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十一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五十四

宦官

韩赞周(卢九德) 李国辅 高起潜 王坤 庞天寿(传阙)夏国祥(传阙) 张福禄(全为国)(传阙)

韩赞周(卢九德)李国辅高起潜王坤庞天寿(传阙)

夏国祥(传阙)张福禄(全为国)(传阙)

韩赞周,南京司礼太监也。甲申(一六四四)北都变闻,与史可法等奉弘光帝监国,进秉笔太监;尝叱汤国祚、刘孔昭于朝。黄澍之面纠马士英也,太监何志孔助澍言;赞周叱之曰:『御史言事,是其职掌;内官何得妄言』!上于除夕御兴宁宫,怃然不怡。侍臣请故;上曰:『从宫寥落,且新春南部无新声』!赞周泣曰:『臣以陛下令节思皇考、念先帝耳,乃作此想邪』!又元夕,上自张灯;赞周曰:『天下事正难措手,卧薪尝胆犹恐不胜;躬此琐屑,胡为者』!上曰:『天下事,有老马在;汝不必多言』!赞周乃四疏乞休。

乙酉(一六四五)夏,王师逼镇江,上召内臣问计;赞周曰:『兵单力弱,守、和无一可者。不若亲征,济则可以保宗社,不济亦可以全身』。上不听。

又有卢九德者,崇祯中以太监督皖省军,御贼有功。弘光时,提督京营;见国事日非,尝恸哭殿上。

南都亡,俱不知所终。

李国辅,司礼监韩赞周养子也。弘光时,提督勇卫营。内臣屈尚忠、田成、张执中之徒方比马士英、阮大铖导上淫戏,而国辅遇事多匡救。士英恶之,属所私上书,言开化、德兴云雾山可开采;国辅惑之,具疏请往。既给事中吴适疏陈「七不便」,国辅亦请中撤;俱不许。驰视如适言,报罢;而所督之勇卫营,已命士英子锡代之矣。

南都亡,走苏州;与巡抚杨文聪杀我安抚使黄家鼒。王师进讨,走海上,与巡抚田仰、监军道荆本澈奉义阳王者以舟师驻崇明沙。事败,归鲁监国;命与太监客凤仪兼制军饷。舟山覆,从监国流寓厦门以终。

高起潜,崇祯时,监视宁、锦军。八年(一六三五),尽撤监军内臣;而起潜以知兵称,独不撤。九年(一六三六),命总监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所领两军;给金三万、功牌千,以司礼张云汉、韩赞周副之。然起潜实未决一战,惟割死人首冒功而已。明年,起潜行部视师,令监司以下悉用军礼。既又与杨嗣昌比,致宣大总督卢象升孤军战殁,又匿不闻;以是人多恶之。十七年(一六四四)春,贼信逼,复令监宁前军。途次闻京师陷,遂弃关走。

弘光时,召为京营提督;寻命督江北军饷。高杰死,黄得功引众争扬州;杰营大将李本深以下弃沿河汛地奔回,汹汹欲为难。命起潜谕解得功;即留驻扬州,安抚杰营军士。时杰妻邢氏孤立自惧,欲以其子元爵为督师史可法义子;可法难之。幕下士谋曰:『渠高姓有高监在,令父其父而子其子不亦可乎』?邢氏诺之。乃宴集将吏,率元爵拜起潜,并拜可法;可法不受,环柱走。明日,起潜宴可法。甫就坐,令小黄门衣蟒者数辈挟可法坐,不得起;邢母子出拜呼父,可法为尽欢,军心以和。

未几,王师南下,可法死;而起潜、元爵皆投降。

王坤,崇祯时监视宣府太监。初,帝鉴魏忠贤之祸,撤镇守中官;既见廷臣不足倚,乃复委任如旧。坤狂躁敢言;至宣府甫踰月,即劾巡按御史胡良机,命坤按治。给事中魏呈润争之,忤旨谪外。又抗疏劾修撰陈于泰盗窃科名,语侵辅臣周延儒;吏部尚书李长庚言:『陛下博览古今,曾见有内臣参论辅臣者否』?给事中傅朝佑言其文词练达、机锋挑激,必有人主之;其意指温体仁。副都御史王志道争之尤力:皆得罪。

弘光时,坤改名肇基;督催浙、闽金花银。给事中罗万象劾坤尝肆恶维扬,坤上疏辞止。隆武时入闽,不见用,流寓粤中。

丙戌(一六四六)冬,永历帝建号;时宫府草创,无通晓故事者,乃以坤为司礼秉笔太监。弄权植党:户部郎中周鼎瀚以内批改给事中;王化澄以巡按御史骤升两广总制,复结坤以墨敕升尚书。大学士李永茂疏荐十五省人望,御史刘湘客与焉;坤恶之,涂抹十四人名而黜湘客,复疏荐海内人望数十人。大学士瞿式耜言:『司礼抑人固不可,荐人更不可』!上雅重式耜,坤无如何。而坤以王师逼近,导上幸梧、幸楚;式耜亦无如何。寻为刘承胤所逐。

复入自武冈。而马吉翔、庞天寿方幸,坤不复振;久之死。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刘昫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欧阳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八·杨仲良
  宋史全文卷二十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三·佚名
  ●平闽纪卷之九·杨捷
  通志卷九十九·郑樵
  倪岳传·张廷玉
  一五四、再论鲁谱歧点·钱穆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三·佚名
  第四讲·孙中山
  卷三十五·佚名
  卷87·陈邦瞻
  纲鉴易知录卷四十·吴楚材
  徐新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徐世昌

    汤贻汾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武进人。袭云骑尉世职,历官乐清协副将。殉难,谥贞愍。有《琴隐园集》。初至三江吏隐堪凭此处论,诗情已觉似潮奔。花源竹溆开孤戌,渔舍官庐共一村。草自帘前青到海,柳从桥畔绿通门

  • 卷二十一·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一目録山水类郭熙画秋山平远【宋苏轼】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平远【宋黄庭坚】郭熙秋山平远用东坡韵【宋楼钥】郭熙秋山平远【宋苏轼二首】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宋苏辙二首】题工部

  •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八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顔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结髪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六五言律诗二赵孟頫春寒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时光自花栁吾意岂蓬蒿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山林隠未得空觉此生劳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风急松杉乱年

  • 83.许浑:金陵怀古·施蜇存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进士,历任当涂、太平二县县令。因为勤学劳心,损其健康,卧病多年。后来病愈,任润州司马。大中三年(公元八四九年),拜监察御史,历任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晚年

  • 卷之二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纪昀

    贰臣传 【二】 五代○五代 张文蔚 杨涉张策赵光逢 薛贻矩 苏循【杜晓】段凝康延孝 冯道李 琪郑珏袁象先刘昫卢文纪 姚顗李鏻和凝张文蔚 杨涉 张策 赵光逢 薛贻矩 苏循 【杜晓】 段凝 康延孝 冯道 李琪 郑珏 袁

  •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户部为遵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十九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大学士于<敏中>等奏称:查自本年正月起至三月止,四库馆进过《全书》

  • 敬乡录卷十二·吴师道

    元 吴师道 撰王师古字唐卿金华人绍兴甲戌进士尝为南剑州学教授刋龟山遗书守九江建拙堂于濓溪祠侧歴仕州县皆有治绩除广东提防刑狱卒有文集及资治通鉴集义八十卷吕忠公志墓子【谦之恭之益之观之象之涣之节之】王益之

  • 自序·胡适

    这十七卷札记是我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我在美国住了七年,其间大约有两年没有日记,或日记遗失了。这里印出的札记只是五年的记录:一九一○年八月以后,有日记,遗失了。一九一一年一月至十月,有简单

  • 《旧唐书》简介·刘昫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撰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

  • 卽位年·佚名

    九月9月7日○癸亥,彗見。○世祖移御于壽康宮。疾大漸,召禮曹判書任元濬,傳曰:「予欲傳位世子,其辦諸事。」元濬出以告河東君鄭麟趾、高靈君申叔舟、上黨君韓明澮、綾城君具致寬、左議政朴元亨、仁山君洪允成、山陽君康純、

  •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言君子之事上,又言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皆是事君之道。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前章言明王之德、应感之美,天下从化,无思不服。此孝子升朝事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应感》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

  • 太极图说·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四·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第二依他性中止观门者。谓因前止门故。此中即知诸佛净德唯心所作虚权之相也。以不无虚相缘起故。故得净用圆显示酬旷劫之熏因。即复对缘摄化故。故得泽沾细草表起无边之感力。斯乃净

  • 逸老堂诗话·俞弁

    诗话。明人俞弁撰。二卷。弁字子客,余未详。此编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室名名书。有明人写本, 未署撰人, 后经卢文弨、黄荛圃等人收藏、题跋,但知其姓,近人丁福保考明作者名字。内容杂记诗坛轶事,亦有考评诗句多

  • 道安法师念佛赞·佚名

    敦煌写本。P.t.1253。首部残,共二十九行,四百二十四个音节。可与S.2985、P.3190、台北中央图书馆004724号汉文写卷对勘补残正误。但有部分字句现存汉文写本无。此卷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部分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