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运第三十二

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既宾事毕,毕宾客之事也乃出游于观之上,观宫门外阙周礼所谓象魏者也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此谓三皇五帝时大道行也与三代之英,英秀谓禹汤文武也吾未之逮也,而有记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习也修行也睦亲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谓大道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言力恶其不出于身不以为德惠也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则为己,力则为人。大人世及以为常,城郭沟池以为固。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选,言用礼义为之选也未有不谨于礼,礼之所兴,与天地并,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为殃。”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幽厉二王者皆伤周道也吾舍鲁何适?鲁有圣人之风犹胜诸国也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言失于礼而亡其义周公其已衰矣。子孙不能行其礼义杞之郊也禹,杞夏后本郊鲧周公以鲧非令德故令杞郊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今使祝嘏辞说,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言君臣皆当知辞说之意议也是谓幽国;幽敝于礼醆斝及尸君,非礼也,夏曰醆殷曰斝非王者之后则尸与君不得用是谓僭君;僭侈之君冕弁兵车,藏于私家,非礼也,大夫称家冕弁大夫之服孔子曰天子诸侯大夫冕弁服归设奠后此谓不得赐而藏之也是谓胁君;迫于其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大夫无田者不为祭器今皆不假故非礼是为乱国。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婚者,期不使也。以衰尝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臣与君共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适诸侯,必舍其宗庙,而不礼籍入,所谓临诸侯将舍宗庙先告其鬼神以将入止也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谑戏夫礼者,君之柄,柄亦秉持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是故夫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言所藏于身不可以假人也必本之天效以降命,效天以下教令所谓则天之明命降于社,之谓教地,所谓因地之利降于祖庙,之谓仁义,奉祖庙弥近弥亲弥远弥尊仁义之道也降于山川,之谓兴作,下命所谓祭山川者谓其兴造云雨作生万物也降于五祀,之谓制度,下命使事五祀者以其能为人事之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藏身以此则固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翫其所乐,民之治也。言圣人常所存处者礼之次序常所玩乐者民之治安也天生时,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政用之,所以立于无过之地。时及财天地之所以生而师以教之君以政用之而已故常立于无过之地也君者,人所明,非明人者也;人所养,非养人者也;人所事,非事人者也。夫君者,明人则有过,为君徒欲明人而已则过谬也故养人则不足,时君失政不能为民所养事人则失位,故百姓明君以自治,养君以自安,事君以自显,是以礼达而分定。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人皆爱惜其死而患其生之无礼也是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国有患,君死社稷为之义,大夫死宗庙为之变。大夫有去就之义未必常死宗庙者其死宗庙者权变为也凡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非意之,非以意贪之必有致之也必知其情,从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欲恶者,人之大端,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载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四气而后月生,月生而后四时行焉布五行和四时四气而后月生焉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缺,月阴道不常满故十五日满十五日缺也五行之动,共相竭也。竭尽也水用事尽则木用事五行用事更相尽也五行四气十二月,还相为本;用事者为本也五声五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五声者宫商角征羽也管十二月也一月一管阳律阴吕其用事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五味酸苦咸辛甘六和者和之各有宜者春多酸秋多辛之属是也十二食者十二月之食质本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主。五色者青赤白黑黄学记曰水无当于五色五色不得不彰五色待水而章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于天地间如五藏之有心矣人有生最灵心五藏最圣也而五行之端,端始也能用五行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圣人作则,作为则法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天地为本则万物苞在于其中以阴阳为端,故情可?;阴阳之为情始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四时各有事故事可得而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业可别;日以纪昼星以纪夜故事可得而分别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有度量以成四时犹功业各有分理也艺犹理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鬼神不相干各有守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五行终则复始故事可修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考成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四灵鸟兽之长四灵为畜则饮食可用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而鱼鲔不谂;谂潜藏也凤以为畜,而鸟不●;麟以为畜,而兽不●;●●飞走之貌也。●况必反越况越反龟以为畜,而人情不失。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龟人情不失也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瘗谓祭祀之瘗缯谓若增封太山宣谓播宣扬之。瘗于列反缯慈陵反嘏举下反设制度,祝嘏辞说。故国有礼,官有御,治也职有序,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故飨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禘祖庙,所以本仁也;旅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养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蓍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是以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郊社宗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言礼之宝藏夫礼必本于太一,太一者元气也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即上所为命降于天地祖庙也其官于天也,官为职分也言礼职分皆从天下来也协于分艺,艺理其居于人也,曰养。言礼之于人身所以养成人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破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礼之于人,犹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耨除秽也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有可以义起焉;义者艺之分,仁之节,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失之者丧;仁者义之本,顺之体,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为礼而不本于义,犹耕之而弗种;为而不讲于学,犹种而弗耨;讲之以学,而不合以仁,犹耨而不获;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不肥。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苑滞积也并行而不谬,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言有理也连而不相及,言有叙也动而不相害,此顺之至也。明于顺,然后乃能守危。高而不危以长守危夫礼之不同不丰杀,所以持情而合危也,合礼安也山者不使居川,渚者不使居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用水渔人以时入泽梁乃溉灌用火季春出火季秋纳火也用金以时采铜铁用木斧斤以时入山林饮食各随四时之宜者也冬合男女,春颁爵位,必当年德,皆所顺也。用民必顺,悦以使民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是以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出银瓮丹灶之器及象车也河出马图,龙似马负图出凤凰麒麟,皆在郊掫,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及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循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此顺之实也。”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司马迁
  致思第八·王肃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杨仲良
  第九章荆公之政术(一)总论·梁启超
  卷五·金履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七·佚名
  卷上·继昌
  卷二十四·萧常
  奥屯忠孝传·脱脱
  后序·李之芳
  卷七十二·赵汝愚
  卷十八·佚名
  卷九·陈骙
  褚民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346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送神)】王涯   威仪毕陈,备乐将阕。苞茅酒缩,膋萧香彻。宫臣展事,   肃雍在列。迎精送往,厥鉴昭晰。   卷346_2 【望禁门松雪】王涯   宿云开霁景,佳气此时浓。瑞雪凝清禁,祥烟

  • 二月庐·闻一多

    面对一幅淡山明水的画屏,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紧紧地被捏在小山的拳心里。柳荫下睡着一口方塘;聪明的燕子——伊唱歌儿偏找到这里,好听着水面的回声,改正音调的错儿。燕子!可听见昨夜那阵冷雨?西风

  • 卷六十二·徐世昌

    高斌高斌,字右文,号东轩,满洲旗人。由内务府主事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改大学士衔,管江南河道总督。赠内大臣衔,谥文定。有《固哉草亭诗》。秋日蓟门道上口占秋山行近蓟门东,烟树苍茫叶渐红。爱煞云岩如画里,却忘

  • 卷四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四目録【起六十六字至六十七字】行香子【又一体】晏几道苏轼【三首】晁补之【三首】葛胜仲赵师侠辛弃疾【四首】汪莘【二首】洪瑹沈端节黄昇蒋捷于

  • 刘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著(生卒年不详)字鹏南,晚号玉照老人。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政和、宣和年间(1111- -1125),登进士第。入金,历仕州县。年六十馀,始入翰林,充修撰。出守武遂,官终忻州刺史。《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鹧鸪

  • ●卷十·黎庶昌

    「乙丑」同治四年,公五十五岁。正月,金陵昭忠祠成。初十日,公率僚属致祭。十四日,具摺奏两淮运使忠廉因病出缺,拣委道员李宗羲署理,请旨简放。附片奏江南乡试新中举人来江宁请咨者,随时通融,缮给咨文,以凭迅速起程会试,请敕礼部

  • 遵闻录·梁亿

    太祖亲征婺州,时有民进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也。」命诛之。太祖亲征陈友谅,大战于彭蠡湖,与伯温皆在御舟,以观将卒搏战。伯温忽跃起大呼,太祖亦惊起,疑其作乱,见伯温双手麾之,连声呼曰:「难星过,可

  • ●南疆逸史跋·温睿临

    (清)杨凤苞 撰 南疆逸史跋「南疆逸史」(一作「南疆佚史」)跋十二篇,清干、嘉间归安杨凤苞(字傅九,号秋室)撰。据杨氏同邑后人陆心源所编「杨秋室先生集」(简称「秋室集」)序文:杨氏『早工词章,以「西湖秋柳词」知名。后务为证经搉

  • 第十卷 诸山 附:沙岛·缪荃孙

    江宁府白山 《舆地纪胜》:在上元县东三十里。《建康志》:南连蒋山,北连摄山,西有水下注平陆。阶础碑石悉出此山。《宋书》:昇明中刘述与从弟秉同谋诛萧道成,事败走白山,被执。《陈书&middot;韦载传》:天嘉元年去官,有田十余顷

  • 评鉴阐要卷十一·乾隆

    明仁宗帝诏朕若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目法令之当否详审至于再三斯已可矣即虞廷克允亦惟杀之三宥之三而止必令法司五奏往复虽多徒滋烦冗究之五又何异于三乎且人主详求庶狱反覆披览轻重自无遁

  • 世家卷第十一 高丽史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肃宗一。肃宗明孝大王讳 字天常古讳熙。 文宗第三子顺宗母弟。 文宗八年甲午七月己丑生幼而聪慧及长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不该览

  • 陈亮传·脱脱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陈亮出生时,目有光芒,成人后,才气超凡。陈亮喜欢谈论兵事,且思维敏捷,论议风生,数千言的文章可一挥而就。陈亮曾经用心考察古人用兵成败之得失,并著有《酌古论》。郡守周葵读此书后,主动与陈亮商讨,从而

  • 卷一百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封建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羣臣羣臣皆以为便廷尉

  • 人不能不讲信用·孔子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

  • 卷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宋 吕祖谦 撰召南说已见周南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下孟反】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郑氏曰夫人有均一之德如鸤鸠然而后可配国君焉】杨氏曰鹊巢言夫人之

  • 哀公·哀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夏四月甲午,地震。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宋乐髡帅师伐曹。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叔孙州仇、仲孙何忌

  • 佛教宏誓会简章·太虚

    ──二年春在延庆观宗寺作──名义 佛教宏誓会,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宗旨 本会以四宏誓愿为宗旨: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事业 分利人、兼利、自利三种。甲、利

  •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人本欲生经者。照于十二因缘而成四谛也本痴也。欲爱也。生生死也。略举十二之三以为因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于三世飘萦于九止稠缪八缚者也。十二因缘于九止。则第一人亦天也。四谛所鉴鉴乎九止。八解所正正于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