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夜叉授记品第十

尔时复有八亿夜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悦皆得称心。生希有心得未曾有。知佛世尊智慧无尽最尊最胜无所罣碍不可思议。复更得闻法门次第。於佛世尊作导师想。复於佛所作无尽慧想。彼诸夜叉知佛智慧无有尽已,於佛正法生爱乐心。彼於佛法甚爱乐已,为供养故。发勤精进。亦以偈赞曰:

我等今赞利世者,以佛智力具足故。无尽无量如大海,故人师子身无等。须弥可得知轻重,虚空可得知广狭。如来所有智慧力,一切不能得测量。

知诸众生敬信心,是故应受皆已度。於其度者知所趣,故佛无比亦无等。随彼所修善恶界,一切生处受其身。知彼根信所应受,故佛无比亦无等。

贪欲恶行瞋恚行,及以痴行佛悉知。憍慢嫉妒亦如是,故佛无比亦无等。众生於此多所失,如来善知彼业道。世尊知彼甚捷利,故佛无比亦无等。

善逝善见诸世间,随其方面所失者,及以语言所丧失,世尊见彼悉无馀。於六道中几时住,随彼多少所受苦。及其所受种种身,世尊一切悉知见。

随其烦恼力所起,造作方便及与业。随业所受种种苦,导师一切悉了知。随其所求解脱道,於佛法中已出家。精勤修学圣道已,尽诸烦恼佛悉知。

於佛法中有凡夫,虽得出家不知义。诽谤明人微妙法,世尊亦复善见彼。彼诸诽谤正法人,业行所得众苦恼。随其地狱久近住,如来亦能具足知。

於佛深得敬信已,出家受持正法藏。观察诸法皆悉空,断除一切诸有道。不愿一切诸趣身,观察此身犹如幻。知诸音声亦如响,坚住道者佛亦知。

赞叹无等大导师,我今所得福德聚。以此福德愿成佛,亦愿众生成自然。

尔时世尊知夜叉众深心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人中师子所现笑,唯愿说其笑因缘。一切诸佛非无因,而现微笑人中月。今此大众皆怀疑,以见导师微笑故。

唯愿世尊除其疑,皆令此众得欣喜。今於佛所得信者,及知微妙正法者,其心坚固不动者,愿佛宣说令彼闻。此诸大众皆怀疑,一切瞻仰如来面。

今日当有何等事,唯愿世尊断彼疑。今日谁现大神力,今日谁发大精进。今日佛共谁亲友,於此大众愿显现。善哉牟尼愍世间,唯愿断除诸疑惑。

天人大众若得闻,今日必当大欣喜。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曰:善哉马胜汝所问,今当大利诸世间。由汝能问笑因缘,故叹汝善解我意。

我今尽当答彼义,汝当一心专谛听。知诸夜叉心意已,我为世间现微笑。夜叉诸众心敬信,以知菩提寂灭故。叹佛真实功德已,发心趣向大菩提。

为知诸法空寂故,除遣一切所有相。於诸趣中愿舍已,发心趣向大菩提。以禅定力知诸阴,但是世谛不取著。不著诸有如莲花,发心趣向大菩提。

於诸有中障碍事,彼见空故不为缚。知佛菩提无上已,彼等能修菩提行。诸生老死皆悉空,此即无上菩提道。知法自性空寂已,能得安隐大菩提。

知阴自性空寂已,寂静菩提性亦难。所修菩提行亦空,此智能知非凡了。能观智慧性自空,所观境界皆寂灭。知者亦空知是已,是人能修菩提道。

当知空亦性自空,相愿亦复无体性。若有人能如是知,是人能修真实行。天人大众闻是已,心生欣喜获利益。一切於佛敬信已,心住菩提寂静句。

今此殊胜供养已,夜叉之众心清净。此诸智者舍鬼道,於善趣中久受乐。彼於未来多亿佛,以神通力一念中。於多佛土修供养,即於佛所获得忍。

於诸世界不起相,智者能以神力往。观此世间犹如化,智者游行无所著。此等勇猛供诸佛,当得无上大菩提。亦得无上净佛土,其中当度无量众。

彼等当成世间解,一切同号无边智。名闻十方寿千劫,寂灭智慧寿命等。彼等所有声闻众,犹如静夜诸星宿。彼悉易得大菩提,一切无有苦难事。

天人大众闻是已,为於菩提心踊悦。

其心坚固发精勤,以精进力持诸行。△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

尔时复有八亿紧那罗众。大树紧那罗王以为上首。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等。供养如来及闻授记已,甚生希有未曾有心。作是思量。此实希有未曾有事。以其众生不可得故。无命者故。无生者故。无有人故。无摩那婆故。无养育故。无寿者故。无有我故。亦无我所故。以诸阴故名为众生。一切诸阴亦不可得。以其界故名为众生。一切诸界亦不可得。以有入故名为众生。一切诸入亦不可得。以有业故得有果报。而彼行业亦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一切菩萨亦不可得。一切诸佛亦不可得。世尊虽尔而复与诸菩萨授记。以何义故。如来与诸菩萨授记示其名号。显现业报说其当来。菩萨大众复显诸佛神通之力。又复说於正法之力。亦复显现庄严佛土。宣说众生有业有报。又复说於清净佛刹。示显菩萨游诸佛国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复演菩萨往彼供养。亦说供养殊胜神变。又列供具微妙希有。又复说於经若干劫当得作佛。其佛住世经若干劫。其佛当有若干声闻。彼佛灭後正法住世经若干劫。何故如来舍诸众生入般涅槃。尔时大树紧那罗王。生此疑已,与八亿紧那罗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我等闻佛所记已,甚生疑惑大智慧。既说授记复言空,我於二说不能解。既说空寂离自性,法界平等无变动。而复如来受供养,此事云何众中月。

佛既说於无有生,而复说发菩提心。於无量智二种说,此言秘密我不解。云何言灭不可得,而人师子说有死。唯愿如实为记说,除断我疑令无馀。

云何佛说犹如幻,又复显示生天中。於释师子如是说,此秘密教我不解。佛说诸法无所依,而复说依善知识。此是世尊秘密语,我实不解人中雄。

云何说於无所堪,复教众生修诸业。降伏怨敌天中尊,秘密之说我不解。云何佛说性自空,复言观空得解脱。我今於此不能解,愿无边智断我疑。

云何佛说事尽灭,复说诸法性寂灭。我今唯愿无等等,开显此等秘密说。云何端正修伽陀,显示诸法如虚空。而愚痴人毁谤法,死必堕於大地狱。

大雄恒说诸天道,又复说於诸馀趣。既言此等由作业,复道无有作业者,不可胜者所宣说,种种差别不可知。我今於此生疑惑,唯愿世尊见除断。

既言善业无可集,复说修行得菩提。沙门法王如是说,此亦我等不能解。云何说法不可尽,而言谤者罪可毕。无量智慧愿开示,我於是中大有疑。

如来既说真际法,复言颠倒及施等。无翳净眼灭罪者,此义唯愿为我说。馀无有能为我等,宣释如是所疑事。唯有如来能断除,是故我敬一切智。

尔时世尊闻大树紧那罗王等问诸疑已,以偈答曰:汝言说空复授记,於此二事不能解。诸法若是不空者,佛不为其说授记。以何因缘如是说,诸法若有体性者,

一切常住不可转,彼应不减亦不增。诸法体性本自空,犹如平正清净镜。能现一切诸色像,如是当知一切法。法界无有变异相,汝於一切供养物。

一一诸分当观察,何等分中而有相。法界常住无变异,智者应当如是观。诸凡夫人悉迷惑,无智慧故不能解。汝言佛说无有生,复说发心为难解。

汝等今当一心听,十力所说秘密义。凡夫没溺生死河,亦复系心著彼处。心常怀於想颠倒,故受生死诸苦恼。从本已来未闻法,我若为彼定说者,

凡夫愚人於此法,转复增长诸疑惑。彼闻菩提胜利益,其心专注於彼果。其心又复生味著,自然胜智无能过。汝言无灭复有死,此二我今不能知。

於此一心应谛听,我当为汝真实说。为彼计常诸众生,是故如来说於灭。恒见诸有皆衰坏,无有一法是常者,汝言诸法犹如幻,复言生天怀疑者,

学人凡夫善趣等,是法不定故如幻。如汝所言无有依,复言依止善知识。欲求弃舍依止故,善友为说无所依。汝言毕竟无堪能,复言有作我不解。

当观车为众分成,亦观车有所作事。若复有人著於我,亦复取於我所为。我为是等说无堪,虽复如是非无作。汝言一切性自空,复疑观空得解脱。

颠倒愚痴无智者,不能了知体性空。从於妄想分别生,虚妄攀缘故被缚。为化如是众生故,善逝说於性非有。如汝所说事尽灭,一切诸法性亦灭。

迷惑无智诸众生,妄分别故生渴爱。譬如渴者见阳焰,以忆想故增长渴。愚人复为虚妄害,於无所有起分别。渴者妄生见水想,阳焰之处水本无。

妄想所害诸众生,於诸不净起净想。愚痴凡夫爱所缚,彼秽恶中性无净。譬如阳焰似水相,彼中体性实无水。如是身中无净色,身色亦复性非净。

愚痴凡夫颠倒见,妄作净想而被缚。虽说诸法如虚空,亦说谤者堕地狱。愚人闻之生怖畏,智者虽闻心安隐。世间体性自空寂,愚痴无智起我想。

彼等若闻性空教,怖畏不得更受生。彼等毁谤妙空法,皆由计著我见故。如人系缚於虚空,是无智人堕地狱。我本所说诸善趣,及为世间说馀道。

说有作业而不失,亦夺其执有作者,一切诸趣犹如梦,我为汝说如是知。梦中无有去来相,颠倒见者著去来。我既演说有作业,十方推求无作者,

譬如猛风吹诸树,其树相触则火出。其风及树不作念,言谓我等能出火。虽复如是而火生,当知有业无作者,汝言福德无积聚,复云善得菩提果。

我今真实为汝说,汝当专谛至心听。譬如世人得长寿,其命至於百馀岁。然彼岁数无聚积,一切缘集亦如是,汝言诸法无有尽,复言我说业可毕。

观空法者无有穷,随世法故业有荆我虽说有实际法,颠倒亦非实际外。颠倒愚痴众生辈,不能了知真实际。紧那罗王当谛听,为具智慧勤进者,

一切诸相皆一相,所谓无相应当知。若能解入於一字,我为智者说菩提。一切诸法皆无作,此说阿字总持门。一切菩萨之所行,无边之相我已说。

此亦能入一切法,所谓阿字总持门。一切诸法皆寂灭,示阿字门令得入。树紧那罗应当知,此亦阿字总持门。一切诸法无分别,入此法门已宣说。

紧那罗王应当知,此亦阿字总持门。一切诸法无自性,示阿字门令得入。树紧那罗应当知,此亦阿字总持门。一切诸法无有边,以阿字门说诸法。

紧那罗王应当知,此亦阿字总持门。尽无尽法我已说,应说一切法无荆一切十方诸如来,已说无尽总持门。一切诸法无有门,物无有故现非有。

此亦即是总持门,由是能入阿字门。於诸不可思议法,诸佛依实能显示。树紧那罗应当知,此亦阿字陀罗尼。一切诸法无所趣,我为智者说菩提。

此亦即是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一切诸法无有来,若不修者则不得。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诸法假名皆当有,推其自性不可得。

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一切诸法无自性,推其自性不可得。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陀罗尼佛所说,一切诸法不可得,以法自性无故然。

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树紧那罗应当听,一切诸法离思念。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陀罗尼善逝说。诸佛世尊已显示,法无实故无障碍。

此亦是其总持门,当入阿字陀罗尼。一切诸法无障碍,无有能障诸法者,此亦是其总持门,入阿字门我已说。一切诸法无有生,智者当知唯一相。

彼一切法无生者,当知是法无有名。一切诸法无有生,其生本来不可得。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若法无实无生者,不可睹见不可示。

诸法自性不可得,是故无有能见者,一切诸法无有比,是故一相无有相。譬如虚空无有等,一切诸法亦复然。一切诸法无增减,非一非二非焦恼。

亦非是冷复非热,以非有故不可见。无有曲相及直相,亦复无有明闇相。亦无见闻诸相等,是无所有陀罗尼。非是谄曲非正直,无有卷舒诸相等。

亦无瞋恚及欣喜,复无起作与寂灭。无有入相及出相,无进无退无来往。亦复无眠及无寤,离觉知相应当知。非是其眼复非盲,无有能见及暗障。

亦无开相及闭相,非是调伏非不调。非是掉动及止息,亦非世间非涅槃。非是真实非虚妄,如是当知佛境界。为欲调伏世间故,断除汝疑我无疑。

第一义中无人能,除断一切他疑网。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闻佛说於总持之门。心大欣喜。既欣喜已发勇猛心。即时化作八亿重阁。此诸重阁或在树上。或莲花上。或在山上。皆是七宝之所庄严。彼诸重阁。皆以种种众宝之盖种种宝幢。而用庄严。复以种种宝花旒苏。种种杂色缯采旒苏。而为庄饰。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并及八亿紧那罗众持香山中所有水陆一切诸花。以散佛上。既散佛已,一一各昇七宝重阁。绕佛三匝。复以水陆所有诸花。重散如来复绕三匝。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及与八亿紧那罗众。从重阁下复绕三匝。顶礼佛足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卻住一面。思念如来过去现在无量功德。尔时世尊知大树紧那罗王及八亿众深心乐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善逝非是无缘笑,天人所供如实说。众睹佛笑悉怀疑,众见最胜如初月。妙色世尊谁今日,於无二法起胜慧。我於今日怀疑惑,唯愿人尊除我疑。

谁於佛法得净心,如来由彼现微笑。唯愿如来为记说,言说中胜断我疑。是时一切诸大众,若闻佛说皆欣喜。愿除彼等诸疑惑,如佛所教皆能行。

是故最胜两足尊,除断疑惑为记说。愿为紧那罗王等,及为一切诸众生。尔时世尊复以偈颂答马胜言:善哉马胜知时问,我今为汝分别说。

由汝问故我显示,众人当得佛功德。汝当清净专一心,听希有事勿乱意。所谓善逝最胜智,无有障碍大知见。紧那罗王设疑问,为利一切诸众生。

我今说彼当来果,谛听我当断汝疑。树紧那罗八亿等,王及臣民诸眷属。是等於我供养已,从此命终生天上。从此已後九亿劫,流转在於人天中。

具足修习五神通,得智自在心自在。彼於那由他佛刹,是人师子遭化生。身处天宫而不动,恒受禅悦安隐乐。彼於九十千万劫,在於人天流转已,

各各自於佛刹中,皆得成於无上道。其劫号曰常照曜,於彼劫中成佛道。此皆一生补处人,彼智慧者当得佛。彼佛国土无一人,非是修行成熟者,

皆是一生补处人,无求声闻二乘者,一切皆是大菩萨,为世明者悉生彼。悉是一生补处人,後当皆得成佛道。彼土诸大菩萨众,安住弘誓大愿中。

我於无量诸佛刹,皆悉修治令清净。彼菩萨愿甚广大,於长夜中善思量。以其清净信乐心,各自修治已佛刹。彼诸佛土妙庄严,远离一切诸烦恼。

其地遍有诸宫林,解脱一切诸恶道。所有诸过及八难,彼佛国土悉皆无。既修清净佛刹已,众生便即易调伏。如是世尊天中天,为紧那罗说授记。

彼时一切诸大众,闻已心皆大欣喜。

猜你喜欢
  降胎品第三·马鸣
  卷之七·即非如一
  序·宗鉴
  释氏稽古略卷二·觉岸
  卷第七十六·霁仑超永
  卷七十七·佚名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宝亮
  卷十五·僧祐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金刚仙论 第八卷·佚名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胡兰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四·曾国藩

      陆放翁七律上三百六十二首  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饣卞,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

  • 第四十三出  荣封·陆采

    【荷叶铺水面】〔末众随上〕承圣旨。到蜀中。蜀中花柳春正融。万紫千红。看游人夹道逢。锦江水通。画船似龙。绣阁珠帘。十里香风。太平时。乐事浓。下官王遂中是也。侄儿王仙客。去年寻取古押衙。偷得无双出宫。更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 卷四十·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易静兵要望江南占怪第二十三 【京本作「占怪象第十四」○四十四首】戈矛上,忽有火光明。兆主三军轻命战,管须 【京本作「取」】 交战我军赢,青焰不宜兵。 【火青焰小如鬼火者主兵忧。】帅衣服,无故血痕班

  • 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脱脱

        ◎文苑一   ○宋白 梁周翰 朱昂 赵邻几 郑起 和岘冯吉   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橅,可以豫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

  • ●卷十五·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五。   起宣和五年三月一日甲寅,尽十四日丁酉。   三月一日甲寅朔金人甯术割(改作尼楚赫)等至馆五日入见於崇政殿。   燕云:奉使录曰:五日甯术割(改作尼楚赫)等上殿上遣黄珦传旨卿等离军前日大金皇帝安

  • 补遗卷第一·徐鼒

    男承礼谨譔列传宗藩辽王术雅(周王孙) 岷王禋■〈氵纯〉 韩王某 赵王由棪 淮王常清(上饶王常沅) 益王由本 惠王常润 颍王由棪 邓王器■〈土鼎〉 太子琳源 桂王由■〈木爱〉 太子慈烜 遂平王绍鲲 安昌王恭■〈木枭〉 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五月辛卯朔命分守西宁署都督同知达云以原官挂印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壬辰大理寺访获强贼七名法宜决不待时 上以正当热审谕内阁停之○癸巳总督邢玠言往岁救援朝鲜经略宋应昌督兵七万有奇今倭兵不下十余万而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八月。庚寅朔。升山东按察使张勄、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辛卯。谕大学士阿兰泰、朕出巡后蒙古事情及诸奏章尔皆开看然后奏闻  ○又谕大学士等、于成龙向经缘事革职今在河工、殚极勤劳

  • 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阅看应毁各种违碍书籍黏签进呈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阅看应毁各种违碍书籍黏签进呈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三十日臣等遵旨将发下各种违碍书籍,详加阅看,内有必应全毁各书共五十种,谨先行进呈。除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戴名世、王锡侯、尹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十五七音略【二】天竺字母说象教之兴原於天竺【即厄□□】大藏一十二部原未尝立定法门以何语言文字设为教品但就竺土大衆同晓之语言声韵为之唱说其间义以音宣音由呼出音呼相系韵切从生天竺字母

  • 帝系四·徐松

    宗室杂录一太宗雍熙元年正月十一日,以皇侄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初,廷美徙房陵,诸子皆从行,至是并受封,仍厚赐缗钱,遣高品卫绍钦送之治所。以起居舍人韩检、右补阙刘

  • 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吕思勉

    光启四年(888年)二月,僖宗不豫,自凤翔还京。既至,改元曰文德。三月,崩。群臣欲立吉王保。杨复恭请立寿王杰。更名敏,又更名晔,是为昭宗。昭宗亦唐室贤主。史称其意在恢复旧业,号令天下,观其所为,信为不诬,而惜乎其时之不可为也。

  • 卷五 益稷第五·孔颖达

    益稷禹称其人,因以名篇。[疏]传“禹称”至“名篇”○正义曰: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以此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禹先言“暨益”,故“益”在“稷”上。马、郑、王所据《书序

  • 卷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二刑部尚书秦惠田撰吉礼十二圜丘祀天宋史太祖本纪干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百官奉玉册上尊号礼志干德元年始有事于南郊自五代以来丧乱相继典章制度多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四有五结。谓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嗔结欲界五部

  • 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清·吴谦撰。成书于1742年。全书3卷, 5. 5万字。卷一, 论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六经各病脉证、阴阳表里、阳毒、阴毒诸证等, 凡三十五篇; 卷二, 列表热里热阴热阳热、恶寒背恶寒、恶风、头痛等四十九证,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