納盈縮之數綜其實而稽之 管領親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掌王府文移及遣委之事 典膳親王府一人郡王府一人掌王府之膳羞 司庫親王府二人郡王府二人掌會計王府之庫藏 司匠親王府四人郡王府四人掌王府繕造修葺之事 牧長親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掌王府之牧事親車府馬羣牧長二人牛羣羊羣牧長各一人郡王府馬羣牛羣羊羣牧長各一人公主府官長史固倫公主府一人 【 三品藍翎】 和碩公主府一人 【 四品藍翎】  護衛固倫公主府五人 【 頭等一人二等二人三等二人】 和碩公主府三人 【 二等二人三等一人】  典儀固倫公主府二人 【 俱六品】 和碩公主府二人 【 六品一人七品一人】 長史掌府中之政令護衛掌隨護宿衛府門典儀掌儀節導引凡公主下嫁此項護衛員數向未有等級例由陪嫁人戶內揀捕咨明內務府註冊乾隆五十一年定額不必拘定陪嫁人戶聽從公主揀放

△世爵世職 【 聖賢後裔世職并衍聖公官屬附】

世爵世職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曰輕車都尉曰騎都尉曰雲騎尉曰恩騎尉自公至輕車都尉又各有三等 【 授爵自雲騎尉始雲騎尉襲一次加一雲騎尉則合為騎都尉襲二次再加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三次再加為三等輕車都尉襲四次再加為二等輕車都尉襲五次再加為一等輕車都尉襲六次再加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七次遞加至三等男襲八次二等男襲九次一等男襲十次一等男兼一雲騎尉龍十一次三等子襲十二次二等子襲十三次一等子襲十四次一等子兼一雲騎尉襲十五次三等伯襲十六次二等伯襲十七次一等伯襲十八次一等伯兼一雲騎尉襲十九次三等侯襲二十次二等侯襲二十一次一等侯襲二十二次一等侯兼一雲騎尉襲二十三次三等公襲二十四次二等公襲二十五次一等公襲二十六次內有因陣亡給與者襲次已完仍受恩騎尉令其世襲】 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之爵以褒敘勳績酬庸懋賞次第其功績之大小而錫以世襲之等國初定世爵自公至拖沙喇哈番共八等凡授爵自拖沙喇哈番始如拖沙喇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則合為一拜他拉布哷哈番再加則為拜他拉布哷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為三等阿達哈哈番遞加至一等阿達哈哈番如再加一拖沙喇哈番則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則為三等阿思罕尼哈番積拖沙喇哈番二十有六則為一等公開創功臣策勳錫爵與河山共永封爵在順治七年九年恩詔以前者世襲罔替或論功在詔後立功在詔前者亦世襲罔替其給予敕書注明世次者仍按次承襲自後凡有忠誠宣力懋建軍功膺授功爵者除奉特旨世襲罔替外其餘自拖沙喇哈番襲一次遞加至一等公襲二十六次至一等公以上爵無可加令以適子襲一等公以別子襲其餘爵康熙元年定凡世爵合併至公侯伯者其子弟承襲時照原繫幾人之爵仍與幾人分襲雍正元年定一二三等公各錫以美名 【 加褒績公忠達公等】 其外戚則倣古恩澤侯義命為承恩公乾隆元年總理王大臣奏定精奇尼哈番以下世爵清文並改用漢文精奇尼哈番為一二三等子阿思罕尼哈番為一二三等男阿達哈哈番為一二三等輕車都尉拜他拉布哷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其清文從舊十四年定一二三等侯伯亦各錫以美名 【 如奉義侯敦惠伯等】 自後膺封爵者凡勳猷殊等皆奉特旨定錫嘉號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襲二十六次至雲騎尉襲一次均按所開襲次載入誥敕又定陳亡人等子孫襲次已完者賞七品京官令其世襲罔替十六年世襲七品官定為恩騎尉與國初所定共為世爵九等 凡軍功議敘授爵戰功有功牌五等自一等至五等皆全者授雲騎尉多一倍至數倍者由雲騎尉遞加攻城視城之大小攻之難易分六等自輕車都尉以次遞減水戰以舟之大小分三等自騎都尉以次遞減其升降又各視其官職之大小準其功之差等而上下焉 【 詳見

大清會典】 衍聖公 【 世襲正一品】 掌奉至聖孔子闕里廟祀順治元年題准封爵一如前朝階正一品班列尚書上二年改賜三臺銀印十三年依例授光祿大夫十六年依例給清漢文三臺銀印乾隆十四年改給清漢篆文一品三臺銀印有大慶典衍聖公竝蒙錫蔭初公階正一品而蔭子則仍依正二器康熙六十一年始視正一器廕一子五品官著為例 聖賢後裔翰林院五經博士二十七人 【 正八品俱世襲】 孔氏北宗一人掌奉中庸書院祀南宗一人掌奉衢州孔子廟祀元聖周公後裔二人復聖顏子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先賢仲子閔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言子卜子顓孫子有子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張子邵子後裔各一人朱子後裔二人先儒韓子後裔一人關氏後裔三人各掌奉其先後之祀孔氏北宗以衍聖公次子承襲餘並以嫡子襲孔氏顏氏曾氏孟氏東野式仲氏閔氏冉氏端木氏卜氏言氏顓孫氏有氏博士十五人屬於衍聖公餘各就其家除授有缺則督撫核明應襲之人咨部題請承襲 聖裔太常寺博士一人 【 正七品世襲】 掌奉聖澤書院祀以衍聖公第三子承襲 聖裔國子監學錄二人 【 正八品】 一奉尼山書院祀一奉洙泗書院祀並由衍聖公於族內選用 聖裔國子監學正一人 【 正八品世襲】 掌俸儀封聖廟祀順治八年衍聖公奏准世襲如故 聖裔世襲六品官一人掌分獻祭聖祠國初仍前代曲阜用孔氏世職知縣乾隆六年山東巡撫白鍾山言曲阜知縣向由衍聖公保舉選用每多瞻狥請在外揀選調補不必拘用孔氏奉旨允行以現任世職知縣授為世襲六品官遇有缺出揀選調補悉照執事官之例 四氏學教授一人 【 正七品】 學錄一人 【 正八品】 教授掌訓課孔顏曾孟四氏生徒以學錄文行兼優歷俸六年者陞補學錄掌副教授訓迪生徒於孔氏歲貢廩生捐貢及廩生內選用初教授學錄止用衍聖公保舉咨部除授乾隆二十六年山東布政使奏定令衍聖公將揀選應補人員移送撫臣驗看送部具題 聖廟執事官四十人 【 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十人九品十人】 掌凡祭祀分獻及爵帛香祝之執事雍正四年特旨增設各按品級給章服著衍聖公於孔氏子孫內選擇人品端方威儀嫻雅者報部充補每年各給俸祿銀二十兩以曾經出仕而退休在籍或身有職銜而未曾出仕以及貢監生童等皆可入選 司樂一人掌樂章樂器而教肄業生 奎文閣典籍一人掌奎文閣書籍及禮 屯田管勾一人 【 以上並正七品】 掌祀田錢穀之出入祭祀則供其牲牷粢盛濁膳羞醯醢之屬其屬有屯官八員鉅野鄆城平陽各二人東阿獨山二屯各一人分掌五屯以供祀事 孔林寺衛司百戶一人 【 秩視衛守備】 掌稽察戶籍廿供其灑掃戶役之事主守禮器祭祀則司滌濯掌犧牲之宰割 知印一人掌書一人書寫一人掌公府文書信印 奏差一人掌齎衍聖公表箋奏章 隨朝伴官六人 【 以上並正七品】 掌隨從衍聖公朝覲辦事自司樂以下為兵農禮樂四司初無常員遇朝覲輒咨部給銜乾隆十五年始額定六員以上官皆由衍聖公保舉咨部補授

皇朝通典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柯劭忞
  卷一百三十六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卷十八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李焘
  卷第五十三·徐鼒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上·袁枢
  八九 饭菜·周作人
  鲁广达传·姚思廉
  樊知古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七十六·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吴仁杰

    国録吴先生以淹该之学从政之暇训释诸书譬引后进不为不多比以离骚草木疏见属刋于罗田县庠吁逺矣哉庆元庚申中秋日河南方灿识州学生张师尹校对罗田县县学长杜醇同校正免解进士蕲州学正充罗田县县学讲书吴世杰校正

  • 卷468 ·佚名

    喻良能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为爱山园好,芳篱占一涯。 自耘三径草,不断时四花。 柳絮风中雪,芙蓉水上霞。 银潢何处是,不拟问仙槎。 喻良能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为爱山园

  • 卷九十四·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东臯诗钞戴敏字敏才号东臯子复古之父乾道间人平生不肯作举子业独以诗自适终穷而不悔且死复古方襁褓语亲友曰吾病革矣而子幼诗遂无传乎太息而卒语不及他其笃好如此遗稿

  • 卷三百七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六药类五言古和纪叅军服散得益    【齐】谢 朓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链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云英亦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憇郊园和约法师采药   【梁】沈

  • 庄宗纪三·薛居正

    天祐十六年春正月,李存审城德胜,夹河为栅。帝还魏州,命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权知幽州军府事。三月,帝兼领幽州,遣近臣李绍宏提举府事。夏四月,梁将贺瑰围德胜南城,百道攻击,复以艨艟扼断津渡。帝驰而往,阵于北岸。南城守将氏延赏

  •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九·脱脱

        鹘谋琶 迪姑迭 阿徒罕 夹谷谢奴 阿勒根没都鲁 黄掴敌古本 蒲察胡盏 夹谷吾里补 王伯龙 高彪 温迪罕蒲里特 伯德特离补 耶律怀义 萧王家奴 田颢 赵隇   鹘谋琶,术吉水斜卯部人也。性忠直宽厚,重节义,勇

  • 卷一百六十七·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七 ∷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夏,四月,壬寅,葬恭圣仁烈皇后于永茂陵。   金崔立

  •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蔡东藩

      却说金兵既退,张邦昌尚尸位如故,吕好问语邦昌道:“相公真欲为帝么?还是权宜行事,徐图他策么?”邦昌失色道:“这是何说?”好问道:“相公阅历已久,应晓得中国人情,彼时金兵压境,无可奈何,今强虏北去,何人肯拥戴相公?为相公计,当即

  • 卷之六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三 传第四十七 扎萨克多罗贝勒根敦列传【今袭郡王品级】 根敦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祖号额尔克岱青祖硕垒乌巴什父杭图岱世为珲台吉居和托

  • 蕃夷二·徐松

    辽下题前原有「《辽史拾遗》附录卷二」一行字,删。【宋会要】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北面言:契丹置馆于拒马河北,以候朝使。 二月,户部副使宋抟使契丹远,上虏中事,且言:「契丹所居中京在幽州东北,城垒庳小,鲜居人,夹道多蔽以垣墙

  • 卷五十一·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一经籍【臣】等谨案教胄以通经致用经者羣籍之权舆由经而史子集皆以发明经国家崇尚经术易书诗春秋三礼以及日讲解义四书五经俱经御批勅纂折至当载籍精博振古未有刋于武英殿者谓之殿

  • 胡润德·周诒春

    胡润德 年二十九岁。生于檀香山。未婚。初学于檀香山。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巴乃大学。习内外科医术。宣统二年。入美利坚医学校。民国元年。得医学士学位。为某医学会职员。留美学生会会员。民国四年。回国。

  • 春秋左传补注卷五·惠栋

    元和惠栋撰昭四年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卢毓冀州论曰冀州北接燕代【初学记】后世谓代为马郡故吕览曰马郡宜马以亨神人注亨通也 亨古文享字杜训为通故古文独存新序载此事作享冬无愆阳 周书时训曰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秋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智品之七云何一切遍因。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或有说者。一切结使。尽是遍使。为止如是意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佚名

    魏神龟元年十一月冬。大后遣崇立寺比邱惠生与敦煌人宋云。向西域取经。凡得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即国之西疆也。山无草木。有鸟鼠。同穴。又西行二十日。至吐谷浑国。又西行三千五

  • 易学启蒙小传·税与权

    南宋税与权撰。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大旨,乃引据旧说,阐发邵雍“后天《易》”之义,以补述朱熹《易学启蒙》之所未备。《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朱子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义。至与袁枢论后天《易》

  • 四书通证·张存中

    元张存中撰。共六卷。计《大学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论语集注通证》二卷,《孟子集注通证》二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胡炳文作《四书通》,释义理而略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与《四书通》乃

  • 礼记述注·李光坡

    二十八卷。清李光坡(1651-1723)撰。光坡字耜卿,廪膳生,家居不仕,性至孝。为学以宋儒是宗,专意于《三礼》。着有《周礼述注》、《仪礼述注》、《皋轩文集》等。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乃专为驳正陈氏《礼记集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