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三

食貨三

○食貨三

田制三

△田制三

田制【駐防莊田 官田】

駐防莊田

官田【祭田 學田 馬廠 牧廠附】

·駐防莊田

駐防官兵莊田

國初以盛京為駐防重地按旗分處各有定界繼因邊內地瘠糧不足支展邊開墾移兩黃旗於鐵嶺兩白旗於安平兩紅旗於石城兩藍旗所分張義站靖遠堡地瘠以大城地與之又以外藩蒙古隸入版圖分為五等撥給田土一等給莊屯三所園地九十畝二等給莊屯二所園地六十畝三等以下止給莊屯直隸江蘇浙江陝西山西河南所設駐防官兵均量給莊地

順治四年定緣邊分撥地畝均次第挨給其越界選擇者罪又定錦州葢州各官莊原非欽賜者概令退出給江寧西安駐防旗員園地江寧六十畝至百八十畝不等西安二百十有五畝至二百四十畝不等惟浙江官兵不給田地照經制支領俸餉五年更定盛京莊屯地界兩黃旗設於承德縣沙河所兩白旗設於寧遠兩紅旗設於承德縣塔山兩藍旗設於錦州又准沙河所以外錦州以內八旗官員家丁每名給地三十六畝令分給外藩邊外莊地各守界限不許越境定各省駐防官兵家口半擕去者在京園地半撤全擕去者全撤六年准外省駐防官員初任未經撥給園地者撥給其加級陞任者不增凡應給地六十畝以下者戶部撥給六十畝以上者奏請撥給七年駐防官員量給園地兵及莊丁者每名給地三十畝駐山西者以臨汾太原無主地並官地撥給駐直隸者以保定河間滄州入旗退出地撥給十二年題准遼陽鐵嶺至山海關八旗莊地有在邊外者令照舊種住惟酌量邊界開門勿悞耕穫十八年令蒙古察哈爾大臣侍衞等各照品級撥給莊屯

康熙十二年定在京旗人願往奉天領地設莊守護墳墓者如退出在京所受之地准撥給奉天熟地不退者仍准撥給荒地十八年定分給伊徹滿洲地畝例奉天所屬東自撫順起西至寧遠州老天屯南自葢平縣攔石起北至開原縣除馬廠羊草地外丈清地三十二萬九千四十九頃三十畝定旗地二十七萬六千三百二十餘頃伊徹滿洲遷來者若撥種豆地每六畝給地種一斗撥種穀米黏米高粱地每六畝給各種六升二十年停給蒙古新編歸旗者園地二十五年給錦州鳳凰城等八處旗民開墾牛種口糧農器二十六年令索倫達呼爾官兵耕種墨爾根地方奉天官兵耕種黑龍江地方由部差官監視二十八年令奉天等處旗民各在本界內墾種不許互相侵越三十一年以山西陽曲太原二縣屯地給與滿洲駐防官兵耕種三十二年令八旗駐防官兵均於所駐之處給與地畝五十七年以山西右衞荒地自苧麻口外西至十家舖東至彌陀山共二千餘頃安設莊頭十五名五十八年以河南南陽府揚河地方墾荒田畝給與滿洲駐防官兵耕種

雍正十一年令喜峯口駐防官兵百名以鐵門關外大屯地分給每名給地一頃十五畝有奇菜園四分有奇照民田例分別科則租銀留充兵餉

乾隆元年定口外官兵私墾地畝分別納糧例熱河驛站營汛官兵於驛地外自行開墾者令按畝納糧古北口沿邊瘠地悉行賞給免其徵輸蒙古等地亦免其徵輸又內務府鷹手捕牲人鞍匠等開荒地畝均將丈出餘地注冊免徵嗣後如續有開墾仍按畝徵收二年設立黑龍江呼蘭地方官莊每丁撥地六十畝每十丁編為一莊共莊四十所每十莊設領催一名皆於盛京將軍所轄八旗挑選發往六年增設呼蘭莊屯五所擇閒丁五十名領種七年又議准呼蘭左近溫得亨山及都爾圖地方土性肥饒水草佳美選壯丁五十名增設莊五所合六年增設之五所共十莊亦設領催一名三十一年盛京刑部侍郎朝銓疏言丈量奉天地畝餘地在二三十晌以上於十分中分出二三分為各城兵丁隨缺地畝餘仍令原業承種納糧注載紅冊新丈出旗人自首餘地三十三萬六千四百餘晌民人自首餘地七萬四千七百餘晌民人餘地在停止開荒以後違例私開者全行撤出在未停開荒以前者照旗人例酌量地數分撥其官員兵丁應得隨缺地畝各城營田水手公產及旗民水沖沙壓不足紅冊地畝即於丈出餘也內撥補從之戶部侍郎英廉疏言旗民丈出餘地係違例私開均請撤出令無地兵丁閒散認買上諭英廉所請固為旗人生計起見但此等無地人戶貧富不一富者置產必多貧者不能承買旗人生計仍無實濟以應撥補各項外餘地一併入官令原種之旗民照數納租以為賞給冬圍兵丁鞍馬之需四十年議准偷墾地畝入官納租之例時有山東民人偷墾岫巖城五塊石等處兵丁牧馬官廠地者均令納租不欲耕種者別募四十六年定懲匿報之令凡盛京吉林民人私墾查出者每畝歲徵銀八分仍在旗倉納米二升六合五勺五抄以懲匿報盛京土田撥給八旗官兵地畝內務府三旗包衣佐領下壯丁地鑲黃旗共地百六十四頃八十四畝四分正黃旗共地九十九頃一畝四分正白旗共地二百五頃六十二畝一分均在盛京興京開原遼界內內務府三旗包衣佐領下園丁地共千三百三十四頃八十畝在盛京開原遼陽界內盛京禮部六品官所屬各項壯丁地共五百頃九十九畝三分在盛京興京遼陽鐵嶺秀巖界內盛京工部五品官所屬壯丁地五百六十一頃九十六畝六品官所屬壯丁地百八十九頃四畝九分均在盛京興京遼陽開原牛莊秀巖界內製造軍匠役人等地共二十二頃三十二畝誰盛京界內盛京戶部倉官莊頭樓軍倉軍地共四百十一頃九畝四分領催莊頭地共二千八百十三頃一畝六分盛京禮部莊頭壯丁地共四十頃五畝六分盛京兵部站丁地共六十二頃七十四畝八分盛京工部莊頭壯丁地共七十六頃五十六畝三分興京界內八旗所屬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地千二百二頃三十六畝官員兵丁閒散人等地共五百八十頃八十六畝五分撫順界內右翼四旗所屬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地千二百九十八頃九十九畝七分官員兵丁閒散人等地七十五頃二十畝六分鹻場汪清二門官兵臺丁地三百二十八頃三十畝開原界內八旗莊屯地二千八百頃七十九畝遼陽城界內八旗官員兵丁地八百八十八頃五十五畝鐵嶺界內左翼四旗莊屯地八千六百五十七頃四十四畝二分法庫邊門莊屯地六百七十八頃五十八畝威遠堡邊門莊屯地二百二十八頃八十七畝英額邊門莊屯地二十六頃七十二畝二分鳳凰城八旗巴爾呼地千九百四十八頃六十四畝又正黃旗屯地六十頃九畝靉河邊門分種地二十四頃七十四畝四臺四屯地六十一頃五十九畝復州界內八旗分撥地千七百二十九頃四十畝熊岳城界內八旗滿洲蒙古巴爾呼漢軍莊屯地二千八百八十三頃三十九畝金州界內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官員兵丁地三千三百四十一頃四畝水師營地二十六頃十八畝山海關官員兵丁寡婦閒散人等地百三頃五十七畝七分在山海衞寧遠州界內又正白正紅鑲紅旗下閒散人等地三頃六十七畝秀巖界內八旗官員兵丁地二千百二十一頃二畝七分葢州界內各旗官員兵丁地四十六頃三十八畝牛莊界內八旗官員兵丁地二千九百二十三頃廣寧城所屬巨流河白旗堡小黑山閭陽驛彰武臺邊門等界內八旗官員兵丁閒散人等地萬五千百九十四頃九十六畝二分錦州界內王貝勒貝子公宗室額駙官員莊頭閒散人等地二千七百十七頃七畝八分八旗兵丁閒散人等地千五十四頃五十畝四分義州界內八旗莊屯地五千四百七十一頃二十五畝清河邊門莊屯地五百三十四頃二十三畝九關臺灣門莊屯地二百三十二頃十八畝吉林烏拉界內官員兵丁開墾地鑲黃旗三百七十四頃五十二畝正黃旗二百九十五頃二十六畝正白旗二百六十六頃十畝正紅旗二百五十二頃七十八畝鑲白旗二百八十八頃四十八畝鑲紅旗二百二十一頃七十六畝正藍旗二百六十一頃二十四畝鑲藍旗二百六十七頃二十四畝水師營二百六十五頃五十六畝又各莊頭開墾地二百五十二頃六畝寧古塔內官員兵丁開墾地鑲紅旗三百四十七頃四畝正黃旗二百三頃七十畝正白旗三百三十五頃十畝正紅旗四百二十頃鑲白旗四百七十頃五十四畝鑲紅旗三百二十六頃七十畝正藍旗二百八十頃十四畝鑲藍旗二百十九頃六十六畝又各莊頭開墾地三百三十三頃四十二畝琿春界內官員兵丁開墾地鑲黃旗百十七頃十八畝正黃旗九十九頃五十四畝正白旗三百十六頃九十二畝三姓地方官員兵丁開墾地鑲黃旗百八十一頃五十畝正白旗五十九頃四十六畝正紅旗四百十九頃六十四畝伯都訥界內官員兵丁開墾地鑲黃旗百十六頃五十八畝正黃旗七十三頃六十八畝正白旗二百三十五頃四十四畝正紅旗百二十五頃五十二畝鑲白旗八十頃二十二畝鑲紅旗七十一頃二十二畝正藍旗二百十五頃四畝鑲藍旗百九十四頃十畝又各莊頭開墾地二十二頃三十畝阿勒楚喀界內官員兵丁開墾地鑲黃旗百十五頃八畝正黃旗百二十頃三十畝正白旗五十九頃十畝

·官田【祭田 學田 馬廠 牧廠附】

官田之制凡藉田及在京壇壝直省社稷山川厲壇祠墓寺觀文廟學校等田并部寺公用田太僕寺牧廠及在官地均為公田除其租賦

順治十一年耕耤田於南郊設耤田於正陽門外之西中為先農壇壇內地百七十頃其二十頃種五穀蔬菜以供祭祀餘千五百畝歲徵租三百兩供修壇墻

康熙二十四年詔曰禮天子為耤干畝諸侯百畝此則耤田之禮通於天下今朕欲各地方守土官通行耕耤之禮下九卿詳議尋議頒耕耤之制令各省擇東郊官地潔淨豐腴者立為耤田逕直田畝九分後立先農壇令守壇農夫灌溉耤田 【 無官地者置買民田】 每歲仲春行九推之禮

祭田 學田附

馬廠 牧廠附

祭田學田附

順治元年賜聖賢後裔祭田衍聖公二千百五十七頃五十畝孔林地廟基地二十一頃五十四畝零四氏學學田五十頃復聖裔祭田墓田廟基地五十四頃十有五畝零宗聖裔祭田墓田廟基地六十二頃十有四畝零亞聖裔祭田墓田廟基地五十九頃七十六畝零先賢仲氏裔祭田墓田廟基地七十五頃五十六畝零又置各省學田凡貧生均於學內酌給銀米每年清釐各省學田

康熙二十四年復增孔林地十有一頃十有四畝九分免曲阜顏氏額糧有差又賜元聖周公祭田五十頃

雍正元年總校天下學田共三千八百八十六頃七十八畝有奇

乾隆十二年除福建閩縣先賢二十三祠祭田糧租 【 謹按祭田直隸十有九頃二十四畝 盛京一頃四十一畝山東九十八頃九十六畝山西三十八頃六十七畝河南百有一頃七十四畝江南江蘇百有八頃八十四畝安徽十有三頃十有三畝江西十有四頃三十一畝福建五百二十頃五十五畝浙江七十六頃五十四畝陝西十有六頃二十三畝四川十有五頃十有九畝各有奇】

馬廠牧廠附

畿輔牧場鑲黃旗牧馬場地在武清寶坻二縣東自唐畦西至陳林莊七十里南自張家莊北至上馬臺九十里 正黃旗牧馬場地在天津府西北自俞家莊東北至小稍子口十五里西南自孫家莊東南至秋家莊四十七里 正白旗牧馬場地在天津府東自好家沽西至白家莊四十二里南自城兒上北至清溝六十五里 正紅旗牧馬場地在甕山者十有五頃蘆溝橋西高陵者二十七頃六十畝 鑲白旗牧馬場地在通州二十四頃八十四畝 鑲紅旗牧馬場地在順義縣天竺馬房村三十五頃二十八畝蘆溝橋四頃八十畝 正藍旗牧馬場地在豐臺王蘭等莊東西三十里南北五十里 鑲藍旗牧馬場地在草橋十里廊房八里

順治二年議准御馬場王貝勒貝子馬場均按本旗地方牧養六年議准順義清河漷縣及沙河蘆溝橋五處荒地千四百六十八頃四十畝潞河沙河清河桑乾河兩岸隙地均定為馬場定荒地非沙石不堪耕種者不准作為牧場例五年盛京牧場地以奉天中前所後屯衞中後所三處地畝分給八旗為牧場自東迤西先給兩黃旗次兩白旗次兩紅旗次兩藍旗十二年定牧場制凡親王牧場方二里郡王牧場方一里

康熙二年令錦州大凌河牧場東至右屯衞西至鴨子廠南至海北至黃山堡留為牧馬地不許民間開墾

雍正二年清查八旗存留牧場地凡可耕者均募民開墾

乾隆十三年裁減馬羣復議大凌河馬場袤延於西界截出十里給官兵耕種後又以西界地勢不齊量地截給東至杏山北濠溝西至鴨子廠南至七里河北至金廠堡二十一年清丈直隸馬廠地給民為業名恩賞官地三十七年定民人開墾馬廠例殺虎口外民人開墾馬廠在於察哈爾游牧地界外已經成熟者聽其耕耘徵賦毋許再行私開三十九年又蒙古招民開墾輔國公馬廠地百餘頃議准在飭禁以前早已成熟者即照三十七年民人開墾牧地例又准太僕寺廠地招民開墾是年山西豐鎮寧遠二廳墾地二萬千五百五十五頃七十餘畝

皇朝通典卷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八·表第十九·脱脱
  ●卷一百十四·徐梦莘
  ●序·陈康祺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三十四·叶盛
  双槐岁钞卷第三·黄瑜
  一二○一 吏部为知照办理《诸史同异录》人员分别议处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目录·吴缜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裴邃传·姚思廉
  元岩传·魏徵
  卷第七·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129_1 【古离别】王缙   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卷129_2 【青雀歌】王缙   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   莫言不

  • 李坦然·唐圭璋

      风流子   东君虽不语,年华事、今岁恰如期。向寒雨望中,晓霜清处,领些春意,开两三枝。又不是、山桃红锦烂,溪柳绿摇丝。别是一般,孤高风韵,绛裁纤萼,冰剪芳蕤。   清香还有意,轻飘度勾引,几句新诗。须是放怀追赏,莫恁轻离

  • 卷367 ·佚名

    陶梦桂 良佐留别诗颇凄惋次韵叙闲居之乐以释之二首 腾腾晓日夕还沉,浅浅秋江春又深。 消息既知由造化,忧愁那得到山林。 已吟有兴犹重和,未醉开樽任满斟。 浮利浮名都莫问,只将诗酒送光阴。 陶梦桂

  • 补遗卷二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二十二人事竹岩赋【有序        明】费 宏故河南左布政使程公用也以竹岩自号取其所乐者也而其心志节操实与竹类且冩竹逼真位不满德委祉遗?今大叅君时昭侍御君时言文与行皆世

  • 卷第一百五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四〔起着雍敦牂(戊午),尽阏逢困敦(甲子),凡

  • 卷一百十八·杨士奇

    永乐九年八月庚寅朔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诸将为都指挥同知济州卫指挥同知王南帖木儿府军左卫指挥同知王或大兴左卫指挥同知郭玉羽林前卫指挥同知张兴陈荣长吉帖木儿俱为指挥使指挥佥事失刺班为指挥同知千户贾兴晃合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成化十一年秋七月戊申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省四川成都府广丰右中前后四仓成都原设广宁广丰并广丰右中前后六仓通收米一十八万三千余石而四仓所收不及三之一粮少官多巡抚右副都御史张王□赞请省四仓而增其二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百·佚名

    五代通论五代人君得失兴亡【东坡 何去非 子由】唐庄宗周世宗【温公】五代无全臣【六一】冯道【温公 子由】世家附南唐【荆公】五代人君得失兴亡东坡论曰商周之兴始于稷卨而至于汤武凡数百年之间而后得之于天下其成

  • 程其达·周诒春

    程其达 字克竞年三十七岁。生于上海。父静山。已 婚。子三。女一。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史丹佛大学。 习土木工程。宣统元年。入倭海阿北大学。宣统三年。得 土木工程师学位。是年回国。任上海时报编译员。兼

  • 四十一、达磨安心·慧开

      达磨面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磨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磨云:“为汝安心竟!”   无门曰: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

  • 后出中阿含经记·佚名

    昔释法师于长安出中阿含.增壹.阿毗昙.广说.僧伽罗叉.阿毗昙心.婆须蜜.三法度.二众从解脱.从解脱缘。此诸经律。凡百余万言。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俙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会燕秦交战。关中大乱。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二)第一分游行经第二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

  • 卷第八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八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四已辩无量。次辩解脱。颂曰。解脱有八种  前三无贪性二二一一定  四无色定善灭受想解脱  微微无间生由自地净心  及下无漏出三境欲可见

  • 来南录·李翱

    记行著作。唐李翱撰。一卷,翱字习之,赵郡, (约当今河北赵县)人,一作成纪(约当今甘肃天水)人。贞元进士,历官庐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撰有《李文公集》等。是篇约八百四十字。记其元和四年(809)十月奉命南下,自东都洛阳出发

  • 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

  • 消摇墟经·洪应明

    消摇墟经,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二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又名《仙记》,乃道教神仙人物传记。作者从有关道书仙传中选取六十三位神仙人物,略记其玄言轶事,所收人物上起老君,下至明初张三丰,皆为逍遥物外之仙人。

  • 廿载繁华梦·黄世仲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