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五

△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大众五百声闻十千菩萨。恭敬围绕。时舍卫城有一菩萨。名曰善顺。已於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承事供养。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住於大慈心不瞋恚。住於大悲弘济无倦。住於大喜善安法界。住於大舍苦乐平等。节量时食少欲知足。常为众生之所乐见。恒以五戒及八斋法。於某城中怜愍教化。然後复劝。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清净梵行。尔时善顺菩萨。为令众生见佛闻法。与诸人众前後围绕。将诣佛所。时天帝释。以净天眼见此菩萨。住上精进行头陀行。具净尸罗弘济坚固。便自念言:今此善顺。於诸梵行曾不懈息。将不为求帝释处耶。或贪王位及欲乐耶。作是念已,即便化作四丈夫身。至菩萨前。种种恶言毁骂菩萨。复以刀杖及於瓦石。打掷加害。尔时菩萨。住慈忍力。皆忍受之曾无瞋恨。时天帝释。复更化作四大丈夫。来语菩萨。咄哉善顺。彼诸恶人以不善言骂辱於汝。及以瓦石刀杖之属横相打害。何不令我为汝雠报。我当为汝断彼命根。

尔时菩萨告彼人言:善男子等莫作是语。若杀害者成就恶业。假使有人於我此身节节支解,犹如枣叶我终不生杀害之心。何以故?杀害之人堕於地狱饿鬼畜生。乃至虽得人身。所生父母犹不爱念。恒为众人之所憎恶。善男子,一切诸法凡有二种。一者善法。二者不善法。由不善法堕於恶趣。若依善法获於福利。尔时善顺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善恶犹种植,皆随业所生。何有苦子因,成熟甘果者,现见法如是,智者应思惟。苦报酬恶缘,为善常安乐。

尔时天帝所化之人。闻是言已,自念不能令彼菩萨为杀害业。忽然不现。尔时天帝复更化作金银宝聚。令诸丈夫至菩萨所。作如是言:汝可方便取此珍宝随意所用尔时菩萨告彼人言:诸善男子莫作是说。所以者何。夫盗业者能令众生贫穷下劣无依无怙。假使我贫命不存济。终不行於不与取法。诸君当知。凡夫愚冥贪求覆蔽。何有智人行不与龋尔时善顺菩萨。而说偈言:

积财虽千亿,贪著心不舍。智者说此人,在世恒贫苦。彼虽无一物,安住舍离心。智者说斯人,世间最富贵。

智者离诸恶,一切皆端严。愚夫由作罪,举身皆鬼陋。智者劝修善,愚夫恒为恶。宁受智毁骂,不用愚称赞。

时彼天帝所化之人。闻是言已怅然而去尔时天帝。复自亲试持俱胝金。至菩萨所作如是言:我先於此舍卫大城。波斯匿王。与馀丈夫有所诤论。须得一人为我曲证。汝能为我作证人者,当用此金而以相奉。尔时菩萨告帝释言:仁者当知。夫妄语者为不善业。既诳自身。亦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由於妄语。能为一切恶之根本。趣不善道。毁清净戒。能坏色身。口气常臭。所出言词为人恶贱。尔时菩萨。重说偈言:

妄语之人,口气常臭,入苦恶道。无能救者,夫妄语者,诳於自身。亦诳天龙,摩睺罗等,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涂。

汝设与我,满阎浮金,我终不能。作於妄语。时天帝释闻说是已,忽然不现。

尔时天帝。复令舍支夫人日光夫人及於五髻诸夫人等往菩萨所重加试炼坏其禁戒。时舍支等即与五百盛年女人。以香涂身花妆藻饰。於後夜分至菩萨前而作是言:我等女人年色姝盛愿亲枕席相与为欢。尔时菩萨。以无染眼观彼诸女。告之言曰:地狱畜生阎罗王界。诸狂乱者,不正心者,耽昏臭秽脓血不净。爱恶罗刹是汝亲友。非诸天人清净眷属。尔时菩萨。重说偈言:

愚人昏迷念不净,耽染臭秽脓血身。诸欲迅灭归无常,永沈地狱阎罗界。假令变化如汝等,色身殊胜满世间。我无一念贪染心,常生如梦如怨想。

时舍支等虽尽变态。而彼菩萨曾无贪染。各还天宫白帝释言:我观善顺志愿坚固。当成正觉无有疑也。所以者何。彼於我等无少贪爱。俱生厌离。尔时帝释虽闻此言:犹怀忧恼如箭中身。恒作是念。彼人必当毁夺於我。无有疑惑。我今应往重加试之。於诸愿中的何所愿。作是思已至菩萨前。舍去憍慢头顶礼足。以偈问曰:

仁今勤修净梵行,於诸欲愿何所求。为求日月释梵天,为求三有诸王位。尔时善顺菩萨。以偈答曰:我观日月释梵天,世间王位三有报。

一切无常不坚固,何有智者为兹愿。

尔时天帝闻此颂已,复白菩萨。若如所言为求何愿。於是菩萨。以偈答曰:我本不贪世间乐,但求不生不灭身。勤修方便济群生,愿同登彼菩提路。

尔时天帝闻是颂已,心生安乐。必知菩萨不求释位。欢喜踊跃。以偈叹曰:汝言弘济为群生,此心广大无与等。愿破魔军证甘露,由斯恒转胜法轮。

尔时天帝说是偈已,恭敬旋绕礼菩萨足。忽然不现。尔时善顺菩萨。於其晨朝。入舍卫城游化往来。得劫初时阎浮金铃。其铃价直过阎浮提。

尔时菩萨持此金铃。於四衢中高声唱言:此舍卫城谁最贫穷。当以此铃而施与之。时有最胜耆旧长者,闻是语已奔走而来。白菩萨言:我於此城最为贫穷。可持此铃而施於我。尔时菩萨语长者言:汝非贫者,所以者何。於此城中。有善男子贫中最贫。应以此铃而施与之。长者问言:谁为此人。菩萨答言: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为贫者,时彼长者,谓菩萨言:莫作是说。何以故?波斯匿王。富贵多财库藏盈溢。珍奇贿货用无穷荆云何乃言贫中最贫。尔时菩萨。於大众中。以偈答言:

设有伏藏千亿馀,以贪爱心无厌足。犹如大海吞众流,如斯愚人最为贫。由此复令贪增长,展转滋蔓相续生。於现在世及未来,彼无智者常贫匮。

尔时善顺菩萨说此偈已,与诸大众。即便往诣波斯匿王。於时彼王。方与长者五百馀人。算数校计库藏财宝。菩萨尔时前白王言:我於此城往来游化。得劫初时阎浮金铃。其铃价直过阎浮提。我於彼时窃作是念。於此城中有最贫者,当持此铃而施与之。复更思惟。城中最贫莫过王者,今赍此铃愿以相奉。王既贫穷为我受之。尔时菩萨。作是言已,重说偈言:

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王恒多赋税,横罚无过人。爱著於国城,不观来世业。

於世得自在,不能荫群生。见诸贫苦人,曾无怜愍念。耽染於女人,不惧於恶道。邪乱未常觉,岂非贫穷者,

若人知净信,归依佛法僧。於身及命财,常念不坚固。知不坚固已,於彼不迷惑。能於身命财,永得常坚固。

若能勤念住,乐於不放逸。彼人名富贵,善财常安乐。如火焚烧时,不厌於林树。王今亦如是,贪爱无厌足。

水不厌於雲,海不厌於水。王今亦如是,何有厌足时。日月常巡历,不厌於四方。王今亦如是,终命无休息。

如火焚烧时,不厌於草木。智人亦如是,未尝不行善。如水不厌雲,如海不厌水。智人亦如是,不厌善增长。

王位虽自在,毕竟归无常。一切皆不净,智者应舍离。

尔时波斯匿王闻斯语已,内怀惭愧。谓菩萨曰:善哉仁者,汝虽善劝我犹未信。今汝斯言:为汝自说为有证乎。菩萨答言:汝不闻耶。如来应正等觉。具一切智今者现与无量大人乾闼婆阿修罗等。在於舍卫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当证大王是贫穷人。王言仁者,若如汝说。我愿相与往见如来。听闻教诲归依供养。菩萨答言:大王当知。如来境界非诸凡愚之所能测。破烦恼慢哀愍众生。已於圣智能知此世及於来世。若有善根胜意乐者,虽在极远佛常加护。若知我心。欲令大王於我生信。必当来此为我作证。尔时菩萨。即於王前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以偈颂。请如来曰:

如来真实智,悲愍诸群生。愿知我深心,垂哀为作证。

尔时菩萨说偈请已,於彼大地忽然震裂。五百声闻十千菩萨。梵释诸天及於龙鬼。无量众生围绕如来。从地踊出。善顺菩萨。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先於此舍卫城中。游化往来。得劫初时阎浮金铃。其铃价直过阎浮提。我於尔时便作是念。若有众生於舍卫城最贫穷者,当以此铃而施与之。复自思惟。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为贫者,何以故?恃於王位。於诸众生未尝怜愍。残剥欺夺横加侵损。贪爱覆蔽不知厌足。我以此王为最贫者,欲将金铃而施与之。王问我言:谓我贫穷谁为证者,我又答云:如来大师应正等觉。舍离烦恼瞋垢无馀。於诸众生悉皆平等。当为作证。唯愿世尊,示教利喜。

尔时世尊,为欲调伏波斯匿王。而告之曰:大王当知。或有於法。善顺贫穷王为富贵。或有於法。王为贫穷善顺富贵。所以者何。身登王位於世自在。金银摩尼车磲珊瑚。库藏盈满。当於此时善顺贫穷。王为富贵。勤修梵行。乐净尸罗。舍家多闻。离诸放逸。八斋五戒。弘济无疲。有一於此。王实贫穷善顺富贵。王今应知憍萨罗国。一切众生财物库藏。比於善顺五戒八斋坚固清净。百分千分不及其一。至俱胝分亦不及一。尔时波斯匿王。亲闻如来真实教诲。舍所憍慢。合掌殷勤瞻仰善顺。而说偈言:

善哉摧伏我憍慢,当得如来最胜身。以此王位舍於汝,愿恒为汝菩提众。我实贫穷汝为富,今知此说非妄言:王位徒为众苦因,背於白法生恶趣。

尔时波斯匿王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发於无上大菩提心。愿於众生安乐解脱生死系缚。我今愿以财物库藏金银之属。分为三分。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凡我所有园池花果。悉愿奉施最胜如来并比丘众。唯愿世尊,垂哀纳受尔时憍萨罗国五百长者,睹斯事已,皆发无上大菩提心。

尔时善顺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诸大众说於法要。令诸众生遇如来者,为不空过。

尔时世尊,告众人言:善男子等。有三无量功德资粮。於诸如来。虽有称说犹不能荆况於声闻诸三乘等。何者为三。一者护持正法。二者发菩提心。三者劝诸众生起无上愿。复有三十二法。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勤修者,则为见於如来不空过也。一者於诸如来生不坏信。二者护持正法令得久祝三者於尊重僧而不轻慢。四者於应供人恭敬亲近。五者於爱於憎心常平等。六者恒於正法乐闻恭敬。七者安住寂静离於諠闹。八者於如来乘演说无倦。九者若说法时不为名利。十者志求真实如理勤修。十一舍施。十二持戒。十三忍辱。十四精进。十五禅定。十六正慧。十七於诸众生随乐护念。十八成熟众生不忘失法。十九恒於己身善自调伏。二十以善法要调伏於他。二十一不染烦恼。二十二常乐出家。二十三住阿兰若。二十四圣种喜足。二十五勤行头陀。二十六舍不善法。二十七弘誓坚固。二十八兰若无懈。二十九植众善本。三十常不放逸。三十一远二乘见。三十二赞叹大乘。於是五百比丘。闻斯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及万二千众生。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以法教化。令诸众生获善利已,与诸比丘并馀来众。忽然不现。尔时波斯匿王。既睹斯事踊跃欢喜。便以二衣价直百千两金。而以施於善顺菩萨。作是言曰:善哉仁者,愿垂哀纳。善顺菩萨。告於王言:大王当知。我於此衣不应受之。所以者何。然我自有百衲之衣。恒挂树枝以为箱箧。一切众生无欺夺想。我既自身无慳吝心。亦令他人不生爱著。其有施者名清净施。时波斯匿王。复作是言:汝若不受愿当为我以足踏之。令我长夜安乐利益。菩萨尔时为於王故。即以双足踏此二衣。时波斯匿王。谓菩萨言:今此之衣。便於汝身为我受讫。我何所用。善顺菩萨。告於王言:汝持此衣。施於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尔时波斯匿王。如菩萨教持此二衣。会诸贫人而施与之。时诸贫人触斯衣者,狂者得心。聋者得闻。盲者得见。根不具者悉得具足。由於菩萨威神力故。彼时众人俱发声言:我今以何报菩萨恩。尔时空中有声告曰:诸人当知。善顺菩萨不可以於花香饮食为报恩者,唯当速发菩提心耳。是时五百贫人。闻於空中有如是声。咸说偈言:

我等今者,发菩提心,当成正觉。说诸胜法,於诸众生,施以安乐。我乐菩提,得佛法故。

尔时波斯匿王白菩萨言:善哉仁者,汝若诣彼将见如来。愿时报我。我当随从。善顺菩萨言:大王当知。诸佛难值正法难闻。岂独大王而自往耶。当为众生作於善友。王应於此舍卫城中敕诸人民悉令随从。违王教者王法治之。所以者何。凡诸菩萨。犹有眷属围绕庄严。况於王乎。

时波斯匿王。白菩萨言:谁者是於菩萨眷属。菩萨答言:劝菩提心。是菩萨眷属。令觉悟故。劝见如来是菩萨眷属。不虚妄故。劝闻正法是菩萨眷属。获多闻故。劝见圣众是菩萨眷属。得善友故。四摄是菩萨眷属。摄众生故。六波罗蜜是菩萨眷属。增长菩提故。三十七品是菩萨眷属。趣向道场故。菩萨有斯眷属。庄严侍卫。能摧魔军。至师子吼。登最胜处。

尔时波斯匿王及诸大众。欢喜踊跃。九千众生离烦恼垢。得清净眼。佛说是经已,善顺菩萨。波斯匿王。及诸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佚名
  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佚名
  卷四·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慧立
  序·牧云通门
  十一面神咒心经·佚名
  净慈要语目次·永觉元贤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优婆夷志·圆信
  卷十八·佚名
  省庵法师传(附录)·宝贤
  卷第二十一·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七·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一九五八年初夏,星期日上午。地点:北京某胡同的一个杂院。「幕启」一个杂院: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还有个小后院,有房四间。院子不大,房屋也不多,但人口不少,显着热闹,故邻居赠以“大院”的称号。只能看见前院

  • 人境庐诗草·卷一·黄遵宪

    ○感怀世儒诵《诗书》,往往矜爪嘴,昂头道皇古,抵掌说平治。上言三代隆,下言百世俟,中言今日乱,痛哭继流涕。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手持《井田谱》,画地期一试。古人岂我欺,今昔奈势异。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

  • 卷十四·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四      宋 韩淲 撰七言律诗 至日夜坐怀伯臯 故人何在在乾封想见书灯焰吐虹节物正随云物转君心应与我心同梅花未有水边蘃枫叶已无山外丛何日持杯相劳苦夜长霜重听鸣鸿 有怀尹贤良玉

  • 卷四十三·谷应泰

      ○刘瑾用事武宗正德元年春正月,以神机营中军二司内官太监刘瑾管五千营。瑾,陕西兴平人。故姓谈,景泰中自宫,为刘太监名下,因其姓。成化时,领教坊见幸。弘治初,摈茂陵司香。其后得侍东宫,以俳弄为太子所悦。太子即位,时瑾掌

  • 1940──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庚辰·郭廷以

      1﹐1(一一,二二)   甲、蔣委員長廣播,勉國民加緊實行精神總動員。  乙、粵北余漢謀/部敗敵軍於翁源。   丙、贛北我軍克高安東北祥符觀。   丁、雲南專科以上學生向龍雲獻旗。  戊、新縣制開始實行。   

  • 班马异同卷二十二·倪思

    宋倪思编李将军列第四十九史记一百九李广苏建第二十四汉书五十四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户部为遵旨等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一月十四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内开:查四库馆自七月起至九月止所进各书,该总裁等抽阅书内俱有错悞记过,均应议处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经籍考史【传记下】宋朱子伊洛渊源録十四卷朱子字元晦婺源人後徙建阳从李侗学得列圣道统之传举进士累官秘阁修撰諡曰文淳佑初从祀孔庙事蹟具宋史道学传【臣】等谨案马考传记类

  • 卷十·佚名

    尚穆王童名:思五郎金。乾隆四年己未三月二十六日降誕。父:尚敬王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恩龜樽金,號仁室。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淑徳【向氏高嶺按司朝意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乾隆五年庚申八月十七日生,乾隆四十

  • 张澹如·佚名

    张澹如先生小传张先生名鉴字澹如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人也少颖异绝伦富于治事才遇疑难事立断不移晷在逊清之季年浔镇以殷富著而俗习囿于固僿鲜具世界眼光者惟先生与伯兄弁群公创立学校开风气先遐迩因以成材者甚众先生家故

  •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苏舆

      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故數者至十而止,書者以十為終,皆取之此。聖人何其貴者?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

  • 卷四十一【起昭公元年尽元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一【起昭公元年尽元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昭公【音义】【陆曰昭公名裯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逊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

  • 出处·魏裔介

    圣人不畏多难,而畏无难。[容斋随笔]讲学论政,当切切询人。若夫去就语默,如人饮食寒温,必自斟酌,不可询人,亦非人所能决也。[胡安国]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吴其]与其进而负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李衡]圣贤处世,出有出的道理

  • 跋·彭绍升

    居士传跋儒佛之道。泥其迹若东西之相反。然循其本则一而已矣。知归子之学。出入儒佛间。初未尝强而同之。而卒不见其有异。所谓知本者非耶。既以自利又欲利人。上下数千百年。凡伟人硕士。有契斯道者。采其言行。比以

  • 瓦格纳事件·尼采

    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是本篇幅很小的书,共有序、正文12节,还有2则附言。尼采在书中称赞比才的音乐而贬抑过去好友瓦格纳及其代表的浪漫主义为颓废的音乐。他认为瓦格纳是欧洲近代文化疾病的表现,因此做

  • 玉室经·佚名

    玉室经,原题「德州草浑李成之述」。其生平不详。从经文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以卦象论内丹,分禁戒、炉鼎、日月、四象、长黄芽、论日月、风雨、戊己、祸福、乾坤、入室、通玄,凡十三章。各

  • 永嘉集·玄觉

    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玄觉早年学天台,参拜六祖慧能后改入禅门。本书即以天台止观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揭示禅定的用意及修行历程。全书共

  • 回向轮经·佚名

    一卷,唐尸罗达磨译。经中说回向发愿之法及说大回向轮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