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州郡六

○州郡六

廣東省

廣西省

△廣東省 【 東西距二千五百里南北距一千八十里東至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界一千里西至廣西南寧府界一千五百里南至海三百里北至湖南郴州桂陽縣界七百八十里東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崖州海二千四百里東北至江西贛州府長寧縣界八百里西北至廣西平樂府賀縣界七百三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五百七十里】

廣東明領廣州韶州南雄惠州潮州肇慶高州廉州雷州瓊州十府羅定一州本朝初因之雍正七年陞連州為直隸州十一年陞程鄉縣為直隸嘉應州凡領府十直隸州三

廣州府 【 省會】 領縣十四南海 番禺 【 二縣附郭】 順德 東莞 從化 龍門 新寧 增城 香山 新會 三水 清遠 新安 【 康熙五年省入東莞縣八年復置】【 康熙二十四年析南海番禺二縣地置】

韶州府領縣六曲江 【 附郭】 樂昌 仁化 乳源 翁源 英德

南雄府領縣二保昌 【 附郭】 始興

惠州府領州一縣九歸善 【 附郭】 連平州 博羅 長寧 永安 海豐 陵豐 【 雍正九年析海豐縣地置】 龍川 河源 和平

潮州府領縣九海陽 【 附郭】 豐順 【 乾隆三年析海陽縣地置】 潮陽揭陽 饒平 惠來 大埔 澄海 【 康熙五年省入海陽縣八年復置】 普寧

肇慶府領州一縣十二高要 【 附郭】 德慶州 四會新興 陽春 陽江 高平 恩平 廣寧 開平 【 順治十年置】 鶴山 【 雍正九年析開平縣及廣州府之新會縣地置】 封川 開建

高州府領州一縣五茂名 【 附郭】 化州 電白 信宜 吳川 石城

廉州府領州一縣二合浦 【 附郭】 欽州 靈山

雷州府領縣三海康 【 附郭】 遂溪 徐聞

瓊州府領州三縣十瓊山 【 附郭】 儋州 萬州 崖州 澄邁 定安 文昌 會同 樂會 臨高 昌化 陵水 感恩

羅定州領縣二東安 西寧

連州 【 初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二陽山 連山 【 二縣初俱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分屬】

嘉應州 【 初為程鄉縣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長樂興寧 【 二縣初俱屬惠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 平遠 鎮平 【 二縣初俱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

△廣西省 【 東西距二千八百十里南北距三千三百七十里東至廣東肇慶府廣寧縣界一千二百六十里西至雲南廣南府土富州界一千五百五十里南至廣東廉州府靈山縣界二千四百五十里北至貴州黎平府永從縣界九百二十里東南至廣東高州府石城縣界一千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國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湖南永州府東安縣界三百四十五里西北至貴州南籠府永豐州界一千三十六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四百六十里】 廣西明領桂林平樂梧州潯州柳州慶遠思恩南寧太平鎮安思明十一府歸順田州泗城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等七州本朝順治初降歸順田州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為屬州十五年陞泗城州為軍民土府雍正三年升鬱林州賓州為直隸州五年改泗城土府為正府九年降思明府為州十二年升泗城府屬之西隆州為直隸州降賓州為屬州乾隆七年以西隆州還屬泗城府凡領府十一直隸州一

桂林府 【 省會】 領州二縣七臨桂 【 附郭】 永寧州 全州 興安 靈川 陽朔 永福 義寧 灌陽

柳州府領州一縣七馬平 【 附郭】 象州 雒容 羅城 柳城 懷遠 融 來賓 【 雍正三年改屬賓州十二年還屬】 慶遠府領州二縣三土州二土縣一宜山 【 附郭】 河池州 東蘭州 【 舊土州雍正七年設流官】 天河 思恩 南丹州 【 土州】 那地州 【 土州】 忻城 【 土縣】

思恩府領州一縣三土州二武緣 賓州 【 初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領來賓遷江上林武宣四縣十二年來屬】 遷江 上林 【 二縣初俱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分屬賓州十二年來屬】 田州 【 土州】 陽萬分州 【 土州】

泗城府 【 舊直隸泗城州順治十五年升為府尋改軍民府屬思恩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為正府】 領州一縣二凌雲 【 附郭雍正五年置】 西隆州 【 康熙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領西林一縣乾隆七年以州及縣來屬】 西林 【 康熙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屬西隆州乾隆七年來屬】

平樂府領州一縣七平樂 【 附郭】 永安州 恭城 富川 賀 荔浦 修仁 昭平

梧州府領縣五蒼梧 【 附郭】 藤 容 岑溪 懷集

潯州府領縣四桂平 【 附郭】 平南 貴 武宣 【 初屬柳州府雍正三年屬賓州七年來屬】

南寧府領州三縣三土州三宣化 【 附郭】 新寧州 橫州 上思州 隆安 永淳 歸德州 【 土州】 果化州 【 土州】 忠州 【 土州】

太平府領州四縣一土州十四土縣一崇善 【 附郭】 養利州 左州 永康州 【 康熙二十八年省陀陵縣入焉】 寧明州 【 舊思明土州雍正十年改置】 萬承州 思陵州 【 舊為直隸土州順治初來屬】 憑祥州 【 舊屬思明府 本朝初改屬】 太平州 安平州 茗盈州 結安州 佶倫州 龍英州 都結州 龍州 江州 思州 【 舊思明土府 本朝雍正元年改為州】 上下凍州 【 自萬承州以下皆土州】 羅陽 【 土縣】

鎮安府 【 舊為土府雍正七年改正府】 領州二縣一土州三天保 【 附郭乾隆三年置】 奉義州 歸順州 【 二州舊俱為直隸土州 本朝初改屬思恩府雍正十年設流官來屬】 下雷州 【 初屬南寧府雍正十年來屬】 向武州 【 初屬思恩府雍正七年來屬】 都康州 【 初屬思恩府雍正七年來屬以上三州皆土州】

鬱林州 【 初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隸州】 領縣四博白 北流 陸川 興業 【 四縣初俱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志第二·营卫志中·脱脱
  第七十三回 背德兴兵周师再败 揽权夺位陈主被迁·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二十下·佚名
  宋史全文卷十三上·佚名
  卷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佚名
  卷六十九·鄂尔泰
  陈显达传·萧子显
  萧干传·脱脱
  彭泽传·张廷玉
  ●牧令须知卷四·刚毅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80.班超投笔从军·林汉达
  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推官裕(中行斋稿)·顾嗣立

    裕字公饶,东阳人。尝从白云先生许谦游。至治间,诣阙上《圣德颂》,元英宗召见玉德殿,补国子生。至顺元年庚午,举进士,授陈州同知,转道州推官。所著有《中行斋稿》。公饶诗篇秀丽,尤工七言乐府,出入二李之间。与宋显夫、杨仲礼、

  • 卷七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傅良止斋诗钞陈傅良字君举居温州瑞安县之帆游乡学於永嘉薛氏得伊洛之旨又从南轩东莱闻爲学大要其名益高爲太学录累迁至嘉王府赞读龙楼阁问寝不时独切谏每以天性感悟孝

  • 卷十八·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八宋 范成大 撰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两父老云今岁又熟矣】秋苖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刘昫

    ○李渤 张仲方 裴潾 张皋附 李中敏 李甘 高元裕 兄少逸李汉 李景俭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祖玄珪,卫尉寺主簿。父钧,殿中侍御史,以母丧不时举,流于施州。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隐于

  •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蔡东藩

      却说京内官民,闻袁钦差到京,欢跃得什么相似,多半到车站欢迎。袁钦差徐步下车,乘舆入正阳门,当由老庆老徐等,极诚迎接,寒暄数语,即偕至摄政王私邸,摄政王载沣,也只好蠲除宿嫌,殷勤款待。请他来实行革命,安得不格外殷勤?老袁确

  • 名山藏卷之七·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七◆典谟记七成祖文皇帝二○成祖文皇帝二五年三月工部尚书宋礼采木四川有大木数株出谷浮江赐出山曰神木祠祀之四月兴平王尚烐永寿王尚灴顺阳王有烜宁世子盘烒代世子逊煓来朝上

  •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佚名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汇解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照浙省节次购获遗书,已委员解交过四库全书处三千七百七十一种,并又陆续觅获书五百四十七种,好为收贮,仍饬再

  •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

  •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司马光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

  •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钱穆

    除却汉高祖,中国史上由平民直起为天子的,只有明太祖。【元末群雄,如河南韩山童、韩林儿,乃白莲教师。湖广徐寿辉,为贩布者,其部将陈友谅,乃渔父。江苏张士诚,为运盐舟人。浙江方国珍,乃贩盐者。安徽郭子兴,则卖卜者之子

  • 卷80·陈邦瞻

    ○道学崇诎高宗绍兴元年秋七月丁亥,诏赠程颐直龙图阁。制词略曰:“周衰,圣人之道不得其传。世之学者,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求之。亦孰从而听之。尔颐潜心大业,高明自得之学,可信而不疑。而浮伪之徒,自学问文采不足表见于

  • 第六章 16·辜鸿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辜讲孔子说:“当一个人的自然属性战胜了教育效果,他就是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当教育效果战胜了人的自然属性,他就会变得很有涵养。只有当人的自然属性和教育效果很好地

  • 卷二十·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卷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己定王未五年】七年【晉成五年齊惠七年衛成三十三年蔡文十年鄭襄三年曹文十六年陳靈十二年?桓三十五年宋文九年秦桓三年楚莊十二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左傳【七年春衛孫桓子

  • 卷二十七上·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七上  元 王天与 撰康诰第十一        周书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汉孔氏曰灭三监以三监之民国康叔为衞侯周公惩其数叛故使贤母弟主之康圻内国名叔封

  •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冯友兰

    本书第二章 说过,阴阳家出于方士。《汉书·艺术志》根据刘歆《七略·术数略》,把方士的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术数第一种是天文。《汉书·艺文志》中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

  •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二十八年五月在云南大学讲──一 唯物哲学  甲 原子的唯物抡  乙 自然的唯物论  丙 辨证法的唯物论  二 唯心哲学  甲 观念的唯心论  乙 经验的唯心论  丙 泛神的唯心论  三 唯生哲学 

  • 卷第一·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一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上原教万物有性情。古今有死生。然而死生性情。未始不相因而有之。死固因于生。生固因于情。情固因于性。使万物而浮沉于生死者。情为其累也。有圣人者大观。乃推其因于生

  • 王艮杂著·王艮

    一卷,明代王艮著。 王艮,明哲学家,字汝止,初名银、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南)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出身盐丁。壮年读《大学》、《论语》,后拜王阳明为师,以讲学终身,门徒多来自劳动阶层。提出“百姓日用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