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干楯弗与共天下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兵常不离于身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兵而陪其后。”

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有司当吏职也孔子曰:“夏后氏之丧,三年既殡,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致事还政于君也子哭之无时之哭大夫三月而葬三月而卒哭士既葬而卒哭也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伯禽有母之丧东方有戎为不义伯禽为方伯以不得不诛之公以三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记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焉。凡君之于世子,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齿于学之谓也,世子齿于学,则国人观之。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臣在,则礼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三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则礼然,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君子与臣之位,所以尊君而亲亲也。在学,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后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师有父道成生人者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一谓天子也元善太子也世子之谓。’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而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于宽也大也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居处言语饮食衎尔于丧所,则称其服而已。”“敢问伯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言如礼文意当言姑姊妹而已姊上长姑自也

子夏问于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于三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三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疮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于我乎馆,客死无所殡矣。’夫子曰,于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馆人使若有之恶有之,恶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孔子食于季氏,食祭,主人不辞不食,亦不饮而餐,子夏问曰:“礼也?”孔子曰:“非礼也,从主人也。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食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辞曰:‘疏食不敢以伤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礼,客不敢尽礼,主人尽礼,则客不敢不尽礼也。”

子夏问曰:“官于大夫,既升于公,而反为之服,礼与?”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之为公臣,曰:‘所以游僻者,可人也。’公许,管仲卒,桓公使为之官于大夫者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

子贡问居父母丧。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情,戚容称服。”曰:“请问居兄弟之丧。”孔子曰:“则存乎书筴已。”

子贡问于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于圹,周人反哭而吊于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丧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于斯为甚,故吊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悫,吾从周。殷人既练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从殷。”戚犹促也

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异称乎?”孔子曰:“父母之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达于礼者也。”

子游问曰:“诸侯之世子,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鲁孝公少丧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丧之。有司曰:‘礼,国君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示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丧慈母,练冠以燕居。’谓庶子王为其母也遂练以丧慈母。丧慈母如母,始则鲁孝公之为也。”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贡曰:“子所问何哉?”子路曰:“止,吾将为子问之。”遂趋而进曰:“练而杖,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子谓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无所不知也,子问,非也,礼,居是邦则不非其大夫。”

叔孙母叔之母死,既小歛,举尸者出户,武孙从之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发。子路叹之,孔子曰:“是礼也。”子路问曰:“将小歛则变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孔子曰:“由,汝问非也。君子不举人以质士。”质犹正也齐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驳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记者乃举人避害之愻以辞而谓大夫士丧父母有异亦怪也

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玙璠歛,赠以珠玉。孔子初为中都宰,闻之历级而救焉,历级遽登阶不聚足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于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于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兆奸为奸之兆成也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友卫齐豹,见宗鲁于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僭不信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将死以事周子,而归死于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死。琴张闻宗鲁死,将?弔之。孔子曰:“齐豹之盗,孟絷之贼也,汝何吊焉?君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病于回,回邪也不以利放而病于邪也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盖揜不犯非礼,汝何吊焉?”琴张乃止。

郕人子革卒,哭之呼灭。旧说以灭子蒲名人少名灭者又哭名其父不近人情疑以孤穷自谓亡灭也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

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声,敬姜戒之曰:“吾闻好外者士死之,好内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言欲留不改嫁供奉先人之祀请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挥涕不哭流涕以手挥之拊犹抚也膺谓胸也无哀容,无加服,有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孔子闻之曰:“女智无若妇,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妇智矣,剖情损礼,欲以明其子为令德也。”

子路与子羔仕于卫,卫有蒯聩之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墓而不坟。孔子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堂者矣,堂形四方若高者又见若坊者矣,坊形杀杀平上而长又见履夏屋者矣,又见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门人后。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对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弹琴不成声,十日过禫而成笙歌。”孔子大祥二十五月禫故十日踰月而歌也

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私于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绖,亦欲与?。”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吾之何谓也?”孔子曰:“己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孔子衰服阳虎之言犯礼故孔子答之以示不非其言者也

颜回死,鲁定公吊焉,使人访于孔子。孔子对曰:“凡在封内,皆臣子也,礼,君吊其臣,升自东阶,向尸而哭,其恩赐之,施不有?也。”?苏乱反?计也又竹器也

原思言于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也。”子游问于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为也。凡为盟器者,知丧道也。夫子始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子罕问于孔子曰:“始死之设重也,何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缀连也殷人作主而连其重悬诸庙也周人彻重焉。周人作主彻重就所倚处而治请问丧朝。”丧将葬朝于庙而后行焉子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者,庙而后行。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

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路马常所乘马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焉。”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六八三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请令原总纂纪昀等复核底本及已写正本折·佚名
  学史卷十·邵宝
  世家卷第十一 高丽史十一·郑麟趾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一 在北府里·溥仪
  刘潜传(附刘孝胜等传)·姚思廉
  宣帝本纪·姚思廉
  窦群传·欧阳修
  卷七·赵汝愚
  卷一百十四·宋敏求
  金泰·周诒春
  四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宛陵羣英集巻七·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宋李含章武陵防戎林亭修篁簇径出林椒可与逰人避俗嚣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窻延月伴箪瓢红藤引蔓移山豆緑叶分葩植水蕉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寄题元长老林亭闻说幽亭气象寛何须基构

  • 卷一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八碑类五言古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唐】高 适吾友吏兹邑亦尝懐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

  • 蜕庵集原序·张翥

    呜呼诗岂易言也哉大雅希声宫征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征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

  •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脱脱

        ◎天文一   ○仪象 极度 黄赤道 中星 土圭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天于人君有告戒之道焉,示之以象而已。故自上古以来,天文有世掌之官,唐虞羲、和,夏昆吾,商巫咸,周史佚、甘德、石申之流。居是官者,专察

  • 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地理三·张廷玉

        ◎地理三   ○河南陕西   河南《禹贡》豫、冀、扬、兖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隶中书省,河南地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五月置中书分省。二年四月改分省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万历元年三月辛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祭裕陵○宴海西者剌等卫女直都督并四川金川寺都纲头目等人○壬午 上御经筵○除庶吉士林景旸为礼科给事中○升大名府知府王叔杲为湖广副使整饬苏松常镇兵备○阅视侍郎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三·徐紘

    (明)徐纮 撰吏部尚书黄公神道碑  王直宣德十年今天子嗣大宝位临万邦顾南京根本重地建置百司而置吏部为之首宜得谨厚大臣往莅之九月以命吏部左侍郎黄公宗载陛辞之日诏进为尚书以行士大夫知公者莫不誉叹以为宜在京南八

  • 宗懔传·李延寿

    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八世祖宗承,永嘉之乱时,讨伐陈敏有功,封为紫阳县侯,授宜都郡守之职。死于任上。宗氏子孙因此居于江陵。父亲宗高之,梁时任山阴令。  宗懔自幼聪明精敏,喜爱读书,昼夜不知疲倦,一说话就引用前人故事,乡

  •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萧敌鲁,字敌辇,其母为德祖之妹,而淳钦皇后乃是其姊姊。五世祖叫胡母里,在遥辇氏时曾经出使唐,唐留之于幽州。一天晚上,破关逃回国中,从此世代为决狱官。敌鲁性情宽仁厚道,力大过人,熟悉军事。太祖在藩国未显时,每天伏侍左右,每逢

  • 张振德传·张廷玉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父张情,进士,曾任福建副使。叔祖父张意,也是进士,曾任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而授四川兴文知县。兴文县治原在九丝蛮。万历初,才建土城墙数尺,其户不满一千。永宁宣抚奢崇明,心怀不轨,暗中勾结奸徒,掠卖

  • 樊山政书自序·樊增祥

    昔余宰渭南六年、尝裒其公牍批判、付诸剞劂、已数千部、流布人间矣、光绪己亥春开缺、以道府用、辛丑夏遂擢秦臬秋摄秦藩事、其自治文牍、一如为令长时、每一批词挂发吏民传写殆徧、癸卯以后、秦中官报、即以吾公牍为

  • ●牧令书卷一 治原·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设官凡以为民也而征诸民必本诸身其道自生民以来未之或易不明乎此而欲治民非空谈即杂霸耳故以治原始 汪琬 胡承诺 魏际瑞 聂继模 于成龙 严虞惇 李塨 蔡世远 李绂 熊宏备 王士俊

  • 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五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与尚斋围棋一局,清理文件颇多。中饭后与申夫□谈,再围棋一局,阅《淮南子·说林训》。夜又阅《淮南子》约廿馀页,清理文件。接沅弟信,知枞阳又甚危急,寸心为之怦怦。偶思写字之道,如修脚匠之修脚。古人所谓

  • 卷二十三·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三族姓原始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至太祖变家为国之後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曰锡里着姓锡里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复赐后族姓曰萧氏皇族惟与后族通婚

  • 第六章 27·辜鸿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辜讲孔子说:“将道德情操、社交方式的使用达到一个完美的均衡状态,这是完美人生的最佳状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在人生中持久保持这种状态。”辜解很多的西方无知之流,断言中国文化

  • 佛说十地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难胜地第五  菩萨闻此胜地行  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花赞叹言  善哉大士金刚藏  自在天王与天众  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充遍  

  • 佛法金汤编卷第六·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东魏都洛阳。徙邺。帝讳善见。谥孝静。一主。十六年。西魏都长安。起文帝乙卯。尽恭帝丙子。凡三主。二十一年。文帝帝讳宝炬。孝文之孙。京兆王愉之子。大统元年勑沙门道臻为沙

  • 湘烟小录·陈裴之

    《湘烟小录》,含《香畹楼忆语》、《紫姬小传》、《紫湘诔》及各类诗词序跋二十馀种。皆围绕着清道光年间名媛王紫湘而作。王氏名子兰,字紫湘,一字畹。秣陵才女,钱塘世家才子陈裴之(陈小云,陈孟楷)之侧室,以貌美、才高、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