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刑解第三十

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不孝者生于不仁,不仁者生于丧祭之礼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能教仁爱,则丧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馈养之道,言孝子奉祭祀不敢解生时馈养之道同之也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故虽有不孝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杀上者生于不义,义所以别贵贱,明尊卑也,贵贱有别,尊卑有序,则民莫不尊上而敬长。朝聘之礼者,所以明义也,义必明则民不犯,故虽有杀上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斗变者生于相陵,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而遗敬让,遗忘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而崇敬让也,长幼必序,民怀敬让,故虽有斗变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淫乱者生于男女无别,男女无别,则夫妇失义,礼聘享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男女既别,夫妇既明,故虽有淫乱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此五者,刑罚之所以生,各有源焉。不豫塞其源,而辄绳之以刑,是谓为民设阱而陷之。刑罚之源,生于嗜欲不节,失礼度者,所以御民之嗜欲,而明好恶顺天之道,礼度既陈,五教毕修,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尚犹也申令固其教也其犯奸邪靡法妄行之狱者,则饬制量之度;有犯不孝之狱者,则饬丧祭之礼;有犯杀上之狱者,则饬朝觐之礼;有犯斗变之狱者,则饬乡饮酒之礼;有犯淫乱之狱者,则饬婚聘之礼。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虽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及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矣。”

冉有问于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 ,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廉耻之节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不谓之不廉污秽而退放,则曰簠簋不饬;饬整齐也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谓之罔上不忠,则曰臣节未着;有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之罢软不胜任,则曰下官不职;言其下官不称移其职不斥其身也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言不请而擅行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之讳,所以愧耻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谴谴让也发始发露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縳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捽昨没反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冉有跪然免席曰:“言则美矣,求未之闻,退而记之。”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赵尔巽
  卷一百十八 景祐三年(丙子,1036)·李焘
  卷二十 唐高祖·王夫之
  ●卷四·赵翼
  ●卷十四·徐锡麟
  卷第六十一·徐鼒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三十六·叶盛
  卷六十六下上·郝经
   十、我杀了一个人①·林语堂
  第59章 收买领袖不成功的蒋介石·冯玉祥
  兵六·徐松
  第三节 服 饰·吕思勉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蒋廷黻
  《记丁玲女士》跋·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四)·马一浮

      少陵之诗,人皆圣之,予亦圣之。杨大年辈虽狂诋极訾,宁足以屈少陵?若夫真而忘拙,易而近于率者,则有之矣,要未必遂为大家之病。予方爱之、重之,愿世之人效之,何敢诋少陵?非惟不敢,亦不暇。虽然,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少陵虽圣,犹有过

  • 南宋襍事诗卷一·佚名

    钱唐沈嘉辙撰茏葱佳气俪山川南渡开基大寳传为有文章京様好中兴留得几遗编【宋防要绍兴元年内殿宣示大宋受命中兴之寳中兴御府藏玉寳十有一一曰镇国神寳二曰受命寳三曰天子之寳四曰天子信寳五曰天子行寳六曰皇帝之寳七

  •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野王二老 向长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井丹 梁鸿 高凤 台佟 韩康 矫慎 戴良 法真 汉阴老父 陈留老父 庞公《易》称「《DD33》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

  •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陈寿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

  • 卷一百五·毕沅

      ◎宋纪一百五 ∷起屠维作噩四月,尽八月,凡五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夏,四月,戊申朔,宰相朱胜非等言:“臣等召苗傅、刘正彦等到都堂,谕以今国家多事,干戈未弭,当

  • 七六九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查办《西斋集》等书情形折·佚名

    七六九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查办《西斋集》等书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初十日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查明覆奏事。案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前督臣富勒浑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等抄寄原奏一件内开,发下

  • 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周作人

    现在要来写马家列传了。在北大的虽然只有两位马先生,但是他家兄弟一共有九个,不过后来留存的只是五人,我都见到过,而且也都相当的熟识。马大先生不在了,但留下一个儿子,时常在九先生那里见着,二先生即是北大的马幼渔,名裕藻,本

  • 王继勋传·脱脱

    王继勋是彰德节度使王饶的儿子,孝明皇后的同母弟弟。他出生时,他的母亲看见一个红发人,相貌怪异,进入室内,就生下王继勋。等他长大后,相貌俊美,性情凶狠无赖。因孝明皇后的缘故,他担任内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建隆二年(961

  • 卷六十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五恩赉【四 本年蠲赋一】【臣】等谨按通免天下田赋史不数觏自汉文帝下诏劝农始见举行然仅赐租税之半厥施未溥唐以後间有择地量蠲计分递免之事要亦

  • 卷一·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一明 孙防 编尚书纬贲居子按隋史经籍志尚书纬三卷其目凡五曰旋玑钤曰考灵曜曰刑德放曰帝命騐曰运期授皆主言天咫地游帝王运歴之大事而五逸其三矣稍可窥者考灵曜帝命騐二文亦复无篇第无章次姑循

  • 狡童·佚名

    ——半是抱怨半是爱【原文】彼狡童兮①,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2),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3)。【注释】①狡童:狡猾的孩子。②维:因为。③息:安,安宁。【译文】那个狡猾小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梦颜

      &ldquo;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rdquo;  [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ldquo;吾&rdquo;字发其端。曰&ldquo;一十七世&rdquo;,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

  • 卷十四·佚名

    教外别传卷十四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行思禅师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岛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羣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

  • 卷第五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九因辩随眠。于如是位系如是事。傍论已了。今于此中复应思择。诸事未断彼必被系耶。设事被系彼必未断耶。若事未断彼必被系。有事被系而非未

  • 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

      唐 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

  • 卷第四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成都府昭觉寺佛果克勤禅师彭州骆氏子。世业儒。师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

  • 伊犁略志·佚名

    (清)佚名撰,管兴才译,纪大椿整理。本书原为锡伯文抄本,成书年代未署,从内容看应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后作品。内容主要是记载乾隆中叶以降,驻防伊犁的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厄鲁特营、绿营的建置,驻防官兵的待遇,伊犁的

  • 双节堂庸训·汪辉祖

    清朝名幕汪辉祖为教育其子第而撰写的家训名篇,总结人世沧桑,糅合圣贤之道,以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去训导子孙如何适应社会,经受种种风浪、立身作人的。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囊括了修身律己、读书治学、 处事之道、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