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兵令上第二十三

本篇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是“伐暴乱,本仁义,战国则以立威”。战争的实质是“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此外,还论述了临敌布阵的方法、纪律和要求。

88、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

[译文]

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掠夺,是卑鄙的手段。所以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申张仁义的。战国诸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抵抗外敌侵略,互相图霸称雄,因而战争。

89、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辩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

[译文]

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90、专一则胜,离散则败。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改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安静则治,暴疾则乱。

[译文]

意志统一就能胜利,离心离德就会失败。布阵队形密集有利于巩固,行列疏散则便于使用兵器。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象用秤称物一样准确。将帅沉着,军队就会严整,将帅急躁,军队就会混乱。

91、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则失也,乱先后斩之。

[译文]

出兵列阵有一般的法则,队形疏密有一定的标本,先后次序有适当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一般法则,不是用于追击和奔袭城邑的。前后次序紊乱了就会战败,所以对扰乱次序的人要处死。

92、常阵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陈,有坐陈。夫内向所以顾中也,外向所以备外也,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立坐之陈,相参进止,将在其中。坐之兵剑斧,立之兵戟弩,将亦居中。

[译文]

布阵通常是面向敌人的,但根据情况也有向内的,也有向外的,有立阵,也有坐阵。向内是为了保卫中军的安全,向外是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立阵是准备进攻的,坐阵是用于驻止和防守的。采取立阵还是坐阵,应该根据军队的进止(攻守)来决定,将帅总是居中指挥。坐阵的兵器主要使用剑斧[以备近战]。立阵的兵器主要使用戟弩[以利远战],将帅也是居中指挥。

93、善御敌者,正共先台,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生死,在枹之端。虽天下有善兵者,莫能御此矣。

[译文]

善于抵御敌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与敌作战,然始以机动兵力乘机打击它,这是必胜的方法。战斗时还要陈列斧钺,设置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杀。国家的存亡,官兵的生死,全都系于将帅的指挥。[能这样去指挥军队,]纵然天下有善于用兵的人,也是不能抗拒他的。

94、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保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译文]

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猜你喜欢
  参患第二十八·管仲
  干称篇第十七·张载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杜预
  第十六章 2·辜鸿铭
  卷五十四·康熙
  诗部类说·傅斯年
  卷八·司马光
  书传会选卷六·刘三吾
  曲礼下·姚际恒
  大悲经持正法品第六·佚名
  卷五·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太虚
  佛说信佛功德经·佚名
  魔境胜境之分别·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争位·孔尚任

    ◎甲申五月(生上)无定输赢似弈棋,书空殷浩欲何为?长江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小生侯方域,前日替史公修书,一时激烈,有 “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议。不料福王今已登极,马士英竟入阁办事,把那些迎驾之臣,皆录功补用。史公虽亦

  • 马彦良·隋树森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为到省听任人员

  • 卷三百九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十三萍类五言古咏萍          【齐】刘 绘可怜池内萍氛氲紫复青巧随浪开合防逐水低平防根无所缀细叶讵湏茎漂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赋得池萍        【梁】庾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四·律历四·脱脱

        ◎律历四   道体为一,天地之元,万物之祖也。散而为气,则有阴有阳;动而为数,则有奇有偶;凝而为形,则有刚有柔;发而为声,则有清有浊,其着见而为器,则有律、有吕。凡礼乐、刑法、权衡、度量皆出于是。自周衰乐坏,而

  • ●卷二百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三。   起绍兴十三年二月,尽十四年二月。   绍兴十三年二月韩世忠封咸安郡王。   八月金人遣使人洪皓还(旧校云:按宋史忠宣还自金见於内殿在绍兴十二年七月此作十三年八月差一年矣。疑误)。   

  • 卷第五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四〔起阏逢阉茂(甲戌),尽旃蒙作噩(乙酉

  • 卷六大审平反纪略·刘若愚

    刑狱者重事也,我国家每年热审之外,凡遇丙辛之年,即特敕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录囚,名曰:大审。夫必于丙辛者,丙协于明,辛者新也,欲在上者必明照覆盆,在下者既经此一番锻炼,期于悔罪自新,斯不负祖宗以来钦恤之至意也。宪庙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纪昀

    宗室传五代○五代梁后唐晋汉周△梁太祖二兄太祖诸子 太祖二兄金昱 存太祖二兄曰全昱曰存皆文惠皇后出全昱存全昱广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与仲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母寄食刘崇家太祖贵乃归宣武领岭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

  • 周忠愍奏疏巻下·周起元

    明 周起元 撰抚吴奏疏奏为夙疾日增主恩难报乞赐允放以延残喘以无悮地方事疏臣荷皇上任使畀以抚绥重寄驽足虽不能以骋其长驱铅刀亦愿勉効其一割茍非身实不任何敢托病求归臣有犬马之疾下血呕逆縁昔年栁州救荒染瘴一

  • 卷十九·王溥

    晋天福七年九月敕:“留守之任,委寄非轻,凡降丝纶,宜同将相。今后除留守,宜降麻制。”〈留守降麻自安彦威始也。〉梁开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敕:“升汴州为东京,置开封府,以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其馀属县为畿县。”是月敕:“东京诸

  • 卷一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四十刑部十五编发囚军诸司职掌凡本部问有应合充军者必须照依律与大诰内议拟明白大理寺审无寃枉开付陕西部本部置立文簿注写各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明白照依南北籍编成排甲每一小甲管军一十名总

  •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

  • 出處第七卷·朱熹

      1、伊川先生曰:賢者在下,豈可自進以求於君?苟自求之,必無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爲尊大。蓋其尊德樂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以有爲也。   2、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有須而恬然若將終

  • 外篇·王夫之

      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尔,非有匡郭也。如绘珠之与绘环无以异,实则珠环悬殊矣。珠无中边之别,太极虽虚而理气充凝,亦无内外虚实之异。从来说者,竟作圆圈,围二殊五行于中;悖矣。此理气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或大或小,絪缊变化,初

  • 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初分善学品第五十三之三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魔所执持为魔所魅。但闻名字妄生执著。所以者何。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先未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先未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三·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福州府雪峰寺語錄崇禎十二年,己卯四月二十二日,入院。京臺王光祿請上堂。拈香祝聖竟,就座,召大眾,曰:「心外無我,我外無物,物外無人,人外無心。所以道:盡大地是個解脫場,一機一境盡從自己胸中流出,直得蓋天蓋地。

  •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言内丹修炼之法。谓人身中有七宝,「精是水银,血是黄金,炁是美玉,髓是水晶,脑是灵砂,肾是王车璖,心是珊瑚。此是七宝,归身不散,炼就大药,万神尽

  • 相应相可经·佚名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