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节解第三十七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以道济物不为身也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待知求也求伸者,所以及时。及良时也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合于义也乃行孔子在卫,闻齐国田常将欲为乱,专齐有无君之心也而惮鲍晏,鲍氏晏氏齐之卿大夫也因欲移其兵以伐鲁。孔子会诸弟子而告之曰:“鲁父母之国,不可不救,不忍视其受敌,今吾欲屈节于田常以救鲁,二三子谁为使?”于是子路曰:“请往齐。”孔子弗许。子张请?,又弗许。子石请?,又弗许。三子退谓子贡曰:“今夫子欲屈节以救父母之国,吾三人请使而不获?,此则吾子用辩之时也,吾子盍请行焉?”子贡请使,夫子许之。遂如齐,说田常曰:“今子欲收功于鲁实难,不若移兵于吴则易。”易以豉反田常不悦,子贡曰:“夫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吾闻子三封而三不成,是则大臣不听令,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鲍晏等率师若破国则益尊者也而子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而与大臣争,如此则子之位危矣。”田常曰:“善,然兵甲已加鲁矣,不可更,更音耕如何?”子贡曰:“缓师,吾请于吴,令救鲁而伐齐,子因以兵迎之。”田常许诺。子贡遂南说吴王曰:“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齐国而私千乘之鲁,与吾争强,甚为王患之。且夫救鲁以显名,以抚泗上诸侯,泗水名也诛暴齐以服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吴王曰:“善,然吴常困越,越王今苦身养士,有报吴之心,子待我先越,然后乃可。”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而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必私鲁矣,王方以存亡继绝之名,弃齐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而不计难,难乃旦反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霸业盛矣。且王必恶越,臣请见越君,令出兵以从,此则实害越而名从诸侯以伐齐。”吴王悦,乃遣子贡之越。越王郊迎,而自为子贡御,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足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说音税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而后可,则破越必矣。’且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有报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乎,事未发而先闻者,危矣,三者举事之患矣。”勾践顿首曰:“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难乃旦反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疲弊,百姓怨上,大臣内变,申胥以谏死,申胥伍子胥也大宰嚭嚭吴王佞臣也嚭普鄙反用事,此则报吴之时也。王诚能发卒佐之,以邀邀激其志射其志,而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则其伐齐必矣,此圣人所谓屈节求其达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若胜,则必以兵临晋,臣还北请见晋君共攻之,其弱吴必矣。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弊焉。”越王顿首,许诺。子贡返五日,越使大夫文种,顿首言于吴王曰:“越悉境内之士三千人以事吴。”吴王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可乎?”子贡曰:“悉人之率众,又从其君,非义也。”吴王乃受越王卒,谢留勾践。遂自发国内之兵以伐齐,败之。子贡遂北见晋君,令承其弊,吴晋遂遇于黄池,越王袭吴之国,吴王归与越战,灭焉。孔子曰:“夫其乱齐存鲁,吾之始愿,若能强晋以弊吴,使吴亡而越霸者,赐之说之也。美言伤信,慎言哉。”孔子以哀公十六年卒吴以二十二年灭时吴知已将亡而言之也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单音善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宓音密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肘,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非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齐人攻鲁,道由单父,单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今齐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麦,请放民出,皆获传郭之麦,可以益粮,且不资于寇。”三请而宓子不听。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闻之怒,使人以让宓子曰:“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哀哉?不知犹可,以告者而子不听,非所以为民也。”宓子蹴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寇,乐音洛且得单父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丧身浪反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季孙闻之,赧然而愧曰:“地若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赧乃版反三年,孔子使巫马期远观政焉。巫马期阴免衣,衣弊裘,衣衣上知字下于既反入单父界,见夜渔者得鱼辄舍之。舍音舍巫马期问焉,曰:“凡渔者为得,何以得鱼即舍之?”渔者曰:“鱼之大者名为●,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名为鱦,●宜为鳣新序作鲿鲍鱼之怀任之者也。鱦戈证反吾大夫欲长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巫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闇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行而得于是?”孔子曰:“吾尝与之言曰:‘诚于此者刑乎彼。’宓子行此术于单父也。”

孔子之旧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沐椁。子路曰:“由也,昔者闻诸夫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夫子惮矣 ,姑已若何?”姑且也已止也孔子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况故旧乎非友也,吾其?。”及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女音汝夫子为之隐,佯不闻以过之。”子路曰:“夫子屈节而极于此,失其与矣,岂未可以已乎?”孔子曰:“吾闻之亲者不失其为亲也,故者不失其为故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刘昫
  卷六·王世贞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通志卷二十六·郑樵
  八八九 谕内阁卓天柱因两目青盲着从宽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四一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交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提要·钱时
  郑覃传·刘昫
  韩若愚传·宋濂
  福王朱常洵、朱由崧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三·王世贞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五·高晋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一百三首【戊申三】山西巡抚明兴奏报得雨诗以志慰春雨如膏弗易施晋疆获得驿牋驰孟维廿七两日继三属郊原数寸滋【明兴奏正月二十七日省城地方细雨连绵

  • 四集卷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二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巳四】至新城行馆恭问皇太后安喜成长句六日分程此会程安询清健倍欢情行宫驻揽春花发步辇凭欣秋麦萌信宿登舟体愈适万年祝袠念惟诚今朝下马尤增喜响鉢间同七字成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八月庚午朔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陈正同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尚书吏部郎中葛立方守左司郎中 尚书吏部郎中汪应辰守右司郎中 右朝奉郎齐旦特追两官勒停旦尝提举淮东常平茶盐公事既罢去代

  • 读礼通考引用书目·徐乾学

    仪礼注防周礼注防礼记注防周易注防尚书注防毛诗注防春秋左传注防春秋公羊传注防春秋谷梁传注防论语注防孝经注防孟子注防尔雅注防大戴礼记国语孔子家语朱子仪礼经传通解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杨复仪礼图敖继公仪礼集说汪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正德十二年秋七月乙亥朔享 太庙会昌侯孙铭代行礼○升太常寺卿杨廷仪为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厂○升山东按察司佥事许逵为江西副使○丙子改工部左侍郎俞琳为礼部左侍郎掌通政司事○改狭西布政司右参政刘安为狭西行太仆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纪昀

    列传五代 【十一】○五代十一韩建韩逊杨崇本高万兴 温韬卢光稠【谭全播】朱瑾韩建韩逊杨崇本高万兴温韬卢光稠 【谭全播】朱瑾△韩建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少为蔡州军校隶忠武军将鹿晏宏从杨复光复光死晏宏与建等无所

  •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佚名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臣等遵旨阅看各省送到违碍各书,业将应毁之本,陆续开单,同原书进呈请毁在案。兹据各省将应毁重本续行送到,今谨查出六十六箱,另开清单进呈

  • 孤忠后录·赵曦明

    江阴野史氏祝纯嘏芸堂甫编顺治二年乙酉,贡生黄毓祺,谋复故明。毓祺,字介之,号大愚,天启元年恩贡,家住江阴东城内,守城之役,与友人参将张宿、上舍程璧等,歃血固盟,协力拒守,至八月城破,毓祺潜渡海,谋请兵于镇南伯。有僧浪仙,泄其事于

  • 习吏幼学指南序·徐元瑞

    尝闻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夫吏,古之胥也,史也,上应天文,曰土公之星,下书史牒,曰刀笔之吏,得时行道,自古重焉。秦汉以来,为将为相,立当路而据

  • 三传辨疑卷十一·程端学

      文公  九年春毛伯来求金  左氏曰不书王命未也  刘氏曰传云王未也杜氏曰虽逾年而未故不称王使非也诸侯逾年尚称公王者逾年反不称王毛伯求金非王命可知也书顾命曰伯相命士须材此则冢宰当国之文矣  公

  • 大学发微·黎立武

    圣贤身系道统莫不有书以明授受之防大学其曾子之书乎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造道在易之艮曾子尝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象也学大学者其以是求之大学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于止知其所止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上堂二住夔州府梁山縣萬峰山太平禪寺,崇禎六年四月初一日入院。方丈,云:「萬峰山頂別人間,上有梧桐開合歡,不是假雞棲泊處,箇中惟許鳳凰參。」顧視左右,云:「有麼?有麼?」時一居士向前問訊,師云:「雞棲鳳

  • 叙·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叙吾乡野竹和尚行道滇南迤东西法乳殆遍最后泊会城憩嵩山寺追余自戊戌腊底与师晤于沙桥百万众中庚子春自绝域旋复握手昆池非剑戟丛中则通都大郡或曰贵耳贱目者世缘太炽何由

  • 西山文集·真德秀

    一作《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诗文别集。宋真德秀著。五十五卷(一作五十一卷)。据《宋史》本传,真德秀著有《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

  • 史佚书·史佚

    一卷。周尹佚 (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 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王时人,杜预认为是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 华严经义记·慧光

    一卷。北齐释惠光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 (今河北省定县) 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东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