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朝通典卷九

食貨九

○食貨九

戶口丁中

△戶口丁中

(臣)等謹按戶口之制所以驗生民之聚散以徵治理之得失而夫布口算之則亦國家維正之供與田賦並重者也國家定鼎之初即行編審之法嗣後五年一舉丁增而賦亦隨之聖祖特頒恩詔自康熙五十年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民生熙字世享寬閒此自古郅隆之世貽休樂利所不能如今日之盛者也至直省丁徭多寡明代舊制有分三等九則者有一條鞭徵者有丁隨地派者有丁隨丁派者我朝列聖相承次第改隨地派俾無業貧民永免催科之累休養生息百有五十餘年化行俗美家室盈寧而且西陲底定二萬餘里編審安插數十百萬戶版章式廓荒陬僻壤樂利恬熙尤書契以來所未見之盛事也若夫八旗壯丁生齒日盛既庶且繁審編之規載於會典尤宜特書茲恭輯通典謹以類從合為一卷以昭大同之治

順治元年王師入關百戶危列宿上言天津到海避亂之民萬有一千餘戶宜令有司撫綏安插兵部侍郎金之俊亦請諭各鎮道臣招徠土寇歸順者悉令州縣編置牌甲於是制編置戶口保甲之法其法州縣城鄉十戶立一牌頭十牌立一甲頭十甲立一保長戶給印牌書其姓名丁口出則注其所往入則稽其所來寺觀亦給印牌以稽僧道之出入其客店令各立一簿書寓客姓名行李牲畜及往來何處以備稽察三年詔天下編審人丁凡軍民驛竈醫卜工樂諸色人戶並以原報冊籍為定惟年老殘疾逃亡故絕者悉行豁免若一戶全不附籍及將他人隱蔽或隱瞞自己成丁人口並增減年狀妄作老幼廢疾者分別罪之五年定三年編審一次令州縣官照舊例造冊以百有十戶為里推丁多者十人為長餘百戶為十甲城中曰坊近城曰廂在鄉曰里各有長凡造冊人戶各登其丁口之數授之甲長甲長授之坊廂里長坊廂里長上之州縣州縣合而上之府府別造總冊上之布政司民年六十以上開除十六以上增注凡籍有四曰軍曰民曰匠曰竈各分上中下三等丁有民丁站丁土軍丁衛丁屯丁總其丁之數而登黃冊督撫據布政司所上各屬之冊達之戶部戶部受直省之冊彙疏以聞以周知天下生民之數十年定外省流民附籍年久者與土著之民一例當差新來者五年當差十一年申隱匿捏報之律十三年更定五年編審一次十四年定州縣官編審戶口增丁二千名以上者各予紀錄十五年定編審丁冊於次年八月內咨部州縣官借名科派者罪之十七年定以戶口消長定州縣官殿最例十八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一百六萬八千六百口

康熙五年以廣西西隆州西林縣改歸內地停其編丁十年定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開墾者准其入籍十七年定安徽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衛所屯丁照州縣人丁例一體編徵二十四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三百四十一萬一千四百四十八口二十五年以原定編審限期太寬胥役得以任意作弊乃更定一年歲底造報二十五年各省編審缺額人丁令該撫陸續招徠於下次查編補足二十七年定奉天入籍例凡身入奉天府版籍應順天文武鄉試中式及出任之員解們者即令於奉天居住毋許居住原籍及他省違者分別議處二十八年以四川松建等衛所地處極邊屯丁無幾建敘二廳所轄山多土瘠舊例銀米並徵人丁載在銀米之內與雲南等省衛所不同俱免其編審二十九年定入籍四川例是時川省民少而多荒地凡他省民人在川省墾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弟入籍考試如中式後回原籍及別省居住者永行禁止三十三年停陝西西鳳二府編審三十五年清查雲南省兵丁之兄弟親屬餘丁編入丁數三十六年以四川新設會理州原係番夷所轄無籍可稽免其編審又定浙江匠班銀派入地丁徵收例時浙省匠班戶籍雖存人丁巳絕其實徵七千四百九十餘兩令派入通省地丁徵收三十九年令湖北山東各省匠班銀兩均照浙江之例四十年以四川東川府僻處極邊免其編審五十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四百六十二萬一千三百二十四口五十一年諭朕覽各省督撫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加增之數盡行開報今海宇承平巳久戶口日繁若按現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出實數察明另造冊題報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納錢糧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一二人交納錢糧詰以餘丁何事咸云蒙皇上宏恩並無差徭其享安樂優游閒居而已此朕之訪問甚晰者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遭叛逆之變地方殘壞田畝拋荒自平定以來人民漸增開墾無遺山谷崎嶇之地已無棄土由此觀之民之生齒日繁朕固欲知人丁之實數不在加徵錢糧也今國帑充裕屢歲蠲免輒至千萬而國用所需並無不足故將見徵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徵但將實數造冊具報豈特有益於民亦一盛事也直省督撫及有司官編審人丁時不將所生實數開明具報者特恐加增錢糧是以隱匿不報豈知朕並不為加賦止欲知其實數耳尋議定嗣後編審人丁據康熙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其新增者謂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至五十五年恩詔復申明之五十三年編審甘肅無業貧民俱入丁冊准其免納丁銀五十五年嚴地賣丁留之禁五十六年停州縣增丁議敘並嚴私行科派之律六十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七百三十五萬五千四百六十二口內滋生人丁不加賦者四十六萬七千八百五十口

雍正元年定直隸所屬丁銀攤入地糧內徵收例嗣是各省丁銀俱照例次第更改時山西等省民人有因先世在明建文末不附燕兵被害者其子孫編為樂籍浙江紹興府有與樂籍無異者曰惰民向例均不得為良是年俱削除令改業與齊民同二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四百八十五萬四千八百一十八口四年定江南浙江福建三省搭棚居山之棚民廣東省搭寮居山之寮民俱令州縣照保甲之例按戶編查入冊五年諭江南徽州府之伴當寧國府之世僕及丁戶僕役無據者均照樂籍惰民例開除為良六年川陝總督奏湖廣廣東江西廣西等省民人挈眷入川逃荒者多請設法安插諭去歲湖廣廣東並非甚歉之歲江西廣西並未題成災何遠赴四川者如此之眾此皆本省大小官吏平日全無撫綏以致百姓失所尚何以靦顏任職乎但此等遠來多人良奸莫辨若不行稽查必轉為良民之擾其令四川州縣將入川人戶逐一稽查籍貫果係無力窮民即留川令其開墾所有牛種口糧目前將公項給發即著落本籍州縣官賠補下九卿議尋議定赴川民人有願回籍者量子盤費口糧其願在川開墾者量人多寡分給荒地五六十畝或三四十畝給以牛種口糧各府州縣稽其姓名籍貫造冊申報該督撫咨查原籍令將本戶居址造冊報覆七年諭粵東蜑戶以船為家捕魚為業粵民視為卑賤不容登岸居住跼蹐舟中甚為可憫蜑戶本屬良民且輸魚課與民相同安得強為區別著有司通行曉諭准其於近水村莊居住與齊民一同編列甲戶不得欺凌驅逐是年以廣西寧明東蘭二州改土為流免其編審八年以江南蘇州常熟昭文二縣丐戶族居沿海久陷沈淪准其削除丐籍同列編氓九年停止廣西歸順州編審十一年滇省緬寧地方改土為流其編審亦令停止十二年總計直省人丁二千七百三十五萬五千四百六十二口十三年議准廣西宜山縣龍門司接界之索潭等大村歸流土民彙入宜山縣版籍至福建臺灣彰化縣向化生番亦令彙入彰化縣冊籍

乾隆元年詔減福建臺灣等處丁銀從乾隆元年為始冬著為例復諭甘省平慶臨鞏四府及秦階二州所屬新編人丁應完丁銀均攤入地糧漸次補額俟補足之後即行停止永不加賦並將康熙五十七年伏羌通渭秦安會寧岷州衛地震傷亡額缺之丁銀俱著查明豁免定湖北江夏等十九州縣攤納之重丁及福建龍巖州之寧洋縣福寧府之壽寧縣延平府之南平縣著照通省中則每丁徵銀二錢俱以乾隆二年為始又以漳州府之平和縣汀州府之清流縣延平府之永安縣丁銀加倍令督撫定議減免至滇省軍丁一項歷年惟按冊載老丁名字徵收是年概予豁免三年除雲南土官莊奴院奴等丁銀先是雲南麗江府原屬土府於雍正二年加設流官其時清查田畝戶口有土官莊奴院奴等類二千餘名俱無田糧願自納丁銀以比齊民每名編為一丁迨滇省民丁改為隨糧派納而夷丁不得與有糧之戶一例攤派輸納維艱至是豁免並免雲南鶴慶州及所轄之觀音山驛站丁銀又准福建臺灣府合番社向化生番附入臺屬版圖五年戶部奏言每歲造報民數若俱照編審之法未免煩擾直省各州縣設立保甲門牌土著流寓原有冊籍可稽嗣後只將土著造冊申報可得戶口實數從之合寄寓奉天人民願入籍者聽不願者限十年內回籍十年定山西太原交城寧鄉渾源河曲等州縣丁銀分別攤入地畝其陽曲等二十州縣仍地丁分辦內有屯丁徭銀之處即攤入屯地徵收又定粵省在臺灣民人情願挈眷居住者編入丁冊十一年停止江西婦女編審 【 江西向有鹽鈔一項分給小戶計口納鈔行編審婦女之法後鹽鈔亦攤入地糧故停止】 十四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三千六百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二十有三戶丁萬有七千七百四十九萬五千三十有九口十五年定奉天沿海地方官稽察內地流民毋許偷越出口例二十三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紳衿之家與民一體編列聽甲長稽查其餘往來商賈鹽場煤窯以及旗民雜處村莊苗疆寄籍內地者俱令同土著一體編入保甲稽查約束是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一萬九千三十四萬八千三百二十八口二十六年定番界苗疆禁例凡臺灣流寓民人自去年停止搬眷之後不準內地民人偷渡亦不得與番人結親即己娶生子者禁止往來番社其民人無故擅入苗地及苗人無故擅入民地均照偷越例治罪二十七年定內地流民潛入寧古塔之禁其現在查出寧古塔種地流民於吉林烏拉伯都納等處安插編入里甲是年總計直省人丁二萬四十七萬二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八年定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棚民稽查之例凡棚民有室家者准其隸籍編入其單身賃墾之人令於原籍州縣領給印票及認識親族保領方許編入保甲安插准其租種至現在單身棚民已經種地者責取具有家棚民保狀編入無者令回本籍二十九年總計直省人丁二萬五百五十九萬一十七口三十一年定京師五城所屬村莊照直省州縣例編聯保甲三十二年定新疆遣犯積年無過准入民籍例原犯死罪減等者定為五年軍流改發者三年均安插昌吉河東舊堡給地耕種輸糧是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二萬有九百八十三萬九千五百四十六口三十三年添設湖北鄖陽新開地界保甲三十四年定阿勒楚喀拉林流民入籍例於伯都訥地方每戶撥給空甸墾種二年輸糧 【 謹按吉林寧古塔伯都訥阿勒楚喀拉林等處自乾隆二十七年清查現在流民安插耕種後申禁毋許無籍流民再行潛往私墾是年吉林將軍傅良疏奏查出流民二百四十戶自雍正四年至乾隆二十二年陸續存住在乾隆二十七年定議之前故令一例安插】 三十六年定削籍樂戶惰民蜑戶九姓漁戶丐戶等報捐應試例自改業之人始下逮四世本族親支皆係清白自守者准報捐應試是年總計直省人丁二萬一千四百六十萬三百五十六口三十七年定四川戶口人丁額數歸入地畝奏銷例停止編審之法諭據李翰奏請停止編審造冊一摺所見甚是令丁銀皆攤入地糧而滋生人戶又欽遵康熙五十一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賦則五年編審原屬具文無裨實政況各省民穀細數俱經該督撫於年底專摺奏報戶部核實具題付之史館紀載是戶口之歲增繁盛俱可按籍而稽更無藉五年一次之另行查辦徒滋紛擾著永行停止三十八年禁各省增攤新墾民屯地畝丁糧時浙江巡撫陳輝祖疏請將新墾丁銀隨年攤徵部臣議准并請令各省督撫就本省情形酌籌疏奏上以戶口繁滋自地無遺利安得復有未闢之曠土廣為墾種陞科即或瀕河沿海之區閒有東坍西漲其數甚微若以新墾民屯地畝復將丁銀隨年攤納是與小民較及錙銖尤非惠下卹民之道諭令直省辦理丁糧悉仍其舊毋庸另議更張四十年定重犯緣坐子孫發遣者不准援輕罪有職人員於戌所免其為奴另戶當差之例又申編查保甲之令四十一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二萬六千八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八十一口四十二年定雲南近邊照內地保甲之例四十五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一口四十八年總計直省人丁共二萬八千四百三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口

八旗戶口

國初定編審八旗人丁每三年一次凡各旗壯丁及已成丁者令各佐領稽查入冊隱匿者罪之其置買人丁及新成幼丁誤編入別佐領者退回初定壯丁三百名為一佐領後改為二百名至八旗新添壯丁每旗編佐領三十逃亡缺少者於諸王貝勒貝子等府壯丁內撥補又定家丁壯丁首先登城者准其開戶至旗員子弟俟十八歲登載部冊後方准分居

順治元年定凡旗下漢人有父母兄弟妻子情愿入旗同居者地方官給文赴部入冊不許帶田地投獻三年行漢人投充旗下之禁九年定內府及諸王府官員有勞績素著者准其開出府佐領各歸所屬佐領十七年准官員子弟有職任者不拘歲數概許分戶

康熙四年定滿洲蒙古佐領內餘丁多至百名以上聽其分兩佐領十三年定八旗每佐領編壯丁一百三十四名餘丁彙集別編佐領或餘丁僅百名以上者令該旗王貝勒貝子公等酌驗無誤披甲當差者出結送部亦准編入佐領二十三年諭八旗滿洲蒙古每旗均設佐領百員

雍正二年嚴開檔之人越佐領認戶之禁四年諭上三旗定設漢軍四十佐領下五旗定設漢軍三十佐領又令八旗都統及直省駐防都統將軍等將新舊壯丁逐戶開明並編審各官姓名保結送部除人丁驗實准其開除五年申造編審丁冊之令每戶書另戶某人某官無官者則曰閒散某上書父兄官職名氏傍書子弟兄弟之子及戶下若干人或在籍或他往皆備書之至各省駐防旗員兵丁及外任文武各官子弟家屬著該將軍督撫查明造冊附入該旗佐領冊內嗣後三年編審一次俱如此例七年定八旗壯丁年至十五以上該管官查無假冒方准入冊十二年令旗員子弟隨任在外者十八歲以上皆歸旗當差肄業

乾隆三年定滿洲蒙古八旗投充奴僕於直省本無籍貫及帶地投充入本籍年遠難考者均准其開戶不得放出為民例六年復定八旗造丁冊之例凡編審各佐領下已成丁及未成丁食餉之人皆造入丁冊分別正身開戶戶下各書三代履歷其戶下人之祖父或契買或盛京帶來或帶地投充及乾隆元年以前白契所買分別注明至外省駐防及外任文武各官子弟家口先期行文該管官大員照式造冊二本一留部一付該旗覆核附入各佐領冊內又定八旗開尸養子有因出兵陣亡及軍功列一等二等改為另戶者別行記檔例又定投充俘獲入旗之人後經開戶及旗人抱養民人子為嗣或因親入旗或良民之子隨母改嫁入旗或旗下家奴開戶及旗下家奴過繼與另戶為嗣已人另戶檔內後經首明者亦別記檔案令該旗造冊三本一存旗一咨戶部一咨呈宗人府存案不得與宗人聯姻七年諭八旗漢軍其初本係漢人有從龍入關者有定鼎後投誠者有緣罪入旗與三藩戶下歸入者內務府王公包衣撥出者以及召募之礮手過繼異姓并隨母因親等類先後歸旗情節不一其中惟從龍人員子孫皆係舊有功勛無容另議更張其餘各項人等或有廬墓產業在本籍者或有族黨姻屬在他省者朕欲稍為變通以廣其謀生之路如有願改歸原籍者准其與該處民人一例編入保甲有願外省居住者准其前往此內如有世職仍許其承襲不願出旗者聽之所有願改歸民籍及願移居外省者限一年內具呈本管官查奏如此屏當原為漢軍人等生齒日多籌久遠安全計出自特恩後不為例此朕格外施仁原情體卹之意非逐伊等出旗亦非為國家糧餉有所不給可令八旗漢軍都統等詳晰曉諭八年又諭前降諭旨八旗漢軍人等有願改歸民籍及移居外省者准其具哺本管官查奏原指未經出任及微末之員而言至於服官既久世受國恩之人其本身及子弟自不應呈請改籍朕亦不忍令其出旗嗣後文職自同知等官以上武職自守備等官以上不必改歸民籍十二年令八旗漢軍人等願在外省居住者在京報明該旗在外呈明督撫不拘遠近任其隨便散處該督撫咨明該旗每年彙奏一次二十一年定八旗別載冊籍及養子開戶之人皆准出旗為民例二十五年申定清釐旗檔之例凡另戶旗人不許抱養民人子及家人子為嗣民人之子自幼隨母改嫁旗人者該旗詳記檔案俟成丁後令其為民旗下家人之子隨母改嫁另戶者民人之子隨母改嫁旗下家人者及家人抱養民人之子者均以戶下造報八旗投充戶口旗檔內有名者造丁冊一分送部一分發地方官存案如有事故頂充於丁冊內聲明報部行該地方官注冊至何等親族不在旗檔者責令地方官逐一清查編入里甲又定跟役軍功出戶之例凡官兵跟役有能臨敵奮勇前進者本人及父母妻子俱准出佐領為另戶二十六年申定八旗漢軍京官自主事以上旗員自五品以上俱不准改歸民籍其父在旗子願為民或子在旗而父願為民亦不准改籍其餘願出旗者在京報明該旗咨送編入民籍並准一體考試二十八年更定滿洲蒙古人等逃走在一月以內自行投回及拏獲者連家屬派發伊犁賞給步軍當差漢軍在一月內投回者免罪拏獲者分別次數治罪如逃走至三次及一月之外滿洲蒙古將旗檔圈銷照例發遣漢軍照民人犯流罪例安插為民同妻削除旗檔二十九年定軍功另戶之例凡八旗另記檔案養子開戶內未經出旗之人或因軍營著績或因技藝出眾蒙恩作另戶者其父母子弟及親弟兄俱准作另戶三十一年申定迷失幼丁之例凡八旗迷失幼丁在十五歲以上者該管官咨部知照該旗及步軍統領衙門都察院順天府一體查緝獲日咨旗認領不更治罪如在十五歲以上者照逃人例辦理其十五歲以前失迷十五歲以後始行投回者如係素好游蕩不肖性成者仍照逃人例如實係愚蒙幼穉本無惡習者奏明請旨又奉諭向來八旗遇有流徒罪名均以枷責發落嗣因旗人漸染惡習竟有不顧顏面甘為敗類者曾降旨令將旗人流徒案件滿洲則按其情罪公私輕重分別問遣折抵漢軍則均斥為民照所犯定例發遣原以示之儆徵用挽頹風此專指情罪重大者而言非謂尋常事件亦不加區別也至包衣漢軍則皆係內務府世僕向無出旗為民之例與八旗漢軍又自有別尤不應混行援引乃刑部問擬往往未能畫一嗣後務詳核犯案情節如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不但漢軍當斥為民依律發遣即滿洲亦當削其名籍投畀遠方其尋常罪犯及因公獲遣無論滿洲漢軍仍照向例折枷鞭責三十九年定盛京續查遺漏人丁准乾隆二十七年例作為另戶四十三年改定編審烏拉打牲壯丁停派京員例令該將軍就近編審造冊交部 【 向例戶部派旗員筆帖式編審】 四十四年定黑龍江遣犯滋生人丁挑取壯丁例其有情愿回籍者聽其不知原籍及另住旗人家奴均選取壯丁在於齊齊哈爾黑龍江城墨爾根各官莊耕種納糧其餘入於各城舊官莊冊內備挑補缺四十六年定滿洲駐防人員回京就養之例凡駐防官員有年老退休無依倚之人京中尚有子嗣欲就養者令呈明該將軍自備資斧回旗

皇朝通典卷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李延寿
  齐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张岱
  纲目分注补遗卷三·芮长恤
  竹书统笺卷六·徐文靖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皇王大纪卷七十·胡宏
  二十六 曹寅奏报江南收成并请圣安摺·佚名
  七一八 谕未详查《日下旧闻考》错误之蔡廷衡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二八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收到高晋续解违碍书籍及板片并呈原单片·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下·袁枢
  卷二·胡世宁
  卷七·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世将·唐圭璋

      世将字承公,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元丰八年(1085)生。崇宁五年(1106)进士。高宗时,历监察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晋中书舍人。出知镇江府。绍兴七年(1137),给事中,兼权直学士院。八年(1138),枢密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九年(1139),以

  • 第三十八出 淮警·汤显祖

    【霜天晓角】〔净引众上〕英雄出众,鼓噪红旗动。三年绣甲锦蒙茸,弹剑 把雕鞍斜鞚。“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 土不坚。”俺

  • 巻十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八宋 邵浩 编栾城送赵防秘书还钱塘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清静安罢瘵寛仁服暴强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谒帝朱为绂还家防作裳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 卷四十八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春正月甲戌,德音降天下死罪以下囚,杖罪釋之。   殿前都指揮使、河西節度使范廷召有疾,辛巳,上親臨問之,及卒,贈侍中。廷召善騎射,在軍中踰四十年,由顯德以來,凡親征,未嘗不從也。   

  • 第十八回 智郦生献谋取要邑 愚胡亥遇弑毙斋宫·蔡东藩

      却说章邯等行至洹南,向羽请降,羽引着许多将士,及各国军帅,昂然前来,旌旗严整,甲仗鲜明,威武的了不得,既至洹南,才一簇儿停住。洹南在安阳县北,商朝盘庚迁殷,就是此处,故号为殷墟。章邯等见羽到来,慌忙下马,长跪道旁。羽传令免

  • 卷第二百三十四·胡三省

    唐纪五十〔起玄黓涒滩(壬申),尽阏逢阉茂(甲戌)五月,凡二年有奇。〕《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贞元八年〔(壬申、七九二)〕1春,二月,壬寅,执梦,数其罪而斩之;〔数,所具翻,又所主翻。〕云南之路始通。2三月,丁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曹成王皋薨。

  • 辽史拾遗卷一·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一太祖上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安巴坚欧阳修归田录曰契丹安巴坚开平中屡遣使聘梁梁亦遣人报聘今世传李琪金门集有赐契丹诏乃为安巴坚当时书诏不应有误而自五代以来见于他书者皆为阿

  • 灾异纪·张瀚

    《唐.五行志》曰:“万物盈天地间,不过曰水、火、金、木、土,其用于人也,藉之以生,阙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然是五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方,在人为五事。总其精气之用,谓之五行。故为灾异之说者,举天地万物,无大无小皆推类附之,至详

  •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二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氏族略第三以邑为氏周邑祭氏【姬姓周公第七子所封其地今郑州管城东北祭城是也周畿内之邑故祭氏世为周卿士子孙以邑为氏又郑有祭仲足以其地近于郑故亦为郑所并】尹氏【少昊之子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宝祐四年登科録四巻宋文天祥榜进士题名也首列御试防题一道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其覆考捡防试巻官为王应麟故宋史文天祥载考官王应麟奏其巻称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敢为国家得人贺也其一甲第九人为王应鳯即

  • 柳彧传·魏徵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 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陽。 他的父亲柳仲礼,为梁国将领,因战败归顺北周,回到本乡本土河东居住。 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记室。 过了很久,他

  • 卷十五廏库律·窦仪

    【十一门】律条二十八并疏起请条一牧畜死失及课不充检验畜产不以实养疗不如法官畜官车私驮载养饲牺牲乘驾损伤官畜官马不调习故杀误杀官私马牛并杂畜犬伤害人畜标帜羁绊畜犬以官奴婢畜产借人及自借畜产损食官私物库藏

  • 说儒·胡适

    一、问题的提出。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卷十三·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三  明 傅逊 撰襄公灭纪隠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纪汉晋为剧县旧有纪亭后废夷汉晋为庄武县后废俱在今青莱二府境】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

  •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胡兰成

    第三十七則盤山三界無法舉:盤山寶積禪師垂語云:三界無法,何處求心?此二句是佛教教義的根本處的問題。佛經裏一直沒有把來說清楚過。有法有心,是世界古文明國人所共同承認的。便如釋迦,他雖云實無一法可說,一面仍是說:法不一不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朱端章

    八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本书汇编宋代以前的妇产科著作与其它医著中有关胎产诸病证治,及初生儿保育法等内容。所选方药大多实用。是一部有价值的产科专书。卷一~七主要是产科的方论;汇集了宋以前胎产诸疾的证

  • 续诗传鸟名·毛奇龄

    (清) 毛奇龄撰 奇龄曾作《毛诗续传》,因遭乱避仇佚之。后从邻人吴氏子得卷末鸟名一卷,与其门人缉缀之,衍为三卷。大意在续毛诗而正朱传,每条皆先列集传之文于前,而一一辨其得失。考训释毛诗草木虫鱼者,自吴陆玑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