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二·志第九

  ○天文下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惠宗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复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六月丁丑,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二星。七月己亥,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九月甲午,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填星犯进贤。乙未,太阴犯天江下星。丁巳,太阴犯填星。己未,太阴犯氐宿距星。十月甲子,太阴入犯斗宿魁东北星。十一月甲午,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辛亥,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壬子,太阴犯填星。癸丑,太阴犯亢宿南第一星。十二月癸酉,太阴犯鬼宿东北星。乙亥,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八星,太阴犯轩辕夫人星。己卯,太阴犯进贤。癸未,太阴犯东咸西第二星。

  二年正月壬寅,太阴犯轩辕夫人星。庚戍,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二月癸酉,太阴犯太被东垣上相。丁亥,太白经天。三月辛丑,太阴犯进贤,又犯填星。四月丁丑,太白经天。戊寅,太白昼见。辛巳,壬午皆如之。壬午,太白犯鬼宿积尸气。七月己亥,太白经天。甲辰、丙午,皆如之。己酉,太白昼见。夜,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约长五尺余,其光烛地,起自天津之侧,没于离宫之南。庚戌,太白经天。壬子。复如之,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癸丑,太白经天。甲寅,亦如之。八月丙辰朔,太白经天。丁巳、戊午、己未,皆如之。癸亥、丙寅、戊辰、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丁丑、己卯,皆如之。己卯,夜,太白犯轩辕御女星。庚辰,太白经天。壬午,亦如之。九月庚寅,太白经天。壬辰,太白入南斗魁。癸巳。太阴犯狗宿东星,太白犯灵台中星。甲午,太白经天。乙未、己亥、壬寅,皆如之。乙巳,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壬子,太白犯太彼垣左执法。十月癸亥,荧惑太微西垣上将,太白犯进贤。乙亥,太阴犯轩辕夫人星,太白犯填星。十一月乙未,填星犯亢宿距星。庚戌,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后至元年二月甲戌,荧惑逆行入太微垣。四月壬戌,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五月癸卯,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六月壬戌,太阴犯心宿大星。七月乙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八月辛亥,荧惑犯氐宿东南星。九月丁亥,太阴犯斗宿东南星。庚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十月甲寅,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庚申。太阴犯垒壁阵东方东第二星。甲子,太阴犯昴宿西第二星。丁卯,太白犯斗宿魁第三星。戊辰,太白昼见。十一月甲申,太白经天。丙戌,亦如之。己丑,辰星犯房宿上星及钓钤星。丙申,太阴犯鬼宿东北星。己亥,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庚子,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十二月壬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辛醵酉,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甲子,太白经天。乙丑,太阴犯轩辕夫人星。丙寅,太白经天。丁卯,亦如之。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庚午,太白经天。壬申,亦如之。癸丑,岁星昼见。乙亥,太白、岁星皆昼见。戊寅,太白经天,岁星昼见。闰十二月乙酉,荧惑犯垒壁阵西第八星。庚子,太阴犯心宿大星。壬寅,太阴犯箕宿距星。癸卯,太阴犯斗宿东南星。

  二年正月壬戌,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甲子,太阴犯角宿距星。丁卯,太阴犯房宿距星。二月辛巳,太阴犯昴宿距星。甲申,太白经天。己丑。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三月壬戌,太阴犯心宿距星。甲子,太阴犯箕宿距星。乙丑,太阴犯斗宿东南星。四月丙戌,太阴犯角宿距星。五月庚戌,太阴犯灵台第一星。五月丙辰,太白昼见。丁巳,亦如之。六月戊子,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七月己酉,太白犯鬼宿东南星。乙卯,太白犯荧惑。八月己卯,太阴犯心宿东第一星。辛巳,太阴犯箕宿东北星。九月庚戌,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十月丙子,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丁亥,太阴犯昴宿。己亥,荧惑犯进贤。十一月己酉,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八星。己未。太阴犯鬼宿积尸气。丁卯,太阴犯房宿距星。

  三年三月辛亥,太阴犯灵台上星。四月甲戌,有星孛于王良,至七月壬寅没于贯索。辛卯,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五星。庚子,太白昼见。五月壬寅,太白犯鬼宿东北星。乙巳太阴犯轩辕左角。戊申,太白昼见。己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辛酉,太白昼见。丁卯,彗星见于东北,如天船星大,色白,长约尺余,彗指酉南,测在昴五度。六月庚午,太白经天。辛未、甲戌,皆如之。乙亥,太白犯灵台上星。己未,太白经天。夜,太白犯太微西垣上将。壬午,太白昼见,太阴犯斗宿尖星。丁亥,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己丑,太白昼见。庚寅,亦如之。七月癸卯,太白经天。乙巳,丙午。皆如之。庚戌,太白昼见。甲寅,太白经天。辛酉,太白昼见。壬戌,太白经天。癸亥、甲子,皆如之。八月庚午,彗星不见。其星自五月丁卯始见,戊辰,往西南行,日益渐远,至六月辛未,芒彗愈长,约二尺余,丁丑扫上丞,己卯光芒约三尺余,入环卫,壬午,扫华盖、杠星,乙酉扫钩陈大星及天皇大帝,丙戌贯四辅,经枢心,甲午出环卫,丁酉,出紫微垣,戊戌犯贯索,扫天纪,七月庚子扫河间,癸卯经郑晋,人天市垣,丙午扫列肆,己酉太阴光盛,微辨芒彗,出天市垣,扫梁星,至辛酉,光芒微小,在房宿键闭之上、罚星中星之西,难测。日渐南行,至是凡见六十有三日,自昴至房,凡历一十五宿而灭。甲戌,太阴犯心宿后星。九月己亥,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甲辰,太阴犯斗宿魁第二星。丁未,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一星。己酉,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八星。辛酉,太阴犯轩辕大星。十月庚午,太白昼见。丙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壬午,太阴犯昴宿上行星。丁亥,太白昼见,太阴犯鬼宿积尸气。庚寅,太白昼见。辛卯、丙申。皆如之。十一月丁酉,太白经天。戊戌,太白犯亢宿距星。己亥,太白经天。壬寅,太阴犯荧惑。

  癸卯,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六星。丁未,填星犯键闭。辛亥,太阴犯五车东南星。甲寅,太阴犯鬼宿西北星。丙辰,太阴犯轩辕左角。丁巳,太白经天,太阴犯太微垣三公东南星。戊午,太白经天。癸亥、甲子、乙丑。皆如之。十二月己巳,岁星退犯天樽东北星。填星犯罚星南一星。甲戌,荧惑犯垒壁阵东第五星,太白犯东咸上星。

  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犯建星西第三星。丙午,太阴犯五车东南星。辛亥,太阴犯轩辕左角。己未,填星犯东咸上星。庚申,太阴入斗魁,太白犯牛宿。二月戊寅,太阴犯轩辕大星。己卯,太阴犯灵台中星,三月戊申,填星退犯东咸上星。六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星。闰八月己亥,填星犯罚星南第一星,太阴犯斗宿南第二星。庚戌。太阴犯昴宿南第二星。乙卯,太阴犯鬼宿东南星。九月丙寅,太阴犯斗宿距星。戊辰,太白犯东咸上第二星。癸丑,奔星如酒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于近浊。甲申,太阴犯轩辕御女。乙酉,太阴犯灵台南第一星。庚寅,太白犯斗宿北第二星。十月辛亥,太阴犯酒旗上星。十一月辛未,荧惑犯氐宿距星。丁丑,太阴犯鬼宿东南星。戊寅,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六星。十二月庚子,荧惑犯房宿上星。癸卯,太白经天。己酉、庚戌、辛亥,皆如之。壬子,荧惑犯东咸上第二星。乙卯,太白犯外屏西第二星,太阴犯斗宿距星。丙辰,太白经天。

  五年正月庚午,太阴犯井宿东扇上星。乙亥,荧惑犯天江上星。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上西第一星。壬寅,太阴犯灵台下星。四月壬寅,太阴犯日星及犯房宿距星。五月庚午,太阴犯心宿后星。壬申,太阴犯斗宿西第四星。丙子,太白犯毕宿右股西第三星。六月甲辰,荧惑退入南斗魁内。七月辛酉,荧惑犯南斗魁尖星。壬戌、甲子,皆如之。太阴犯房宿距星。甲戌,太白经天。乙亥、丙子、戊寅、乙酉、丙戌,皆如之。八月戊子,太白经天。己丑、庚寅、辛卯,皆如之。甲午,太阴犯斗宿西第四星。丁酉,太白犯轩辕大星。戊戌,太白经天。己亥、壬寅、甲辰。皆如之。乙巳,太阴犯昴宿上行西第三星。九月戊午,太白经天。己未,亦如之。十月己亥,荧惑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十一月丁巳,荧惑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十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距星。癸卯,荧惑犯外屏西第三星。

  六年正月丁卯,太阴犯鬼宿距星。乙亥,太阴犯房宿距星。二月己丑,太阴犯昴宿。丙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癸卯,太阴犯心宿大星。丁未,太阴犯罗堰南第一星。戊申,荧惑犯月星。己酉,彗星如房星大,色白,状如粉絮,尾迹约长五寸余,彗指西南,测在房七度,渐在西北行。太阴犯虚梁南第二星。三月癸丑,太阴犯轩辕右角。庚午,太阴犯房距星。壬申,太阴犯南斗杓第二星。丙子,太阴犯虚粱南第一星。戊寅,太白犯月星。辛巳,彗星不见。自二月己酉,及三月庚辰,凡见三十二日。四月己巳,太阴犯云雨西北星。五月丁卯,太阴犯斗宿西第二星。辛未,太阴犯虚梁西第二星。六月癸卯。太白昼见。己酉、辛亥,皆如之。太白又犯岁星,又太白、岁星皆犯右执法。七月甲寅,太白昼见。丁巳,复如之。庚申,太阴犯心宿距星,又犯中央大星。壬戌,太白昼见。癸亥,皆如之。甲子,太阴犯罗堰。乙丑,太白昼见。丙寅、癸酉,皆如之。九月辛酉,太阴犯虚梁北第一星。丁卯,太阴犯昴宿距星,荧惑犯岁星。甲戌,太阴犯轩辕右角。十月丁酉,太白入南斗魁。己亥,太白犯斗宿中央东星。十一月乙卯,太阴犯虚梁西第一星。戊午,荧惑犯氏宿距星。丙寅,辰星犯东咸上第一。戊寅,辰星犯天江北第一星。十二月癸未,太阴祀虚粱北第一星。乙酉,太阴犯土公东星。丁亥,荧惑犯钩钤南星。乙未,荧惑犯东咸北第二星。戊戌,太阴犯明堂星。

  至正元年正月甲寅,荧惑犯天江上星。庚申,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辛未,太阴犯心宿距星。癸酉,太阴犯斗宿北第二星。甲戌,太白昼见。乙亥、丙子、丁丑,皆如之。二月己卯,太白昼见。庚辰、丙戌,皆如之。癸巳,太阴犯明堂东南星。三月癸酉,太阴犯云雨西北星。六月庚午,太阴犯井宿距星。七月乙酉,太阴犯填星。庚寅,太阴犯云雨西北星。九月庚辰,太阴犯建星南第二星。壬辰,太阴犯钺星,又犯井宿距星。十月己卯,岁星犯氐宿距星。丁巳,太阴犯月星。十一月己亥,太阴犯东咸南第一星。庚子,太阴犯天江北第二星。十二月丁巳,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二年正月戊子,太阴犯明堂北第二星。甲午,荧惑犯月星。三月戊子,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四月庚申,太阴犯罗堰上星。五月甲申,太白经天。七月乙未,太阴掩太白。丁酉,太白昼见。八月丙午,太白昼见。九月丁丑,太阴犯罗堰北第一星。戊子,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十月癸丑,太阴犯建星北第三星。甲寅,太阴犯天关。十一月辛卯,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宿。

  三年二月甲辰,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填星犯牛宿南第一星。荧惑犯罗堰南第一星。乙卯,太阴犯氐宿东南星。三月壬午,太阴又犯氐宿东南星。七月庚辰,太白犯右执法。

  四年十二月壬戌,太阴犯外屏西第二星。

  七年七月丙辰,太阴犯垒壁阵东第四星。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天廪西北星。

  八年二月庚辰,太阴犯轩辕左角。癸未,太阴犯平道东星。三月丙辰,太阴犯建星西第一星。八月丙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五星。九月己未,太阴犯灵台东北星。

  九年正月庚戌,太白犯建星东第三星。辛亥,太阴犯平道西星。二月甲申,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三月己亥,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七月丙午,太阴犯垒壁阵东方南第一星。癸丑,太阴犯天关。九月丙戌,荧惑犯灵台上星。十一月戊辰,太阴犯毕宿左股北第三星。庚辰,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十二月戊戌,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十年正月壬申,太阴犯荧惑。二月辛丑,太阴犯平道东星。甲辰,太阴犯键闭。三月己卯,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四月丙午,太白犯鬼宿西北星。六月,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七月辛酉,太阴犯房宿北第一星。辛未,太白昼见。壬申、丁丑、壬午,皆如之。八月癸未朔,太白昼见。丁酉,复如之。九月癸丑朔,太白昼见。壬戌,荧惑犯天江南第二星。十月癸巳,岁星犯轩辕大星。丙申,太阴犯昴宿东第二星。十一月戊辰,太阴犯鬼宿东北星。十二月乙未,太阴犯鬼宿西北星。

  十一年正月丙辰,辰星犯牛宿西南星。二月庚寅,太阴犯鬼宿东北星。乙未,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丁酉,太阴犯亢宿距星。三月丁卯,太阴犯东咸第二星。戊辰,太阴犯天江西第一星。七月己未,太阴犯斗宿东第三星。壬戌,太白犯右执法。甲子,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一星。己巳,太白犯太微垣左执法。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八月乙酉,太阴犯天江南第二星。九月乙卯,辰星犯太微垣左执法。丁巳,太白犯房宿第二星。戊辰,太阴犯鬼宿东北星。十月戊寅,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辛巳,太阴犯斗宿距星。乙酉,太白犯斗宿西第一星。己丑,太白昼见。荧惑犯岁星。辛卯,太白犯斗宿西第四星。癸巳,岁星犯右执法。丙午,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十一月辛亥,字星见于奎宿。癸丑,孛星见于娄宿。甲寅,孛星见于胃宿,乙卯,亦如之。丙辰,孛星见于昴宿。丁巳,太阴犯填星,孛星微见于毕宿。丁卯,太白昼见。庚午,岁星昼见。十二月丙子,太白昼见。丁丑,太白经天。庚辰,亦如之。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甲申,太阴犯填星。丙戌,太白经天,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辛卯,太白经天。壬辰、甲午,皆如之。丁酉,太白昼见,太阴犯荧惑。庚子,太白经天。辰星犯天江西第二星。辛丑,太白经天。壬寅,太白昼见。

  十二年正月乙丑,太阴犯荧惑。己巳,岁星犯右执法。二月庚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癸巳,太阴犯氐宿距星。三月戊午,太阴犯进贤。壬戌,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戊辰,太白昼见。五月癸酉,太白犯填星。六月辛亥,太白犯井宿东第二星。七月丁酉,辰星犯灵台北第二星。八月丁卯,太白犯岁星。九月壬辰,太阴犯轩辕南第三星。十月戊午,太阴犯鬼宿东北星。甲子,太阴犯岁星。乙丑,太阴犯亢宿南第一星。十一月庚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十三年正月乙酉,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戊戌,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奎宿。二月乙酉,太阴犯轩辕南第三星。庚戌,太白犯荧惑。壬子,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四月辛丑,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辛亥,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五月乙亥,太阴犯岁星。七月戊辰,太白昼见。九月庚寅,太阴犯荧惑。壬辰,太白经天,荧惑犯左执法。十月庚子,太白经天。甲辰,岁星犯氐宿距星。癸亥,太白犯亢宿距星。十一月壬申,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十二月丁酉,太白犯东咸北第一星。庚子,荧惑入氐宿。丁巳,太阴犯心宿距星。

  十四年正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丁卯,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癸酉,荧惑犯房宿北第一星。二月戊午,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八星。六月甲辰,太阴入斗宿。七月乙丑,太阴犯角宿距星。壬午。太阴犯昴宿距星。十月壬子,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十一月丙子,太阴犯鬼宿东北星。十二月己亥,太阴掩昴宿。

  十五年正月戊辰,太阴犯五车东南星。辛未,太阴犯鬼宿东北星。闰正月丁未,太阴犯心宿后星。丙辰,太白经天。三月庚寅,太阴犯五车东南星。五月丙申,太阴犯房宿距星。癸丑,太白经天。六月癸亥,太白经天。八月戊寅,太白昼见。九月己丑,太白昼见,太白入犯太微垣左执法。庚寅,太白昼见。十月己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癸酉,太阴犯轩辕大星。十一月乙酉,荧惑犯氐宿距星。庚寅,填星退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己亥,太阴犯鬼宿东北星。十二月癸丑,荧惑犯房宿北第一星。

  十六年正月己丑,太阴犯昴宿西第一星。四月癸亥,荧惑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五月壬辰,太白犯鬼宿西北星。癸巳,太白犯鬼宿积尸气。甲午,太阴入犯斗宿南第二星。丁酉,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一星。秋七月丁酉,太阴犯垒壁阵星。八月丁卯,太阴犯昴宿西北星。甲戌,彗星见于正东,如轩辕左角大,色青白,彗指西南,约长尺余,测在张宿十七度十一分,至十月戊午灭迹,西北行四十余日。十一月丁亥。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五尺余,其光烛地,起自西北,东南行,没于近浊,有声如雷。壬辰,太阴犯井宿东扇上星。

  十七年二月癸丑,太阴犯五车东南星。三月甲申,太阴入鬼宿积尸气,又犯东南星。壬申,岁星犯垒壁阵西南第六星。七月癸未,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甲申,太阴入犯斗宿距星。丁亥,填星入犯鬼宿距星。八月癸卯,填星犯鬼宿东南星,太白犯轩辕大星。己酉,岁星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甲子,太阴犯五车尖星。闰九月,飞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其光烛地,尾迹约长尺余,起自王良,没于钩陈之下。丙午,太阴犯斗宿南第三星。庚申,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十月乙亥,荧惑犯氐宿距星。甲申,太阴掩昴宿。十二月庚午朔,荧惑犯天江北第一星。戊寅,太阴犯岁星。庚辰,太百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甲申,太阴犯鬼宿距星。丁亥,岁星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癸巳,太阴犯心宿后星。己亥,流星如金星大,尾迹约长三尺余,起自太阴,往南行,没后化为青白气。

  十八年正月辛丑,填星退入,犯鬼宿积尸气。丙午,太阴犯昴宿。二月乙亥,填星入守鬼宿积尸气。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宿,失行于北,生芒角。荧惑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四月辛卯,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五月壬寅,太白犯填星。壬子,太阴犯斗宿东第三星。七月丁未,太阴犯斗宿南第三星。戊申,太白昼见。八月壬申,太阴掩心宿大星,甲申,太阴掩昴宿距星。十月己卯,太阴犯昂宿距星,十一月丙午,太阴犯昂宿距星,太白犯房宿上第一星。辛酉,太阴掩心宿大星。十二月戊寅,太白生黑芒,环绕其星,忽动忽静。癸未,复如之。戊子,太阴犯房宿南第二星。

  十九年正月辛丑,太阴犯昴宿东第一星。癸丑,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余,起自南河,没于腾蛇,其星落处有声如雷。三月庚戌,太阴犯房宿距星。五月丙申,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丙午,太阴犯天江南第一星。丁未,太阴犯斗宿北第二星。七月丁酉,太白犯上将。甲辰,太白犯右执法。己酉,太白犯左执法。九月甲寅,太白入犯天江南第一星。十月,太白入犯斗宿南第三星。辛巳,流星如桃大,色黄,后离一尺,又一小星相随,色赤,尾迹约长三尺余,起危宿之东,没于毕宿之西。十二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

  二十年正月己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丙辰,荧惑犯牛宿东角星。三月戊子朔,彗星见东扇。四月丁卯,太阴犯明堂中星。癸酉,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五月癸卯,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闰五月乙亥,流星如桃大,色赤,尾迹约长丈余,起自房宿之侧,没于近浊。六月癸巳,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戊戌,太白犯建星西第三星。七月乙丑,太阴犯井宿距星。八月辛卯,太阴犯天江北第二星。壬南寅,填星犯太微西垣上将。甲辰,太阴犯井宿钺星。十月戊子,荧惑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二十一年正月庚申,太阴犯岁星。二月癸未,填星退犯太微西垣上将。壬寅,太阴犯天江北第一星。三月丙辰,太阴犯井宿西扇第二星。庚辰,荧惑入犯鬼宿西北星。五月壬戌,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癸酉,太白犯轩辕左角。甲戌,荧惑犯太白。六月乙未,荧惑、岁星、太白聚于翼宿。戊戌,太阴犯云雨上二星。甲辰,太白昼见。七月丙辰,太阴犯氐宿东南星。十月甲申,太阴犯牛宿距星。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建星西第四星。癸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四星。壬申,太阴犯氏宿东南星。

  二十二年正月戊申朔,太白犯建星西第二星。乙卯,填星退犯左执法。二月己卯,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乙酉,彗星见危宿七度二十分,色青白。丁酉,彗星犯离宫西星。三月戊申,彗星不见星形,惟有白气,形曲,竟天西指,扫大角。壬子。彗星行过太阳前,惟有星形,无芒,如酒杯大,昏濛色白,测在昴宿六度,至戊午始灭。四月丙子朔,客星见于虚危之间,后四十余日乃灭。丁亥,荧惑离太阳三十九度,不见,当出不出。五月辛酉,太阴犯建星西第四星。六月辛巳,彗星见于紫微垣,测在牛宿二度九十分,色白。戊子,彗星光芒扫上宰。七月乙卯,彗星灭。丙辰,荧惑见西方,须臾成白气,如长蛇横亘中天。移时乃灭。八月癸巳,太阴犯毕宿右股第二星。九月丁未,太白犯亢宿南第一星。己酉,太阴犯斗宿北第一星。癸亥,岁星犯轩辕大星。丙寅,荧惑犯鬼宿西北星。己巳,沆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其光烛地。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十月己卯,太阴犯牛宿距星。丁亥,辰星犯亢宿南第一星。戊子,太阴犯毕宿距星。十二月壬辰,太阴犯角宿距星。

  二十三年正月庚戌,岁星退犯轩辕大星。二月戊戌,太白昼见。庚子,亦如之。三月辛丑,彗星见于东方。丙辰。太阴犯氐宿距星。四月辛丑。荧惑犯岁星。庚申,岁星犯轩辕大星。五月壬午,太白昼见。甲午,复如之。乙未,荧惑犯右执法。六月乙卯,太白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壬戌,太白昼见。夜,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七月乙酉,太白昼见。再戌、辛卯,皆如之。八月壬寅,太白入犯轩辕大星。乙巳,太阴犯建星东第二星。丁未,太白犯轩辕左角。己酉,太白昼见。壬子,复如之。丙辰,太阴入犯毕宿北第二星。己未,太白昼见。辛酉,太白犯岁星。乙丑,太白入犯右执法。九月辛未,太白入犯左执法。乙亥,岁星入犯右执法。丁丑,辰星犯填星。丁亥,太白犯填星,辰星犯亢宿南第一星。十月癸卯,太白犯氏宿距星。戊午,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十一月癸未,太阴犯轩辕右角,岁星犯太微垣左执法。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太阴犯毕宿大星。戊寅,太阴犯轩辕右角。二月壬子,岁星自去年九月九日东行,入右掖门,犯右执法。出端门。留守三十余日,犯左执法,今逆行入端门,西出右掖门,又犯右执法。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四月丁未,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癸丑,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五月甲戌,太白犯鬼宿西北星。乙亥,又犯积尸气。岁星入犯右执法。六月丁巳,太白犯右执法。七月癸亥,太白、岁星合于翼宿二星,相去八寸余。甲子,岁星犯左执法。八月丁未,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九月乙丑,太白昼见。甲申,太阴犯轩辕右角。戊子,荧惑犯轩辕大星。十月丙午,太阴犯毕宿大星。己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丙辰,太白犯斗宿第二星。十二月乙卯,太阴犯太白。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太白昼见。戊辰,复如之。太阴犯毕宿右股东第四星。甲戌,太白犯建星西第四星。二月丙午,太阴犯填星。三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四月壬子,荧惑犯灵台东北星。五月辛酉,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其光烛地。起自房宿之恻,缓缓西行,没于太微垣右执法之下。七月丁丑,填星、岁星、荧惑聚于角亢。己卯,太阴犯毕宿左股北第二星。八月乙未,太阴犯建星东第三星。己亥。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九月丁丑,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十月辛卯,荧惑犯天江东第二星。己酉,荧惑犯斗宿杓星西第二星。太阴犯右执法。庚戌,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闰十月戊辰,太白、辰星、荧惑聚于斗宿。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又犯左股北第三星。壬申,太白犯辰星。十一月己丑,太白犯荧惑,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丙申,太阴犯毕宿大星。癸卯,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十二月丙辰。太阴犯太白。癸亥,太阴犯毕宿右股第二星。庚午,岁星掩房宿北第一星。辛未,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二十六年正月戊戌。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辛丑,太阴犯亢宿距星。二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大星。丁丑,岁星退行,犯房宿北第一星。岁星守钓钤。三月甲午,太阴犯左执法。四月己未,太阴犯轩辕大星。乙丑。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丙子,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进约长尺余,起自心宿之侧,东南行,其光烛地,没于近浊。七月丁酉,荧惑犯鬼宿积尸气。甲辰,太白昼见。丙午、丁未、戊申。皆如之。八月辛亥,太白昼见。己未,太阴掩牛宿南三星。庚午,岁星犯钩钤。乙亥,太阴掩轩辕大星。九月壬辰,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庚子,孛星见于紫微垣北斗权星之侧,色如粉絮,约斗大,往东南行,过犯天棓星。辛丑,孛星测在尾十八度五十分。壬寅,孛星测在女二度五十分。癸卯,孛星测在女九度九十分。甲寅,孛星测在虚初度八十分。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乙巳,孛星出紫微北斗权星、玉衡之间,在于轸宿,东南行,过犯天棓,经渐台、辇道,去虚宿、垒壁阵西方星,始消灭焉。丙午,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十一月乙酉,太白犯填星。丁亥,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戊子,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太白犯键闭。己酉,流星如酒杯大,分为三星,紧相随。前星色青,后二星色赤,尾迹约长二丈余,起自东北。缓缓往西南行,没于近浊。庚寅,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丙申,太白、岁星、辰星聚于尾宿。庚子,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辛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甲辰。太白犯岁星。十二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大星。庚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乙丑,太阴犯轩辕左角。丙寅,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辛未,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甲戌,太阴犯建星西第三星。

  二十七年正月癸巳,太阴犯太微垣上将。二月乙卯。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三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星。四月丙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六月乙卯,太阴犯氐宿东北星。辛未,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七月壬辰,荧惑犯氐宿东南星。丙申,太阴犯毕宿大星。己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八月庚戌,荧惑犯房宿北第二星。癸丑,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九月丁丑,岁星犯房宿北第一星,荧惑犯天江南第二星。乙酉,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辛卯,填星犯键闭,太阴犯毕宿大星。癸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丁酉,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十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右股西第二星。辛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三星。癸亥,太阴犯鬼宿西南星。丁卯,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宿。十一月戊寅,太白昼见。庚辰,太阴犯垒壁阵东方东南第一星。

  二十八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毕、昴之间,三月庚寅,又见于西北。

猜你喜欢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卷之七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提要·佚名
  第一○二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一·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卷六十八·班固
   九、记身体总检查·林语堂
  七十二、女学生素描·包天笑
  郭祚传·魏收
  韦孝宽传·令狐德棻
  王僧虔传·李延寿
  项忠传·张廷玉
  原序·楼昉
  食货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714_1 【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卷714_2 【铜雀妓二首】崔道融   严妆垂玉箸,妙舞对清风。无复君王

  • 周端臣·唐圭璋

      端臣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南京市)人。卒淳祐宝祐间。斯植采芝集有的挽周彦良诗。武林旧事云:御前应制。   清夜游   越调   西园昨夜,又一番、阑风伏雨。清晨按行处。有新绿照人,乱红迷路。归吟窗底,但瓶几留连

  • 卷二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二十四    宋 陈起 撰陈起 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宝庆初以江湖诗祸爲史弥远所黥有芸居乙藁见遗书本今葺自永乐大典中补诗五十一首 题建溪刘希和吟趣园 佳气满吴洲琅

  • 卷五十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七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叶法善掘地得古曲几上十八字歌 【题拟】岁年永悲,羽翼殆归,哀哉罹殃苦,令我不得飞。 【见《太平广记》卷七十七引佚名《广德神异录》。】有神降于郑绎 【《说郛》作「浠」、《

  • ●卷十三·周密

      ○汉改秦历始置闰   余尝考春秋置闰之异于前矣,后阅程氏《考古编》,谓汉初不独袭秦正朔,亦因秦历以十月为岁首,不置闰,当闰之岁,率归余于终为后九月,《汉纪》、《表》及《史记》,自高帝至文帝,其书后九月皆同,是未尝推时

  • 第八十三回 应电召辫帅作调人 撤国会军官甘副署·蔡东藩

      却说督军团递入呈文,待了两日,未见批答下来,料知黎总统不肯照允,遂向总理处告辞,陆续出京。行到天津,复在督军曹锟署内,开了一次秘密会议。适徐州张勋,亦有密电到津,邀各军长等同赴徐州,各军长又复南下,与张辫帅晤谈竟夕,彼

  • 耶律仆里笃传·脱脱

    耶律仆里笃,字燕隐,六院林牙突吕不也的四世孙。开泰年间,任本班郎君。有捕获盗贼之功,枢密使萧朴荐举他,迁为率府率。太平年间,同知南院宣徽事,累迁至彰圣军节度使。重熙十六年(1047),知兴中府,因为治内监狱中空无一人而闻名。

  • 礼四四·徐松

    赙赠天头原批:「凶礼」。国朝凡近臣及带职事官薨卒,非诏葬者,如有丧讣及迁葬,皆赐赙赠,鸿胪寺与入内内侍省以旧例取旨。其尝践两府或任近侍者,多增其数。熙宁七年,命官参酌旧例,着为新式,付之有司。旧例所载不备,今并其数俱存之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三十恩赉五【蠲赋二】巡抚直隶等处地方管辖紫荆密云等关隘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加九级【臣】赵弘燮谨题为钦奉上谕事据直隶守道参政【臣】李毓柱详称直属五

  • 二十四年·佚名

    (戊辰)二十四年清乾隆十三年 春正月1月1日○朔丙戌,上手書勸農傳敎,下諭于八道道臣、兩都留守。1月3日○戊子,敎曰:「明日爲始,王世子所講之學,依例爲之。」○左副承旨嚴瑀上疏,略曰:有一臺隷,持赫蹄而來,傳以爲任持平之書,臣之外

  • 春秋大全卷五·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桓公中【甲桓王十戌三年】五年【齐僖二十四晋小子二衞宣十二蔡桓八郑庄三十七曹桓五十陈桓三十八卒杞武四十四宋庄二秦宁九楚武三十四】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左传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原文】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

  • 劝发诸王要偈·龙树

        龙树菩萨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  明胜功德王  我无余求想  诸佛所说法  庄严要何义  略撰贤圣颂  大王所宜闻  如以众杂木  造立如来像  智者恭敬礼  依佛故尊视  我今以非辩

  •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日月宫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东方有佛号智炬如来。南方有佛。号金光聚如来。西

  • 卷第五·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五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论原礼乐礼王道之始也。乐王道之终也。非礼无以举行。非乐无以著成。故礼乐者王道所以倚而生成者也。礼者因人情而制中。王者因礼而为政。政乃因礼乐而明效。人情莫不厚生而礼乐

  • 卷第十五·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五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景龙三年。禅师法仪者。琅邪王之子也。王以附徐敬业举兵诛天后不利。宗族覆灭。仪时尚少。逃匿民间。遇沙门携之出家为大僧。至是中宗诏求琅邪之后。主事者以

  • 茑萝集·郁达夫

    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3年上海泰东书局初版。列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3种。收《献纳之辞》、《自序》,小说《血泪》和《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六篇。《血泪》写异乡漂泊者“我

  • 庾开府集笺注·庾信

    诗文集注本。十卷。北朝周庾信撰,清吴兆宜注。庾信集在隋代有魏澹为其作注(见《隋书·魏澹传》),惜未传世;至清代又有胡渭对它加了注释,但也未能成书。吴氏此书在采辑胡注的基础上,又与徐树谷等人作了补注,是集合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