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武帝

东汉之衰,曹公始践五伯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本欲尽扫群雄而后取汉耳。既灭二袁、吕布、刘表,欲遂取江东而不克,既破马超、韩遂,欲并举巴蜀而不果,再屈于吴、蜀,而公亦老矣。于是董昭进九锡之议,幡然听之,而桓、文之业,至此尽矣。然方是时,公在河朔,而汉都许昌,虽使主盟诸夏,而不废旧君,上可以为周文王,下亦不失为桓、文,公不能忍,而甘心王莽九锡之事,此荀文若之所以为恨也。至司马仲达父子,其势盖与公异矣。拥兵天子之侧,固已不顺,既杀王凌,害诸葛诞,非人臣矣。又降刘禅,服曹氏之所不能服,非贪其土地,而利其民人也,志亦在九锡耳。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锡,亦已卑矣。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元魏虽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羌氏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此其智力有余,足以有为之时也。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九锡之议。刘穆之死,南方无复可托,虽已入秦,而无留秦之意,举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狼而反,仅乃得脱。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虑矣。悲夫!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如武帝之用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锡之淫名,尚可以为仁乎?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止于是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 张彝·魏收
  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四·乾隆
  卷之九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纪昀
  ●续吴先贤赞卷之六·刘凤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孝昭纪·李百药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李延寿
  卷之三·朱克敬
  一六 新饭碗问题·邹韬奋
  卷二十六·雍正
  仪制九·徐松
  穆湘玥·周诒春
  二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望之·唐圭璋

      望之字夷叔,号观堂,成都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1157),左文林郎、达州州学教授,行国子正。二十九年(1159),官左奉议郎、秘书省正字卒。有集数百卷,不传。   鹊桥仙   只应将巧畀人间,定却向、人间乞取。  

  • 新婚与旧鬼·徐志摩

    "The Hour and the Ghost"新娘 郎呀,郎,抱着我, 他要把我们拆散; 我怕这风狂如虎, 与这冷酷的暴烈的海; 看呀,那远远的山边, 松林里有火光炎炎; 那是为我点着的灯台。 新郎 你在我的怀里,我爱, 谁敢来将你侵犯; 那是北极的星芒灿

  • 忠义集巻一·赵景良

    元 赵景良 编补史十忠诗序诗以厚伦美化为本如曰谐俗寄情而已即千篇奚益每思张许二顔同时死国名芳唐史与天长存近代死节数公何愧徃昔顾麦秀黍离无繇仿栁州状逸事上太史庶防不朽窃以慨念更后防年遗老渐尽旧闻销歇将无

  • 卷二百四十一·表第三十二·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七      《宋史》 元·脱脱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雍正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程来做,那么汉、唐、宋、元的开国皇帝都是光棍”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皇帝合该是吾学中儒者做,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

  • 名山藏卷之六十二·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辑臣林记(熙宣二朝臣)◆臣林记(熙宣二朝臣)徐善述权谨顾佐况锺山云李任吴讷孙忠李时勉陈祚陈敬宗魏骥周忱杨信民刘纲徐善述权谨○徐善述徐善述字子古天台人宋之亡也其幼主趋庆元南奔徐氏有

  • 附录二·吴大廷

    将赴台湾留别徐树人中丞中丞以诗赐和,期望甚厚;仍迭前韵奉答再奉钧和,复迭前韵奉答台阳书事书怀斐亭听涛澄台观海忆台湾咏延平王朱成功(有叙)将赴台湾留别徐树人中丞万里清秋白露横,楼船指日赴东瀛;激昂越石投戈意,惆怅昌黎荐

  • 黍离·佚名

    ——不可言说的忧郁【原文】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 卷二上·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二上    明 王应电 撰地官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书周官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太宰

  • 卷八十八·佚名

    释六喻品第七十七【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云何无相、不可分别、自相空诸法中,具足修六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世尊,云何无异法中而分别说异相?云

  •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妙吉祥菩萨于中夜分。复为诸菩萨宣说菩萨藏法门。告诸菩萨曰。诸大士。当须了知菩萨藏法门。未有一法非菩萨藏摄。所有世间出世间法。有为无为。若善不善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三法品第四之二 电光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居阿练若或居树下或住空闲。精勤修习多修习故。证得如是寂静心定。依是

  •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第二十六世邓尉持禅师法嗣杭州东明虗白慧旵禅师湖广王氏子。父为丹阳税课司。遂家焉。幼頴悟。不类

  • 疑龙经·杨筠松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

  • 石室秘录·陈士铎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六卷。士铎有《辨证录》已著录。假托岐伯口授,张机、华佗等发明,雷公增补。卷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及吕道人撰,殊为诡诞。实为傅山遗著,经士铎补充整理而成。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

  • 风雅翼·刘履

    古诗选本。十四卷。元刘履编纂。刘履字坦之,上虞(今属浙江)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1383),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至京师,授官,以老病辞。此书前八卷为“选诗”补注,取《文选》中诗加以删补训

  • 节孝语录·徐积

    一卷。北宋徐积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今本合。其中“说经”

  • 诗疑问·朱倬

    元朱倬撰,朱倬,元建昌新城 (今四川省) 人,字汉章。至正进士。官遂安县尹。著有《诗经疑问七卷》。书中略举诗篇大旨发问,而各以所注列于下。书末附赵惠《诗辨说一卷》,因其书与惠书略相类,后人认为倬忠烈,惠高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