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哀公问政第十七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板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也,蒲卢蜾螺也谓土?也取螟蛉而化之以君子为政化百姓亦如之者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洁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财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盛其官委任使之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忠信者与之重禄也时使薄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既廪食之多寡称其事也送?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跲踬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至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体定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宰我问于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孔子曰:“人生有气有魂,气者,人之盛也,精气者人神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合神鬼而事之者孝道之至孝者教之所由生也骨肉弊于下,化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者,此神之着也。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极中制为中法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明命犹尊名使民事其祖祢也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宗宗庙也祧远庙也天子特有二祧诸侯谓始祖为祧也春秋祭祀,以别亲疏,教民反古复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众人服自此听且速焉,听谓慎教令也教以二端,二端既立,报以二礼,二端气与魄也二礼谓荐黍稷也建设朝事,荐醒时也燔燎膻芗,所以报魄也。郁香草郁樽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民能不忘其所由生然后能相爱也上下谓尊卑用情谓亲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不自尽也。此之谓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则如见,亲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见亲之所爱,祭欲见亲颜色者,其唯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则文王之谓与。假此诗以喻文王二人谓父母也’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已至谓祭事以毕不知亲飨否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为能得之矣。”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九·柯劭忞
  卷三百十七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焦竑
  卷三·胡思敬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蔡东藩
  卷四户政·郑观应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第十一册 天命四年七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纪昀
  钱塘先贤传赞原序·袁韶
  段深传·薛居正
  张·宋濂
  卷二十四·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光祖

    (冲末扮东华仙领仙童上,云)玉阙光辉满太玄,琼楼霞彩自幽然。昆仑照彻灵虚境,别是蓬壶一洞天。贫道乃东华帝君是也。贫道秉青华至真之气化生,号曰木公,于瀛海之东,苍灵之墟,主阳和发生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华木公。太极毓秀玄奥

  • 丁集第九·钱谦益

    昆仑山人王叔承一百四十三首【宫词一百首(并序)】(录五十首)(昔王仲初作《宫词百首,乃其后王禹玉拟之。盖仲初实与宦官相善,而禹玉司北门直,故二子写唐宋宫中情景缥缈如画,然风格稍稍降矣。夫词家不以多寡

  • 卷三十四·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李 纲【字伯纪邵武人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自为御史时所条论即系宗社存亡弱主惑於庸辅委任不专屡进辄退以致国已安而复危功垂成而复隳百世之下

  • 卷一·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一诸相上张郓王通古【一首 补】补金史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

  • 夏纪·方诗铭

    [一]《汲冢书》:禹都阳城。《续汉书·郡国志》二注臣瓒曰:……《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汉书·地理志》注《汲冢古文》并云:‘禹都阳城。’《礼记·缁衣》正义案:《汉书

  • 二百六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江南蝗灾情形并报米价摺·佚名

    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因去冬雪少,今年闰四月间,蝗蝻生发,幸在二麦登收之时,不能为害。今自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连得大雨,淋漓沾沛,蝗蝻僵灭大半,百姓俱现在插苗,及时播种,人心慰悦,太平无事。 目下米

  • 金佗续编卷二十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六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十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二初发兵时先有戒约崔曾吴全一军人船止令在岳州艑山湘江口及洞庭湖口牌口等处捎泊听候上流逼逐贼船下来即拦截掩杀辄不得过石牌一步其奈

  • 一、我幼年的时代背景与献身革命的经过·阎锡山

    我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九年(清光绪九年,1883年),那时中国与世界交通已达百年,因一切不图进步,故事事相形见绌。在我的幼年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窳腐,军事失利,经济落后,外交无能的极度黑暗时代中。清廷黯于时势,当维新而不维新

  • ·呈凤邑主曹怀朴核改议撤捐给精兵银两禀请臬道宪周芸皋大人稿·丁曰健

    曹公名谨,字怀朴,河南解元。时因幕友蔡姓自漳之台,任凤书禀,颇笃交情,常有来往赠答。旋值此举急遽,忝承清问下及,爰敢不揣冒昧涂鸦,缮呈曹公斧削禀请,以抒愤世嫉俗深衷,聊亦少补于各厅、县之万一耳!台湾府凤山县知

  • 李峤传·欧阳修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还是孩子时,梦见有个人送他一对笔,从此文章就写得好。十五岁时就通晓《五经》,受到薛元超的赞赏。二十岁时科试考中进士,开始时,补任安定县尉。又应制科考试得甲

  • 七七、申不害考·钱穆

    《史记 申不害传》:“申不害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索隐》:“王劭按《纪年》,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今按:《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在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

  • 卷二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八雍正三年正月上谕十一道初十日谕满汉科道凡有关内外朝政吏治每人各条奏一摺封固呈进若有奏二三事者一事用一摺限两日内彚齐缴上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二

  • 卷十三·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三     元 吴澄 撰服问【此篇所记与丧服小记篇内丧服一章相类无问辞而名曰服问者盖是有人问丧服而知礼者援据礼经传记逐节答之如此记者但记其所答之辞为一篇而不复记其所问之因也】君

  • 天下第三十三·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復次云何識藴差别。此亦五種應知.一由安住故二由雜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   五由異相故。云何安住。謂習欲者欲界諸識執外色塵名色

  •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佚名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 卷第六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一 【经】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

  • 孙子算经·佚名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