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好生第十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异类四方之夷狄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驯顺无他也,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孔子读史至楚复陈,陈夏征舒杀其君楚庄王讨之因陈取之而申叔时谏庄王从之还复陈喟然叹曰:“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离上艮下离为火艮为山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贲饰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邵伯听讼于甘棠爱其树作甘棠之诗也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齐裳下缉也受教者摄齐升堂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王恭王弓鸟?之良弓

孔子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奚若?某以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子几是。”近也重狱事故与众议之

孔子问漆雕凭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孰贤?”对曰:“臧氏家有守龟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为三兆,凭从此之见,若问三人之贤与不贤,所未敢识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隐而显;言人之过也,微而着。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见,孰克如此。”克能也而宜为如也

鲁公索氏,先落反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将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过期而亡,夫子何以知其然?”孔子曰:“夫祭者,孝子所以自尽于其亲,将祭而亡其牲,则其余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虚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也,西伯文王盍?质之。”盍何不质正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于卿。虚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也,侪等不可以入君子之朝。”远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也。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孔子闻斯言也,曰:“二三子志之,孰谓参也不知礼乎!”

哀公问曰:“绅委章甫,委委貌章甫冠名也有益于仁乎?”孔子作色而对曰:“君胡然焉,衰麻苴杖者,志不存乎乐,非耳弗闻,服使然也;黼黻衮冕者,容不袭慢,非性矜庄,服使然也;介胃执戈者,无退懦之气,非体纯猛,服使然也。且臣闻之,好肆不守折,言市弗能为廉好肆不守折也而长者不为市,言长者之行则不为市买之事窃夫其有益与无益,君子所以知。”窃宜为察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而不尽其辞,虽有风雨,吾不能入其门矣。故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

孔子谓子路曰:“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愻以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从已。”言人退之不怨先之则可从足以为师也

孔子曰:“君子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凡兴功业多少与人同而功殊倍己故耻之也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厘妇,厘寡妇也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至,厘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厘妇自牖与之言:“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建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孔子曰:“小辩害义,小言破道,关睢兴于鸟而君子美之,取其雄雌之有别;鹿鸣兴于兽,而君子大之,取其得食而相呼。若以鸟兽之名嫌之,固不可行也。”

孔子谓子路曰:“君子而强气,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刑戮荐蓁。豳诗曰:‘殆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殆及也彻剥也桑土桑根也鸱鸮天未雨剥取桑根以缠绵其牖户喻我国家积累之功乃难成之苦者也今汝下民,或敢侮余。’”今者周公时言我先王致此大功至艰而下民敢侵侮我周道谓管蔡之属不可不遏绝之以存周室者也孔子曰:“能治国家之如此,虽欲侮之,岂可得乎?周自后稷积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刘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让,其树根置本,备豫远矣。初,大王都豳,翟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于是属耆老而告之,所欲吾土地。吾闻之君子不以所养而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遂独与大姜去之,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从之如归市焉。’天之与周,民之去殷久矣,若此而不能天下,未之有也,武庚恶能侮。武庚纣子名禄父与管叔共为乱也鄁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骖之以服和调节中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政乎!夫为组者,●纰于此,成文于彼,言其动于近,行于远也。执此法以御民,岂不化乎!竿旄之忠告至矣哉!”竿旄之诗者乐乎善道告人取喻于素丝良马如组纰之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庆远·姚思廉
  卷四·佚名
  第六十五回 龙觐光孤营受困 陆荣廷正式兴师·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佚名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五·王祎
  一百二十二 曹寅李煦奏请留满都暂署运使摺·佚名
  卷七·曾巩
  卷十一·佚名
  卷三十一·傅恒
  王审琦传·脱脱
  张溥传·张廷玉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司马光
  卷二百六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佚名
  卷二十三·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九皎然兵後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孟明常引支子元道人修习禅心兼饵芝术遂与予有栖山之契其宦情未遣故劝勉之携手曾此分怳如隔秦越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如何此路岐

  • 卷六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八崔融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擢八科高第补宫门丞迁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融为侍读典东朝章疏长安中授着作佐郎迁右史进凤阁舍人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寻召拜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四·汤球

      謝夫人   謝夫人名玖。家本貧賤。父以屠羊為業。玖清惠真正。有淑姿。選入後宮為才人。御覽百四十五。   元夏侯太妃   中宗母王太妃夏侯氏。字光姬。一字銅環。太妃為恭王妃。生中宗。王薨。中宗嗣立。稱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姚之骃

    器用门舟迎风船 元史世祖命女直硕达勒达造日本迎风船如弓鞋 西使记过呼尔察河渡船如弓鞋然土人云河源出大南山地多产玉疑为昆仑山白鹞海船 元史类编阿穆尔与王世强招讨造白鹞海船黄鹄 元史张宏范攻宋师于焦山宋师

  • 卷之一千二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一卷 历代军制·缪荃孙

    吴中军将军:十行;下大夫:一行;上士即官师。左军将军右军将军考证:《吴语》:吴王昏,乃戒秣马,令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行头皆官师。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十旌一将军。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陈而立,此中军。左军

  • 穆宁传·刘昫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穆元休,以文章学识著称,撰写《洪范外传》十篇,开元(713~741)年间献给皇上,玄宗赐帛,先后授偃师县令、安阳县令。穆宁为人清廉刚正,重交情,尤能坚守志节。年轻时由明经科试录取授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始叛,非

  • 卷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四宫殿四景山神武门之北过桥为景山山之前为 北上门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东门曰山左里门西门曰山右里门 北上门内为景山门内为 绮望楼楼後即 景山也山周二里余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天降大有爲之君,將致一代之洪業,則必先試之憂患困戹,俾有以動心忍性,增益其德智,卒乃濟屯涉險,克底太平萬世之基,考詣近世,於我大行大王見之矣。王姓李,諱昑,字光叔,肅宗大王第二子,母和敬淑嬪崔氏,以甲戌九月十三日,誕

  • 卷五·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五元 汪克寛 撰桓公中【甲桓王十戊三年】五年【齊僖二十四晉小子二衛宣十二蔡桓八鄭莊三十七曹桓五十陳桓三十八卒杞武四十四宋莊三奉寧九楚武三十四

  • 诗部类说·傅斯年

    《诗经》的部类凡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更分之则四:一曰国风,二曰小雅,三曰大雅,四曰三颂。此样之分别部居至迟在汉初已如是,所谓&ldquo;四始&rdquo;之论,即是凭借这个分部法而生的,无此分别即无&ldquo;四始&rdquo;说,是很显

  • 卷一·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一     元 黄镇成 撰诸儒家法传授之圗百篇书目伏生今文尚书凡二十八篇尧典   臯陶谟  禹贡   甘誓汤誓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   洪范   金縢

  • 卷三·道世

    ▲身量部第六依《杂心论》云:“七极微尘成一阿耨池上尘。彼是最细色,天眼能见及菩萨轮王得见。七阿耨尘为铜上尘。七铜上尘为水上尘。七水上尘为兔毫上尘。七兔毫上尘为一羊毛上尘。七羊毛上尘为一牛毛上尘。七牛毛上尘

  • 卷第四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入王宫门学处第八十二之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此城中有三长者。一名善与。二名善合。三名戒胜。此三长者各有别德因而立名。能善广施谓善与

  • 卷第一·箬庵通问

    续藏经 续灯存稿 明 通问编定 施沛汇集 续灯存稿卷第一 明 嗣祖沙门东吴 通问 编定 笠泽居士华亭 施沛 汇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八世 天童华禅师法嗣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 福州郑氏子。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

  • 玉隆集·白玉蟾

    道士文集。南宋白玉蟾著。6卷。收入《修真十书》卷三十一至三十六。前2卷为诗文,多记江西各地道教宫观及其殿堂亭阁。中2卷为净明道祖师许逊传记及历代崇拜许真君之史实。后2卷为神仙传记,即《逍遥山群仙传》与《诸仙传

  • 读易余言·崔铣

    明崔铣撰。五卷。《崔洹野集》本。此书卷一《上经卦略》,卷二《下经卦略》,卷三《大象说》,卷四《系辞辑》,卷五《说卦训》。其说以程颐《周易程氏传》为主,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熹《周易本义》颇有异同。《四库全书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