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本第十五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继嗣不立则乱之萌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但说所闻而言言不出说中故不可以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廪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赏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

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厘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此逸诗也皇皇美貌也忒差也’祸亦如之。夫厘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振救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平,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厘王庙也。”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远矣。”子贡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子贡曰:‘闵子哀未尽。’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赐也或敢问之。”孔子曰:“闵子哀未忘,能断之以礼;子夏哀已尽,能引之及礼。虽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钟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者,声亦随之。故志诚感之,通于金石,而况人乎!”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易损卦次得益益次夬夬决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吾是以叹也。”子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哉。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昔尧治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岁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昆吾国与夏桀作乱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讨之,如诛匹夫,是以千载而恶着,迄今而不灭。观此,如行则让长,不疾先,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昔东夷之子,慕诸夏之礼,有女而寡,为内私婿。终身不嫁,嫁则不嫁矣,亦有贞节之义也。苍梧娆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矣。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言事至而后悔吁嗟又何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乎?后虽欲悔,难哉。”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摄荆相事,孔子闻之,使人?观其为政焉。使者反曰:“视其朝清净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壮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况荆乎?”

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赐能敏而不能诎,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声期,声宜为启或曰荣益期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瑟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得宜为待

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怵怵惕也待宜为得也慎于治身。史?有男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人。”曾子侍曰:“参昔常闻夫子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终不及二子者也。”二子颜回史?也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曾子从孔子之齐,齐景公以下卿之礼聘曾子,曾子固辞。将行,晏子送之曰:“吾闻之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噉之,则易之匹马,非兰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愿子详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闻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孔子曰:“与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言而众向之,可谓知时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是故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故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教令之令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攻;攻坚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言立入也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夫处重擅宠,专事妒贤,愚者之情也,位高则危,任重则崩,可立而待。”

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是故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

齐高庭问于孔子曰:“庭不旷山,不直地,庭高庭名也旷隔也不以山为隔踰山而来直宜为植不根于地而远来也衣穰而提贽,穰蒿草衣提持贽所以执为礼也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贞以干之,真正以为干植敬以辅之,施仁无倦,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夫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能之。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魏收
  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李延寿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赵尔巽
  卷二百十八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延平二王遗集·陈匪石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袁枢
  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郑麟趾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查东山先生年录·查继佐
  傅昭传·姚思廉
  张尧佐传·脱脱
  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钱穆
  卷二·佚名
  卷七十三、预备立宪之宣示·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868_1 【梦丹书】李亨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卷868_2 【梦黄衣童子歌】李豫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卷868_3 【梦扬州乐妓和诗】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

  • 补遗 卷九·袁枚

      班史称河间献王云:“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盖盛称贤王之难得也。本朝文运昌明,天潢之裔,皆说《礼》敦《诗》。前已载瑶华主人、檀樽世子诗矣。今又接到豫亲王世子思元主人诗文四册,殷殷请益。其好学虚怀之意,尤可敬也。

  • 卷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八首【起癸丑立秋尽九月在杭州通守任作】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牀下

  • 卷三十九·志第十五·历九·张廷玉

        ◎历九   ▲回回历法三   土星黄道南北纬度立成   

  • 卷十一·六朝(晋)·蒋一葵

    【刘琨】 〔字越石。舆之弟。少与祖逖为友,谓人曰:“常恐祖生先我着鞭。”。〕 卢谌先为刘琨从事中郎将,段匹领幽州,求谌为别驾。琨答谌诗云:“情满伊何?兰桂移植。茂彼春林,瘁此秋棘。”言谌弃己而

  • 唐史论断目录·孙甫

    卷上召突厥兵立建成为太子杀刘文静释裴寂杀刘世让复置十二军放宫人即位改元魏郑公论致治不难中书门下议事使谏官预闻责封伦举贤定朝廷之制任用房杜杀卢祖尚魏公不避形迹房杜相业魏郑公温彦博论处置降虏命李靖为仆射封

  • 真德秀传·脱脱

    真德秀字景元,后来改景元为希元,是建州浦城人。他四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记性及悟性都很好,能做到过目成诵。十五岁的时候失去父亲,由母亲吴氏独力抚养。同郡的杨圭发现真德秀为可塑之才,便在他的学习方面给予极大关怀,杨圭还将

  • 梁礽传·脱脱

    梁糵,本来是大白大的家奴,随从元妃进入宫中,做了太监侍候海陵。梁糵生性善于迎合,惯于花言巧语取媚于人,所以特别受到宠幸和信任。按照旧的制度规定,宦官只掌管皇宫中的旁舍、宫嫔和后妃们住处的一些事情。天德三年(1151),开

  • 高礯传·脱脱

    高絗,字穆仲,辽阳渤海人。他聪颖好学,从小就能做曲,同宿舍的人想试试他的才能,让他一天做十个曲子来戏弄他,高絗欣然提笔,不到晚上就做完了,且文雅顺畅。高絗二十六岁时登进士第,但他乞求回乡生活,二年后他调任誋阴丞,后召进京城

  • 卷四·郭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华野疏稿> 钦定四库全书 华野疏稿卷四     湖广总督郭琇撰衰病告休疏 奏为微臣衰朽日甚病势愈沈惟恐贻悞封疆伏祈 圣恩俯赐罢斥另委贤员以膺重任事窃念臣一介寒 贱至愚至陋七年外吏

  •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魏纪五 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1]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1]春季,正月,戊子(初八),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2]丁巳,皇太后郭氏殂。帝数问甄后死状于太后,由是太后以忧殂。 [2]丁己(疑误),皇太后郭氏去世。

  • 卷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郊社考【六】雩【祷水旱附】【臣】等谨按古者龙见而雩遇旱而祷以为百谷祈膏雨以为民请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朝凡遇水旱或亲诣祈祷或遣

  • 第十四章 14·辜鸿铭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辜讲有一次孔子问一位学生(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

  • 卷十五·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五  元 朱公迁 撰 都人士之什二之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叶音亡】 赋也都王都也黄黄狐裘色也不改有常也【如色温貌恭之类】章文章也周镐京也○乱

  • 佛法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太虚

    ──十八年五月在杭州各界欢迎会讲──一 绪言  二 科学的思想上一个宇宙观的新信仰之贡献  三 工业经济上一个人生观的新信仰之贡献  四 平权政治上一个公仆观的新信仰之贡献  五 结论一 绪言人类是宇

  • 卷四·佚名

    释初品中菩萨【经】复有菩萨摩诃萨。【论】问曰:若从上数,应先菩萨,次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次佛故;若从下数,应先优婆夷,次第优婆塞、比丘尼、比丘、菩萨。今何以先说比丘,次三众,后说菩萨?答曰:菩萨虽应次

  • 密藏开禅师遗编序·道开

    法界乃法界人自心共成之法界,原不限人于圣凡同异人不以法界为心,不以法界为事,则彼人自异于法界,非法界拒彼人也。人能以法界为心,能成法界之事,则法界是此人自能为主,亦非此人别主心外之法界也。予初读普贤行愿品,于诸供养中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五·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示偈二示猊曹禪人漫道沿途無法說,石頭瓦塊弄精魂,相將只恐迷來路,腳下無疑意最親。示厥中禪人相共老僧十數年,半隨雲水半隨緣,而今試問如何也?驀口痛遭一大拳。東西不變厥乎中,左右四方煙雨濃,試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