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朝纲目备要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此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史籍,起自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迄止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共记两朝35年间事。南宋另有一部不知作者的《中兴两朝纲备要》18卷,记高宗、孝宗两朝事,而这部《两朝纲目备要》原名本作《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即续《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只因《永乐大典》所收此书没有“续编”2字,《四库全书》又是从《大典》中辑出来的本子,所以也不称“续编”,于是《四库全书》著录的这个书名以后就成了通称,其原名渐不为人所知。这两部佚名的《纲目备要》,其体例、格式、史笔以至最初的板刻都一致无二,因此它们很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由于宋人记载高宗、孝宗两朝历史的著作较多,所以《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就远不如《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受人重视。此书虽不知作者,但为宋人所撰则无疑,书中凡遇“昀”字就注为“御名”(宋理宗名赵昀),第12卷嘉定三年五月附记理宗朝追赠朱熹官职,下及淳祐元年(1241),据此可知其书大略作于理宗后期。作者当时尚能看到宋朝实录、国史,因此书中所记大多可信,虽然内容较为简略,但仍可补《宋史》之不足。此书还间杂议论,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的评议,一部分取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库提要》称其“叙次简明,议论亦多平允”。

《两朝纲目备要》全部章节目录

(1)二首一韵
(2)提要
(3)两朝纲目备要目録
(4)两朝纲目备要卷一
(5)两朝纲目备要卷二
(6)两朝纲目备要卷三
(7)两朝纲目备要卷四
(8)两朝纲目备要卷五
(9)两朝纲目备要卷六
(10)两朝纲目备要卷七
(11)两朝纲目备要卷八
(12)两朝纲目备要卷九
(13)两朝纲目备要卷十
(14)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一
(15)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
(16)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
(17)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四
(18)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
(19)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六

猜你喜欢
  新序·刘向
  五国故事·佚名
  南北朝杂记·刘敞
  邺侯外传·李繁
  东征集·蓝鼎元
  请缨日记·唐景崧
  中州人物考·孙奇逢
  张煌言传略·佚名
  白话旧唐书·刘昫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佚名
  台湾兵备手抄·佚名
  月河所闻集·莫君陈
  皖政辑要·冯煦
  记丁玲续集·沈从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目录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总目卷十一塞上行围奉皇太后啓驾载览西成有象即景秋晓成吟过清河示七弟及诸皇子七夕黄花路微雨密云行宫即景九松山月揽胜轩常山峪行宫八景山田滦阳别墅小金山作

  • 古诗镜卷三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乐章第三 北周 庾信 【庾信乐章疏达条畅絶去陈言布兹新令于雅颂则不足于词章则有余矣】 祀圜丘歌十二首 【隋书乐志曰周闵帝受禅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天

  • 卷六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六十六元好问四岀都二首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行过卢沟重囘首凤城平日五云多歴歴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断霞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柯劭忞

      高智耀 睿 纳麟 李桢 刘容 阔阔出 脱欢 朵儿赤 仁通 暗伯 亦怜真班   高智耀,字显达,河西人。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父良惠,夏右丞相,封宁国公。智耀登进士第,而国亡,遂隐于贺兰山。太宗召见,将用之,固辞。   皇子阔端

  • 清流党之外交观·佚名

    同、光之间,清流党之势最盛,实有左右朝野舆论之权。一时尊王攘夷之论,靡漫于全国,凡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之不遗余力。党势既盛,遇事则挟其鸱张虚矫之气,以鼓动多数无识之徒,为之后盾。朝廷于和战大计,往往为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下·佚名

    宋高宗二戊申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上在扬州。戊子,金女真万户银朱陷邓州,转运副使刘汲摄守事,敌大至,汲死之。丁亥,诏略曰:『河东、河北郡县自太原、真定失守之后,皆困攻围,官吏军民,誓以死守。在昔兵火之际,有一城固守不下,则褒

  • 卷十二·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二宋 张九成 撰滕文公章句下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防其元孔子奚取焉取

  • 卷之一千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楚元王传第六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宋祁曰母字下有也字】好书多材艺少

  • 建州女真问题·吴晗

    现在讲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问题——建州问题。建州的历史和明朝一样长。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建州是服从明朝的。从明朝初年起一直到努尔哈赤的时候都是这样,努尔哈赤曾经被明朝封为“龙虎将军”。但是清军入关以后,清

  • 卷三·王引之

    惟、唯、維、雖惟,發語詞也。《書&middot;皋陶謨》曰:「惟帝其難之。」《洪範》曰:「惟十有三祀。」哀六年《左傳》引《夏書》曰:「惟彼陶唐。」是也。字或作「唯」,或作「維」。家大人曰:亦作「雖」。文十七年《左傳》曰:「

  • 聪明品第三·佚名

    於是贤者舍利弗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天。此宝女身所问辩才。分别解说如所了慧聪明之慧。本岂达乎演畅要事。世尊问曰:於舍利弗所念云何。斯宝女者,不以聪明慧演说法要。莫造斯观。此宝女者,已得聪明无断辩才。於时耆年舍

  • 评大乘起信论考证·太虚

      ──十一年十二月作──  梁任公先生此文未发表前,予尝略闻其绪论,且微与评订焉。乃不图梁先生爱国心殷,以若能否认此论非马鸣所作,实为中国先民假托马鸣之名而作,则中国于世界学术界中当陡增无限光荣,故遂旋发表于东

  • 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教居士林讲──以我观察整个佛教所得的结果,佛教自从印度传至中国,从中国复传至日本等处,在佛教史上虽分宗别派,有各种宗派的区别,但这是因佛法流传到各时代各处所随机缘之所宜而发生的,决不是佛

  •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与《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为姊妹篇。内经言内丹修炼,而外经论处世修身。经文四十七句,每句三宁。大旨劝人敬奉天地日月,忠孝仁义,行善积

  • 平金川全传·张小山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平金川》,又名《年大将军平西传》、《年大将军平金川》。四卷三十二回。题“小山居士编次”。作者张小山,辽东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平金川》讲述讲的是年羹尧(书中作年赓尧)、岳钟

  • 春秋左氏传小疏·沈彤

    一卷。清沈彤撰。此书专以订正杜注孔疏以及赵汸、顾炎武诸人补正杜注所出现之错误。如襄公二十五年《传》:“赋车兵徒兵”,杜注云:“年兵甲士”,孔疏云:“知非兵器者,上云数甲兵,下云甲楯之数,故知此兵谓人也。”沈氏以为此处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