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入官第二十一

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入官谓当官治民之职也孔子曰:“安身取誉为难。”子张曰:“为之如何?”孔子曰:“己有善勿专,虽有善当与下共之勿专以为己有者也教不能勿怠,怠懈已过勿发,言人已过误无所伤害勿发扬失言勿掎,有人失言勿掎角之不善勿遂,已有不善不可遂行行事勿留,宜行之事勿令留滞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众从其政无违教也且夫忿数者,官狱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大域犹辜较也精智而略行之,以精知之略行举其要而行之合是忠信,考是大伦,存是美恶,进是利而除是害,无求其报焉,而民之情可得也。夫临之无抗民之恶,治民无抗扬之志也胜之无犯民之言,以慎胜民言不犯民量之无佼民之辞,佼犹周也度量而施政辞不周民也养之无扰于其时,爱之无宽于刑法,言虽爱民不可宽于刑法威克其爱故事无不成也若此,则身安誉至而民得也。君子以临官所见则迩,故明不可蔽也,所见迩谓察于微也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所求者近故不劳而得也所以治者约,故不用众而誉立,凡法象在内,故法不远而源泉不竭。法象近在于内故不远而源泉不竭尽是以天下积而本不寡,言天下之事皆积聚而成如源泉之本非徒不竭乃不寡短长得其量,人志治而不乱,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若此而身安誉至民咸自治矣。是故临官不治则乱,乱生则争之者至,争之至又于乱,小乱则争争之甚者又大乱至矣也明君必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优柔之,而民自得矣。行者,政之始也,行为政始言民从行不从言也说者,情之导也,言说者但导达其情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善政行简易而民无怨者也言调说和则民不变,调适也言适于事说和于民则不变法在身则民象,言法度常在身则民法之明在己则民显之。若乃供己而不节,则财利之生者微矣,言自供不节于财财不可供生财之道微矣贪以不得,则善政必简矣,言徒贪于不得财善政则简略而不修也苟以乱之,则善言必不听也。详以纳之,则规谏日至,纳善言也言之善者,在所日闻,日闻善言可行于今日也行之善者,在所能为。故君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者,民之表也,迩臣便僻者,群仆之伦也。僻宜为辟便辟执事在君之左右者伦纪也为众之纪故仪不正则民失,表不端则百姓乱,迩臣便僻,则群臣污矣。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伦,君子修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服行则身安誉至,终始在焉。故夫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滋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君有爱思之心感于民故谓如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供宜为共古恭字也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既能修治旧事又人君能建乎功业也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亢扬也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则民严而不迎,迎奉也民严畏其上而不奉迎其教笃之以累年之业,不因其力,则民引而不从,引●也教之以非其力之所堪则民引●而不从其教也矣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民疾其上即邪僻之心生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纮紞充耳,所以掩聪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优宽也柔和也使自求其宜也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揆度其法以开示之使自索得之也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道化流而不蕴,蕴滞积也故德者政之始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虚其内谓直道而行无情故也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虽服必强,言民虽服必以威强之非心服也哉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已取信于庶民者矣。此治民之至道矣,入官之大统矣。”子张既闻孔子斯言,遂退而记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一·刘昫
  志十 选举志·薛居正
  汉末英雄记 全文·王粲
  圣安本纪下·顾炎武
  提要·胡三省
  卷一·商辂
  ◎所谓“畜产业公会理事长”李振才·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澄斋日记 光绪卅一年乙巳·恽毓鼎
  读例存疑卷十七·薛允升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梁睿传·魏徵
  赵刚传·李延寿
  曹望之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八·董康

      ○合歡圖   不知何人所作。以寒山、拾得與金仙、玉眞犯律被謫。男則降生於名醫堯典家爲弟兄。女則降生安南國爲姊妹。劉海蟾示以合歡圖。使各成夫婦。行滿歸眞。故曰合歡圖。按寒山、拾得見天台志。豐干謂寒山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文艺上·脱脱

        ◎文艺上   ○韩昉 蔡松年(子圭) 吴激 马定国 任询 赵可 郭长倩 萧永祺胡砺 王竞 杨伯仁 郑子聃 党怀英   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太宗继统,乃行

  • ●卷一百五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十。   起绍兴二年正月,尽四月。   绍兴二年正月车驾驻跸绍兴府。   车驾幸临安府。   是时百避开官府皆草创往往草舍以杭州州治为大内临安府迁於奉国寺基。   十二日甲辰曹成受湖南二广宣抚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二景泰四年冬十月甲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乙酉吏部言太子太保兼工部尚书石璞奏保东昌府推官田畯鱼台县典史彭旭俱有才能乞各量升一

  • 卷之二十二·佚名

    成化元年冬十月乙亥朔享 太庙奉 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井之神○赐山海古北口等处边关夜不收及守墩官军四千四百余人胖袄裤鞋○戊寅吏科都给事中沈珤等言学校育才之地风所关旧制学正教谕训导多于会试副榜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首卷三 目录·佚名

    大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天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实录目录卷之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卷之二咸丰十一年八月上卷之三咸丰十一年八月下卷之四咸丰十一年九月上卷之五咸丰十一年九月下卷之六咸丰十一年十月上卷之七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二月。甲寅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祐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记注  ○遣官祭先医之神。  ○礼部奏、议覆山东巡抚奏、已故按察使王懿德请入祀名宦祠。依议行。早事  ○以

  •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十三日,以送行孔果尔老人礼,汗召入宫内,杀一牛、四羊,备六麅之肉,列筵三十,宴之。十五日,科尔沁部孔果尔老人还。汗乃诸贝勒送至十里外。於蒲河岗,杀二牛、七羊,宴之。赐老人物件之数:带韂雕鞍一

  • 第十五章 左路备补军(一)·冯玉祥

    兵变平复以后,袁世凯决定重新编练军队,名为备补军。共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王汝贤任前路统领,刘某任后路统领,洪子成任右路统领,雷震春任中路统领,陆将军担任的是左路统领。左路备补军和其他各路一样,共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我任前

  • 卷十二·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二     元 吴澄 撰丧服小记【丧服者仪礼正经之篇名正经之後有记盖以补经文之所不备此篇内所记丧服一章又以补丧服经後记之所未备者也其事琐碎故名小记以

  • 卷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文公一【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周【襄王二十六年○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穆公二年○详见僖公

  • 卷二·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二宋 吕祖谦 撰隠公问羽数于众仲【隠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问之名何如哉

  • 卷之二十八·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八礼君臣之礼《尧典》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录曰:礼莫大于敬。尧舜继天立极,史臣稽古正词曰钦,乃所以奉於天;曰恭,乃所以懋於己;曰让,乃所以加於人。其实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

  • 《尔 雅》·佚名

    作者:陆宗达 王宁第一节 《尔雅》与&ldquo;经&rdquo;《尔雅》是十三经里的一部比较特殊的典籍。六朝人称之为&ldquo;诗书之襟带&rdquo;(刘勰《文心雕龙》),宋朝人誉之为&ldquo;六籍之户牅,学者之要津&rdquo;(林光甫《艾轩诗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圆晖

      从此第六。明惑能系。就中分二。一约世明能系。二约断明能系。就约世明能系中。分二。一正约世明系。二明三世有无。此下第一。正约世明系。论云。谓诸有情。于此事中(所系境事)随眠随增 应说过去。现在。未来。

  •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十二头陀者。一者不受人请。日行乞食。亦不受比丘僧一饭食分钱财。二者止宿山上。不宿人舍郡县聚落。三者不得从人乞衣被。人与衣被亦不受。但取丘冢间死人所弃衣。补治衣之。四者止宿野田中树

  • 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佚名

    三卷,宋法天译。说降伏成就之法。部多,译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