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仪解第七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絇履,章甫冠也絇履履头有钩饰也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绅大带缙捶也笏所以执书思对命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焄;端衣玄裳斋服也轩轩车焄辛菜也斩衰管菲,杖而歠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公曰:“善哉!尽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闇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公曰:“何谓士人?”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行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所务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无伐善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也越过也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着草矣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公曰:“何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邻以喻界畔也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君如此言已为知之故无所复言谦以诱进哀公矣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孔子曰:“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爽明也昧明始明也夙早兴起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中日中●映中诸侯子孙,?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言亡国故墟非但一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之法。”孔子对曰:“事任于官,言各当以其所能之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钳钳妄对不谨诚无取啍啍,啍啍多言捷捷贪也 ,捷捷而不已食所以为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诞欺诈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言人无智者虽性悫信不能为大恶不悫信而有智然后乃可畏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为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雠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二乘。”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此具博三十六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诗之好善道甚也如此。”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 ,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帝纣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介助也以雀之德为助也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櫱、桑榖于朝,七日大拱,占之者曰:‘桑榖野木而不合生朝,意者国亡乎!’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至者,十有六国,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所以儆人臣者也;儆戒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将行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猜你喜欢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抚安东夷记·马文升
  卷之三百五·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一·佚名
  九五六 军机大臣奏呈挖补《通鉴纲目续编》并分送有关人员遵办片·佚名
  学史卷一·邵宝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六十二·裴骃
  刘寻阝传·薛居正
  阿尼哥、刘元传·宋濂
  卷一百六十五·杨士奇
  卷六十二·杨士奇
  礼五三·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日祝福·戴望舒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希望。祝福!我们的土地,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力量。祝福!我们的人民,

  • 卷433 ·佚名

    徐铉 赋得彩燕 缕彩成飞燕,迎和启蛰时。 翠翘生玉指,绣羽拂文楣。 讵费衔泥力,无劳剪爪期。 化工今在此,翻怪社来迟。 徐铉 赋得捣衣 江上多离别,居人夜捣衣。 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

  • 卷八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六曹松【诗九首】中秋月九十日秋色今秋巳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絶微云衆木排疎影寒流疉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寄方干【以下皆见元人录本唐人诗赋】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因想别离处不

  •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班固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

  • 志第十三 仪卫·欧阳修

    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羽葆、华盖、旌旗、罕毕、车马之众盛矣,皆安徐而不哗。其人君举动必以扇,出入则撞钟,庭设乐宫,道路有卤簿、鼓吹。礼官百司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故慎重则尊严,尊严则肃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二·允秘

    表二 【贝勒 贝子 镇国公 辅国公 以罪黜宗室贝勒】和硕贝勒 【阿敏所立爵】多罗诚毅贝勒【穆尔哈齐所立爵】多罗笃义贝勒【巴雅喇所立爵】多罗广略贝勒【禇英所立爵】多罗贝勒【芬古所立爵】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六·阿桂

    四川总督文绶奏开防闗米禁诗以志事【有序】金川逆王命问罪有师指惟是地要险征以五年矣储偫出民间遏籴不得已昨岁文绶奏持筹熟絜矩【叶】并欲禁杂粮防闗贩胥止【迩年征勦金川军储需米因从该督等之请暂禁川米出闗去冬文

  • 常景传·魏收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

  • 四书经疑贯通巻六·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孟子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程子曰仁推己及人也论语一贯忠恕章程子又谓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何以言之不同以仁与恕对言则以己及物为仁推己及物为恕以仁民与爱物对言则仁谓推己及人如亲亲以及人之亲

  • 园有桃·佚名

    ——寻求理解何其难【原文】园有桃,其实之殽①。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③。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④。园有棘⑤,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

  • 卷十一·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十一 明 姚舜牧 撰 周颂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诗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旣成洛邑相成王朝诸侯率以祭文王焉

  • 三法度論卷中·欧阳竟无

      世賢尊者本 衆軍開士釋   東晉罽賓三藏瞿雲僧伽提婆譯   德品之餘   問.前說由者具方便果.於中已說具方便.云何果。答.   果者.佛辟支佛聲聞。   佛.辟支佛.聲聞者.此三是果。問.爲誰果。答.戒上止智

  • 发扬佛化以济现世界之恐慌·太虚

    ──十四年十月在神户欢迎会讲──同人等此次赴东亚佛教大会,道经贵地,承贵会招待之殷,实深感谢!同人此次以纯粹佛教之资格,赴东亚大会,其宗旨即在与贵国之佛教同胞谋真实之亲善,扬我佛之真光而救世界之战乱,非惟瞻仰贵国之佳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三次品第七十五(丹本次第行品)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若有法相者,尚不得顺忍,何况得道?世尊!若无法相者!当得顺忍不?若干慧地、若性地、若八人地、若见地、若薄地、若离欲地、若已办地、若辟

  • 第六十八章 自国繁荣之行政·佚名

    抱极胜之志望,精知他州此[波罗伽玛巴夫]于彼处与腹臣等共有关国土而协议,(一)[声述]&ldquo;余王之成果,不灭余敌等,指出世间、教兴隆之成就,(二)由余之胜智慧,虽然云至极大繁荣,此国更甚弱小。(三)如他王国之强大,速使隆盛。&rdquo;思惟

  • 折狱龟鉴·郑克

    又名《决狱龟鉴》。中国古代有关刑事检验的案例汇编。郑克著。约南宋初年开始印行,后多次刊行,明、清分别被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郑克,字克明,曾任北宋建康府上元县尉,南宋湖南提刑司干官,熟知历代史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