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

職官十三

○職官十三

學政

鹽政

關稅各差

△學政【府學教授 州學學正 縣學教諭 府州縣學訓導】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甘肅一人 【 以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由進士出身者充各帶原銜品級】 奉天府一人 【 以奉天府府丞充】 福建臺灣府一人 【 以臺灣道充】 掌直省學校生徒考課黜陟之事以歲科二試巡歷所屬府州進諸生而論文藝程品行升其賢者能者斥其不率教者凡興革事宜皆會督撫以行之三年而代國初各省並設督學道帶按察司僉事銜以各部郎中由進士出身者循資擢用康熙二十三年御史張集疏請慎學政之選詔下九卿詹事科道等會議停論俸補授之例凡順天學政缺以侍讀侍講諭德洗馬等官簡用江南浙江學政以侍讀侍講諭德洗馬中允贊善等官簡用其餘各省學道將應陞之五部郎中及參議道知府等官選擇開列請用嗣後不拘省分凡由翰林科道出身者即為學院由部屬等官者則為學道雍正四年定制各省督學皆改為學院其以部屬簡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編修檢討銜各府廳等儒學教授直隸十人奉天二人山東十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蘇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陝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廣東十人廣西十有一人雲南十有五人貴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學學正直隸二十有二人奉天四人山東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蘇六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南七人陝甘二十有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廣東十人廣西十有六人雲南三十人貴州十有四人各廳縣儒學教諭直隸一百十有五人奉天一人山東九十有一人山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人江蘇四十有六人安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江七十有六人湖北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陝甘六十有四人四川八十有六人廣東七十有三人廣西四十有二人雲南三十有二人貴州三十有三人各府廳州縣等儒學訓導直隸一百四十人奉天五人山東一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蘇五十有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人福建七十有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人湖南七十有七人陝甘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十人廣東九十有四人廣西六十有三人雲南七十有三人貴州六十人各掌其學校生徒訓迪之事凡儒學官除江蘇安徽兩省通用外其餘例用本省人惟同府州者避不用 【 初康熙三年裁各府州訓導又大縣裁訓導小縣裁教諭十五年均復設其後縣有析置者則訓導每移置所析縣而裁省之縣亦間存鄉學校諭或訓導焉又初設有各衛武學訓導康熙三十二年裁都司儒學教授雍正三年裁】

△鹽政【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鹽法道 運同 運副 運判 鹽課使提舉 鹽課司大使批驗所大使 庫大使經歷 知事 巡檢】

鹽政長蘆兩淮各一人 【 由

特旨簡用或都察院奏差各帶原銜品級】 福建甘肅四川兩廣以總督兼理兩浙雲南貴州均以巡撫管理河東以山西巡撫管理掌理鹽政而糾其屬吏徵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時審其價而酌劑之凡鹽賦之奏課與鹽法之宜更者以聞總督巡撫兼鹽政者亦如之國初各省置巡鹽御史後定為鹽政由特旨簡充其由都察院奉差者亦以鹽政名之由內務府官員簡充者仍帶御史銜各省以督撫兼管者皆因地制宜永為恆式焉 都轉運鹽使司運使長蘆山東河東兩淮兩廣各一人 鹽道兩浙福建陝西四川雲南各一人其餘各直省行銷地方鹽法多由駐劄省城守巡道兼理掌督察場民之生計與商之行息而平其鹽價水陸挽運必計其道里時其往來平其貴賤俾商無滯引民免澹食以聽於鹽政及監理鹽政之督撫焉國初定兩浙福建運使各一人康熙四十九年改兩浙運使為驛鹽道雍正四年改福建運使為鹽法道 分司運同長蘆山東河東兩廣各一人運副兩浙一人運判長蘆二人山東兩浙各一人兩淮三人掌分司產鹽之地而糾察之輔運使鹽道以分治其事長蘆分司天津運同薊永運判各治場四滄州運判治場二山東分司濱樂運同膠萊運判各治場五兩淮分司泰州運判治場十有一通州運判治場九海州運判治場三河東運同治山西解州安邑縣鹽池一場三兩浙分司寧紹運副治場二十嘉松運判治場十有二廣東分司惠潮汀贛運同治場十有三國初定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兩廣運同各一人副使一人兩淮運判四人兩浙長蘆山東河東運判各一人康熙十六年裁各鹽運同副使十七年復設長蘆山東兩浙福建鹽運同知各一人兩浙副使一人三十八年裁兩淮運判一人四十三年裁兩浙福建運同雍正二年增設河東兩廣運同各一人 監掣同知兩淮二人掌掣鹽之政令 鹽課提舉司提舉雲南三人分轄鹽井之政職掌與運使所屬分司同國初定雲南提舉司三人廣東提舉司一人雲南廣東吏目各一人康熙三十二年裁廣東提舉一人吏目並裁 鹽課司大使長蘆山東各十人河東三人兩淮二十三人兩浙三十二人陝西一人廣東十三人福建十八人四川七人雲南九人 【 初設副使康熙五十年裁】 掌鹽場及池井之務凡直省有沿海及有池之地聽民闢地為場置竈開畦為鹽而授之商或官出帑收鹽授之商而行之以鹽課大使掌其池場之政令與場地之徵收其有井者分掌其政令皆治其交易審其權衡而平準之日稽其所出之數以杜私販之源 【 按 設有衛稅課司大使雍正二年裁謹附識】 國初設大使之職酌場地池井之多寡而為之額嗣後因時分併增設如今額焉 鹽引批驗所大使長蘆山東兩淮各二人兩浙四人兩廣一人掌批驗鹽引之出入 庫大使長蘆山東兩淮兩浙福建兩廣四川雲南各一人掌鹽課之收納而監理其庫貯 經歷長蘆山東兩淮兩浙兩廣各一人知事長蘆河東兩淮兩浙各一人掌稽核文書 巡檢兩淮二人掌巡察鹽場以上員額康熙以來陸續定設因其事之繁簡而置員其缺者則以運副運判及課大使兼理其事焉 【 按 國初別設有市舶提舉其屬有吏目康熙五年裁謹附識】

△關稅各差 【 崇文門監督 左右翼監督 各直省關稅 各直省委道府州縣監收】

關稅各監督京師崇文門正監督一人 【 以大臣簡充】 副監督一人 【 由總管內務大臣掄選奏充】 左翼右翼各一人 【 以大臣簡充】 直隸天津關一人 【 以長蘆鹽政兼管】 通州二人 【 以滿漢坐糧廳兼管】 山海關一人 【 以四五品滿京堂及各部院內務府司員差充】 張家口殺虎口各一人 【 以部院司員差充】 潘桃口一人 【 以多倫諾爾同知管理】 龍泉紫荊奇峰五虎固關白石倒馬茨溝插箭嶺馬水口各一人 【 以提督兼管委參將都司守備把總監收】 三座塔八溝烏蘭哈達各一人 【 以理藩院司員差充】 奉天牛馬稅一人 【 以部院司員差充】 中江一人 【 以 盛京將軍衙門章京及五都司員差充】 山西武元城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交城縣知縣監收】 歸化城一人 【 亦以巡撫兼管委道員監收】 山東臨清關一人 【 以山東巡撫兼管委臨清州知州監收】 江南海關一人 【 以江蘇巡撫兼管委松太道監收】 滸墅關一人 【 以蘇州織造兼管】 淮安宿遷關一人 【 以內務府官員簡充】 揚關一人 【 以江蘇巡撫兼管委常鎮揚通道監收】 龍江西新關一人 【 以江寧織造兼管】 鳳陽關一人 【 以蘆鳳道管理】 蕪湖關一人 【 以安徽巡撫兼管委安徽寧池太道監收】 江西九江關一人 【 以廣饒南九道管理】 贛關一人 【 以江西巡撫兼管委吉南贛道監收】 福建海關一人 【 以福州將軍兼管】 閩安關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福州府同知監收】 浙江海關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寧紹台道監收】 南北新關一人 【 以杭州織造兼管】 湖北武昌廠一人荊關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員監收】 湖南辰關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辰州府知府監收】 四川夔關一人 【 以總督兼管委夔州府知府監收】 打箭爐一人 【 以同知兼管】 廣東海關一人 【 以內務府官員簡充】 太平關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南韶連道監收】 廣西梧廠潯廠各一人 【 以巡撫兼管委梧州潯州各知府監收】 掌於水陸會衝之地設官置吏頒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財賄爰繫之稅以便詗幾以佐國家經費凡榷百貨者為戶部分司榷竹木及船鈔者為工部分司必行商大賈挾貲貨殖以牟利者乃譏而徵之物有精麤直有貴賤利有厚薄各按其時地以定應徵之數遵部貧科條刊示木榜俾商賈咸知而吏不能欺其有藏匿奸匪私冒越渡及漏應稅之物者俱論如法監督以一歲報滿則條析經徵之數具疏專達其隸督撫經理者歲周疏報亦如之皆以冊達部部受其要而會之定其殿最以聞初制關稅各差皆以戶工二部司員充之尋改差六部司員又改歸地方官管理嗣後隨時斟酌改定或特簡京員或由部院司員掄選引見除授或歸督撫總理或以將軍織造鹽政兼理京差由部疏請或更代或留任候旨遵行由督撫兼管者期滿奏明接管皆因地制宜永為恆式焉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内篇 直书第二十四·刘知几
  第八十回 宇文妇醉酒失身 尉迟公登城誓众·蔡东藩
  卷一百四十七·杨士奇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六·佚名
  ●南明史料卷四·佚名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读例存疑卷三十二·薛允升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范晔
  周弘正传·姚思廉
  高祖本纪·欧阳修
  卷二百十七·佚名
  第三节 泾师之变·吕思勉
  北史识小录卷三·沈名荪
  钟桂丹·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777_1 【古意】邢象玉   家中酒新熟,园里叶初荣。伫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   忽闻有奇客,何姓复何名。嗜酒陶彭泽,能琴阮步兵。   何须问寒暑,径共坐山亭。举袂祛啼鸟,扬巾扫落英。   心神无俗累,歌咏有

  • 陆象泽·唐圭璋

      贺新凉   送灵山冯可久通守浔阳   笛唤春风起。向湖边、腊前折柳,问君何意。孤负梅花立晴昼,一舸凄凉雪底,但小阁、琴棋而已。佳客清明留不住,为匡庐、只在家窗里。湓浦去,两程耳。   草堂旧日谈经地。更从容、

  • 第三折·佚名

    (旦上,云)妾身是蓝采和的浑家。当日俺男儿做生日吃酒,唤官身去了,不见回来,有人说他跟着师父出家去了,不免唤两个小叔叔来商议者。(二净上,云)自从哥哥唤官身去了,不知所在,若是出了家,怎么了。咱今日寻他去来。(同下)(正末拍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一·焦竑

      都察院八(廵撫二)   ◆廵撫二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韓文傳(實錄)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沂傳(實錄)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公源墓志銘(王鏊)   廵撫湖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韓鎬傳(實錄)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

  • 卷十·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 【起甲子明英宗正统九年尽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凡六年 【甲子】九年春正月遣成国公朱勇等击乌梁海 【王振言

  • ◎北京之真国庆·李定夷

    共和成立,六稔于兹。十月十日,为武昌起义纪念,定为国庆,礼也。顾元年国庆草创不备,二年变作国庆之日,正袁氏穷兵黩武之时,卒不举行。三四年间,袁氏包藏祸心,视国庆纪念蔑如也。至五年双十节,今大总统黎公在位,日月重光,乃有国庆可

  • 第五十九卷 忠节 三·缪荃孙

    苏 州 府 二 明 (中)许 琰许琰,字玉仲,长洲人。幼有至性,尝到臂疗父疾。为诸生,磊落不羁。闻京师陷,帝殉社稷,大恸,誓欲举义兵讨贼。走告里中荐绅,皆不应。端午日过友人,出酒饮之,琰掷杯大诟曰:今何日,我辈读圣贤书,尚

  • 怀念师友·梁漱溟

    纪念蔡元培先生1918年北大哲学系毕业留影。前排右二为作者,右三为陈独秀,右四为蔡元培,第二排左四为冯友兰。三十一年二月自香港返桂林,《文化杂志》以时届蔡先生逝世二周年,属为纪念之文。余于蔡先生逝世之初,曾为一文发表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八·佚名

    宋 滕珙 撰书类论禹贡九江之説答程泰之此书谓诸説惟晁氏为可信而有未尽昨闻禹贡之书已有奏篇近得温陵印本披图按説如指诸掌此书之传为有益于后学者但顷在南康两年其地宜在彭蠡九江东陵敷浅原之间而考其山川形势之实

  • 第十一章 9·辜鸿铭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突然放声大哭,旁边的人都劝他:“先生,不要悲伤过度啊!”“过度吗?”孔子回答,“但是如果对他我不那么悲伤,还有

  • 战威第四·尉缭

    战威,即作战的威力,也就是战斗力。本篇主要论述构成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也提到了增强战斗力的物质因素。作者认为增强作战威力,首先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特别强调士气,故详细地论述了提高士气的方法。其次也谈到正确使用一定

  •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陀罗尼门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陀罗尼门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 慧琳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慧琳  唯识论一卷 慧琳  显识论一卷 慧琳  转识论一卷 慧琳  唯识二十论一卷 慧琳  唯识三十论一卷 慧琳  成唯识宝生

  • 第三集 日·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三集 日 杨岐会禅师语(前录[(冰-水+〡)*又]不尽者)    嗣慈明 上堂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檐头不负书 师乃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卓拄杖云。大千世界百杂碎。捧钵盂。向

  • 佛种姓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一 宝珠经行处品一世界之主宰者而娑婆主梵天合掌向无比伦[佛]请申曰:&ldquo;于此眼覆尘秽少质之有情。[世尊!]愍此辈而为说法。&rdquo;二具明智、德行,有荣光,达最后之生,无比俦此如来对一切有情起悲愍

  •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佚名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言内丹修炼法。内称: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太阳流珠主人之阳,太阴玄珠主人之阴。阴阳冲和应用,然后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

  • 赖柏英·林语堂

    《赖柏英》为林语堂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原型是作者的初恋情人。新洛与赖柏英青梅竹马,长大后产生了深笃的恋情。赖柏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同新洛一同出国。新洛在外国对初恋情人的刻骨相思,常使他魂不守舍。叔叔的姨太太

  • 五代会要[标点本]·王溥

    三十卷。五代王溥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闻,分类记述其典章制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