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山国语

此书记明亡殉国者传略。分省为编,以地系名,分浙语、舟山前语后涪、临门语,虔南语,右江语,中州语.楚语,闽语、粤徼语、粤语,西粤语、台湾前语后语、国语补、墨子语,后自序并诗十九章。每编签题为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或东山散笔,墨庵补述。东山原著实名《国语,,取义于《诗经·国风》。采风诸围,记其士庶妇女,穷乡下邑,怀念京师,追思亡国而奋起斗争之事迹。原本应有十五国,虽经沈仲方增补,仅存十一困,有目缺传。传中名氏见于《罪惟录》列传者颇不乏人,详略互异,意在褒扬忠烈,叙事记人皆较简略。

《东山国语》全部章节目录

(1)浙语一
(2)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
(3)浙语三(查东山笔、沈仲芳阅)
(4)浙语四(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5)浙语五(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6)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7)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8)舟山前语(沈墨庵补述)
(9)舟山后语(沈墨庵补述)
(10)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
(11)虔南语(东山敢记、沈墨庵补述)
(12)江右语一(查东山笔、沈墨庵述)
(13)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14)中州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15)楚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16)闽语一
(17)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18)闽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19)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20)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21)粤语一(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22)粤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23)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24)西粤语一(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25)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26)台湾前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27)台湾后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28)国语补(沈仲方笔)
(29)墨子语后自序并诗十九章
(30)跋
(31)查东山先生年录

猜你喜欢
  平宋录·刘敏中
  三国杂事·唐庚
  元史续编·胡粹中
  绥寇纪略·吴伟业
  皇朝平吴录·佚名
  九畹史论·翟蔼
  胤祯外传·佚名
  古史·苏辙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佚名
  见闻琐录·欧阳昱
  三国史记·金富轼
  清史讲义选录·汪荣宝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佚名
  温公日记·司马光
  太祖高皇帝圣训·努尔哈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一·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一      宋 韩淲 撰七言律诗 径山【二十一日比年寺火独遗国一和尚塔院及明月池耳他皆再建者】 明月池头国一禅残僧依旧占三椽薰风正緑门前树积水都清涧下川坐断千峯因底事身轻百刼本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八月按是月辛卯朔壬辰张浚奏探报伪齐签军自六十以上则减之五十以下则增之科条之烦民不堪命出军之际自经于沟渎者不可胜计上蹙额叹息曰朕之赤子至于如此当思有以拯救之可谕江淮诸郡凡归附者加意抚

  • 鸿猷录卷四·高岱

    高岱 克张士诚 平方谷珍 平陈有定 辑抚两广 ○克张士诚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初为盐场纲司牙侩与弟士德士信俱以贩私盐并缘?奸利轻财好施与以收众心元至正癸?夏五月士诚见蕲黄汝颖间兵起聚众攻陷泰州元淮南行省遣守臣李

  • 卷一百九十·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六月乙酉朔○丙戌和宁王阿鲁台使臣脱火赤等辞还遣指挥徐晟等赍敕及金织文绮六十表里赐和宁王与之偕行 改交阯定昌府永涸县隶本府初永涸县隶快州以本县言去府近于州故也○丁亥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阴

  •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上篇卷四·陈洪谟

    上一日召刘尚书大夏,谕曰:“朕尝欲于附近东西地方,各操人马一枝,以为京师左右掖,何如?”大夏对曰:“保定止是一府地方,独设一都司,统五卫在彼。仰思祖宗之心,恐亦是此意。”未几,一御史陈言,议欲发回各处轮班

  • 皇王大纪卷六十八·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三十七年鲁用田赋初鲁昭公娶于吴同姓也称之曰孟子孟子卒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绖而拜鲁侯防吴王于橐臯太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八 【起庚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止辛亥元武宗至大四年】凡三十一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王侯封爵先宗室次异姓例也或同姓王侯甚多而分入异姓者之前或异姓王侯甚多而分入同姓者

  • 儒林宗派卷十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元金履祥【吉甫仁山兰谿文安】金氏学派 卫富益【正节崇徳】唐良骥郭子昭右金氏门人吴澄【幼清草庐崇仁】吴氏学派元明善【复初】赵毅【晋州】蓝光【仲晦临川】鲍恂【崇徳】解观【吉水】吴当【登孙】夏

  • 李顺兴传·李延寿

    李顺兴,京兆杜陵人。年十多岁时,忽愚忽智,当时人们都不了解他。他预言未来事情,也时而相符。隆冬季节穿着单薄布衣,光脚在冰上行走,到水中洗澡,一点也不患风寒。家中曾经设置斋饭,器具不够。李顺兴说:“昆明池中有一枝大荷花叶

  • 毕再遇传·脱脱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他的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之间,积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因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司,武艺超群,能拉开二石七斗的弓,反手能拉开一石八斗的弓,徒步能射二石,骑马能射二石五斗。孝宗召

  • 章潢传·张廷玉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父死服丧,哀痛欲绝。建“此洗堂”,联络同志讲学其中。纂辑群书一百二十七卷,名曰《图书编》。著有《周易象仪》、《诗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答刂言》、《论语约言》等书。随从

  • 卷四·郭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华野疏稿> 钦定四库全书 华野疏稿卷四     湖广总督郭琇撰衰病告休疏 奏为微臣衰朽日甚病势愈沈惟恐贻悞封疆伏祈 圣恩俯赐罢斥另委贤员以膺重任事窃念臣一介寒 贱至愚至陋七年外吏

  • 卷二十 二十之二·孔颖达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宇,居也。○閟,笔位反,音秘,同。僖音希。[疏]“《閟宫》八章,首章十七句,二章十二句,三章三十八句,四章十七句,五章六章章八句,七章八章章十句”至“之宇”。○正义曰:作《閟宫》诗者,颂美僖公能复

  • 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训,贯玉为饰,因以名之。’”)[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纟川为之,贯玉为饰。此于《别录》蜀《通论》。”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

  • 季氏第十六·朱熹

     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凡十四章。  季氏将伐颛臾。颛,音专。臾,音俞。颛臾,国名。鲁附庸也。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贤遍反。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尝从孔子自卫反

  • 佛说咒齿经·佚名

    东晋竺昙无兰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舍利弗大目乾连比丘。南无觉意。名闻边北方健陀摩呵衍山。彼有虫王名差吼无。在某牙齿中止。今当遣使者无敢食某牙。及牙根中牙根中牙边虫。不即下器中头破作七分如鸠罗勤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