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羊祜

善为国者,必度其君可与共患难、可与同安乐而后者为,故功成而无后忧。晋厉公与楚共王争郑,晋人知楚有可乘之隙,栾武子为政,欲出兵击之,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范文子不欲,请释楚以为外惧。武子不能用。夫文子非苟自安者也。厉公侈而多嬖宠,诸大夫富则凌上,国有大功,则君臣不相安,乱之所自生也。既谋之不从,出而遇楚,犹欲避楚而归,既胜反国,曰:“乱将作矣,吾不可以俟。”使其祝宗祈死。逾年而厉公杀三却,立胥童。栾书杀胥童,弑厉公。文子虽死而免于大难,子孙与晋国相终始。范蠡事越王勾践,反自会稽,扶人民,厉甲兵,七年而杀吴王夫差。归未及国,知越王之难与同安乐也,扁舟去之,卒免文种之戮。若二子者,可谓有先见之明矣。范文子至于自杀,范蠡至于逃亡而不顾,何则?所全者大也。晋武帝既受魏禅,中原富强,群臣用命。吴孙皓以淫虐失众,有亡国之衅。晋人习于长江之险,以为未可取也。羊祜为襄阳守,知其不能久,陈可取之计,武帝纳之。祜又进王浚、杜预,以成灭吴之功,后世皆称其贤。吾尝论祜巧于策吴,而拙于谋晋。何以言之?武帝之为人,好善而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而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兆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常亡。故人常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祜不虑此,而锐于灭吴,其不若范文子远矣。或曰:“吴灭而晋乱,此天命,非人事也,而羊祜何罪焉?”吾应之曰:为国当论人事,使祜不为灭吴之计,孙皓穷凶而死,吴更立君,则长江未可越也。吴既不亡,则晋之君臣,厉精不懈。是吴不灭,而晋不乱也。不犹愈于吴灭而晋乱乎?祜之将死也,武帝欲使卧护诸将,祜曰:“灭吴不须臣自行,但吴平之后,当劳圣虑耳。”推祜此言,盖亦忧在平吴矣。忧在平吴而勇于灭吴,其不若范文子远矣。

猜你喜欢
  梁本纪第二·欧阳修
  开封府状 全文·佚名
  辽史拾遗卷十八·厉鹗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九·佚名
  卷七十九下·郝经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阿桂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卞彬传·萧子显
  一○、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孔子考·钱穆
  卷二百四十·佚名
  方域一○·徐松
  卷01·吴缜
  张彭春·周诒春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五元稹新政县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巳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南昌滩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迟橹窡动揺妨作

  • 卷八·吴广成

      景德元年春正月,保吉卒。押牙贺承珍献马。已,  保吉创势日增,自度孤危,嘱德明曰:“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又谓张浦曰:“公等并起等夷,谊同兄弟,孺子幼长兵间,备尝艰苦,今俾以灵、夏之众,虽不

  • 卷二十四·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四 【起癸丑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尽壬戊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凡十年 【癸丑】三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朔日有食之隂云不见【日食不见有顷大雪百官表贺因奏谢郊

  • 名山藏卷之四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分藩记五◆分藩记五英八子宪十二子孝二子睿二子世八子穆四子○英八子英八子 【 宪宗而外凡□王】德王许王秀王崇王吉王忻王徽王△德王德庄王见潾初名见清母万宸妃景用皇侄封荣王英宗

  • 卷之二百六十九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成化二十一年九月己酉朔○庚戌升大理寺右少卿杨理为左少卿左寺丞张锦右少卿光禄寺少卿杨惇本寺卿尚宝司卿张谦南京太仆寺卿户部郎中白玢南京尚宝司卿中书舍人刘称尚宝司丞○命故忠义后卫

  • 绥寇纪畧卷十一·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九江哀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失父为其叔所养其贵也不知其母姓年十八从军剽掠行旅坐法当斩有邱磊者与同犯请以身独任罪而良玉得免死去而事昌平督治侍郎侯恂给侍左右尝命以行酒冬

  • 中兴小纪卷十七·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四年九月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奏以遣使议和非便欲进兵恢复乙夘上谓宰执曰世忠为国之心甚切可谕以二圣在逺当遣使通问 丁夘合祀天地于明堂以太祖太宗并配大赦天下 庚午诏朱胜非听持余服服阕以为观文殿

  • 娄谅、夏尚朴传·张廷玉

    娄谅,字克贞,上饶人。少年时有志于研究宏伟独到的学术。闻吴与弼在临川,便去向他求学。有一天,与弼种地,召谅去看看,并对他说,学者须亲自做一些琐细的事。谅平素豪放不羁,从此以后有所改变,虽洒扫房屋台阶之事,也必亲身去做。景

  • 第六章 14·辜鸿铭

    子曰:“不有祝鮀之俊,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辜讲针对当时两个著名的人物(祝鮀 和宋朝 ),孔子说:“没有人像他那样聪慧(如当代的悉尼·斯密斯 ),也没有人显得那么高贵典雅(如当代的贵族切斯特·菲尔德 ),这样的人现在

  • 卷四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六四望山川蕙田案虞书望于山川又望秩于山川是祭山川皆称望而周礼四望之祭与山川不同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

  • 第36章·老子

    【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1);将欲去之,必姑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2)。是谓微明(3)。柔弱胜刚强(4)。鱼不可脱于渊(5),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6)。【题解】这一章老子提出了一些含有辩证法

  • 十住断结经卷第三·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童真品第八  尔时最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第八菩萨于八住地而净其行。佛告最胜。第八菩萨常当具足以神通慧晓众生根。观其意趣而为示现。复以神通游诸佛国。观其奇特殊妙之行。

  • 卷第四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辨业品第四之八因辨诸业性相不同。当释经中所摽诸业。且经中说业有三种。善恶无记其相云何。颂曰。安不安非业  名善恶无记论曰。诸安隐业说名为善。能得可

  • 序·铁壁慧机

    聚雲以嵩山之髓作波而平山大師得聚雲之髓者也負縱橫之才迅箭鋒之用門庭孤峻行履端嚴如壁立萬仞即名宿諸老當為吐舌豈紛紛野狐見解所敢張喙於側耶繼往開來舉聚雲中興大慧之燈傳於未艾臨濟一宗其在茲而益振矣余恨不及見

  • 韩集举正·方崧卿

    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宋方崧卿撰。方崧卿,字季申,莆田 (今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人。隆兴进士。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 (1189) 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五

  • 温热暑疫全书·周扬俊

    温病类著作。清周扬俊撰。四卷。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而成清初名医。康熙十年 (1671) 至京师,为王公所重。尚撰有 《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径二注》 等

  • 憩园词话·杜文澜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

  • 治禅病秘要法·佚名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