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武帝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五帝三王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莫知也。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贤,君子不以为知道者。至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徒,以仁义忠信成功于天下,然其于道则已远矣。孔子出于周末,收文、武之遗,而得尧、舜之极,其称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尝自谓我下学而上达者。于其门人,惟颜子、曾子,庶几以道许之。一时贤者,若老子之明道,其所以尊之者至矣。史称孔子既见老子,退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云气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体道而不婴于物,孔子至以龙比之,然卒不与共斯世也。舍礼乐政刑而欲行道于世,孔子固知其难哉!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而汉世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晋以后,略知之矣。好之笃者,则欲施之于世,疾之深者,则欲绝之于世,二者皆非也。老、佛之道,与吾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兴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继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尝见,至舍身为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国随以亡。议者观秦、梁之败,则以佛法为不足赖矣。后魏太武深信崔浩。浩不信佛法,劝帝斥去僧徒,毁经坏寺,既灭佛法,而浩亦以非罪赤族。唐武宗欲求长生,徇道士之私,夷佛灭僧,不期年而以弑崩。议者观魏、唐之祸,则以佛法为不可牾矣。二者皆见其一偏耳,老、佛之道,非一人之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气养心,其高不可婴,其洁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将望而警之。圣人之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一用此道也。《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绝;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道之于物,无所不在,而尚可非乎?虽然,蔑君臣,废父子,而以行道于世,其弊必有不可胜言者。诚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也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赵尔巽
  卷二O一 唐紀十七·司马光
  卷七十五 大中祥符四年(庚戌,1011)·李焘
  卷第一百四十六·胡三省
  大事记续编卷十·王祎
  路史卷四·罗泌
  卷一百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第二章 族制·吕思勉
  第二五五札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月一一六○九--二·佚名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卷六上·佚名
  十国春秋巻五十六·吴任臣
  十国春秋卷五十·吴任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543_1 【赠李商隐】喻凫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笔驱。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   草细盘金勒,花繁倒玉壶。徒嗟好章句,无力致前途。   卷543_2 【元日即事】喻凫   敛板贺交亲,称觞讵有巡。年光悲掷旧,景

  • 卷二十三·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三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汲黯匡君切【汲黯汉武时以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武帝曰古有社稷之臣如汲黯近之矣】亷颇出将频【史记亷颇赵之良将频为赵将兵伐齐

  • 卷七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杨廷枢【二首】廷枢字维斗吴县人崇祯庚午乡试第一有古柏轩诗集【徐孝若云维斗吾党之李元礼房伯武也见义当前突怒无畏近读其遗诗人之云亡遂成千古之憾悲夫】【静志居诗话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二李颀李颀东川人家於颍阳擢开元十三年进士第官新乡尉集一卷今编诗三卷湘夫人九嶷日巳暮三湘云复愁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佳期来北渚捐佩【一作玦】在芳洲塞

  • 第一章 绪论·梁启超

    天下惟庸人无毁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十一·徐乾学

    宋纪二十一【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譲徳文眀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夏四月以梁鼎制陜西青白盐事初解州池盐通商贩易鼎请官自鬻朝廷是其议故用之鼎至解池禁止商贩官运赴鄜延

  • 云中事纪·苏祐

    嘉靖癸巳冬十月,大同卒杀总兵官李谨,距癸未甫十载,盖再变矣。先是,八月八日,余受面命巡按宣大。九月十三日辞阙,又二日至居庸,代其事。又七日至宣大。乃十月七日有大同之变。是夜五鼓,星殒如雨,岂变不虚生邪?又明日,代王遣内使入

  • 卷十三·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三     宋 王当 撰宣公三 晋知武子 知武子晋卿也名罃字子羽荀首之子邲之战楚获罃而囚之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以求罃楚人许之王送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文颖曰六国时卫但称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

  • 卷中·戴震

    物之离于生者,形存而气与天地隔也。卉木之生,接时能芒达已矣;飞走蠕动之俦,有觉以怀其生矣;人之神明出于心,纯懿中正,其明德与天地合矣。是故气不与天地隔者生,道不与天地隔者圣,形强者坚,气强者力,神强者巧,知德者智。气之失暴,神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原文】佛告须菩提:&ldquo;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

  • 主席南普陀寺法语·太虚

    山门授拂  拂去浮云,青天白日,不二门开,凡圣同入。  弥勒殿   一笑相逢皆旧识,龙华三会莫蹉跎。  韦驮殿   戡天缩地逢今世,护法安僧仗将军!  佛殿授如意 色见声求行邪道,分明现前复何物?  大士殿   尽虚

  •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佚名

    前雄武军节度推官许洞撰  楞严经者 括  诸佛万行之枢纽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赜。开物成务。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达。其旨隐而畅。入于至妙之域。出于无生之表。铿锵磅礴群汇率化。穷玄绝圣其在兹乎。是知大和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之三尔焰法。识法。通尔焰法。缘法。增上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十智知。六识识。一切使使。色法。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八

  • 一贯天机直讲·魏尧

    《一贯天机直讲》一书,署名“蜀西魏尧则之口述、浙会陈威公孟笔记”,记载了自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到翌年四月初八(1925年4月30日),共讲课49次的讲课内容。因是根据讲课记录整理而成,所以本篇通俗易懂,是历代丹经道

  • 江式论书表·江式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

  • 任氏传·沈既济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据《类说》卷28,《异闻集》中收有本篇。《太平广记》卷452题作《任氏》,不注出处。本文篇末说明是沈既济撰,看来原曾单篇传世。《虞初志》、《绿窗女史》、《唐人说荟》、《龙威秘书》

  •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与《佛说八佛名号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