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州郡七

○州郡七

雲南省

貴州省

△雲南省 【 東西距二千五百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廣西泗城府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神護關接野夷界一千七百六十里南至交趾界七百五十里北至四川寧遠府會理州界四百里東南至廣西鎮安府界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天馬關接緬甸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貴州南籠府普安州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西藏界二千里在 京師西南八千二百里】

雲南明領雲南澂江廣西廣南鎮沅臨安大理楚雄順寧蒙化景東永寧十二府武定曲靖尋甸元江姚安永昌麗江鶴慶八軍民府北勝一州本朝初因之順治十六年改廣南土府為正府康熙六年置開化府八年降尋甸府為州屬曲靖府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以永寧土府屬於永北府雍正二年改威遠土州為直隸同知廳四年改四川之東川軍民府來屬五年又改四川之烏蒙鎮雄二軍民府來屬六年降鎮雄為州屬烏蒙府七年置普洱府改麗江土府為正府九年改烏蒙府為昭通府乾隆三十年武定曲靖東川元江永昌等府俱罷稱軍民府三十五年省姚安府入楚雄府省鶴慶府入麗江府改廣西武定元江鎮沅四府為直隸州改蒙化永北景東三府為直隸同知廳凡領府十四直隸州四直隸廳四

雲南府 【 省會】 領州四縣七昆明 【 附郭】 嵩明州 晉寧州 安寧州 昆陽州 富民 宜良 呈貢 羅次 祿豐 易門

大理府領州四縣三太和 【 附郭】 趙州 鄧川州 賓川州 雲龍州 雲南 浪穹

臨安府領州三縣五建水 【 附郭】 石屏州 阿迷州 寧州 通海 河西 ■〈山上習下〉峩 蒙自

楚雄府領州三縣四楚雄 【 附郭】 南安州 鎮南州 姚州 【 初為姚安府附郭屬州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以州來屬】 定遠 廣通 大姚 【 初屬姚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來屬】

澂江府領州二縣二河陽 【 附郭】 新興州 路南州 江川

順寧府領州一縣一順寧 【 附郭乾隆三十五年置】 雲州

曲靖府領州六縣二南寧 【 附郭】 霑益州 【 舊治在今宣威州境此為交水縣地順治十六年移今治】 陸凉州 【 舊治在今州東北境康熙五年移今治】 羅平州 馬龍州 尋甸州 【 舊為軍民府治今州東境後移今治康熙八年降為州來屬】 宣威州 【 雍正五年析霑益州地置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 平彝 【 舊平彝衛康熙二十四年改置縣】

麗江府 【 舊為軍民土府雍正元年改設流官為正府】 領州二縣一麗江 【 附郭乾隆三十五年置】 鶴慶州 【 舊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府來屬】 劍川州 【 初屬鶴慶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

普洱府 【 明車里宣慰司地後為那崑所據 本朝順治初編隸元江府雍正七年始以其地置府】 領縣一寧洱 【 附郭雍正十三年置】

永昌府 【 舊為軍民府乾隆三十年改為府】 領州一縣二保山 【 附郭】 騰越州 永平

廣南府 【 舊為土府順治十六年改設流官為正府】 領縣一寶寧 【 附郭乾隆元年置】

開化府 【 舊教化三部王弄部安南部長官司地康熙六年改置府】 領縣一文山 【 附郭雍正七年置】

東川府 【 舊為軍民土府屬四川省康熙三十八年改設流官雍正四年自四川改隸乾隆三十年改稱府】 領縣一會澤 【 附郭雍正五年置】

昭通府 【 舊為烏蒙土府屬四川省雍正五年來屬六年設流官九年改為昭通府】 領州一縣二恩安 【 附郭雍正六年置】 鎮雄州 【 舊為軍民府雍正六年降為州來屬】 永善 【 雍正六年置】

廣西州 【 初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二師宗 彌勒 【 二縣初俱為州屬廣西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武定州 【 初為武定軍民府乾隆三十年稱武定府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二元謀 祿勸 【 初為州屬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元江州 【 初為元江軍民土府順治六年設流官乾隆三十年稱元江府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一新平 【 初屬臨安府雍正十年來屬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

鎮沅州 【 舊為鎮沅土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稱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隸州】 領縣一恩樂 【 舊為樂甸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縣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

蒙化廳 【 舊蒙化土府康熙四年稱蒙化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廳】

景東廳 【 舊為景東土府康熙四年稱景東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廳】

永北廳 【 舊為永北直隸州康熙三十七年升為府乾隆三十一年裁知府視蒙化景東二府之例設掌印同知管轄三十五年改為廳】

威遠廳 【 舊威遠土州雍正三年改為廳置威遠撫夷清餉同知治此】

△貴州省 【 東西距一千九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慶府界五百五十里東南至廣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東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雲南東川府界五百六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六百四十里】

貴州明領貴陽思州石阡黎平思南銅仁鎮遠都勻安順平越十府本朝初因之康熙三年以平定水西改設流官以水西宣慰司之水西城置黔西府以比喇壩置平遠府以大方城置大定府又改四川之烏撒軍民府為威遠府來屬二十六年改黔西平遠二府為州屬於大定府二十六年又改大定府為州與黔西平遠二州俱屬威寧府雍正五年增置南籠府七年改四川之遵義府來屬復升大定州為府降威寧府為州以屬之乾隆三十七年升遵義府之仁懷縣為直隸廳凡領府十有三廳一

貴陽府 【 省會舊貴陽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貴陽府】 領州三縣四貴筑 【 附郭康熙二十六年以貴州衞改置縣與新貴縣並為府治三十四年省新貴縣入焉】 開州 定番州 廣順州 龍里 【 舊龍里衞康熙十一年改置縣】 貴定 修文 【 舊修文等守禦所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思州府領縣二玉屏 【 舊平溪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 清溪 【 舊清浪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 思南府領縣三安化 【 附郭】 婺川 印江

鎮遠府領縣三鎮遠 【 附郭】 施秉 天柱 【 初屬湖南靖州雍正五年改屬黎平府十一年來屬】

石阡府領縣一龍

泉銅仁府領縣一銅仁

黎平府領縣三開泰 【 附郭舊五開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為府治】 錦屏 【 舊銅鼓衞隸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 永從

安順府 【 舊安順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安順府】 領州二縣三普定 【 附郭舊普定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鎮寧州 永寧州 清鎮 【 舊威清鎮西二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安平 【 舊平壩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

南籠府 【 舊安籠所康熙五十二年改為南籠廳雍正五年升為府】 領州二縣二永豐州 【 舊為安籠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州】 普安州 【 初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普安 【 木馬乃夷地順治十八年平之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安南 【 舊安南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都勻府領州二縣三都勻 【 附郭舊都司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麻哈州 獨山州 清平 【 康熙七年省入麻哈州十年復置】 荔波 【 初屬廣西慶遠府雍正十年來屬】

平越府 【 舊平越軍民府康熙二十六年稱平越府】 領州一縣四平越 【 附郭舊平越衞康熙十年改置縣為府治】 黃平州 【 舊治今州西北境康熙二十六年移於興隆衞故地為今治】 甕安 湄潭 餘慶

大定府 【 舊水西宣慰司康熙三年討平之改置大定平遠黔西三府二十三年改平遠黔西二府為州屬大定府二十六年復改大定府為州屬威寧府雍正七年復置大定府以威寧府為州屬之】 領州三縣一平遠州 黔西州 【 二州舊俱水西宣慰司地康熙三年俱改置府尋俱為州屬大定府後改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並來屬】 威寧州 【 舊烏撒軍民府隸四川省康熙三年改置威寧府改隸貴州雍正七年降為州來屬】 畢節 【 舊畢節衞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來屬】

遵義府 【 舊遵義軍民府隸四川省康熙二十六年稱遵義府雍正七年來屬】 領州一縣三遵義 【 附郭】 正安州 【 舊治今州東北境康熙中移今治】 桐梓 綏陽

仁懷廳 【 舊仁懷縣乾隆三十七年升為廳】

(臣)等謹按各蒙古藩屬翊戴天家世守勿替其自國初附屬之內扎薩克為舊藩康熙間撫順之喀爾喀雍正間底定之青海厄魯特為新藩舊藩地東至黑龍江界西至賀蘭山厄魯特界南至長城北逾絕漠延袤萬餘里凡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新藩喀爾喀地東至黑龍江界西至阿勒台山伊犁東北路界南至內扎薩克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八千餘里凡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地東至甘肅河州界西至西藏界南至四川界北至甘肅安西州界延袤二千餘里凡四部二十九旗又賀蘭山厄魯特等諸旗西藏全部莫不歸義受封永為藩衞允為前古所未有之盛事以此編非輿地專書未及編載謹並敘其大略於此

(臣)等又按我國家統一函夏式廓丕基薄海內外罔不款服皇上聖武丕昭戡定西域天山南北坐歸綏定其北路為烏嚕木齊雅爾伊犁等全部地東至喀爾喀界西至藩部哈薩克界南至天山回部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萬餘里其南路為回部之哈密城闢展城吐魯番城哈喇沙爾城庫車城沙雅爾城賽哩木城拜城阿克蘇城烏什城喀什噶爾城葉爾羌城和闐六城等屬地東至甘肅省安西州界西至蔥嶺南至西藏界北至伊犁界亦萬餘里度地興屯因方築堡舉從古狉榛唯盱之地一變而為桑麻廬井之區茲以此編非奧地專書未及編載謹撮其大略於此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二 吕光 吕纂 吕隆·房玄龄
  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沈约
  列传第十一 王弘·李延寿
  卷六十·志第十三·天文十三·脱脱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柯劭忞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乾隆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清代学人列传二·佚名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周作人
  徐远传·李百药
  唐明宗本纪·欧阳修
  魏观传·张廷玉
  郑和下西洋·吴晗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九·高晋
  王麟阁·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丽则遗音序·杨维桢

    皇朝设科取赋以古为名故求今科文于古者葢无出于赋矣然赋之古者岂易言哉扬子云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子云知古赋矣至其所自为赋又蹈词人之淫而乖风雅之则何也岂非赋之古者自景差唐勒宋玉枚乘司马相如以来违则

  • 卷一百五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五 晁冲之 古乐府 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西倾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

  • 杨序·佚名

    杨序雍正中,巡台御史夏公之芳有「台阳杂咏」百首传播艺林;东瀛风土,胪写略备。顾今昔情形不同,百余年来,内山日辟,风气益开。同治末,日本借番社起衅,朝廷命重臣经理其事;于是「开川抚番」之议起,移福建巡抚驻台主持大局。光绪元

  •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脱脱

        ◎奸臣上   ○耶律乙辛 张孝杰 耶律燕哥 萧十三   《春秋》褒贬,善恶并书,示劝惩也。故迁、固传佞幸、酷吏,欧阳修则并奸臣录之,将俾为君者知所鉴,为臣者知所戒。此天地圣贤之心,国家安危之机,治乱之原也

  •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八·王称

    隐逸传一百一  所贵乎天下之贤者出与处而已朝廷之士以进爲荣山林之士以退爲髙易曰遯世无闷又曰不事王侯此山林之士所以爲髙者与若乃应蒲车之招被旌帛之贲则孔子所谓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者亦其次也今裒取以隐逸著者

  • 卷之十四·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七月。庚戌。谕军机大臣等、丰绅奏、官军入山摉贼。续有斩擒。现仍饬前窜呼兰厅匪徒。经参领成庆击败后。该匪窜入黑山。复经托克湍派令委参领兴德等、入山摉捕擒。现在近山一带。虽无贼踪。仍恐有

  • ●第一卷 刑案(上)·缪荃孙

    汉鲁共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阳王。二年,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为鲁王。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辩,为人吃,二十六年卒。子光代为王,初好音舆马,晚节啬,惟恐不足於财。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纪昀

    列传唐 【十六】○唐十六刘仁轨 裴行俭【光庭 稹均娄】师德刘仁轨裴行俭娄师德△刘仁轨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瓌上疏有所 论奏仁轨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纪昀

    礼畧嘉礼○嘉礼天子加元服皇太子冠诸侯大夫士冠天子纳后天子册妃嫔△天子加元服金皇帝加元服告太庙或一室或徧告及原庙并一献礼用祝币明制天子加元服前期太史院卜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祝辞礼部具仪注中书省承制命

  • 易经·序卦传·佚名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 卷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狐白裘狐青裘【豹褎】黄衣狐裘詩曰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 卷五·刘逢禄

    律意轻重例第十隐元年传:会及暨,皆与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注:会,若平时聚会,无他深浅意也。举及、暨者,明当随意善恶而原之,欲之者善重恶深,不得已者善轻恶浅,所以原心定罪。二年注:书兵者,正不得也。不为大恶者,保伍连帅,本

  • 怨家品第十四·佚名

    不怨而兴怨,不谤而造业。愚迷受轮回,今世及後世。先自作漏业,然後害他人。彼此相兴害,如鸟堕罗网。破他还自破,冤家遇冤家。毁他还自毁,瞋他还自瞋。斯何沙门行,不知正法本。寿既获短促,舍冤复结冤。众相共毁谤,各发恚怒声。欢

  • 卷第十九(暑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九(暑字号) 甲子(汉平帝元始四年起)丙寅(汉孺子婴居摄元年)戊辰(改元初始)己巳(新莽建国元年)甲戌(新改天凤)庚辰(新改地皇)癸未(汉更始元年)乙酉(东汉光武建武元年)丙辰(改元中元)戊午(明帝永平元年)

  • 乖崖集·张咏

    诗文别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宋张詠撰。《宋史》本传中称詠“自号乖崖,以为‘乖’则违众;‘崖’不利物。有集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张乖崖集》十卷,并称“钱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语录附于后”。陈振孙《

  • 妇女双名记·李肇亨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

  • 伤寒贯珠集·尤怡

    伤寒类著作。清尤怡撰。八卷。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江苏吴县)人。幼年家甚贫,工诗词,后从游于名医马元仪,博览群书,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效,名著当代。撰有《金匮要略心典》、《医书读书记》、《静香楼

  •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佚名

    简名《鸳鸯被》。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河南府尹李彦实被人诬劾解京问罪,行前乏盘资,托玉清庵道姑向刘彦明员外借银十两,年余未归。刘以索债要挟李女玉英为妻,逼道姑说媒,玉英无奈允婚。道姑约二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