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竺法护译)

△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比丘众六万人俱。皆悉住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诸声闻众所知识。尔时世尊,於中食後。入於三昧。此三昧威神力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时诸释梵天。护世四王等。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合掌向佛。以此三昧威神力故。尔时净居天。欢喜天子。善欢喜天子。大欢喜天子。贤欢喜天子。善受天子。兜率陀天。自在天。大自在天。一切诸天。大众净居天等。各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於一面一心而祝尔时净居天众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菩萨所行相貌。摄受诸法。过去诸佛之所说者,唯愿演说分别显示。为利益安乐多众生故。怜愍世间利安天人。为未来诸菩萨。於如来般涅槃後。闻此法者生欲乐心。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实自知不生疑悔究竟安住不放逸行。值遇於苦不生退转。时净居天众及兜率陀天。向於世尊,说是语已默然而祝时有天子名金刚摧。为诸天众。请於世尊,而说偈言:

百福德满故问此,人天敬爱故问此。住不放逸故问此,多众医王故问此。无过法句愿显说,诸音最胜世明慧。能断百千诸疑悔,能放众明故问此。

犹日能破诸黑闇,如月净明除郁蒸。於怨於亲生平等,难忍能忍犹如地。亦如净水洗尘垢,如火能烧烦恼网。三有意净故问此,无碍智辩望宣说。

如医疗治众生病,如毗沙门多财宝。赈给穷下贫苦者,如雲能灭三种热。是句最胜唯愿说,若破烦恼众苦箭。烦恼众垢奸谄诈,善能调伏施安乐。

念众生故故问此,惭愧明慧念坚固。大尊无奸离谄曲,无相德聚故问此。瞋恚怨嫌永寂灭,於诸众生安乐忍。和颜悦色视众生,常以欢喜先意语。

於诸众生亲友想,度诸众生至彼岸。合指十爪一心请,十力善逝众生宝。唯愿时说断众疑,天人闻此道行已,见於第一诸相貌,使彼得知大丈夫。

尔时世尊,告金刚摧菩萨摩诃萨言:金刚摧。汝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所有相貌。使菩萨摩诃萨得知如是,大德金刚摧菩萨言:我听受是因缘。世尊作如是言:有百八相。金刚摧。菩萨乘人应当知。何等为百八梦中所见。已有梦见如来身共语见妙身。复次梦见如来默然。复次梦见如来覆头坐。复次梦见如来背坐。复次梦见如来身红色。复次梦见如来彩色画身。复次梦见如来去。复次梦见如来为他说法。复次梦见如来神通虚空中行。复次梦见如来般涅槃。复次梦见阇维如来身。复次梦得如来舍利。复次梦得如来发。复次梦见如来未曾见塔。复次梦见如来宝庄严塔。复次梦见如来神通塔。复次梦见如来光。复次梦闻如来声不见身。复次梦见如来身。复次自梦见花鬘香涂覆如来上。复次自梦见如来著垢腻衣。复次自梦闻未曾闻法。复次自梦为人说未曾闻法。寤已无所显示。乃至不念。又见未曾见法师。复次自梦坐法座为他说法。复次自梦得无畏。复次自梦见道常复次梦见如来经行。复次梦见如来转法轮。复次梦见如来般涅槃塔。复次梦得如来衣。复次梦得如来钵。复次梦独见一如来。复次梦见如来多人围绕。复次梦见如来盖。复次梦见如来革屣。复次梦见如来坐。复次自梦与如来食。复次自梦与如来衣。复次自梦与如来花。复次自梦入山。复次自梦裸形。复次自梦四维行。复次自梦见未曾方。复次自梦浊水中行。复次自梦见雲雨。复次梦见地旋。复次自梦在豺狼野干中行。复次自梦玻复次自梦堕山无所依仗。复次自梦被缚将杀。复次自梦刀剑中行。复次自梦虚空中行。复次自梦手捉炬火。复次梦见菩萨逾宫出城。复次自梦得经。复次自梦闻陀罗尼声。复次自梦闻三昧声。复次自梦闻方广经声。复次梦某甲法师声。复次自梦梦中得偈。复次自梦梦中得经说。复次自梦闻法藏声。复次自梦闻他方世界如来名。复次自梦闻他方世界某甲菩萨名。复次自梦入海去。复次自梦集宝。复次自梦在须弥山顶。复次自梦上山。复次自梦上到山顶。复次自梦上树。复次自梦见龙象。复次自梦乘龙象。复次自梦乘马。复次自梦发真实誓愿。复次自梦见果树。复次自梦见花树。复次自梦见未曾见城。复次自梦见阿耨大池。复次自梦见天子。复次自梦见龙。复次自梦见馀阎浮提去。复次自梦见著白衣。复次自梦宝鬘在头。复次自梦见花鬘在头。复次自梦取散花。复次自梦打鼓馀人作乐。复次自梦见日蚀月蚀。复次自梦以不净自涂。复次自梦作王。复次自梦作王辅相在大众中行。复次自梦乘乘往园林中去。复次自梦见未曾见方土聚落僧坊房舍人众。复次自梦得盖。复次自梦为多人说法。复次自梦入聚落。复次自梦施系桥梁。复次自梦集船。复次自梦见雲雷电。复次自梦得力著铠仗。复次自梦得器物。复次自梦示众生道。复次自梦入园林中。复次自梦见众穀聚。复次自梦治众生玻复次自梦受记声。复次自梦觉道。复次自梦得满瓶。如是金刚摧。是名百八相。若见如来覆头坐者,是人见善知识修善说法因缘。为作留难。应以无碍心修集说法所须。此是说初相。复次金刚摧。梦中见如来背坐者,前为出家人作留难。为听法人作留难。此人令常当敷施法座。劝多众生。听法如是,得除业障。是七地初相。亦是从初地至七地。处处地相。复次金刚摧。若梦见如来泥像。是菩萨初地相。是人曾毁呰说法师故。此人应於经像前若如来塔前。以无碍心。顶戴灯供养。如是用净业障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画像者,此菩萨是见五地中处处相。是人应以花香供养佛像。此是菩萨六地处处地见相。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如来行者,此人应勤修精进。当勤修受学读诵。此是菩萨三地见相。此人常应法施。又应扫如来塔。破除憍慢以此净业障。见馀菩萨诣如来所。是何相。见如来向食之处。此是初地相。见如来向经行处。是第二地相。见如来向说法处。是第三地相。见如来默然坐。是第四地相。见如来静处坐。此是五地相。见如来行?贝者,是六地相。见如来疾走。是七地相。若见如来作神通。是八地相。见如来变化。变化去者,是九地相。见如来行去回顾共语说空。是十地相。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知为众生说法不知所说,是第二地相。是人於如来般涅槃後。毁呰说法师。不自知过。此人当求善知识。供养听闻善法。不求其过如是,净除业障。闻佛说施。是初地相。闻说戒是二地相。闻说忍是三地相。闻说精进是四地相。闻说禅是五地相。闻说般若慧是六地相。闻说大悲是七地相。闻说无碍是八地相。闻说三昧是九地相。闻说成就力是十地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虚空中神通行者,此是七地相。闻受道记。此人常应修尊重默然。修习成就甚深忍。如是疾成正觉。见如来在虚空中。是初地相。见如来食是第二地。见光是第三地。见说法是第四地。见现神通是第五住地。见入三昧是第六住地。见放光见如来虚空中行去。是第七住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如来般涅槃者,此人前谤法。出家谄曲求利。应勤供养三宝奉施说法之人。一心三时精进。如是以净除业障。见前五地处处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阇维如来。是人口恶知识。见毁法随喜。此菩萨初地。此人发菩提心不久。是人应於七日七夜中持灯。若说法人前。若如来塔前一心忏悔。於日中昼三时。劝众人听法。以此净除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得如来舍利。此说菩萨三地。梦中亲近如来。闻受记得度。梦住馀地。得如来舍利。如是相得如来发是初地。梦得如来爪是第二地。梦得舍利是第三地。梦得齿第四地。梦得牙第五地。梦得白毫第六地。梦得手第七地。梦得冠第八地。梦见阇维如来全身不散第九地。见如来全身第十地。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得如来发不散。此是菩萨第九住地。梦佛前授菩提记。除生死业障。梦得在家时发是初地。梦得出家时发第二地。梦市中得发说第三祝於城中得发第四祝於城门中得说第五祝於外得第六地。於园观中得第七地。於乘上得第八地。於虚空中得第九地。於三昧中得第十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塔。此菩萨少业障。少许魔业若亲近善友。善解法忍。得陀罗尼。此是一切十地相。见如来泥塔。此说是菩萨初地。见石塔第二地。见石泥像说是第三住地。见栏楯塔第四住地。见石柱围绕是说第五住地。见金覆塔是说第六住地。见宝塔是第七地。见铃网覆塔是第八地。见若七地初见是觉魔业。若九地十地见。是不颠倒见。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庄严塔。不久觉菩提道。为诸天忆念。此是菩萨第八祝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神通塔。此生当净业障。此是菩萨第八住地。若菩萨忆念。此应离恶知识。应初住修信。二住修智。三住地多修信解。四住地久修行。五住地修净信解。六住地修平等心。七住地第一义解。第八住地修庄严佛土。第九住地授持。十住地住不颠倒。若住馀初祝当知是魔业。若七住人不可欺诳无巧方便。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闻如来声不见形。是菩萨四地。以住自在地。破见佛地众生出家谄曲说法。此人应昼三时夜三时修净心。如是净除业障。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供养如来。说是菩萨初地乃至九地。如是菩萨能成就陀罗尼。是菩萨诸佛所念。此菩萨应修平等心。如是疾成无上道。若梦住供养如来。此说菩萨初地相。若坐与者,是说二住地。若庄严与。此说是三住地。共自眷属与者,是说四住地。与多人共与。是说五住地。若与自眷属及与多人共与。是说六住地。一切庄严成就与。是说七住地。若称赞与。是说八住地。若作神通与。是说第九住地。觉一切魔事。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见以花鬘香末栴檀供养如来塔此是菩萨见初地五地处处地。是前少行檀波罗蜜。觉已忆念此相。生长施心。此说是初地相。生长戒心说是二地。生长忍说是三地。生长精进是见四地。生长禅是见五地。生长无碍心。疾遍一切不退转地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著垢腻衣。此菩萨多法障。是初地处处。见一向憎疾回向缘。是见初地离憎爱。回向是见二地。若身见第三地。若心见是第四地。若梦中见是第五地。若成就菩萨。梦中少梦见受报。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闻未曾闻法此菩萨曾供养多佛。多世中作说法师。此说见初地处处乃至七地。此如说修行。此疾觉菩提。若闻种种说是见初地。若有疑心。犹欲更听。是见第二地。若闻已断疑。是见第三地。若闻说陀罗尼。是见第四地。若闻说佛相者,是见第五地。若闻第一义谛。是见第六地。若闻说一切法。是见第七地。如是地地知。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未曾学法。学已不忘不失不见。若忘失此菩萨前身。为利养心不清净心。法施。今应以清净供给。摄取学人。以无谄曲心。求一切物。供给说法学问人。以此净除业障。若初地二地闻法不失。是见初地。若觉失是见二地。此觉魔业业障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未曾见法师。此菩萨为诸菩萨所忆念少业障。觉已得见明此菩萨说。是六地初地。若说偈不说经是说初地。若说经是说二地。若说经说偈是说三地。若说种种是说四地。若说甚深是说五地。若说无碍是说六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梦在法座说法。此菩萨前身为佛敷法座。此菩萨是甚深法忍器。是见第八地初相。若梦乐说是说初地。若非乐说是说第二地。若忍乐说是说第三地。若无辩说是说第四地。若说凡夫界是说第五地。若说声闻界是说第六地。若说菩萨界是说第七地。若说佛界是说第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知得无畏。此菩萨过一切业障。过八地见九地处处。若梦得无所畏。所说众人乐闻。此菩萨是见初地。若梦得无畏说法得财。此菩萨见第二地。若得法利无畏。此菩萨见第三地。若见善知识无畏。此菩萨见第四地。若思善心无畏。此菩萨见第五地。若得身安乐无畏。此菩萨见第六地。若心乐无畏。此菩萨见第七地。若得通无畏。此菩萨是见第八地。若得记无畏。此菩萨见第九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道常此菩萨纯善。心向道不退转是十地处处见。若见道场不见树。是说初地。若见树不见菩萨。是说第二地。若见多树围绕。是说第三地。若见叶具足成就。此菩萨是说第四地。若见花叶具足。此菩萨见第五地。若见果成就。此菩萨见第六地。若见敷坐。此菩萨是见第七地。若见人围绕。此菩萨是见第八地。若见龙围绕此菩萨见第九地。若见天围绕散花闻欢喜声。此菩萨见第十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如来经行。此菩萨应勤修精进。勤修法施。安慰眷属不求其过。若菩萨是七地处处见。若见如来不净地经行。此菩萨是初地。若见净地经行。此菩萨见第二地。若见敷座经行。此菩萨是见第三地。若坐者,此菩萨见第四地。若见树围绕。此菩萨见第五地。若见散花。此菩萨见第六地。若见高座覆上者,此菩萨见第七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见如来转法轮。此菩萨是不退转。是七地初地。见处处地。净无业障。若见座。是菩萨是见初地。若见敷座。是菩萨是见二地。若见敷杂色座。是菩萨见三地。若见散花於座。此菩萨是见四地。若见种种宝覆盖高座。此菩萨是见五地。若闻空中歌颂称叹声。此菩萨是见六地。若见白盖以宝网覆上。此菩萨见十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见如来般涅槃塔。此菩萨是初地八地处处见。近无上道。少於业障。若见尘土坌塔。此菩萨是见初地。若见净无尘者,是菩萨见二地。若上生草。此菩萨是见三地。若见青草覆上。此菩萨是见四地。若见种种杂花树围绕。此菩萨是见五地。若见花果树围绕覆上。此菩萨是见第六地。若见种种杂姓众生围绕。此菩萨是见七地。若见幢盖聚集。此菩萨是见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得如来衣。此菩萨是见初地八地处处地相。此菩萨应勤修成就念佛智。此菩萨少於业障。若得如来垢腻衣。此菩萨是见初地相。若得如来净衣。是见二地。若得如来染衣。此菩萨是见三地相。若得如来打衣。此菩萨是见四地相。若得如来放光衣。此菩萨是见五地相。若得如来一衣。此菩萨是见六地相。若得如来三衣。此菩萨是七地相。精进相不精进相除魔业。是菩萨有疑。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得如来钵。此菩萨佛所忆念。是见八地。此菩萨是闻明法器。修无业障忍。如是趣无上道。若得污不净钵。此菩萨是初地。若得空净钵。此菩萨是二地。若得满钵味。此菩萨是三地。若得满钵花。此菩萨是四地。若得满钵果。此菩萨是五地。若得满钵食。此菩萨是六地。若得满钵香。此菩萨是七地。若得满钵花鬘香。此菩萨是八地。若得如来衣钵。此菩萨是九地。若虚空中得如来钵。此菩萨是十地。此菩萨应觉魔业。除初业不勤修。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一如来。应静处勤修空三昧。此菩萨是八地杂业障。应勤修净心。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於梦中见如来。多人众中见如来身。此应忍乐摄取多人。此菩萨一切地处处见。相应勤进修道。若见居士杂姓人围绕如来。此菩萨是初地。若见王者众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二地。若见婆罗门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三地。若见王围绕如来。此菩萨是四地。若见龙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五地。若见四大天王围绕如来。此菩萨是六地。若见帝释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七地。若见梵天围绕如来。此菩萨是八地。若见净居天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九地。若见菩萨围绕如来。此菩萨是十地除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得如来盖者,此菩萨最後地处处见地。解魔业杂业。求利养疾趣向。若见草叶盖。此菩萨是初地。若见竹盖。此菩萨是二地。若见桦皮盖者,此菩萨是三地。若见大盖者,此菩萨是四地。若见铁叠盖者,此菩萨是五地。若见铜盖者,此菩萨是六地。若见金盖者,此菩萨是七地。若见七宝盖者,此菩萨是八地。若见铃网盖垂下者,此菩萨是九地。应觉六地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革屣。见一切十地。此菩萨应勤修精进趣向。此菩萨受记系在受记界。若向村间见革屣者,此菩萨是初地。若僧坊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二地。若园观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三地。若经行处见革屣者,此菩萨是四地。若房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五地。若坐禅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六地。若河水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七地。若山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八地。若空中见革屣者,此菩萨是九地。若神通见革屣者,此菩萨是十地。除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坐。此菩萨是初地六地。此菩萨应乐修寂静少於业障。未成就业无敷座。此菩萨是初地。敷座。此菩萨是二地。显现敷座。此菩萨是三地。若敷种种座坐。此菩萨是四地。毕竟敷座。此菩萨是五地。若善敷好座。此菩萨是六地。应觉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与如来食。此菩萨是七地见初地相应。勤修精进趣向道。此菩萨少於业障。若见如来入家中立施食者,此菩萨是初地。若在家中坐施食者,此菩萨是二地。若门外立施食者,此菩萨是三地。若市中施食者,此菩萨是四地。若城门中施食者,此菩萨是五地。若僧房中施食者,此菩萨是六地。若房中施食者,此菩萨是七地除魔业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於梦中。自知施如来衣者此菩萨是六地初地。此菩萨应勤修无相三昧趣向菩提。若恭敬心施如来衣者此菩萨是初地。若施如来白衣者此菩萨是二地。若施染衣者此菩萨是三地。若施如来杂色衣者此菩萨是四地。若施如来金色衣者此菩萨是五地。若施如来杂宝衣者此菩萨是六地。若施如来色衣者此菩萨是七地。若施如来天衣者此菩萨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知施如来花。此菩萨是六地处处相。此人多业障善根难生。若梦中施如来曼陀罗花。此菩萨是初地。若散花施者此菩萨是二地。若种种杂色花施者,此菩萨是三地。若以花著如来上。此菩萨是四地。若自手以花著如来手中此菩萨是五地。若以天花施如来此菩萨是六地除魔业。除二种人初业多疑悔者,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梦入山生疑心生谤。当知多有业障。多有病痛少於智慧。此人应於一切众生生无碍心。以此心趣向菩提此菩萨。是五地初地见。此菩萨应七年中昼夜六时起清净心。初地明慧相当勤具安乐具。供给二地。第三地供养三宝。第四地应勤修甚深法忍第五地。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见裸形。当知自无业障。当知见初地。若城中自见裸形。是见第二地。若阿练若处见裸身。是见第三地。若山中见裸形。此见第四地。当知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见自趣四维去。此菩萨舍善知识。是见初地。少於智慧懈怠多忧多恼。为多人所笑。多於病痛。心多狂癫。为善根故求於出家。复还入俗。贫苦无有财物多玻为利养故谤毁法师谤法不信不解。当还生正直心亲近法师。勤修一切施无碍心趣向菩提。此菩萨乃至解於六地。此菩萨以软中上心。除害过罪。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趣向未曾见方。此有魔业业障。此菩萨三地处处见地。应勤修净根供养三宝净初地。若勤修空见第二地。修法忍见第三地。乃至住六地。自知此菩萨见初地。出入多於善根。亦多不善根。此舍命不生愁恼。舍恶知识。亲近信解知法人无奸伪。如是净於业障。彼以奸诈心盗法。当亲近善知识。此菩萨自梦见在浊水中去。是见初地。若自见在浊水沫中行此是见二地。若见涌没水中行。此是见第三地。若涸水中行。见第四地。若梦在清水中行。是见第五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雲雨。此菩萨多魔业。此菩萨是初地七地见。此以自在力。尧说法师。前出家为利养故。呵责法师。若法师如法教悔。常违反师语。应勤修忍辱生信解心。离於利养一向为利他。以此净业障。若见尘土雲雨。此菩萨是初地。若见黑雲。此菩萨是二地。若见乱雲。此菩萨是三地。若见雷雲。此菩萨是四地。若见电雲惊怖。此菩萨是五地。若见雨雹。此菩萨是六地。魔业地地应知。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地遥此菩萨是初地。久行初业多。初业多初业障多恐怖众生。应修无畏施众生守护三业。以此净除业障。彼若常见地遥是初业初地。破城池烧人众。此菩萨二地。若地久动是三地。发真实誓是四地。魔业是五地六地。勤修总持是七地。大威德诸天悉来集会。是八地。诸龙来增益气力。是九地。是梵天来。是十地。闻如来秘密语。地摇动地。地应觉知。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见在斗讼中。是菩萨是四地初地。若见上地。是魔业乃至七地。不勤修习摄取伏非法人。先时为利养故。违说法人。奸诈说法自活。当学方便。当善心修六波罗蜜。以此净除业障。若被呵瞋生惊畏心。是初地。梦被刀斫。是二地。若被土块杖。是三地。若被恶骂。是四地。魔不解不勤修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自玻此菩萨是二地处处地见相。世间出世间多作艰难。欲多法施复还断绝。欲多财施。复还断绝。应当供给修行法人。修无碍心修不放逸。慢修不自在慢。以此净除业障。若见在馀处地玻此觉魔业。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堕山。无所依止。先时於善心。一向诈奸多不信解。多於业障。魔业增盛。身心羸劣。受法疾得寻复忘失。生欲乐心中间放舍。若见财封舍离。若见佛法舍离。舍离忍辱。亲近恶行。不近善法。於深信解入边。不生信解。此菩萨是见二地初地。若自见刀山中行。是见初地。若自知石山中堕。是见二地。住馀地无业障无魔业。应生信心於三月中昼三时夜三时忏悔。应观世间因缘法。应修供养。如是以除业障。

猜你喜欢
  皇明名僧辑略·袾宏
  卷四十·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答陈伯达问(二则)·太虚
  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太虚
  清果禅院开堂疏·佚名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四十三·赜藏主
  卷二·印光
  卷第四十七·志磐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卷六·佚名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卷·世友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授计·陆采

    【骂玉郞】〔生上哭介〕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皓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怕芳魂怎寻。怕芳魂怎寻。度不得万水千岑。猛判弃此身同鸩。早落得

  • 第四出 伐越·梁辰鱼

    【满江红】〔外扮伍员上〕楚室亡囚。是何岁飘流吴国。追旧恨避兵江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君恩欲报心犹赤。待从头再踏越江山。兵方戢。十年仗剑意何如。眼见荆城一废墟。谁哭秦庭援兵至。至今犹自恨包胥。

  • ●卷三·冒广生

    ○费念慈词武进费屺怀编修[念兹],博雅嗜古,吴中推收藏赏鉴者,自吾友顾鹤逸外,未能或之先也。尝为余题填词图云:“不解苍茫意。竟飘零、斜簪散髻,词人而已。十成莺花姚冶甚,过眼娇春如许。漫重向、危阑孤倚。党籍家声湖海

  • 卷四·王蕴章

    昆山孙子香女兄弟三人,皆擅风雅。长曰云仙,最工五律,《咏雁字》有“蓝凭天作纸,白借羽成书”之句。次日蓝仙,适武林汪氏。其姑为雨园宫詹德配虚白老人,巾帼才子也,有《不栉吟》行世。蓝仙从之作诗,诗境益进。

  • 卷三百七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斋集赵孟坚字子固海盐人宋宗室也寳庆初登进士第入元隐居不仕兄子昻尝往之登堂良久絶不与见既去急呼童取水洗其坐处其为人孤介如此书画亦大有名

  •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赵尔巽

      ◎礼三吉礼三   历代帝王陵庙传心殿先师孔子元圣周公关圣帝君   文昌帝君祭纛祀炮京师群祀附五祀八蜡直省祭厉   历代帝王庙顺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门内,南乡,正中景德崇圣殿,九楹,东西二庑各七楹,燎炉各一。后为祭

  • 卷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四年闰七月戊午朔升刑部郎中杨应魁为北京长芦盐运司运使王敬为山东盐运司运使户部郎中李溟为两浙盐运使李全为福建盐运司运使后军都督府经历伏伯安为两淮运司运使○己未 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师入安南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五·吴楚材

    南宋纪宁宗皇帝纲 辛酉,嘉泰元年,春二月,临安大火。纲 秋七月,何澹罢。目 时吴挺子曦为殿前副都指挥使,自以世守西蜀,为国潘屏,而身留行都,不得如志,乃以贿赂宰辅,规图帅蜀;未及赂澹。韩侂胄已许之,澹持不可。侂胄怒曰:“

  • 卷九·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九 明 何楷 撰 周武王之世诗十三篇 鱼藻武王克商饮至也【按大雅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经有王在在镐之文此以知其为武王也礼君行反必告庙告庙则

  • 杂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云

  • 观音玄义卷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夫法界圆融像无所像。真如清净化无所化。虽像无所像无所而不像。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故无在无不在化应九道之身。处有不永寂入不二之旨。是以三业致请蒙脱苦涯。四弘为誓使沾上乐。故娑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四(论本第九第十)·窥基

    基撰业九门中。第五业门。不说士用果者。离三果外无别增相故 与异熟果中。唯言于那落迦受异熟果。对法第七。及因果经云。于傍生饿鬼那落迦。受异熟者。彼据下中上三品杀业所受异熟。此唯据上品唯言地狱。又此举一。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

  • 卷第六(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六(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初分之五堕初(九十一堕法)佛在舍卫城。尔时有法师比丘。名沙兰。聪明才辩。一切四众外道沙门婆罗门。无能及者。遂乃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知言非知非知言知。恒以辩巧

  • 跋改锓枯崖漫录·枯崖圆悟

    饮光破颜。神光得髓而降。前德入道机缘。其辑录者。不识几则。前有景德。后有嘉泰。况於增集之诸录乎。闽枯崖圆悟禅师。峻机妙用。独脱无依。常能有声画。又通无声诗。个个无不具眼目。世寒暑不能易其芳者。师德也。

  • 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多罗那他

    以上所述的僧伽一切部派都是由四部和十八部分出来的,因此,若是略引其端述说他们的安立,那末,解释十八部各自的见行虽然没有什么不一致,但对分裂的情况,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意见。上座部诸师的意见:最初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大

  • 白牙·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白牙》的背景是加拿大西北边陲的冰封地带,叙述了一只幼狼如何从荒野中进入人类的文明世界。这篇小说以白牙几经波折终于由狼变成了狗的传奇般的经历告诉人们:当动物不得不为解救自

  • 否泰录·刘定之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