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宝积经

简称《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一百二十卷。分四十九会。魏晋至唐诸译家以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一卷,称“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称“新译”。此经为新旧译合编本。为一部大乘经丛书,以般若为本,泛论大乘教义之各个方面,内容颇为丰富。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如有论述般若性空的《文殊说般若会》,有论“如来藏”的《胜鬘夫人会》,论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的《菩萨藏会》,宣说净土法门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出家在家法的《郁伽长者会》,说佛身口心三密的《密迹金刚力士会》等。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编入此经的部分会的单译本、异译本达四十余种,皆收入《大正藏》第十一、十二册。

《大宝积经》全部章节目录

(1)序(大唐太上皇制)
(2)述(唐朝议郎行河南府告成县主簿徐锷撰)
(3)卷一
(4)卷二
(5)卷三
(6)卷四
(7)卷五
(8)卷六
(9)卷七
(10)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11)卷九(竺法护译)
(12)卷十(竺法护译)
(13)卷十一(竺法护译)
(14)卷十二(竺法护译)
(15)卷十三(竺法护译)
(16)卷十四(竺法护译)
(17)卷十五(竺法护译)
(18)卷十六(竺法护译)
(19)卷十七
(20)卷十八
(21)卷十九
(22)卷二十
(23)卷二十一
(24)卷二十二
(25)卷二十三
(26)卷二十四
(27)卷二十五
(28)卷二十六(梁三藏法师曼陀罗译)
(29)卷二十七(曼陀罗译)
(30)卷二十八(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
(31)卷二十九
(32)卷三十
(33)卷三十一
(34)卷三十二
(35)卷三十三
(36)卷三十四
(37)卷三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8)卷三十六(玄奘译)
(39)卷三十七(玄奘译)
(40)卷三十八(玄奘译)
(41)卷三十九(玄奘译)
(42)卷四十(玄奘译)
(43)卷四十一(玄奘译)
(44)卷四十二(玄奘译)
(45)卷四十三(玄奘译)
(46)卷四十四(玄奘译)
(47)卷四十五(玄奘译)
(48)卷四十六(玄奘译)
(49)卷四十七(玄奘译)
(50)卷四十八(玄奘译)
(51)卷四十九(玄奘译)
(52)卷五十(玄奘译)
(53)卷五十一(玄奘译)
(54)卷五十二(玄奘译)
(55)卷五十三(玄奘译)
(56)卷五十四(玄奘译)
(57)卷五十五
(58)卷五十六(大唐三藏义净译)
(59)卷五十七(义净译)
(60)卷五十八(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61)卷五十九(实叉难陀译)
(62)卷六十(实叉难陀译)
(63)卷六十一(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64)卷六十二(那连提耶舍译)
(65)卷六十三(那连提耶舍译)
(66)卷六十四(那连提耶舍译)
(67)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
(68)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
(69)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
(70)卷六十八(那连提耶舍译)
(71)卷六十九(那连提耶舍译)
(72)卷七十(那连提耶舍译)
(73)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
(74)卷七十二(那连提耶舍译)
(75)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
(76)卷七十四(那连提耶舍译)
(77)卷七十五(那连提耶舍译)
(78)卷七十六(那连提耶舍译)
(79)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80)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
(81)卷七十九(鸠摩罗什译)
(82)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83)卷八十一(阇那崛多译)
(84)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
(85)卷八十三
(86)卷八十四
(87)卷八十五
(88)卷八十六
(89)卷八十七
(90)卷八十八(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91)卷八十九(月婆首那译)
(92)卷九十
(93)卷九十一
(94)卷九十二
(95)卷九十三(後秦三藏法师罗什译)
(96)卷九十四(罗什译)
(97)卷九十五
(98)卷九十六
(99)卷九十七
(100)卷九十八
(101)卷九十九(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
(102)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103)卷一百一
(104)卷一百二(隋三藏三藏达摩笈多译)
(105)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
(106)卷一百四(达摩笈多译)
(107)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
(108)卷一百六
(109)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110)卷一百八(竺难提译)
(111)卷一百九(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112)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译)
(113)卷一百一十一
(114)卷一百一十二(失译附秦录勘同编入)
(115)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
(116)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
(117)卷一百一十五
(118)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
(119)卷一百一十七(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120)卷一百一十八(竺法护译)
(121)卷一百一十九
(122)卷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
  大乘入楞伽经·佚名
  摩尼教残经·佚名
  满愿子经·佚名
  大乘十法经·佚名
  末罗王经·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佚名
  正法念处经·佚名
  不空罥索咒心经·佚名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百五十赞佛颂·佚名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佚名
  优波离问佛经·佚名
  血盆经·佚名
  景教三威蒙度赞·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七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七【闲适古调诗六十一首】 舟行江州路上作【自此後诗为江州司马时作】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起问鼓枻人已行三十里船头有行竈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

  • 卷197 ·佚名

    刘克庄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 险绝朝鲜国,微茫海四环。 帝于焉驻跸,人以此名山。 虏讋天威近,师行雪浪间。 车旗临鸟道,草木识龙颜。 露布虬须喜,饶歌鸭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五·李公焕

    桃花源记并诗桃源经曰桃源山在县南一十里西北乃沆水曲流而南有障山东带钞锣溪周囬三十有二里所谓桃花源也

  • 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脱脱

        常秩 邓绾 李定 舒 亶 蹇周辅 徐铎 王广渊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陈绎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着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周作人

    我这所写的是民国十三年的事情,但是《顺天时报》的事却一直继续着,到民国十六年为止,所以这里记录的年代也不免要混杂一点,把其他事情跳过去,先来把这一事件结束了再说别的了。民国十五六年广东政府国共合作成功,北伐着着胜

  • 卷六 齐语·左丘明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原文〕桓公自莒反于齐①,使鲍叔为宰②,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③。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

  • 完者都传·宋濂

    完者都,钦察人。父哈剌火者,随宪宗征讨有功。完者都额头宽广,髯长过腹,禀性骁勇,乐善好施,听读史书时,闻忠良则喜,遇奸邪则怒。宪宗六年(1256)从军。八年,参加攻打鄂州。中统三年(1262),随诸王合必赤讨伐济南李王..的反叛,两战皆

  • 卷三十四、和珅之贪横·黄鸿寿

    高宗乾隆四十一年,春三月,命户部侍郎和珅军机处行走。珅本满洲官学生,应役銮仪卫,以选舁御轿。帝见其仪度优雅,因询其出身,复奏对称旨,悦之,权充总管,累迁至今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时帝英明,执法严,珅务为恭谨以娟,帝遂寝寝向用。

  • 法禁第十四·管仲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治矣。君壹置则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

  • 卷三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四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尹氏尽性之云尤精但张子所谓怨其不我爱恐非舜与孟子之意以舜五十而无父母亦无所考姑从杨氏之説可也或问二章之説曰不告而娶己见于七篇矣游氏

  • 卷五·林岊

    <经部,诗类,毛诗讲义钦定四库全书毛诗讲义卷五     宋 林岊 撰小雅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賔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賔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

  • 卷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四北山之什二之六陟彼北山言采其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赋也偕偕壮貌士子诗人自谓也陟山采望父母也偕偕从事不得养父母也以王事靡盬之故不得养其父母而且使父母思己故曰忧我父

  • 卷三十一·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空【经】&ldquo;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

  • 卷第三·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三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下孝论叙曰。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盖亦吾徒不能张之。而吾尝慨然甚愧。念七龄之时。吾先子方启手足。即命之出家。稍长诸兄以孺子可教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 (别录之六)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别录中有译无本录之二小乘经重译阙本一百一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中阿鋡经五十九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一译)右一经前后两译一本在藏一本阙 增

  • 卷第一百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论】第二楼阁城婆施罗船师主不坏回向。 【经】尔时善财童子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