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志第三十七

  ○食货三

  △洞冶课 附珠玉硝矾竹木课

  凡洞冶、盐、茶、酒及一切杂税,俱谓之课程。至元二十年,以中兴州及真定、太原等路课程,较之前年,正额增余外,有多至数倍者,显见诸路并有增羡。诏中书省定办课程条画,颁于诸路:

  一,定至元十二年合办税额。

  一,本路公选廉干官二员为提点官。

  一,榷出增余,与众特异者,量加升擢。

  一,依旧例,三十分取一分,不得高物价以增税额。亦不得妄榷无税之物。

  一,若有门摊课程,依至元十九年例征收,不得分毫添荅。

  一,增余须尽实到官。

  一,路、府、州、司、县、乡村、镇、店,见界院务官有不称其职者,随时替罢。

  一,管课官有侵欺瞒落官课者,追赃,依条画科罪。

  一,体察追问从前管课官。

  一,诸路现办课程,每月申报细目,季小考,年终大比,视其增亏以为黜涉。

  一,定升降赏罚格例。其立法之意,严于驭吏,宽于取民,亦可谓得理财之要矣。

  洞冶之课。至元四年,制国用使司奏:“各处洞冶出产,别无亲临拘榷官司,以致课程不得尽实到官。又各处炉冶耗垛。官铁不曾变易。宜设诸路洞冶总管府,专掌金、银、铜、铁、丹粉、锡碌,从长规画,恢办课程。”从之。时阿合马为制国用司使,聚敛严急。寻以百姓包纳金课,扰累甚,乃罢各路洞冶总管府,归其事于有司。其后产金、银、铜、铁之处,复立提举司以领之。

  凡产金之所:

  在腹里曰益都、淄莱。至元五年,命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于登州栖霞县,每户输金四钱。十五年,又以淘金户二千佥军者,付益都、淄莱等路依旧淘金。纳其课于太府监。二十年,遣官检核益都淘金欺弊。

  辽阳曰大宁、开元。至元十年,听李德仁于龙山县胡碧峪淘采,每岁纳课金三两。十三年,又于辽东双城及和州等处开采。

  江浙曰饶、徵、池、信。至元二十四年,立提举司,以建康等处淘金户七千三百六十五隶之,所辖金场七十余所。未几,以建康无金,罢提举司。其饶、徽、池、信之课,皆归之有司。

  江西曰龙兴、抚州。至元二十三年,抚州乐安县小曹,周岁办金一百两。

  湖广曰岳、澧、沅、靖、辰、谭、武冈、宝庆。至元十九年,以蒙古人孛罗领辰、沅等州淘金事。二十年,拨常德、辰、沉、澧、靖民万户付金场转运司淘采。

  河南曰江陵、襄阳。四川曰成郁、嘉定。元贞元年,以病民罢之。

  云南曰威楚、丽江、大理、金齿、临安、曲靖、元江、罗罗、会川、建昌、德昌、柏兴、乌撒、东川、乌蒙。至元十四年,诸路总纳金课一百五定。

  凡产银之所:

  在腹里曰大都、真定、保定、云州、般阳、晋宁、怀孟。至元十一年,听王庭璧于檀州奉天等洞采之。十五年,令关世显等于蓟州丰山采之。二十七年,拨民户于望云煽冶,设从七品官掌之。二十八年,又开聚阳山银场。二十九年,立云州等处银场提举司。

  辽阳曰大宁。延祐四年,惠州银洞三十六眼,立提举司办课。

  江浙曰处州、建宁、延平。至元二十一年,建宁南剑等处立银场提举司煽冶。

  江西曰抚、瑞、韶。贞元元年,江南行省臣言:“银场岁办万一千两,未尝及额,民不堪命。请自今从实收纳。”从之。瑞州蒙山场,至元二十一年拨粮一万二千五石,办银五百定。后拨四万石。至大元年,拨徽政院,连年亏额。延祐七年,依原定粮价折收原银七百定,解提举司收纳。至元二十三年,韶州曲江县银场。听民煽冶,岁输银三千两。湖广曰兴国、郴州。

  河南曰汴梁、安丰、汝宁。延祐三年,李允直包罗山县银场课银三定。四年,李璮等包霍邱县豹子涯洞课银三十定。

  陕西曰商州。

  云南曰威楚、大理、金齿、临安、元江。

  凡产铜之所:

  在腹里曰益都。至元十年拨户一千于临朐县七宝山等处采之。

  辽阳曰大宁。至元十五年,拨采木夫一千户于锦、瑞州鸡山、巴山等处采之。

  云南曰大理、徵江。

  至元二十二年,拨漏籍户于萨矣山煽冶,凡十有一所。至元二十年,中书省臣复奏:“根访产铜出处,召人兴冶,禁约诸人毋得沮坏。”从之。

  凡产铁之所:

  在腹里曰河东、顺德、擅、景、济南。

  太宗八年,立炉于交城县,拨冶户一千煽冶。至元五年,始立河东洞冶总管府。七年,罢之。十三年,立平阳等路提举司。明年又罢之。大德十一年。听民煽冶。官为抽分。至大元年,复立河东都提举司,所隶之冶八:大通、兴国、惠民、利国、益国、闰富、丰宁、丰宁之冶。

  有二在顺德者,至元三十一年,拨冶户六千煽冶。大德元年,立都提举司。延祐六年,罢顺德都提举司,并为顺德、广平、彰德等处提举司,所隶之治六:曰神德、左村、丰阳、临水、沙窝、固镇。

  在檀、景等处者。太宗八年始拨北京户煽冶。中统二年,立提举司。大德五年,并檀、景三提举司为都提举司,所隶之冶七:曰双峰、暗峪、银匡、大峪、五峪、利贞、锥山。

  在济南等处者,中统四年,拘漏籍户三千煽冶,至元五年,立洞冶总臂府。七年罢。至大元年,复立济南提举司。所隶之监五:曰宝成、通和、昆吾、元国、富国。

  河南曰颍州光化。至元四年,兴河南等处铁冶,令礼部尚书木和纳兼领已括户三千兴煽颍州光化铁冶,岁输铁一百万七千斤,就铸农事二十万事市之。

  江浙曰饶、徽、宁国、信、庆元、台、衢、处、建宁、兴化、邵武、漳、福、泉。江西曰龙兴、吉安、抚、袁、瑞、赣、临江、桂阳。湖广曰沅、潭、衡、武冈、宝庆、永、全、常宁、道州。

  陕西曰兴元。

  云南曰中庆、大理、金齿、临安、曲靖、徵江、罗罗、建昌。

  独江浙、江西、湖广之课为最多。元贞二年,中书省奏罢百姓自备工本炉冶,官为兴煽发卖。大德七年,定各处铁冶课,依盐法一体禁治。

  凡产铅锡之所:在江浙曰铅山、台、处、建宁、延年、邵武。江西曰韶洲、桂阳。湖广曰谭州。至元八年,沅、辰、靖等处转运司印造锡引,每引计锡一百斤,收钞三百文。商贾引赴各冶支锡贩卖,无引者比私盐减等杖六十,其锡没官。

  凡产朱砂、水银之所:在辽阳曰北京。湖广曰潭、沅。四川曰思州。产碧甸子之所在:曰和林,曰会川。在北京者,至元十一年,命蒙古都甚以恤品人户于吉私迷之地采炼。在湖广者,沅州五寨萧雷发等每年包纳朱砂一千五百两,罗管寨包纳水银二千二百四十两,潭州安化县每年办朱砂八十两、水银五十两。碧甸子在和林者,至元十年命乌马儿采之;在会川者,二十一年输一千余块。

  洞冶之外,产珠之所在:曰大都,元贞元年,听民于杨村直沽口捞采,命官买之。曰东京,至元十一年,令灭怯、安山等采于宋阿江、阿爷苦江、忽吕古江。曰广州,采于大步海。他如兀难、曲朵刺、浑都忽三河之珠,至元五年徙凤哥等户采之。胜州、延州、乃延等地之珠,十三年令朵鲁不歹采之。

  产玉之所在:曰匪力河。至元十一年,迷儿、麻合马、阿里三人言:“淘玉户旧有三百,今存者止七十户,其力不充,匪力河旁近有民户六十习淘玉,请免其差役,与淘户等所沟之玉自水站送于京师。”从之。曰河西。至大元年,中书省隔言:“阿失帖木儿请遣教化的诣河西采玉,驮攻玉沙之马四十余匹,玉工至千余人。臣等以为不急之务,请罢之。”从之。

  产矾之所在:曰广平。至元二十八年,路鹏举献磁州武安县矾窑十处,岁办白矾三千斤。曰谭州。至元十八年,李日新自具工本于浏阳永兴矾场煎矾,每十斤官抽其二。曰河南。至元二十四年,立矾课所于无为路,每矾一引重三十斤,直钞五两。元贞元年,中书省臣同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孛罗欢等言:“无为矾课,初岁入为钞止一百六十锭,后增至二千四百锭。大率敛富民、刻吏俸、停灶户工本以足之。宜减其数。”诏遣人核实汰之。

  产硝、碱之所在:曰晋宁。

  竹则所在产之。元初,惟河南之怀孟,陕西之京兆、凤翔有官竹园,立司竹监掌之。每岁令税课所官以时采伐,定其价为三等。至元二年,减辉州竹课。先是官取十之六,至是减其二。四年,命制国用使司印造怀孟等路司竹监竹引一万道,每道取工墨一钱,凡竹商皆给引。二十一年,以杯孟等路竹货,系百姓栽植恒产,有司拘收发卖,妨夺生理;乃罢司竹监,听民自买输税。初,杯、卫居民犯一笋、一竹,率以私论,民苦之。辉州知州尚文入为户部司金郎中,言其事,帝始罢之。二十三年,又用前抄纸坊大使郭言,立竹课提举司于卫州,管辉、怀、嵩、洛、京襄及益都、宿迁等四处。在官者给引,在民者包认课程。江南竹货,许腹里通行,止于卖处纳税。二十九年,用丞相完泽言,罢杯盂等路竹课。天历元年岁课数目:

  金课:

  腹里,四十定四十七两三钱。

  江浙,一百八十锭一十五两一钱。

  江西,二锭四十五两五钱。

  湖广,八十锭二十两一钱。

  河南,三十八两六钱。

  四川,麸金七两二钱。

  云南,一百八十四定一两九钱。

  银课:

  腹里,一定二十五两。

  江浙,一百二十五锭三十九两二钱。

  江西,四百六十二锭三两五钱。

  湖广,二百三十六锭九两

  云南,七百三十五锭四两三钱。

  铜课:

  云南,二千三百八十斤。

  铁课:

  江浙,额外铁二十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七斤,课钞一千七百三锭一十四两。

  江西,二十一万七千四百五十斤,课钞一百七十六锭二十四两。

  湖广省,二十八万二千五百九十五斤。

  河南,三千九百三十斤。

  陕西,一万斤。

  云南,一十二万一千七百一斤。

  铅锡课:

  江浙,额外铅粉八百八十七锭九两五钱,铅丹九锭四十二两二钱,黑锡二十四锭一十两二钱。

  江西,锡一十七锭七两。

  湖广,铅一千七百九十八斤。

  矾课:

  腹里,三十三锭二十五两八钱。

  江浙,额外四十二两五钱。

  河南省,额外二千四百一十四锭二十三两一钱。

  硝碱课:

  晋宁路,二十六锭七两四钱。

  竹木课:

  腹里,木六百七十六锭一十五两四钱,额外木七十三锭二十五两三钱,竹一千一百三锭二两二钱。

  江浙,额外竹木九千三百五十五锭二十四两。

  江西,额外竹木五百九十锭二十三两三钱。

  河南,竹二十六万九千九百九十五,竿板木五万八千六百条,额外竹木一千七百四十八锭三十两一钱。木课无可考,额仅见于此。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毕沅
  卷二百八十三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卷八 灵帝·王夫之
  卷之九十一·佚名
  一一○九 吏部为知照曹文埴等罚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敬乡录卷一·吴师道
  卷之七十三·祁韵士
  后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卷四·高士奇
  绎史卷三十六·马骕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1917)三月廿日·胡适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一二〇、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辨·钱穆
  弇山堂别集卷十六·王世贞
  卷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六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好事近          宋子京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天气骤生轻暖衬沉香帷箔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

  • 高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高适(702?—765) ,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

  • 卷七十一 魏紀三·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凡三年。   烈祖明皇帝太和二年(戊申、二二八年)   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于洛陽。   初,征西將軍夏侯淵之子楙尚

  • 卷八十一·毕沅

      ◎宋纪八十一 ∷起著雍执徐七月,尽上章郭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秋,七月,戊申,荆王頵卒,谥端献。   辽曲赦奉圣州役徒。   癸丑,太皇太

  • ●卷十六·陶宗仪

      ◎陶氏二谱宋泰山王质所着《云韬堂绍陶录》,录中首载栗里华阳二谱。惟先生之大节高风,流播千古,而质者乃能次第其出处。作为年谱,且以名吾书绍陶之志,是可尚已,遂录于此云。《书陶栗里谱》元亮高风,发于宋晋去就之际。君

  • 圣驾南巡日录·陆深

    嘉靖十有八年巳亥春正月望 圣驾巡幸承天相度 显陵迁合是行也秉于 上心之独断诸凡机务咸躬亲裁决若 册立东宫分王 ■〈礻谷〉 景 祭告 郊庙建置留守遣使行边特设都护将军左右副将军由是临 轩挂印内刺前驱雷动

  • 卷二十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四    宋 萧常 撰吴载记一 威灵不君天秽厥德阉寺专制忠良屏息人被荼毒吁天以戚羣盗乘之驯至覆国董卓首难旋被枭磔二袁刘吕寻亦颠踣狺狺孙曹负固弗格或阻江东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佚名

    禹子髙之让【罗隠】禹穴【郑鲂】治水【刘蜕】夏郊祀鲧【刘蜕 颍滨】禹传子【颍滨 昌黎 温公】禹德【栁州】桀关龙逄【欧阳詹 张谓】子髙之让罗隠曰有挈其大而举其高以授人者彼则曰隘矣哉挈而举者曰以吾所得之广大

  • 战国策卷十·鲍彪

    宋 鲍彪 注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颖昌夀张】景公【嗣元公元年恭王四年乙酉】公输般【鲁之巧人】为楚设机【天地疏机闗也云梯之属】将以攻宋墨子【宋人名翟】闻之百舎重茧【百里一舎】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

  • 第一节 政体·吕思勉

    时代愈后,则君位愈尊,积重之势然也。晋、南北朝之世,习以皇帝之称为最尊,天王次之,王又次之,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二章第一节。《十七史商榷》云:&ldquo;李克用似未便与曹孟德一例,故薛《史》虽作本纪,称为武皇,削一帝字,

  • 卷十四·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四明 孙防 编易纬贲居子曰诸纬文俱佚矣惟乾坤凿度二册犹存故不赘录秦燬经而易完隋锢纬而易纬完故知易之神力远也通卦騐虽无缮本而散见尚多他如是类谋辨终备稽览坤灵二图千百之十一焉亦曰鼎一

  • 卷八·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八    明 姜寳 撰宣公【名接文公子母敬嬴善问周逹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宣书即位与桓同说已见前矣公子遂如齐逆女胡传逆之如此其亟而不顾者必敬嬴仲遂请齐立接之始谋也 季氏私考

  • 卷三十八·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三十八  宋 李樗黄櫄 撰臣工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七    周颂臣工诸侯助祭遣於庙也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

  • 卷六·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六     灵璧知县马骕撰齐灵灭莱【襄二年】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塟召莱子莱子不防故晏

  • 第13章 述而篇第七(2)·孔子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师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名家注解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悉罗跋城给孤独园。与无量菩萨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正衣服已偏袒

  • 放翁词·陆游

    一卷。宋陆游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少年时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早有文名,才华横溢,对诗

  • 元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明陈邦瞻撰,共27卷,约10万字,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作者撰成《宋史纪事本末》之后,经徐申倡仪,又据《元史》和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撰成此书6卷,立27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