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伯

五伯,桓、文为盛。然观其用兵,皆出于不得已。桓公帅诸侯以伐楚,次于陉而不进,以待楚人之变。楚使屈完如师,桓公陈诸侯之师,与之乘而观之。屈完见齐之盛,惧而求盟。诸侯之师成列,而未试也,桓公退舍召陵,与之盟而去之。夫岂不能一战哉,知战之不必胜,而战胜之利不过服楚。全师之功,大于克敌,故以不战服楚,而不吝也。晋文公以诸侯遇楚于城濮,楚人请战。文公思楚人之惠,退而避之三舍。军吏皆谏,舅犯曰:“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师退而楚不止,遂以破楚而杀子玉。使文公退而子玉止,则文公之服楚,亦与齐桓等,无战胜之功矣。故桓、文之兵,非不得已不战,此其所以全师保国无敌于诸侯者也。至宋襄公,国小德薄,而求诸侯,凌虐邾、鄫之君,争郑以怒楚,兵败身死之不暇,虽窃伯者之名,而实非也。其后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楚庄王克陈入郑,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风矣。然穆公听杞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袭郑,覆师于殽,虽悔过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东征诸夏以终成伯业。庄王使申舟聘齐,命无假道于宋。舟知必死,而王不听,宋人杀之。王闻其死,投袂而起,以兵伐宋,围之九月,与之盟而去之。虽号能服宋,然君子以为此不假道之师也。齐灵公、楚灵王之所为,王亦为之,而尚何以为伯乎?於乎,此二君者,皆贤君也。兵一不义,而几至于狼狈,不能与桓、文齿,而况其下者哉。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脱脱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宋濂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赵尔巽
  ●卷下·郑文宝
  东汉会要卷八·徐天麟
  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二·王恽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温睿临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佚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二 丁巳复辟·溥仪
  卷二·萨囊·彻辰
  卷十六·佚名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范梈

      五言古诗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  张君瀛洲人,来作武当客。始来武当时,祇着谢公屐。弟子百数辈,稍稍来服役。诛茅立万柱,空中现金碧。辛苦三十年,夜卧不侧席。以之律鬼神,故亦如矩墨。元年踰冬旱,朱火烧四国。野谷方焦熬

  • 卷324 ·佚名

    司马光 哭公素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 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 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儿痴缠过龀,亲老不

  • 卷二十二·沈德潜

    ☆康乃心字孟谋,陕西阳人。康熙乙酉举人。○王新城南书登慈恩寺塔,见康孟谋《题庄襄王墓》诗于壁云:“原庙衣冠此内藏,野花岁岁上陵香。邯郸鼓瑟应如旧,赢得佳儿毕六王。”大加称赏。入都为众公卿道之,一时名满辇下。此新

  • 表第十 宗室世系·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三 真宗·王夫之

      〖一〗  咸平四年,诏赐九经于聚徒讲诵之所,与州县学校等,此书院之始也。嗣是而孙明复、胡安定起,师道立,学者兴,以成乎周、程、张、朱之盛。及韩侂胄立伪学之名,延及张居正、魏忠贤,率以此附致儒者于罪罟之中,毁其聚讲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四十二【起旃防大渊献正月尽柔兆困教六月凡一年有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司蒋堂为淮南转运司兼发运司事堂在淮南嵗荐部吏二百员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矣 以度支

  • 卷之一千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纪昀

    奸臣传(臣)等谨案唐以前各史于权奸之臣统归列传通志因之自新唐书始分许敬宗诸人别为奸臣传凡蠹国窃权偾辕阶乱之迹并以 次胪叙厥后宋辽元史各有奸臣传使人晓然于奸慝之徒不独身罹祸谪败不旋踵即千秋万世不免斧钺之诛允

  • 王崇古传·张廷玉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由郎中始,历任安庆知府、汝宁知府。调任兵备副使,在夏港打击倭寇,在靖江追歼了一股倭寇。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此后,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他

  • 卷之四十九  燕對錄(明)李東陽 撰·邓士龙

    (燕對錄,一卷,明李東陽撰。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人。天順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孝宗朝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後受顧命,輔翼武宗。傳見明史卷一八一。此書自弘治十年二月至正德六年

  • 九、孔子五十学易辨·钱穆

    《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条解者,从来不一。《易乾凿度》云:“孔子占《易》,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作《十翼》。”田艺蘅《留青日札》云:“此言五十,即《乾凿度

  •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六四裔考【四】南安南安南即交趾与滇粤接界由广西至其国道有三从凭祥州入则经文渊脱朗谅山温州鬼门关保禄县凡七日至安越县之市桥江由思明府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一·高晋

    蠲除【臣】等谨按史册所载蠲除之制一曰给复徭役一曰除其赋税一曰所赈贷勿收非时而行行之而不必遍及至若省耕省敛补助必周畿甸豫游盛推夏谚西汉制为近古然如登泰山幸中都所除逋赋赐田租者不过五县三县而止迨东汉车驾所

  • 华严经决疑论序·李通玄

    东方山逝多林寺比丘照明撰北京李长者皇枝也。讳通玄。性禀天聪。智慧明简。学非常师。事不可测。留情易道。妙尽精微。放旷林泉。远于城市。实曰王孙。有同舍国。年过四十。绝览外书。在则天朝。即倾心华严经。寻诸古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五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五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天非天斗战品第十八须弥山王上顶平地。琉璃所成。软滑可爱。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瞿]毹。种种雕镂。亦如耳珰众宝庄饰。脚践便没。举足即起。如兜罗绵。其

  •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礼普贤  金刚莲花手  说修瑜伽法  先应礼三宝  长跪合莲掌  运心对圣众  陈罪应随喜

  • 王氏医案·王士雄

    原名《回春录》。医案。清王士雄撰。周辑录。二卷。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同郡周字光远,搜集王氏自道光四年(1824)至二十三年临证验案,编辑成帙,于二十三年刊行。书中以年代为序收载外感、内科杂病、妇科等医案

  • 唯识二十论·世亲

    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引用十地经中三界唯心之句,论证外境为内识显现,阐述唯识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