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代论

史论,苏辙撰。苏辙早年即有进论二十五篇,晚年闲居时期更是著成《历代论》四十五篇,极言历代治乱之得失,观点新奇,文字老成,体现了他史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辙在《历代论》并引中说:“予既壮而仕。仕宦之余,未尝废书,为《诗》、《春秋》集传,因古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苏辙一生未废史学,他说“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从他所说的“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可见其观点往往能发前人之所为见,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历代论》全部章节目录

(1)序
(2)尧舜
(3)三宗
(4)周公言
(5)五伯
(6)管仲
(7)知罃赵武
(8)汉高帝
(9)汉文帝
(10)汉景帝
(11)汉武帝
(12)汉昭帝
(13)汉哀帝
(14)汉光武上
(15)汉光武下
(16)隗嚣
(17)邓禹
(18)李固
(19)陈蕃
(20)荀彧
(21)贾诩上
(22)贾诩下
(23)刘玄德
(24)孙仲谋
(25)晋宣帝
(26)晋武帝
(27)羊祜
(28)王衍
(29)王导
(30)祖逖
(31)苻坚
(32)宋武帝
(33)宋文帝
(34)梁武帝
(35)唐高祖
(36)唐太宗
(37)狄仁杰
(38)唐玄宗宪宗
(39)姚崇
(40)宇文融
(41)陆贽
(42)牛李
(43)郭崇韬
(44)冯道
(45)兵民
(46)燕蓟

猜你喜欢
  华阳国志·常璩
  宋论·王夫之
  大义觉迷录·雍正
  剪胜野闻·徐祯卿
  燕对录·李东阳
  靖难功臣录·佚名
  孤忠后录·祝纯嘏
  两朝纲目备要·佚名
  王心斋语录·王艮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佚名
  窃愤录·辛弃疾
  中国近代条约·佚名
  原道醒世训·洪秀全
  献贼纪事略·佚名
  烬宫遗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云先生许谦(白云先生集)·顾嗣立

    谦字益之,金华人。受业于仁山金履祥,尽得所传之奥。浙东宪府闻其名而辟之,弗就。廉访使刘廷直、副使赵宏伟先后举茂才异等,复以遗逸荐,皆固辞。延佑初,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不惮百舍重趼而至。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皆有所得,独不

  • 第十七出 拒媒·孔尚任

    ◎甲申五月〖燕归梁〗(末扮杨文骢冠带上)南朝领略风流尽,新立个妙龄君;清江隔断浊烟尘,兰署里买香薰。下官杨文骢,因叙迎驾之功,补了礼部主事。盟兄阮大铖,仍以光禄起用。又有同乡越其杰、田仰等,亦皆补官,同日命下,可称一时之盛

  • 第二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水米和匀搅,我家水多米儿少。若到我家买酒来,虽然不醉也会饱。自家是个开店的。我这店唤做三家店,又唤做黑石头店。这两头的两个店,都是小本钱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本大利的都在我这店里安下。今日天

  •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张廷玉

        ◎文苑二   ○林鸿 王绂 沈度 聂大年 刘溥张弼 张泰 程敏政 罗玘 储巏 李梦阳 何景明 徐祯卿边贡 顾璘 郑善夫 陆深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三·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皇极建用之图三徳防极之图五行五事庶征配合之谱五纪庶征贯通之谱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均有是极而建用皇极其责在君均有是中性不得为异觉有先后性不得为同故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性相近而不同性之所无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四·佚名

    嘉靖二年十二月丁酉朔命武靖伯赵弘泽坐效勇营管操○己亥升分守掠州副总兵署都指挥佥事彭楧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地方○命协守大同副总兵杨贤仍充副总兵镇守山西地方兼提督鴈门等关○升翰林院编修湛若水为侍读以

  • 张士衡传·刘昫

    张士衡,瀛州乐寿县人。父亲张之庆,为齐朝国子助教。士衡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哀悼思慕超过礼仪,父亲的朋友齐朝国子博士刘轨思见到他,常常掩面而泣,对他父亲说:“从前伯饶号‘张曾子’,又岂能远过于此!我听说君子不亲自持教,我当为

  • 朱燮元传·张廷玉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职大理评事。提升苏州知府、四川副府,改派广东提督学校。在任右参政时称病回家。起用为陕西按察使,改任四川右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提升为左布政使。准备上京朝拜皇帝

  • 卷一百四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一 朱批庆元奏摺 额外御史监督淮安关税务【臣】庆元谨 奏爲据实陈明仰祈 天鉴事窃【臣】蒙 皇上天恩特命管理淮安关务加衔久任两次陛辞蒙 宠赐上珍兼 赏盘费 圣恩稠叠万难图报惟有洁

  • 卷一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人物志五十大臣传三十六【满洲镶白旗四 查郎阿 三和文绶 珠鲁讷 五福 莽喀察】查郎阿查郎阿满洲镶白旗人姓纳喇曾祖章泰以军功授云骑尉祖查尔海复以军功晋袭一等轻车都尉父色

  • 出其东门·佚名

    ——坐怀不乱的男子汉【原文】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①。缟衣綦巾②,聊乐我员③。出其闉阇(4),有女如茶⑤。虽则如茶,匪我思且(6)。缟衣茹蘆(7),聊可与娱。【注释】①匪:非。存:心中想念。②

  • 卷六十七·道世

    ▲虫寓部第六如《禅秘要》云:“复次舍利弗,若行者入禅定时,欲觉起,贪淫风动,四百四脉从眼至身根一时动遥诸情闭塞,动於心风,使心颠狂。因是发狂,鬼魅所著,昼夜思欲,如救头然,当疾治之。治之法者,教此行者观子藏。子藏者,在生藏之下

  • 宗镜录卷第二·延寿

    夫诸佛境寂。众生界空。有何因缘而兴教迹。答。一实谛中。虽无起尽。方便门内。有大因缘。故法华经偈云。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以万法常无性。无不性空时。法尔能随缘。随缘不失性。且夫起教所由。因缘无量。古德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九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一行六七修  断正性二智二乐异二起  相定出定闻定不定觉支  断知天眼耳退得五通果  此章愿具说三三摩地。谓空无愿无相。

  • 卷第六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四世天童悟禅师法嗣长沙府沩山五峰如学禅师临潼任氏子。丱岁失怙。从五台天齐薙发。圆具于澄律

  • 目录·通云

    吴序黄序卷之一台州灵鹫禅寺语录天台景星岩淨居禅寺语录垂问卷之二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三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四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五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六兴化普润禅院语录慈水香山禅

  • 何文简疏议·何孟春

    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佚名

    题“通神庵洞阳子注解”。前有锦江葆真子周准序,知洞阳子姓吕。经为祝诵祈禳之文,含内丹语。注述修性炼气聚精,三宝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