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哀帝

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帝复宠任幸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资之者多矣。《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二者帝皆失之,其若王氏何!方帝之崩也,王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召令莽助君。”贤顿首幸甚。莽既至,使尚书劾免贤。贤即日自杀。王氏代汉之祸,实成于此。昔高帝寝疾,有吕氏之忧。吕后问以后事,帝曰:“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王陵少戆,可以助之。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产、禄之变,王陵争之于前,平、勃定之于后,皆如高帝所虑。文帝末年,有七国之忧,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吴楚之变,亚夫为大将,破之数月之间,亦如文帝所虑。今王氏之乱,与吕氏、七国等耳,而哀帝无其人,汉遂以亡。非特天命,盖人谋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江谧荀伯玉·萧子显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赵尔巽
  名山藏卷之一百三·何乔远
  卷之八十四·佚名
  第二十一册 天聪四年正月·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十四·郑樵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许景衡传·脱脱
  卷七十二·杨士奇
  ●卷四外篇·何孟春
  卷八十七·佚名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吕思勉
  姚崇·苏辙
  刘寰伟·周诒春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闽诗话卷七·郑方坤

    ○明郑善夫郑善夫字继之闽县人弘治乙丑进士除戸部主事理浒墅闗正徳初逆瑾乱政力告得请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作迟清亭以见志焉居六载起改礼部祠祭武皇南狩与诸曹郎黄巩等跪阙门泣谏杖阙下寻复乞归嘉靖初用荐起南刑部改稽

  • 第一出至第十一出·高濂

    第一出 标目【沁园春】〔末上〕陈女姱容。潘生俊雅。姻亲指腹。奈兵戈惊散。子母天涯。女娘指引。寄迹烟霞。张公借宿词调空夸。王郞闹会惹嗟呀。潘生投观。天遣会娇娃。堪佳美女才华暗写情词怨出家。岂知才郞邂逅。

  • 初集卷二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一古今体九十八首【甲子二】二月二十七日耕耤礼成得诗四首昭苏春气浓千亩正南纵劝穑倡羣辟明禋考秩宗轻云笼旭日殷礼享先农伫望甘膏沛微衷益致恭皇考勤农

  • 卷一百三·毕沅

      ◎宋纪一百三 ∷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二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春,正月,庚辰朔,帝在扬州。   京西北路兵马钤辖翟兴诉翟进死事于朝,乞遣重臣镇守。诏以兴为

  • ●卷六·邵伯温

      伯温崇宁中居洛,因过仁王僧舍,得叶子册故书一编,有赵普中书令雍熙三年为邓州节度使日,谏太宗皇帝伐燕疏与札子各一道,其忧国爱君之深,言出乎文章之外者,虽杂陆宣公论事中不辨也。疏曰:武胜军节度使臣赵普。右臣自二月中,伏

  • 序·王得臣

      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于京师。凡十阅寒暑,始窃一第。已而宦牒奔走,辙钞本无辙字。环南北,而逮历三纪。故自师友之余钞本作绪。论、宾僚之燕谈与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辄皆记之。晚踰耳顺,自大农致为臣而归。阖扉养疴,日益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嘉靖四年十一月丙辰朔○升刑部署郎中任维贤为太仆寺寺丞○丁巳○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张瓒为南京工部尚书○复除服阕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察于本道○镇守蓟州等处太监李能奏其家人李和等青山口斩获有功已注羽林右卫小旗复求改

  • 补后汉书年表目录·熊方

    钦定四库全书补后汉书年表目录卷一同姓王矦卷二同姓王矦卷三异姓诸矦卷四异姓诸矦卷五异姓诸矦卷六异姓诸矦卷七异姓诸矦卷八异姓诸矦卷九上百官卷九下百官卷十上百官卷

  • 第三十七章 郑州会师前后·冯玉祥

    我到长安,仍是住在旧皇城一民十一年时我所建造的督军署中,省政府另设他处,此地已由于右任先生改名为红城(后来石敬亭同志为陕西主席,又改名为新城)。首先来见谈的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和我详谈陕西军政党各方情形,讨论今后治标

  •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的合传。在秦灭六国过程中,白起和王翦起了重要作。传文全面、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事迹: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国尉,精于用兵,屡战获胜,夺取韩、赵、魏、楚大片领土,攻

  • 武大烈传·张廷玉

    武大烈,临潼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授永宁知县。奸人仗万安郡王之势,恣意为非作歹,大烈予以痛惩。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自南阳攻陷宜阳,杀知县唐启泰,进攻永宁。大烈与乡官四川巡抚张论协力捍御。张论战死,其子吏

  • 卷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靖康初欧阳彻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时中书舍人高季辅上封事言得失辞旨切至上善之赐锺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

  • 卷二百十六之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六之二 朱批赵弘恩奏摺 雍正八年二月初四日湖南廵抚【臣】赵弘恩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本年正月初一日【臣】齎摺人回敬捧 御赐福字竝克食到长【臣】即郊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 恩祗领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九·佚名

    宋 滕珙 撰刑狱类谓当先正尊卑上下之分事目详见财赋类第二段此篇专论犯上之辞风教所系不宜辄用拟贷乞诏儒臣博采经史要语为一书以教学古入官之道臣闻昔者帝舜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而使契为司徒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

  • 第三章 《中庸》·林语堂

    《中庸》在儒家哲学里之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之所以把《中庸》这部书置诸儒家典籍之首,即因为研究儒家哲学自此书入手,最为得法。研究儒家哲学时,《中庸》一书本身,可说就是一个相当适宜而完整的基础。《中庸》为《四书

  • 仪礼逸经卷一·吴澄

    元 吴澄 撰投壶礼第一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賔賔曰子有旨酒嘉殽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賔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

  • 南面·韩非

    人主之过,在己任臣矣,又必反与其所不任者备之,此其说必与其所任者为仇,而主反制于其所不任者。今所与备人者,且曩之所备也.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人主释法而以臣备臣,则相爱者比周而相誉,相憎者朋党

  • 湘山野录·文莹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