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太宗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昔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祟。”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淮、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及将死,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王使问周史,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亦弗禜。孔子闻之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吾观太宗所为,其不知道者众矣,其能免乎?贞观之间,天下既平,征伐四夷,灭突厥,夷高昌,残吐谷浑,兵出四克,务胜而不知止。最后亲征高丽,大臣力争不从,仅而克之,其贤于隋氏者,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原其意,亦欲夸当世、高后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复宠魏王泰,使兄弟相倾。承乾既废,晋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刺,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帝尝得秘谶,言唐后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欲求而杀之。淳风曰:“其兆既已成,在宫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且自今已往四十年,其人已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必不能绝李氏,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能已之,而帝欲以杀人弭之,难哉!帝之老也。将择大臣以辅少主。李勣起于布衣,忠力劲果,有节侠之气,尝事李密,友单雄信。密败,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以股肉啖之,使与俱死。帝以是为可用,疾革,谓高宗:“尔于勣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即授以仆射。”高宗从之。及废皇后,立武昭仪,召勣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不可。他日勣见,帝曰:“将立昭仪,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曰:“此陛下家事,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遂定。勣,匹夫之侠也,以死徇人不以为难,至于礼义之重,社稷所由安危,勣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寄天下,过矣!且使勣信贤,托国于父,竭忠力以报其子,可矣。何至父逐之,子复之,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于义既已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则凡所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惟知大道,虽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虽天下既安且治,而几至于绝灭。孔子之所以观国者如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欧阳修
  卷四十八·志第十五·柯劭忞
  卷五·常璩
  ◎食货二·徐天麟
  纲目续麟卷二·张自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纪昀
  ●郑氏史料三编卷一·佚名
  四○三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筹办领回书籍及解交违碍书籍折·佚名
  豫章文献王传·萧子显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李延寿
  姜师度传·刘昫
  韦思谦传·刘昫
  四七、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钱穆
  职官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六·曾国藩

      李太白五古下一百九十八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华顶窥绝冥,蓬壶望超忽。  不知青

  • 第二十六章 圣力降魔·屠隆

    〔外领众上〕叫众将校。前面阴风黑雾之中。是魔军屯札所在。木道者已战败成擒。我们放阵杀上去。〔两军相接科外〕你那魔鬼。生前依凭血气。播恶生灵。死后自署魔王。宣淫宫殿。嫉妒炽盛。罪恶贯盈。广积

  • 青城山人集巻一·王璲

    明 王燧 撰五言古诗杂诗十首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欲登昆仑巅挥手攀扶桑腰县倚天劔身被拂云裳岀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琅玕乆不寳灵鸟方髙翔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又远游歴燕赵抚剑黄金防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是时穷秋后

  • 杂传第三十四·欧阳修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仁晟不从,杀之;又推一小校

  •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民国五年,共和再造,日月重光。滇军第二军军长武宁李公烈钧,转战万里,劳苦功高。既率师入广州,广州市民开大欢迎会于东园门。高搭彩棚一座,方二丈许,四围摆列盆景生花,继以花串。棚顶高悬民国国旗,及周番旗帜。棚口则悬生花结成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纪昀

    四夷传 【三】 吐蕃【嘉勒斯赉 苏毘 多弥 泥婆罗】党项于阗天竺【师子】拂菻高昌焉 耆龟兹【疏勒】拔汗那 罽宾康居九姓大勃律【小勃律 失蜜 识匿 似 役盘】吐火罗【挹 怛 俱兰 劫 谢■〈风日〉 帆延 石

  • 四二 谕内阁陆蓉等有愿効力者准其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佚名

    四二 谕内阁陆蓉等有愿効力者准其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此次考列二等之陆蓉等十四名内,有愿在办理四库全书处効力者,准其在誊录上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

  • 呼延赞传·脱脱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呼延琮,任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少年时当骁骑兵,宋太祖认为他有才且勇敢,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领受皇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他随王全斌讨伐西川,亲自担任前锋,身体遭受数处创伤,以战功补

  • 晋纪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年(壬午、322)·司马光

    晋纪十四 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 [1]春,正月,郭璞复上疏,请因皇孙生,下赦令,帝从之。乙卯,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郭璞再次上疏,请求以元帝皇孙司马衍出世为契机,颁布赦免令,元帝允准。乙卯(初一),大赦天下罪犯,改年号为永昌

  • 卷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四諡略【七】追諡明帝【臣】等谨按前代未有於胜国之君加以美諡者我朝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即諡崇祯帝为庄烈愍皇帝皇上复念前明建文帝遭永乐簒逆革除年号

  •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晏婴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问也。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夏谚曰:‘吾君

  • 卷三·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三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国风邶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衞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笺不遇者君不受己之志也君近小人则贤者见侵害音义【柏木名音百字又作栢顷音倾

  • 卷十三·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三宋 王质 撰谷风一章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安将乐女转弃予此必同经患难而他时稍达弃恩忘旧者也二章习习谷风维风及頽将恐将惧寘予于懐将安将乐弃予如遗頽雨

  • 卷第九·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九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周 叙曰。周之艺祖。字文觉者。即魏大丞相泰之世子也。泰举高阳王为帝。迁都长安。号西魏。凡一十八年。废帝更立齐王为帝。四年而泰薨。觉承魏禅。当年被废。立弟

  • 谈艺录·徐祯卿

    诗论专著。明徐祯卿撰。成书年代未详。书一卷,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其主要内容为创作论,基本观点是重情贵实。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有了这个源头,才能由“情”而产生“

  • 石匮书后集·张岱

    明末清初张岱撰。张岱,字宗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兵南下,入剡溪山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在其自撰墓志铭中有“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及“好精舍、好美婢……”12“好”等文字。作品多写山水景物。自明崇祯

  • 伯牙琴·邓牧

    宋末元初邓牧著。一卷。以“伯牙鼓琴”故事作为书名,是因作者认为知音难遇,故以俞伯牙自命,希望世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被琴绝弦”,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原有诗文六十余篇,现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自序中称知音难觅

  • 圣箭堂述古·为霖道霈

    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