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八

職官六

○職官六

光祿寺

太僕寺

鴻臚寺

國子監

欽天監

太醫院

△光祿寺【卿 少卿 四署署正 署丞 典簿 司庫 庫使 筆帖式】

光祿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 少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大內膳羞及祭祀朝會燕饗酒醴饔餼之需辨其物品釐其法式以待供饋凡大祀則視刲牲祭之日以卿二人進福酒福胙而頒其膰肉於百執事之人凡蕃國貢使廩于館者則序其等而為之庀具焉所屬有大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順治元年置光祿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少卿滿洲一人漢人二人寺丞漢人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寺丞員額少卿亦省漢人一人乾隆十三年以來以大臣總理寺事皆由特簡無常員 大官署署正滿洲漢人各一人 署丞滿洲二人掌肉脩蔬茹之屬辨其物而共之祭祀燕饗則陳其几席焉 【 初順治元年定四署置署正滿洲漢人各一人署丞各滿洲二人漢人一人又漢人監事各一人十三年省漢人監事員額十五年又省漢人署丞四人】 珍羞署署正滿洲漢人各一人 署丞滿洲二人掌及時獻其禽鱻以薦新于廟祭祀則共兔醢若燕饗之品物各準其度數以差次之 良醞署署正滿洲漢人各一人 署丞滿洲二人掌共祭祀燕饗之酒醴酒庫于西安門內授之灋式而頒其政令焉 掌醢署署正滿洲漢人各一人 署丞滿洲二人掌共百事之鹽及果實飴蜜醯醬之屬咸以時按式而告備焉 典簿廳典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章疏文移 【 順治元年又置司牲漢大使一人十五年省】  司庫滿洲二人 庫使滿洲八人掌庫帑出納 筆帖式滿洲十有八人 【 順治元年置滿洲筆帖式二十有一人漢軍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漢軍員額省滿洲筆帖式三人】

(臣)等謹按周禮膳夫有惟王不會之文說經者或以為疑不知當時九式掌于冢宰人主自不得恣其費用所以用皆合式不必以有司之法會之並非蕩然無節也三代以後侈汰漸萌至明嘉隆閒歲用逾四十萬廚役多至四千一百餘名奸蠹叢生實為弊藪我朝自康熙初定制錢糧皆歸戶部光祿以時支取儲用歷加撙節歲祗支銀二萬兩月要其數以奏務使品式有定出入有經冗費盡除成規共守信足永昭儉德矣

△太僕寺【卿 少卿 左右司員外郎 主事 主簿 筆帖式 統轄總管 兩翼總管翼長 護軍校 辦理牧塲主事 筆帖式】

太僕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 少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兩翼牧馬塲之政令凡遇車駕行幸以卿少卿一人隨蹕司幔城網城馱載櫜駝每歲夏季則以卿少卿一人率屬赴牧塲稽其孳生斃損之數分註于冊三年乃均齊之以定賞罰焉國初太僕寺附于兵部武庫司設卿滿洲漢人各二人少卿滿洲二人漢人一人寺丞滿洲漢人各一人順治元年省太僕寺九年復置十五年省寺丞員額十六年復置康熙二年仍省雍正三年始建衙署于正陽門之東乾隆十三年省滿洲少卿一人又初設各牧監監正康熙二年省近歲以來以大臣兼管寺事皆由特簡無常員 【 按 國初別設宛馬寺置卿及主簿監正等官康熙二年裁謹附議】  左司員外郎滿洲蒙古各一人 主事滿洲蒙古各一人掌馱載幔城網城之駝隻以備巡幸之用 【 初制不分司設滿洲員外郎八人雍正三年省二人改設蒙古員外郎二人乾隆六年始置左右二司各分職掌給以印信十三年定原設員外郎八人改為滿洲員外郎二人蒙古員外郎二人滿洲主事二人蒙古主事二人】  右司員外郎滿洲蒙古各一人 主事滿洲蒙古各一人掌察驗牧塲馬匹盈虧以時印烙 主事滿洲一人掌章奏文移 【 初置漢人主簿一人康熙二年省雍正二年復置滿洲主簿一人】  筆帖式滿洲八人蒙古八人 【 初制滿洲筆帖式十有一人蒙古四人漢軍二人康熙二年省滿洲筆帖式三人雍正三年省漢軍員額乾隆三年增置蒙古筆帖式四人 謹按太僕寺初置常盈庫以直隸山東河南額徵馬價銀六十餘萬解寺貯庫歲終覈銷設漢大使一人掌之尋以馬價銀歸併戶部省常盈庫大使員額謹識】  統轄兩翼牧塲總管一人 【 以察哈爾副都統兼管】  兩翼總管各一人 翼長各一人 護軍校各四人 【 以上皆蒙古員額】  駐劄張家口辦理牧場事務主事一人 筆帖式一人牧塲置于張家口外左翼四旗在哈喇尼敦井東西百五十里南北百三十里右翼四旗在齊齊爾漢河東西百五十里南北三十二里馬羣百九十二每羣牧長牧副各一人牝馬羣百六十每羣牧丁八人牡馬羣三十二每羣牧丁十有四人護軍三百十有四人總管翼長居適中之地綜治牧政護軍校協領等各巡牧所禁盜馬及墾耕者統轄總管乾隆十三年置以察哈爾副都統兼理總管康熙四十四年置護軍校等員雍正元年置又原置有副管二人防禦二人翼領四人驍騎校三人今俱省凡總管員闕于察哈爾佐領世爵及牧場翼長等官內選用翼長以下員闕于護軍校等官次第選用皆由寺引見除授張家口辦理牧場事務官于本寺主事筆帖式內各揀選一員五年輪請更換

△鴻臚寺【卿 少卿 鳴贊 序班 主簿 筆帖式】

鴻臚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 少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朝會賓客祭祀燕饗之儀詔之著位而贊其升降拜跪之節有失朝及不如儀者糾之順治元年置鴻臚寺設滿洲漢人卿各一人滿洲少卿一人漢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十五年省漢人少卿一人寺丞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罷寺丞官不設乾隆十四年定以禮部滿洲尚書兼管鴻臚寺事永為恆式 鳴贊滿洲十有四人漢人二人掌儐導及行禮唱贊之事滿洲鳴贊順治初置十六人乾隆三十七年以二人改屬鑾儀衞司贊鳴鞭其留寺者實十有四人漢人鳴贊初置八人自順治二年至十三年先後省四人乾隆七年又省二人 序班漢人四人掌序百官之班位初置二十二人順治十五年省十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又有學習序班以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儒學生內考取初置十有二人乾隆十七年改定專用直隸諸生以八人為額序班缺以學習者選授鳴贊缺以序班遞升咨送吏部題補 主簿廳主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行遣文移繕寫章牘順治元年置額初又設有各館主簿後俱省 筆帖式滿洲四人 【 滿洲初置十人後省四人又有漢人二人後俱省】

△國子監【祭酒 司業 監丞 博士 典簿典籍 教 學正 學錄 算法館助教 筆帖式】

國子監祭酒滿洲漢人各一人 司業滿洲蒙古漢人各一人掌成均之法以教國子及俊選之士八旗官學亦隸屬焉分經書文藝以課諸生月有試季有考以辨其詣力之勤惰學業之優劣而董勸之國初設國子監祭酒滿洲蒙古漢人各一人司業滿洲二人蒙古漢人各一人順治十七年省蒙古祭酒司業員額雍正五年復置蒙古司業一人乾隆十三年省滿洲司業一人其總理監事大臣自雍正三年始置皆由特簡無定員 監丞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學規以督教課察勤惰均廩餼核支銷有不如規者糾治之 博士滿洲漢人各一人掌闡明經說以助教迪與六堂助教學政學錄並司學舍經義事宜 【 初置滿洲博士一人漢人博士三人順治十五年省漢人一人康熙五十二年又省一人】  典簿廳典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簿書以稽文移之出入典籍廳典籍漢人一人掌藏弆經史以備諸生誦習凡書籍之刻板于者則主其摹印之事以備流傳 率性堂漢人助教一人學彳一人修道堂漢人助教一人學正一人誠心堂漢人助教一人學正一人正義堂漢人助教一人學正一人崇志堂漢人助教一人學錄一人廣業堂漢人助教一人學錄一人八旗官學助教滿洲十有六人蒙古八人六堂助教掌教八旗直省俊選之士學正學錄為之貳凡諸生之學于黌舍者百五十六人在外講肄而以時赴學考核者百二十人其持州縣牒赴監考到分堂學習者無員數每旬以制藝策論試所習業三年期滿視其等第移吏部註籍而錄用之八旗官學助教掌分教八旗子弟旗各有學選滿洲六十人蒙古漢軍各二十人以充學生清文國語滿洲助教詔立蒙古語言文字及騎射蒙古助教詔之經書文藝漢人教習詔之三年學成升其尤者於太學漢人助教初設十有二人順治十二年省六人學正初設十有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五十二年又省二人學錄初設六人順治十五年省四人滿洲助教順治元年始設二人于太學尋立八旗官學令六堂分教十五年八旗各建學舍乃省太學員額而別置官學助教十有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復置蒙古助教六人亦順治元年置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二年復置 算法館助教一人掌分教算學諸生初康熙九年始選八旗官學生習算法雍正十二年增置教習十有六人乾隆三年罷八旗官學算法教習別立算學設肄業生滿洲漢人各十有二人蒙古漢軍各六人附學生二十四人以漢人教習二人佐訓課助教綜司之凡線面體三部各限一年業成七政共限二年滿五歲乃甄錄之視出身有差以欽天監博士天文生敘用 俄羅斯館助教滿洲漢人各一人掌教俄羅斯所遣入學子弟於官學及六堂助教內掄選二員兼司之不為額闕又琉球等國有遣子弟入學者選貢生一人教習而以博士一人董率之 筆帖式滿洲四人蒙古二人漢軍二人 【 滿洲漢軍員額順治元年置蒙古員額順治十八年置】

△欽天監【監正 監副 時憲科五官正 五官司書 天文科五官靈臺郎 五官監候漏刻科五官挈壺正 五官司展 博士 主簿 天文生 陰陽生 筆帖式】

欽天監監正滿洲一人西洋一人 監副滿洲漢人各一人 左右副監各西洋一人掌測候推步之法觀察星辰稽定節序占天象以授人時所屬有時憲天文漏刻三科順治元年設欽天監監正等官皆以漢人除授康熙四年定置滿洲漢人監正各一員滿洲漢人左右監副各二員八年以西洋人充漢監正員額尋又增置西洋監副一員雍正三年以西洋人實授監正乾隆十八年省監副滿洲漢人員額各一增置西洋左右監副各二員其總理監務王大臣自乾隆十年以來始置皆由特簡無定員 時憲科五官正滿洲二人蒙古二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漢人各一人 秋官正漢軍一人 五官司書漢人一人 博士滿洲三人漢軍二人漢人十有六人掌推天行之度驗歲差以均節氣凡時憲書之以國書蒙古文譯布者滿洲蒙古五官正司之推算日月交食七政相距衝退留仗交宮同度等事漢人五官正司之推驗日用五星相距等事漢軍秋官正司之校刊時憲書以頒四方五官司書司之博士歲以漢人二人直譙樓視更鼓之節餘各從其長以分典厥事 【 五官正滿洲蒙古漢人員額俱康熙四年定又初沿有制設有回回科順治初裁革以其職改隸漢軍秋官正五官司書初置二人康熙十四年省一人博士初置滿洲六人漢軍三人漢人三十六人康熙四年省漢人博士十有四人五年復增設漢人博士二人分隸三科如今額焉】  天文科五官靈臺郎滿洲三人漢軍一人漢人四人 五官監候漢人一人 博士滿洲三人漢人二人掌眡天象之垂書雲物以協歲占每日以滿洲漢人官各一人率天文生十有五人登觀象臺考儀器以窺乾象每時以四人分觀四方晝夜輪值凡八節風占及雲氣流星諸象當奏者送監密題以聞 【 五官靈臺郎五官監候各員額俱康熙四年定又原設有漢人五官保章正二人康熙十四年省】 漏刻科五官挈壺正滿洲漢人各二人 五官司晨漢軍一人 博士漢人六人掌調壺漏測中星審緯度相陰陽以諏時日而卜營建焉 【 五官挈壺正員額康熙四年定五官司晨初置漢軍漢人各一人康熙十四年省漢人員缺】  主簿廳主簿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章奏文移 【 主簿員額康熙四年定】 食俸天文生滿洲十人蒙古六人漢軍八人漢人二十四人 食糧天文生漢人五十六人 食糧陰陽生漢人十人滿洲蒙古漢軍天文生俱以算學生充補視筆帖式食俸漢人天文生陰陽生以算學生暨肄業生選充食俸者視從九品食糧者亦以九器頂帶給之均與世業子弟分班補用天文生分隸三科各司推算觀候之事陰陽生隸漏刻科主譙樓直更監官以時考其術業而進退之 筆帖式滿洲十有一人蒙古四人漢軍二人 【 筆帖式員額俱康熙四年定】

△太醫院【院使 院判 御醫 吏目 醫士 醫員】

太醫院院使漢人一人 左右院判漢人各一人掌醫之政令率其屬以供醫事 御醫十有五人吏目三十人 【 八品十五人九品十五人】  醫士四十人 醫員三十人以上俱漢人員額掌九科之法以治疾曰大方脈小方脈傷寒科婦人科瘡瘍科針灸科眼科口齒科正骨科自院使至醫士皆以所業專科分班侍直曰宮直曰六直其道次曰外班房曰東藥房各以其次更代供使令焉又有效力醫生無定員掌炮製之法院使考其術而進退之又設教習廳簡御醫吏目之能者二人為教習以課醫人自順治元年初設御醫十人吏目三十人豫授吏目十人醫士二十人十八年省吏目二十人並省豫授吏目員額康熙九年復設吏目豫授吏目各十人十四年省吏目十人三十一年又省豫授吏目六十一年增置醫士二十人雍正元年復增置吏四十人改豫授吏目為吏目七年增置御醫五人八年吏目改為八品九品者各十五人增置食糧醫員三十人凡醫員閒有蒙特旨加銜者不得過三品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八

猜你喜欢
  帝纪第四 世祖纪·魏收
  列传第二十一 李浑浑弟绘 李玙 郑述祖·李百药
  列传第八十四·李延寿
  书事第二十九·浦起龙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紀七十八·司马光
  卷九十五 晉紀十七·司马光
  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藩镇束手听命·蔡东藩
  纲目分注补遗卷一·芮长恤
  卷一百八十一·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第九○谕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一·佚名
  卷九·欧阳昱
  梁台传·令狐德棻
  张曜传·李延寿
  卷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四古今体一百二十三首【癸巳六】直隶总督周元理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春膏沾二麦冀收十分余入夏乃望雨为之心不舒兹接方伯报分数详陈胪【周元理奏二麦现届成熟陆续登场顺天天津宣化三府定州

  • 卷427 ·佚名

    项安世 晚晴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 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 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 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项安世 王君行丈挽诗 春末乐叟法,秋初仍牧斋。 无谁问天理,有底厌吾侪。

  • 卷二百四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五 张雨 寄题刘彦基丹室 昔闻冲虚宫远在锦江头往来多异人东望不可求借问鸿宝书枕中今在否尚余一丸药光景夜不收食之生羽翼

  • 松陵集巻十·陆龟蒙

    杂体诗八十六首杂体诗序皮日休案舜典帝曰防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在焉周礼太师之职掌教六诗讽赋既兴风雅互作杂体遂生焉后系之于乐府葢典乐之职也在汉代李延年为协律造新声雅道虽缺乐府乃盛铙歌鼓吹拂舞予俞因斯

  • 酬燕公出湖见寄·张说

    赵冬曦纶綍有成命,旌麾不可攀。 湘川朝目断,荆阙夕波还。 果枉东瞻唱,兴言夕放闲。 携琴仙洞中,置酒灉湖上。 芳景恣行乐,谪居忽如忘。 聚散本相因,离情自悲怅。 鸾翮非常戢,鹏天会昭旷。 永怀宛洛游,曾是弹冠望。

  • 列传第九 谢朏 弟子览·姚思廉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朏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朏命篇,朏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朏背曰:“真吾

  • 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二·赵尔巽

      ◎忠义九   宗室奕功札隆阿等 觉罗清廉等 松林文炘等 崇寿韩绍徽韩培森 马锺祺 董瀚 谭昌祺 庄礼本 冯福畴 宫玉森 景善等 宋春华马福禄 杨福同 吴德潚子仲韬 成肇麟   宗室奕功,历官奉宸苑卿,至御前侍卫。光绪

  • 卷四百四十六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八月癸巳盡是月丁未   八月癸巳朔,戶部言:「歸明人所給田,如有妨礙及瘠薄不可耕佃,乞官為驗實別給。」從之。   甲午,詔權侍郎并日參。   詔戶部員外郎穆衍往熙河蘭岷路代孫路措置弓箭手土田。(張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吏部二(尚書二)   ◆尚書二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 巖喬公宇行狀(陳璘)   叢說   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偲菴楊公旦傳(江汝璧)   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傅 廖公紀墓誌銘(李時)   吏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佚名

    景泰二年八月丙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直隶杨州府泰州如皋县并四川越嶲卫各奏去秋薄收今夏民饥已发廪赈济俟秋成偿官从之○丁卯释奠先师孔子命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敕大同提督军务副都御史年富等曰顷者据夜

  • 九十六 曹寅奏报江南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目下虽多雨,米价不长,将来江广米船运行,其价自贱。麦子高田无虑,惟低田减了颗粒。臣谨据实将江宁、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各处麦样,恭

  • 卷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四 汉臣 龎统  法正 谨案龎统传阙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明五经兼通?纬尝幅巾见扶风守守曰哀公虽不肖犹臣仲尼柳下惠不去

  • 一三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将《扬子法言》讹写之处夹签进呈片·佚名

    一三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将《扬子法言》讹写之处夹签进呈片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臣等遵旨将发下之《扬子法言》一书,详加检阅,内有讹写之处甚多。谨夹签进呈,其《新序》一书亦经详校,一并呈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七二五 军机大臣奏呈《明季奏疏》拟选各篇目录并将原书缴进销毁片(附清单)·佚名

    七二五 军机大臣奏呈《明季奏疏》拟选各篇目录并将原书缴进销毁片(附清单)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前发下明人奏疏各书,查系上年二月所进各省送到违碍应毁书籍。内蒙皇上亲加抽阅,卽次发下,奉有谕旨:此等奏疏内有剀切敷陈

  • 难二第三十七·韩非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 景公

  • 势胜学原文·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察其智,莫如观其势。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心不生恶,道未绝也。未明之势,不可臆也。彰显之势,不可逆耳。无势不尊,无智非达。迫人匪

  • 海上魂·陈墨涛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陈墨涛著。约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后。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绪言》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叙述南宋末年文天祥英勇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降,昂首就

  • 显识论·佚名

    梵名Vidya^nirdes/a -s/a^stra 。全一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初说识有显识、分别识等二种,次举一切三界唯识等论旨。本论论题下有‘从无相论出’之语,而同为真谛所译之‘转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