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辩政第十四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远来。’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孟孙叔孙季孙三也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诗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蔑无也资财也师众也夫为亡乱之政重赋厚敛民无资财曾莫肯爱我众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止止息也邛病也谗人不共所止息故惟王之病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也;又曰:‘乱离瘼矣,奚其适归。’离忧也瘼病也言离散以成忧忆祸乱于斯归于祸乱者也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正其事以谲谏其君二曰戆谏,戆谏无文饰也三曰降谏,卑降其体所以谏也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风谏依违远罪避害者也

子曰:夫道不可不贵也。中行文子倍道失义,以亡其国,而能礼贤,以活其身,此说陪道失义不宜说得道之意而云礼贤不与上相次配又文子无礼贤之事中行文子得罪于晋出亡至边从者曰谓此啬夫者君子也故休马待骏者文子曰吾好音以子遗吾琴好佩子遗吾玉是以不振吾过自容于我者也吾怨其以我求容也遂不入车人问文子之所右执而不杀之孔子闻之曰文子倍道失义以亡其国然得之由活其身而能礼贤以为宜以然后得也圣人转祸为福 ,此谓是与。”若入将死不入得活故曰转祸为福

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王怒之,令尹子西贺于殿下,谏曰:“今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愿言有道,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闻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夫子祺者,忠臣也,而臣者,谀臣也,愿王赏忠而诛谀焉。”王曰:“我今听司马之谏,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也。”王曰:“善。”乃还。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谏也,入之于千里之上,抑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子贡闻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为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为,目夫子之所以与之者。”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宫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 ,使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趋治沟渠,修堤防,将有大水为灾,顷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唯齐有备,不败。”景公曰:“圣人之言,信而征矣。”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语丘所以为之者。”对曰:“不齐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焉,皆教不齐之道。”孔子叹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昔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夫贤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齐之以所治者,小也。”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廷曰:“善哉由也 ,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乎!”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九·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六·佚名
  卷之四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佚名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卷四十二·郝经
  第一节海埔、溪埔·佚名
  补编五·佚名
  凡例·邹漪
  杨宽传·李延寿
  卷四十八·阿桂
  卷十七 舍音宗幹辅政·李有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章怀太子太子名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辙不忘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後汉书武后以明崇俨为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构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诗一首黄台瓜辞【

  • 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张廷玉

        ◎兵二卫所 班军   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革诸将袭元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柯劭忞

      赵天锡 贲亨 赵瑨 秉温 秉正 赵迪 椿龄 买塔剌浑 六十八乔惟忠 袁湘 王兆 刘会 赵祥 聂珪 靳和 用 王守道李伯佑 杨彦珍 吴信 段直 杨珪 周献臣 染成   赵天锡,字受之,东平冠氏人。祖诚,岁饥发栗赈饿者,为乡里所

  • 卷第二百八十一 後晉紀二·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著雍閹茂(戊戌),凡二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二年(丁酉,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為成德節度使,以祕瓊為齊州防禦使。遣引進使王景崇諭瓊以利害

  • 卷之四百四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三月。癸亥。谕军机大臣等理藩院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会报西藏情形据情代奏一摺。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查明具奏原摺单着钞给阅看。寻奏、查藏事业与英人订明条约交涉各事自应按照条约办理乃藏

  • 卷之四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月。戊戌。上还宫。  ○云贵总督崧蕃等奏、滇盐畅销。正杂课款。一律规复原额。溢课亦渐起徵。下部知之。摺包  ○热河都统寿荫奏、查明敖汉郡王达木林达尔达克练兵归各旗训练。并已分拨

  • 提要·乾隆

    【臣】等谨案评鉴阐要十二卷大学士刘统勲等彚录通鉴辑览中御批凡八百余则冠以御笔通鉴辑览原序葢辑览一书悉禀圣裁特笔评论发幽阐防多至数千条兹则专録亲御毫翰所成及馆【臣】撰拟而仰承改定者按代胪列其间如正统系则

  • 传·魏徵

    靺鞨位于高丽的北面,城邑部落都有酋长,不统一。 共有七个部落:其一叫粟末部,与高丽接壤,有数千强兵,大多骁勇猛健,经常侵犯高丽。 其二叫伯咄部,在粟末部的北面,有七千强兵。 其三叫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边。 其四叫着拂涅部,在

  • 卷十九·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九宋 彭百川 撰宣仁保佑哲宗元丰八年三月哲宗即位夏四月丁丑资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吕公着兼侍读公着时知扬州召用之遵先帝意也【先是神宗谕辅臣曰皇子明年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八校讐略【四】武英殿校刋二十二史考证【史记至後汉书共一百六十六条】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正义亭亭在牟隂按牟隂汉唐皆无其县汉地理志泰山郡钜平县下云有亭亭山祠牟隂是钜平二字之误又监本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四职官志三职官【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太常寺】理藩院理藩院尚书一人【从一品以满洲蒙古补授】【国初设蒙古衙门有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崇德三年六月定蒙古衙门为理藩院七月

  • 春秋纂言总例卷四·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總例卷四    元 吳澄 撰賓禮如公如京師【成十三】【古制諸侯初嗣位既免喪則朝王受命每當賓貢之年則朝于京師巡守之年則朝于方岳春秋之時王室衰微諸侯傲慢朝王之禮廢而不講魯號秉禮之國猶然

  • 合聚品第二十五·佚名

    於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教为。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须菩提说摩诃衍教。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佛言不也。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者,顺从无违不失般若波罗蜜教也。何以故?须菩提,诸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八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八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二◎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界名略说亦名广说。略说者于说大经。如大因缘经大涅槃经等。广

  • 卷第十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

  • 卷第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佛成道日提纲 雪岩钦禅师。腊八上堂。黄面老子。六载辛勤。寻得鼻孔。打失眼睛。且道。落在什么处。雪山午夜一天星。 佛成道上堂。道本无形。亦本无名。未闻其

  • 修真历验钞图·佚名

    修真历验钞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通志‧艺文略》着录「修真历验钞并图一卷,罗子一撰。」又《云笈七签》卷七十二载《真元妙道修丹历验钞》一卷,题「草衣洞真子凝述」。罗子一疑为唐代道士

  • 禅林备用清规·佚名

    凡十卷。又称备用清规、泽山清规、至大清规、备规。元代僧泽山一咸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编成。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一咸汇集古来禅林丛规、礼法等,列举圣节升座讽经、坐禅、楞严会、专使请住持、百丈龟镜文、持犯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