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志第二

  ○历二

  △仪器

  西域仪象

  简仪之制:四方为趺,纵一丈八尺三分,去一以为广。趺面上广六寸,下广八寸,厚如上广。中布横车光三、纵车光三。南二,北抵南车光;北一,南抵中车光。趺面四周为水渠,深一寸,广加五分。四隅为础,出趺面内外各二寸。绕础为渠,深广皆一寸,与四周渠相灌通。又为础,于卯酉位广加四维,长加广三之二。水渠赤如之。北极云架柱二,径四寸,长一丈二尺八寸。下为鳌云,植于乾民二隅。础上左右内向,其势斜准赤道合贯上规。规环径二尺四寸,广一寸五分,厚倍之,中为距,相交为斜十字,广厚如规。中心为窍,上广五分,方一寸有半,下二寸五分,方一寸,以受北极枢轴。自云架住斜上去趺面七尺二寸,为横车光。自车光心上至窍心六尺八寸。又为龙柱二,植于卯酉础。中分之北,皆饰以龙,下为山形,北向斜植,以柱北架。南极云架柱二,植于卯酉础,中分之,南广厚形制一如北架,斜向坤巽二隅,相交为十字。其上与百刻环边齐,在辰巳、未申之间。南倾之势准赤道,各长一丈一尺五寸。自趺面斜上三尺八寸为横车光,以承百刻环。下边又为龙柱二。植于坤巽二隅,础上北向斜柱,其端形制一如北柱。

  四游双环,径六尺,广二寸,厚一寸。中间相离一寸,相连于子午、卯酉。当子午为圆窍,以受南北极枢轴。两面皆列周天度分,起南极。抵北极。余分附于北极。去南极枢窍两旁四寸,各为直距,广厚如环距,中心各为横关,东西与两距相连,广厚亦如之。关中心相连,厚三寸,为窍方八分,以受窥衡枢轴。窥衡长五尺九寸四分,广厚皆如环。中腰为圆窍,径五分,以受枢轴衡。两端为圭首,以取中,缩去圭首五分,各为侧立横耳,高二寸二分,广如衡面,厚三分。中为圆窍,径六分,其中心上下一线,界之以知度分。

  百刻环,径六尺四寸,面广二寸,周布十二时百刻。每刻作三十六分,厚二寸,自半已上,广三寸。又为十宇距。皆所以承赤道环也。百刻环内广面卧施圆轴四,使赤道环旋转,无涩滞之患。其环陷入南极架一寸,仍钉之。赤道环径广厚皆如四游环。面细刻列舍周天度分。中为十字距,广三寸,中空一寸,厚一寸。当心为窍,窍径一寸,以受南极枢轴。界衡二,各长五尺九寸四分,广三寸。衡首斜剡五分刻度分,以对环面中腰。为窍重置赤道环南极枢轴,其上衡两端自长窍外边至衡首底厚倍之。取二衡运转,皆着环面,而无低昂之失,且易得度分也。二极枢轴,皆以钢铁为之,长六寸,半为本,半为轴。本之为分寸一如上规。距心适取,能容轴径一寸。北极轴中心为孔,孔底横穿通两旁。中出一线,曲其本,出横孔两旁,结之。孔中线留三分,亦结之。上下各穿一线,贯界衡两端。中心为孔,下洞衡底顺衡中心为渠,以受线直入内界。长窍中至衡中腰,复为孔,自衡底上出结之。

  定极环,广半寸。厚倍之,皆势穹窿,中径六度,度约一寸许。极星去不动处三度,仅容转周。中为斜十字,距广厚如环,连于上规环,距中心为孔径五厘。下至北极轴心六寸五分。又置铜板,连于南极云架之十字,方二寸,厚五分,北面剡其中心存一厘以为厚。中为圜孔,径一分,孔心下至南极轴心亦六寸五分。又为环二。其一阴纬环,面刻方位,取趺面纵横车光北十字为中心,卧置之。其一曰立运环,面刻度分,施于北极云架柱下,当卧环中心上属架之横车光下,抵趺车光之十字,上下各施枢轴,令可旋转。中为置距,当心为窍,以施窥衡,令可俯仰,用窥日月星辰出地度分。右四游环,东西运转,南北低昂,凡七政,列舍中外官去极度分皆测之。赤道环旋转与列舍距星相当,即转界衡使两线相对,凡日月五星中外官入宿度分皆测之。百刻环转界衡令两线与日相对,其下直时刻则昼刻也。夜则以星定之,比旧仪测日月五星出没而无阳经阴纬云柱之映。

  其浑象之制:圜如弹丸,径六尺,纵横各画周天度分,赤道居中,去二极各周天四之一。黄道出入赤道内外,各二十四度。弱月行白道出入不常,用竹蔑均分天度,考验黄道所交,随时迁徒。先用简仪测致入宿去极度数,按于上。其校验出黄赤二道远近疏密,了然易辨,仍参以算数为准,其象置于方匿之上。南北极出入匿面各四十度太强。半见半隐。机运轮牙,隐于匿中。

  仰仪之制:以铜为之,形若釜,置于砖台内,画周天度,唇列十二辰位,盖俯视验天者也。

  其铭辞云:“不可体形,莫天大也。无兢维人,仰釜载也。六尺为深,广自倍也。兼深广倍,絮釜兑也。环凿为沼,准以溉也。辨方正位,日子卦也。衡缩度中,平斜再也。斜起南极,平釜镦也。小大必周,入地画也。始周浸断,浸极外也。极入地深,四十太也。北九十一,赤道齘也。列刻五十,六时配也。衡竿加卦,巽坤内也。以负缩竿,子午对也。首旋玑板,曌纳芥也。上下悬直,与镦会也。视日透光,何度在也。旸谷朝宾,夕饯昧也。寒暑发敛,验进退也。薄蚀起自,鉴生杀也。以避赫曦,夺目害也。南北之偏,亦可概也。极浅十五。林邑界也。黄道夏高,人所载也。夏永冬短。犹少差也,深五十奇,铁勒塞也,黄道浸平,冬画晦也。夏则不没,永短最也。安浑宣夜,昕穹盖也。六天之书,言殊话也。一仪一揆,孰善悖也。以指为告,无烦喙也。暗资以明,疑者沛也。智者是之,胶者怪也。古今巧历,不亿辈也。非让不为,思不逮也。将窥天朕,造化爱也。其有浚明,昭圣代也。泰山砺乎,河如带也。黄金不磨,悠久赖也。鬼神禁河,勿铭坏也。”

  大明殿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粱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云珠之下,复悬一珠。粱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级急。中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俯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调。凡此皆非徒设也。灯球杂以金宝为之,内分四层,上环布四神,旋当日月参辰之所在,左转日一周。次为龙虎鸟龟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跃,铙鸣以应于内。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执时牌,至其时,四门通报。又一人当门内,常以手指其刻数。下四隅,钟鼓钲铙各一人,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初正皆如是。其机发隐于柜中,以水激之。

  正方案:方四尺。厚一寸。四周去边五分为水渠。先定中心,画为十字,外抵水渠。去心一寸。画为圆规,自外寸规之,凡十九规。外规内三分,画为重规。遍布周天度。中为圆径二寸,高亦如之。中心洞底植臬,高一尺五寸,南至则减五寸,北至则倍之。

  凡欲正四方,置案平地,注水于渠,眂平,乃植臬于中。自臬景西入外规,即识以墨影,少移辄识之,每规皆然,至东出外规而止。凡出入一规之交,皆度以线,屈其半以为中,即所识与共相当,且其景最短,则南北正矣。复遍阅每规之识,以审定南北。南北既正,则东西从而正。然二至前后,日轨东西行,南北差少,即外规出入之景以为东西,允得其正。当二分前后,日轨东西行,南北差多,朝夕有不同者,外规出入之景或未可凭,必取近内规景为定,仍校以累日则愈真。

  又测用之法,先测定所在北极出地度,即自案地平以上度,如其数下对南极入地度,以墨斜经中心界之,又横截中心斜界为十字,即天腹赤道斜势也。乃以案侧立,悬绳取工。凡置仪象皆以此为准。

  圭表:以石为之,长一百二十八尺,广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座高二尺六寸。南北两端为池,圆径一尺五寸,深二寸。自表北一尺,与表粱中心上下相直。外一百二十尺,中心广四寸,两旁各一寸,画为尺寸分,以达北端。两旁相去一寸为水渠,深广各一寸,与南北两池相灌通以取平。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减广之半,植于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其端两旁为二龙,半身附表上擎横梁,自梁心至表颠四尺,下属圭面,共为四十尺。梁长六尺,径三寸,上为水渠以取平。两端及中腰各为横窍,径二分,横贯以铁,长五寸,系线合于中,悬锤取正,且防倾垫。

  按表短则分寸短促。尺寸之下所谓分秒太半少之数,未易分别。表长,则分寸稍长。所不便者景虚而淡,难得实影。前人欲就虚景之中考求真实,或设望筒,或置小表,或以木为规,皆取端日光下彻表面。今以铜为表,高三十六尺,端挟以二龙。举一横梁,下至圭面,共四十尺。是为八尺之表五,圭表刻为尺寸,旧一寸,今申而为五厘,毫差易分别。

  景符之制:以铜叶博二寸加长博之二,中穿一窍,若针芥然。以方框为趺,一端设为机轴,令可开阖。搘其一端,使其势斜倚,北高南下,往来迁就于虚梁之中。窍达日光仅如米许,隐然见横梁于其中。旧法:一表端测晷,所得者日体上边之景。今以横梁取之,实得中景,不容有毫末之差。至元十六年己卯夏至晷景,四月十九日乙未景一丈二尺三寸六分九厘五毫。至元十六年己卯冬至晷景,十月二十四日戊戌景七丈六尺七寸四分。

  窥几之制:长六尺,广二尺,高倍之。下为趺,广三寸,厚二寸。上框广四寸。厚如趺。以板为面,厚及寸,四隅为足,撑以斜木,务取正方。面中开明窍,长四尺,广二寸。近窍两旁一寸分画为尺,内三寸刻为细分,下应圭面。几面上至梁心二十六尺,取以为准。窥限各长二尺四寸,广二寸,脊厚五分,两刃斜禾闪,取其于几面相符,着限两端,厚广各存二寸,衔入几框。俟星月正中,从几下仰望,视表梁南北以为识,折取分寸中数,用为直景。又于远方同日窥测取景数,以推星高下也。

  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造西域仪象:

  咱秃哈剌吉,汉言浑天仪也。其制:以铜为之。平设单环,刻周天度。画十二辰位以准地面。侧立双环,而结于平环之子午,半入地下,以分天度。内第二双环,亦刻周天度,而参差相交,以结于侧双环。去地平三十六度,以为南北极。可以旋转,以象天运,为日行之道。内第三、第四环,皆结于第二环,又去南北极二十四度。亦可以运转。凡可运三环,各对缀铜方钉,皆有窍,以代衡箫之仰窥焉。

  咱秃朔八台,汉言测验周天星曜之器也。外周圆墙,而东面启门。中有小台,立铜表高七尺五寸。上设机轴,悬铜尺,长五尺五寸,复如窥测之箫二,其长如之。下置横尺,刻度如数。其上以准挂尺。下本开图之远近。可以左右转而周窥,可以高低举而遍测。

  鲁哈麻亦渺凹只,汉言春秋分晷影堂也。屋二间,脊开东西横罅,以斜通日晷。中有台,随晷影南高北下,上仰置铜半环,刻天度一百八十,以准地上之半天。斜倚锐首铜尺,长六尺,阔一寸六分,上结半环之中,下加半环之上,可以往来窥运,侧望漏屋晷影,验度数,以定春秋二分。

  鲁哈嘛亦木思塔余,汉言冬夏至晷影堂也。屋五间,其屋下为坎,深二丈二尺,脊开南北一罅,以直通日晷。随罅立壁,附壁悬铜尺,长一尺六寸。壁仰画天度半规,其尺亦可往来规运,直望漏屋晷影,以定冬夏二至。

  若来亦撒麻,汉言浑天图也。其制:以铜为丸,斜刻日道交环度数于其腹,刻二十八宿形于其上。外平置铜单环,刻周天度数,列于十二辰位在准地。而侧立单环二。一结于平环之子午,以铜丁象南北极。一结于平环之卯酉。皆刻天度。即浑天仪而不可运转窥测者也。

  若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兀速都儿剌不定,汉言昼夜时刻之器也。其制:以铜如圆镜而可挂,面刻十二辰位,昼夜时刻。上加铜条缀中,可以圆转。铜条两端,各屈其首为二窍,以对望。昼则视日影,夜则窥星辰,以定时刻,以测休咎。背嵌镜片,三面刻其图凡七,以辨东西南北日影长短之不同、星辰向背之有异。故各异其图。以尽天地之变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张廷玉
  卷七·本纪第七·柯劭忞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蔡东藩
  卷首·金履祥
  卷之四百二·佚名
  ◎伪官可用,伪学生要罚·恽逸群
  第五十二卷 孝义 五·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纪昀
  弘一大师刻赠夏尊之印章及题记·李叔同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溥仪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崔光传·魏收
  王景崇传·欧阳修
  完颜习不主传·脱脱
  王府官·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钟嵘

      ◇古诗  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氾王所制。“客从远方来”、“

  • 海音诗·佚名

    海音诗侯官刘家谋芑川着秋斋卧病谢朋徒,欹枕狂吟且自娱;绝域西来声不断,可知歌答有天吴。壬子夏秋之间,卧病连月,不出户庭。海吼时来,助以台飓;郁勃号怒,壹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寻声响答韵之;曰「海音」。一方擘画括全台,叙述

  • 希澹园诗集原序·虞堪

    吴中虞先生名堪字胜伯其先蜀郡人宋丞相雍国忠肃公七世孙文献故家也从叔祖侍讲文靖公元至治天厯间职居馆阁其为文也圭斋欧阳公实称其粹然自成一家左右逢源各识其职有道园学古録类槀行于世先生以叔祖之文散逸者多乃复博

  • 卷五·毕沅

      ◎宋纪五 ∷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六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乾德五年辽应历十七年   春,正月,庚寅朔,御乾元殿受朝,升节度使班在龙墀内,金吾将军上。故事节度使不带

  • ●卷一百二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六。   起建炎三年三月,尽其月。   三月六日王世修见余曰:事已有成容子细禀覆累日与二将诸幕论议大抵以军中人情中外公论反复晓谕朝廷。若举反正之议无敢不从惟是二将所陈未有一事得请颇以为言如年

  • 韩忠献公遗事 全文·强至

      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嗣位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逼,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喜,亦不

  • 大同纪事·韩邦奇

    嘉靖甲申大同之变,都御史张文锦巡抚地方。初,宸濠之变,文锦守安庆。濠兵至城下,百计攻之,文锦仗忠义,誓士民,竭力拒守。濠气大沮,贼党皆怠,有散去者。及濠败,文锦以功超迁至巡抚。文锦思图报称,性本急功喜事,好刚忽众,而又啬于用财

  • ◎三湘耆旧传·李定夷

    湘中老辈雕零略尽,文儒则湘潭王先生,武将则邵阳魏午庄,最为耆宿湘绮游京师。魏公已闭门不出矣,王葵园阁学先谦,于国变以来,避居平江乡中,汤督到后,曾一入城省视葵园故宅。仍携书迁居东乡山中,着述不辍,此老年逾七十,精力不衰,生平

  • 卷之二十一·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一传第五扎赉特部总传扎赉特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二千有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百里东界杜尔伯特西及南界郭尔罗斯

  • 学史卷五·邵宝

    (明)邵宝 撰○午【凡三十章】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谷梁传庄公三年】日格子曰父天母地孰非天之子而亶聪明作元后有宗子之道焉故曰天子尊之也尊之也者

  • 卷三·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宋 陈经 撰大禹谟【虞书】序书者曰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后之君子亦由禹以功陶以谟不闻禹之有谟也今此篇之书以大禹谟名篇而详观所载又皆非大禹之言不过曰克艰与六

  • 卷二十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三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董氏曰缁衣公孙尼子作也其书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

  • 卷九十三·佚名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五憍尸迦。如来於四静虑非相应非不相应。於四无量四无色定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於四静虑真如非相应非不相应。於四无量四无色定真如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於四静虑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於

  • 卷二十一·佚名

    △宝幢分第九中陀罗尼品第六尔时东方有乐世界。佛名阿閦。与诸无量神通菩萨发彼世界。一念来至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大集之处。到已坐於化莲华上。无量菩萨亦复如是,各各皆坐化莲华上。如是东方无量诸佛无量菩萨各各来诣娑

  • 辩诬笔录·赵鼎

    在绍兴八年(1138)罢相之后,赵鼎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致使他屡遭迁谪。在其被贬期间,即绍兴十年(1140),朝中大臣诬陷他有“亲奉玉音之语”“纠结保甲以拒勤王之师”“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勾结叛将”“汲引亲党”等罪

  • 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方书。清吴谦等人辑。八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此即《医宗金鉴》之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从《金匮》、《千金》、《外台》及历代名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全书九万余字。卷一载独参汤、参附汤等二十二方。卷二载补中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佚名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

  • 意中缘·李渔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