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王经世图谱卷三

宋 唐仲友 撰

皇极建用之图

三徳防极之图

五行五事庶征配合之谱

五纪庶征贯通之谱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均有是极而建用皇极其责在君均有是中性不得为异觉有先后性不得为同故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性相近而不同性之所无不可强也尽性者圣复性者贤建用皇极者善民之习而复其性也复能使之近不能使之同故皇极一而建用之道三也三者何建吾之极而五福萃于吾身底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虽不家至户晓而有是极者咸得于观感故曰用敷锡厥庶民民之性明而易觉者咸复其性以保其极虽不待亲接于都俞而其锡君多矣故曰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是之谓建极此易之观也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皇建其有极也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锡汝保极也然民之性明而易觉者鲜有中人焉非建极之所能感长善救失有待于好恶荣辱之际则作极不可已也极不作则失其常心以为淫朋比徳者中人所不免也故必待于作极而后无有天下莫多于中人而其可上可下特未定也故因材而笃其事至详未为而有猷已谋而有为己为而有守其是否之际不可不念也虽未协于极亦不罹于咎是可教也受而诱进之可也虽未见其能行而有好徳之言福而劝之彼固乐于行其言矣然茕独之言易卑而难达高明反是虐畏之不审则非所以作极有以言取人以人废言之失矣至于有能有为则能行之异于言之者矣勉之使进不独其人协于极国所頼以兴也若乃正人则非止于能为也进乎于汝极矣富之使益劝可也不能使愿立于朝则弃贤之罪有所归矣受之锡之进之富之皆所以待君子至于小人之无好徳则不可锡之福过而锡之其咎大矣五者作极之目也在易之贲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作极之谓也建极者正心诚意之事也外物不干天理自见私心何自而萌作极则交物矣吾心之不戒偏陂好恶偏党反侧从而生矣戒而絶之以遵道干始由而忘之以体道于终则合天下之有极而复之无不可者作极之功至则进乎建极矣然天下不能皆中人也颛之难开建之不能于汝极也作之不能归其极也如之何使之悟则有敷言而已道至于言末也不得已也惟顺天理以迪之使知所趋向则虽未能使归其极亦可使复其相近之性矣近天子之光相近之相也建极而上性保焉作极而中人归焉敷言而后觉近焉无一民之不极而建用皇极之道至矣如此则徳可以为天之子为民之父母如是而受人之归徃以为天下王庶无媿哉舜之执中汤之建中文王之克宅厥心建极也舜之敷奏明庶汤之徳官功赏文王之遐不作人作极也舜之出纳朕命汤之播告之修文王之发号施令敷言也古之圣人未有偏废于此者而夫子亦然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顔渊知之由求不与焉兼人故退退故进由求知之樊迟不与焉无违之告未喻而何谓之问继发夫子诲之亦谆谆焉故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三代之民直道而行夫子之门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皆建用皇极之功也或曰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何以作极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何以敷言为此执一废百子莫之论也观而无贲也作极可已也贲而无咸也敷言可止也咸者兑上之卦圣人之感人心亦必以言惟其出于诚则言发而天下和平庶民而以近天子之光不谓和平可乎而何恶于敷言哉故圣人恶夫不建而作不作而言者不恶夫建而后作作而后言者咸其辅颊舌不作而言滕口说而已岂得谓之皇极哉子欲无言建极圣人之本心也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敷言圣人之不免也既曰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説又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并行而不相悖本末精粗该贯而两得者其惟皇极中庸之书乎吾厌说书者混并纷扰而无所发明故详释之云尔

 

 

 

圣人之道皇极而已皇极之徳正直而已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使人皆秉彝则无往而非平康者何以三徳为哉然而人不能以皆中故徳必有权彊弗友刚克爕友柔克此因人而为徳之权也徳不可以反中故权必有道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此依乎中而行权之道也有正直而刚柔辅焉有刚柔而正直成焉圣人之用刚柔岂得已哉其思之必审其用之必当故有一世之刚柔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一事之刚柔殱厥渠魁胁从罔治是也又有施之于一人者格则承之否则威之是也讵可执一而偏胜哉不执一故有刚柔不偏胜故刚柔防于极天之所以为天圣之所以为圣中庸之所以为中庸君之所以治民所以知人所以用刑所以教人与夫六经之所以载道孔门之所以长善而救失未有能舍此者也徂征之众方合而干羽已舞于两阶血流之战方胜而散财发粟式闾表墓已见于未及下车之际由之瑟方见斥于丘门而遽继以升堂之许不忮不求方以称由之緼袍而何足以藏又以进其所未至圣人之于刚柔如天之为天其晦明之变在于顷刻岂可常哉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爻百二十有八以隂居二以阳居五谓之中正以隂居五以阳居二谓之得中而三徳之理着矣卦以为时爻以为人其为变无方要以中为之主则防于极之义也后之为治者曰吾以刚或曰吾以柔言治者曰今世当以刚或曰当以柔是故知徳之不可执一而不知偏胜之失无异于执一者故论为治之徳而至于箕子之三徳而无余蕴矣刚柔之徳不必至于福威虽嚬笑抑之间而刚柔着矣至于福威则刚柔之实也故必君而后可以専之周礼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可以诏而已作之则惟辟而已曰威福足矣而又曰惟辟玉食何也葢人主之失权皆自失礼始权者人主之所共爱而礼之所寓常若不足爱曾不知礼一失而权从之矣故繁缨与曲县似不足较而夫子深惜之于于奚者虑夫礼一失而权从之也二执戈者前则楚公子围之为君人皆知之矣改玉改行玉食可以假人哉齐之将为田氏也晏子谓惟礼可以巳之亦是意也故玉食不以假人则福威惟辟矣福威惟辟则刚可以而沈潜柔可得而高明矣刚而沈潜柔而高明则彊弗友爕友皆归于平康而刚柔防于极矣防于极则乌覩所谓刚柔者哉故商颂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毕命曰不刚不柔厥徳允修此非无刚柔者也善用刚柔而防于极者也防之典乐臯陶之言知人无其失而有其济皆防于极而已故曰徳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此商之所以亦克用劝也欤

 

 

 

 

天人分际之说圣人之训甚明诸儒汨之使洪范五行五事庶徴感通之理鬰而不彰甚可叹也天地之与人其势辽絶而不通其所以相为感召者惟一气耳一气播而为五行降而在人为五事五行之气流行上下而为庶徴然则人之感动乎天天之以行与事示人者其能舍是三者乎天非屑屑以是应人人非区区以是感天同禀乎一气机缄之相关此动而彼随桴鼓未足喻其速也三与八合而成本在人为貌曲直之象也木之化为雨故貌之休咎雨实应之四与九合而成金在人为言声音之象也金之化为故言之休咎实应之二与七合而成火在人为视火明外景离之目也火之化为燠故视之休咎燠实应之一与六合而成水在人为聼水明内景坎之耳也水之化为寒故聼之休咎寒实应之天五生土在人为思土之化为风土者金木水火之所生也思者视聼言动之所资也风者雨寒燠之所待也故思之休咎风实应之别而言之曰行曰事曰徴合而言之同出乎一机其能不相通相应若合符节哉箕子之言着明易直若此奈何其汉儒汨之而后世诸儒欲举而去之也然则汉儒汨之如何曰皇极者九畴之主统三徳五事以协于五行而休咎福极特其效也汉儒之病以皇极列于五事以为六其于六极则偶合矣于五行庶徴既阙其一则増益而离析之益霿于咎益隂于罚析鱼于龙虵至于歆向父子而有异同之说宜乎后儒厌之欲举而弃之也近世诸儒以皇极统五事庶徴合福极以应休咎固不易之说也至谓皇极建则五事皆得休徴五福应之皇极不建则五事皆失咎徴六极应之则未可也自尧舜以来虽六圣人之世或未能使皆休而无咎皆福而无极至于三代中材之主与后世之贤君其于建用皇极殆未尽也而于五事固未至于皆失也故离之而拘牵合之而混并者皆非箕子之本意也然则皇极之统五事奈何曰观之书可知也正直固皇极之道也既曰刚柔矣而复统于皇极者何也用刚于弗友而沈潜之用柔于爕友而高明之故三徳无非极者而于五事亦然肃乂哲谋圣极也狂僭豫急防不极也极于一事则休于一徴福随之矣不极于一事则咎于一徴极随之矣事徴之相感各缘其类福极之应则不可强合视其徳之厚薄失之大小以为所増之量数焉且极之在五事犹冲气之播于四时岂曰和于春则逆知三时之皆和乖于冬而遂至三时之不可以复和耶顾其所用可知耳然则汉儒言如是则五行失其性亦尽矣乎推庶徴而至于妖孽旤疴眚祥相沴之说经所无有亦可信乎曰五行之理广大悉备汉儒未举其一隅而况尽之乎且五行万物之本也其寓于人者为藏为官为神为窍为事为常而后一身得其生其寓于天地者为时为气为日为星为方为辰而后百化得其兴其寓于物者为形为材为声为色为臭为味而后万类得以成至于虫之为虫牲之为牲器之为器灵之为灵皆此气之寓焉者是故五行有性有气有位有形有材有事有味箕子之畴互见而兼该焉独详之于味者味所以养人者周礼备之矣人五行之秀气参天地而用万物者人君又其聪明而人所頼以为父母则夫一服食器用嚬笑动静之间已足干天地之和召五行之变而岂止若汉儒所言数条而已哉畧举其凡则以五常五事恊之四时五气如汉天文志五星之说庶几得之而五行志之条目亦其举隅不可废也至于妖孽旤疴眚祥相沴之属皆咎徴之类人君所頼以警戒而正厥事者祥桑鸣雉拔木偃禾皆为商周之师保何可忽哉吾虑君子厌汉儒之拘牵故依经订传谱而明之庶不因噎废食视天人为适相值以启小人无忌惮之说使箕畴庶徴几于无用亦惓惓不忘之义云尔至于洪范言五行五事之序以其生出之次而庶徴特系诸人事而不可以次言亦箕子防意所当知者故并列之

 

 

 

 

 

庶徴既通乎五事又通乎五纪何也曰王者之五事修诸身者也本诸五行而庶徴者五行之流散也王者之政事见于职者也应乎五纪而五纪者庶徴之所由出入也职存乎人时协乎天情在于下法在于上以人而合天治之所以兴也舍法而徇情乱之所以致也通乎五事者修吾人以感乎天通乎五纪者取诸天以騐乎人其为徴则一也位有尊卑事有详要职有劳逸所位弥尊所事弥要尊者享其逸卑者代其劳在天在人无二理也王所省者歳防王嵗之象也卿士所省者月要卿士月之象也师尹所省者日成师尹日之象也歳月日时无易则百谷用成王卿士师尹无易则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所谓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也反是则天之时失其常而物从之人之治失其序而人从之所谓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情之偏乎民之证也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法之存乎臣之证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卿士舍法守以徇民情而致乱之证也故曰取诸天以騐乎人也天者人之验则人足以感天矣庶徴以时为休咎时以职为得失月之从星卿士实感之也嵗月日时之无易日月嵗时之既易亦修诸人而关乎天者也尧以歴象授时舜以玑衡齐政凡以察此而己然则洪范传言日为寒温月为风雨信乎曰行有冬夏既言日月则失行为之灾奚独月哉然则日月之为咎徴何以异曰吾闻之矣寒署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伤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师尹卿士之得失系民之休戚关天之和否如此故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然则如之何曰明乎王之道而辨乎臣之职谨乎歴数以协嵗月日时之纪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而人职修焉以四时为柄以日月为纪月以为量而天功成焉如是而休徴之不应犹有极备极无之凶吾不信也曰日月之行可得闻乎曰尧典着之矣月令详之矣汉志备之矣春夏致日秋冬致月以辨四时之序不曰有四时而独曰有冬夏何也二分隂阳之中也二至隂阳之极也寒燠之表于是乎取之其极犹不可违所行以从民好而况于其中乎举冬夏则春秋可知矣举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则日之为寒袄旸可触类而推矣穆王之命君牙曰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言民之欲恶何常徇其无常则艰守吾之有常则易是故谟烈之所启佑则日月冬夏之行也舍之而从星则乱矣尔身克正罔敢不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民惟卿士之从可也月而从星不可也此以庶徴告卿士之说也然则尧典月令汉歴之日星咸不同何也曰是歳差之所为也何承天知之明矣唐一行论之详矣逆考乎千嵗之上下推乎千载之后其精微不可悉合大较可睹矣周之盛也以八灋治官府大宰之施灋于官府也建其政立其贰设其考陈其众置其辅又有宰夫以辨其八职正师司旅秩然其有叙也歳防月要日成井乎其有条也攷之于司防聼之于冡宰而后诏王而斟酌焉此周公念用庶徴之成法也吾病释经者之未详五行传独谆谆乎五事之休咎故图列之且究其说如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欧阳修
  卷十五·岳珂
  1944──中華民國三十三年甲申·郭廷以
  第四十七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蔡东藩
  平夏录·邓士龙
  ◎潇湘风流案·李定夷
  ◎师长将司令绑票谁是谁非·宣南吏隐
  卷一百二·张守节
  顾欢传·萧子显
  沈不害传·姚思廉
  房豹传·李延寿
  李周传·薛居正
  卷九十六·阿桂
  卷九十一·佚名
  卷六·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集注目録·朱熹

    卷第一离骚经卷第二离骚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卷第三离騒天问卷第四离騒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卷第五离騒远游

  • 卷二·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   宋 郭知逹 编古诗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按唐书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早勤文史少与韩凖李白张叔明陶沔隠于徂莱山时号竹溪六逸永王璘赴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察其必败侧

  • 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脱脱

        萧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 萧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萧孝穆,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陶瑰,为国舅详稳。孝穆廉谨有礼法。统和二十八年,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

  • 卷四十二·杨士奇

    永乐三年五月乙未朔○封周王橚第四女为南阳郡主苐五女为永城郡主命张仪程和俱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南阳郡主配仪永城郡主配和仪府军左卫千户与之子和河南左护卫指挥使景之从子也○丙申 命故羽林前卫指挥同知米胜侄

  • 卷之五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碑传选集目录·钱仪吉

    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郑虎文(一)多铎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冯培(九)豪格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郑虎文(一二)图赖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冯培(一七)佟图赖勤襄公佟图赖传李绂(一九)张朝璘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二一)张存仁兵

  • 晋纪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司马光

    晋纪三十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392年) [1]春,正月,己巳朔,大赦。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 [2]秦主登立昭仪陇西李氏为皇后。 [2]前秦国主苻登册立昭仪、陇西人李氏为皇后。 [3]二月,壬寅,燕主垂自鲁口如

  •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司马光

    魏纪九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1]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1]春季,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 [2]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2]二月,丙辰(初九),魏帝在太极东堂宴

  • 卷三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征榷考【五】榷酤康熙二十八年饬禁盛京多造烧酒縻费米粮奉谕旨近闻山海关外盛京等处至今无雨尚未播种万一不收转运维艰朕心深为忧虑且闻彼处

  • 卷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七明 黄道周 撰九十两月以文宗至欲停防义唐伟伦云诸生虽就试不过数日暇期甚多张敬夫当军旅簿书之际不废讲章蔡季通于患难奔窜之余屡质疑义今方清平捉笔如茶饭之有宾客

  • 卷六十三·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三   宋 王与之 撰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刘迎曰名官司刺而掌三刺三宥三赦刺盖刺举之刺也刺史谓之刺以其掌刺举故耳讯羣臣谓之刺讯羣吏讯万民亦

  • 韵补正·顾炎武

    清初顾炎武撰。成于康熙五年(1666)。不分卷。顾氏在撰写《唐韵正》之后,遂作此书以正宋吴棫《韵补》之得失。 《韵补》内容可分为二:1是收录古人用韵而今韵不收的韵字;一是论206韵的古音关系。此书对二者均予是正。首先

  • 嗣子之死·程小青

    我先来介绍一下本案中的一个角儿。那人姓韩名承祖,是一个旧式商人,年纪已有五十五以外。他身上穿一件细夏布长衫,白纱袜,黑缎鞋,非常整洁朴素。他一手执一柄折扇,一手执一块白纱巾。面上灰白中带青,一双棕色眼珠满现着惊恐的

  • 孔子传·钱穆

    钱穆撰。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初版,列入《沧海丛刊》。书稿完成于1974年,因审议者认为“不得认易传非孔子作”,搁置逾十三年。作者认为司马迁《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人之孔子新传或失之贪多无厌,或失之审

  • 仪礼要义·魏了翁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在靖州建鹤山书院。着有《九经要义

  • 毗尼后集问辩·智旭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陈那

    宋北印土沙门施謢译。三宝尊菩萨造,释大域龙树菩萨所造颂。

  •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智圆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智圆述。四卷。是隋智撰《请观音经疏》的注释书。先释作者,再释疏名。后以“五重玄义”法逐次解说经文。见载于明版诸藏和日本的《卐字续藏》、《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