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三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一

尔时净饭王及诸眷属。见阿修罗迦楼罗龙及龙女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呵罗竭阇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摩天。光音天。遍净天。乃至广果天。见彼供养及闻授记。又闻净居诸天说偈赞佛。复闻外道亦得授记净饭王作是思惟。是事希有不可思议。世尊如是善说。一切世间闻已咸皆欣喜。是时净饭王。以爱恋子故。情意殷勤。尔时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说法。初善中善後善。其义深邃其味亦善。淳净无杂。清白无染显说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谓分别六界法门。王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王言善哉!我今谛听。唯愿说之。佛言大王。何者为分别六界法门。大王。所言六界者即是丈夫。六触入亦是丈夫。十八意识境界亦是丈夫。大王。我所言六界即是丈夫者,我何故如是说。大王。何者是六界。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大王。此名六界。所言六界是丈夫者,所谓此也。我言六触入名为丈夫。何故如是说。大王所言触入何者,谓眼触入见诸色故。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意触入为知法故。我言六触入是丈夫者谓此也。我言十八意识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说。大王。此十八意识境界何者是。谓眼见可意色。以忆想分别而生思觉。见不可意色已,亦忆想分别而生思觉。见舍处色已,亦忆想分别而生思觉。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处法知已思想分别不可意处法知已,亦思想分别。舍处法知已亦思想分别。大王。我言十八意识境界是丈夫者谓此也。大王。地界有二种。有内有外。大王。何者为内地界。谓自身内所有。彼彼身内所有。得有取坚者强者,所谓发毛爪齿尘垢。皮肉筋骨髓脾肾肝肚。大肠小肠。大便脬膜脑胲。大王。是等名为身内地界。大王。何者是身外地界。谓身外所有。不得不取坚者强者,大王。是名身外地界。大王。身内地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大王。有时女人自分别我是女人。自分别我是女人已,见外丈夫复生分别。彼是丈夫是女人。分别彼是丈夫已,即生欲想。生欲想已乐欲和合。於彼男子而生染爱。彼男子亦作是分别。我是男子。自分别我是男子已,见外女人复生分别。彼是女人此男子。作是分别已,於彼女人而生染爱。是男子女人俱生染爱已,而便和合。以和合故而有歌罗罗。大王。彼丈夫分别及所分别事。二俱不可得。女人女人性亦不可得男子男子性亦不可得。以是不相续而生分别。彼分别亦自性不可得。如分别自性不可得。如是和合和合性亦不可得。如和合和合性不可得。如是歌罗罗歌罗罗性不可得。若自性不可得者,彼云何能生坚强。大王。当知因分别故而生有坚者强者,彼坚强生时。无所从来。大王。有时此身终为冢间死尸。彼死尸坚强想变坏时。不向东方。亦不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大王。如是当知为内身地界。大王。有时世间居处悉皆空虚。复生梵天七宝宫殿。彼宫殿坚强相生时。无所从来。如是他化自在诸天。七宝宫殿坚强生时。无所从来。如是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所有七宝宫殿坚相生时。无所从来。铁围山大铁围山。坚固牢实同一金刚坚强生时。无所从来。如是须弥山。尼民达山。育乾达山。伊沙达山。佉提罗迦山。鞞达略山。毗那多迦山。阿叶波竭那山。铁围山大铁围山。苏达舍那山。摩诃苏达舍那山。优常伽罗山。雪山香山。诸馀黑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若成时彼一切坚强生时无所从来。此大地厚一百六十万由旬。生已而祝大王。彼坚强生时。无所从来。大王。又时此世界坏。是世界欲坏时。此大地或为火所烧。或为水所漂。或为风所吹悉皆散灭。彼地为火烧时。乃至烟灰都无所见。大王譬如苏油为火所烧无有遗馀。大王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烧已灰烬不现。後为水所漂时。亦无遗馀可见。大王。譬如以盐投水消灭无馀。大王。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为水漂已亦无遗馀。大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风吹坏时无有遗馀。大王。譬如毗岚猛风吹诸飞鸟。彼鸟散灭无有遗馀。大王。如是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为毗岚猛风之所吹坏。一切散灭无有遗馀。大王。彼地界成时。无所从来。坏时无所去。大王。如是如是,内身地界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大王。彼地界生时亦空。住时亦空。生住二时体性俱空。大王。彼水界亦有二种。有内有外。大王。是内身水界谓自身内所有。及馀彼彼身内所得所摄。若水若水性若水体。若润若润性若润体。所谓此身中泪污洟唾脓血疮污肪膏髓乳胆小便。大王。如是等物。名身内水界。大王。何者是身外水界。身所不得不摄者,水及水性水体润及润性润体。大王。此名身外水界。大王。彼身内水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大王。谓如见所爱人眼中流泪苦恼所逼亦复流泪。闻法敬信亦复流泪。若遇风寒亦复流泪。眼赤痛时亦复流泪。大王。彼泪出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大王。又时身内水界增长。增长已益彼水界。能灭身内火界。彼火界灭时去无所至。大王。彼身内外界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大王。彼身内外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其水界性自是空。大王。有时彼内火界增盛。增盛已能竭身内水界。彼水界烧竭之时,去无所至。大王。彼身内水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大王。彼身内水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体性自空。大王。又时此世界坏。大王。此世界欲坏时。於虚空中。兴三十二重雲而祝遍兴三十二重雲住已,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已,经五中劫。天降大雨流注不绝。如象王尿。其後复经五中劫。降粗大雨。当於尔时,其水积满上至梵天。大王。彼大水界初生之时,无所从来。大王。又时此世界居处坏时。此世界中第二日出。二日出时。小河泉源悉皆枯荆大王。又时此世界第三日出。第三日出时。大池江河悉皆枯竭。大王。又时此世界第四日出。第四日出时。四大河本源亦悉枯荆大王。世界又时第五日出。第五日出已,大海中水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四五乃至十由旬悉皆枯荆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由旬海水枯荆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乃至千由旬亦皆枯尽二千三千四千。乃至一万由旬悉亦枯荆二万三万。乃至四万四千由旬。大海水尽皆枯涸。大王。又时大海之中馀残之水。四万由旬馀残水在。三万二万一万由旬馀残水在。後复渐荆九千八千。乃至一千由旬。九百八百。乃至一百由旬。馀残水在。九十由旬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乃至十由旬九由旬八由旬。乃至一由旬馀残水在。五里下至十多罗树。九多罗乃至一多罗。十人乃至一人。馀残水在於一人身齐咽。至腋至脐。至腰至跨。至?尃至踝。馀残水在。乃至牛迹水在。大王。当尔之时,大海之中唯有少湿相。如粗雨时乍湿乍乾。大王。譬如粗雨渧渧。如有湿未周匝。大海之水亦复如是,大王。又时大海之中所有湿处。唯润一指面。大王。彼水界渐灭之时,去无所至。亦不诣於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大王。彼水界生时亦空。住时亦空。灭时亦空。如是大王。彼水界性不可得。唯有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大王。火界亦二种。一内二外。大王。何者是内火界。大王。身内所有。及他身内所有所龋火火体火相。热体热相。所谓能消饮食者,身中所有温暖蒸热。入於热数者,大王。此名身内火界。大王。何者为身外火界。身外所有不取不受者,所谓火火体火相。温暖蒸热。大王。此名身外火界。大王。又时迦罗罗胞胎中。身内火界增盛。水界渐微。是故迦罗罗渐稠渐坚。大王。譬如铁器煎煮饧餔。以火力故渐渐稠强。大王。如是如是,以火力故。迦罗罗渐稠渐坚。迦罗罗渐稠渐坚故。名遏浮陀。遏浮陀以火力成故。名为卑尸迦。卑尸迦以火力成故。名为坚固。坚固为火成故。生於五支。如是如是,大王。彼水界为火界成熟。如是如是,彼水界渐稠渐坚故。成於肉团。大王。彼火界生时。无所从来。而能烧灭於彼水界。大王。又时当有病人。身内火界悉皆灭荆彼病人身内火界既灭尽已,所食之物不复消化。其彼病人不能消故。於後不复更能进食。不能食故。身内火界悉皆灭荆以彼人不能进食身内火灭故。必当命终。大王。火界灭时不至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大王。彼火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而彼火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空。大王。有时世界坏。世界坏时。身外火界增盛洞一。洞一已遍烧三千大千世界。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时。无所从来。大王。又时彼大火聚。遍烧三千大千世界已,还复灭荆大王。彼火灭时不至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彼大火界体性自空。非有不可得。唯是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大王。风界亦二种。一内二外。大王。何者是身内风界。自己身内。及他身内所有风界。所受所龋风风体风名。速疾不速疾体速疾名。所谓住身四支者是风。住胃者是风。行五体者是风。行诸子支者亦皆是风。遍行大小支者亦是风。出入息者亦是风。略而言之。遍身行悉皆是风。大王。此名身内风界。大王。又时身内风界增盛集合。彼增盛集合时。能枯燥水界。亦能损减火界。于时枯燥水界。损减火界已,令人身无润泽亦无温暖。心腹鼓胀四支掘强。诸脉洪满筋节拘急。彼人尔时受大苦恼。或复命终。大王。彼身内风界生时。无所从来。大王。又时彼病人。遇值良医。医观彼病人已,应病处药。随病与药故。风病除愈。大王。彼风界灭时亦无所去。大王。彼身内风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身内风界体性自空。大王。何者是身外风界。身外所有。身所不取不受者,风风体风名。速疾速疾体速疾名。大王。此是外风界。大王。又时彼外风界增盛。增盛故风界集合。集合时落叶折枝条。折树拔根。崩摧山峰倒坏大山。破析分段渐次散坏。乃至微尘。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周回旋转。大王譬如陶师以杖转轮。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转。亦复如是,如少麦糗为风所吹。碎末为尘。难可得见。如是大王。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破析作末已,成於微尘。成微尘已亦不可见。大王。譬如大猛风轮起。以一把土随风散之。乃至微尘亦不可见。如是大王。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分析作末。分析作末已,乃至无一馀残微尘可见。大王。彼外风界生时。无所从来。大王。又时夏初。彼外风界皆悉隐灭。隐灭故暑热无风。於草木上无露。以无露故。一切草木无有湿润。大王。彼外风界灭时亦无所去。大王。彼风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彼风界体性自空。大王。彼内风界及外风界。二俱皆空。体性自离。相亦自离。性亦不可得。灭相亦离。何以故?彼风界非作无作者故。大王。何者是虚空界。虚空界亦二种。有内有外。大王。何者是内虚空界。若自身内。若他身内。所受所龋所谓虚空虚空体虚空名。此身内所生。入於阴数。亦入入数。亦入界数。所有空孔窍。大王。此名身内虚空界。大王。何者外虚空界。外所有非色者,乃至无有如毛等虚空处。名为虚空。大王。此名外虚空界。大王。又时由业因缘故生诸入。彼入等生已围绕空界。是时得名入内虚空界数。大王。如是一一法中推求。无一眼入可得。唯有但用。大王。何以故空。地界清净故。如地界清净空故。如是水火风界清净故空。彼无所从来。大王。又时一切诸色悉皆坏灭以为虚空。何以故?虚空界无尽故。大王。唯内虚空界安住不动。大王。譬如无为涅槃界安住不动。当知如是虚空界遍一切处。大王。譬如有人於空泽旷野掘作泉池陂井。大王。於意云何。彼诸虚空。从何而来。王言世尊,无所从来。佛言大王。若使彼人还以土填。大王。於意云何。彼虚空界去何所至。王言无所去也。何以故?世尊,彼虚空界无来无去。何以故?彼虚空界非男女故。佛言大王。外虚空界亦复不动。性无变易。虚空界空非是有法。何以故?虚空界非男非女故。大王。何者是识界。如眼为主攀缘於色。对色知故眼识生。或能知青黄赤白杂色。亦知长短粗细。如是一切所有色等物眼识所能睹者,名为眼识界。如是若知声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触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缘所知。是名意识界。大王。又此识界不依诸根。亦不依界。何以故?大王。非地净色为眼入。非水火风净为眼入。何以故?非地界清净。及诸馀法。以为眼入及具眼入者,如是乃至非水火风界清净色及诸馀法。以为眼入具眼入者,何以故?诸法无知故。无了别故。无堪能故。非初非中非後故。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大王。如此识界了前事已,即便谢灭不复更生。彼识生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大王。何谓为眼入。谓四大所成清净色。若使诸法体性自空。何者是清。何者是浊。於诸法中无有净秽。云何於中而见净秽。如是大王。是故当知。眼入之体性毕竟空寂。前际後际皆不可得。何以故?未来未至故不可得。过去已灭故不可得。未来未来事不可得。彼眼处亦不可得自性离故。若体性不可得者,亦无男女性可得。既无男女性。何有我我所。大王。若有我我所者,是魔境界。无我我所者,是名诸佛如来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离我我所故。大王。如实了知眼入空眼入自性空。何以故?此眼入相不可得。是故此眼入体性空寂。此空离於眼入相。是名无相。於相无求故名无愿。大王是名於眼入中三空解脱门现在前。

大王。何者是耳入界乃至身入。大王。此一切法对三解脱门现前决定。趣法界究竟遍虚空不可名。不可说。不可用。不可示。无有诤论。无有语言:不可测量。大王。以眼对色者名为颠倒。如是略说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故诸法说名意境界。大王。眼入对色者往瞩取著。此眼三种碍。照瞩顺境生於爱想。若睹违境生於恚想。瞩中容境生於舍想。如是诸馀耳鼻舌身皆亦如是,其意瞩法亦复如是,若缘顺境生於爱心。缘於违境则生瞋恚。於中容境生愚惑心。如是境界是意所行意遍行。故名意境界。大王。彼意行於顺色生於贪欲。行於违色则起恚怒。行中容色起於无明。如是声香味触意所缘法。亦行三事起贪瞋痴。谓意缘顺境意法生於贪欲。意缘违境意法生於瞋恚。意缘中容境。意法生於无明。起於愚痴。大王。应当如是知。於诸根犹如幻化。知彼境界其犹如梦。大王。如人梦中与诸采女及众人等共相娱乐。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采女。大王。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众人采女毕竟是无。亦不可得。何况共相娱乐。是人但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可意色。眼见色已心生执著。生执著已,起於爱重。起爱重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於相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犹如梦中与冤共斗。是人觉已忆念梦中而共冤斗。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冤。何况斗战。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见不爱之色。心不喜乐。於不喜乐而生执著。生执著已便生瞋恚。生瞋恚已其心浊乱造作瞋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恐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处。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诸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犹如有人於其梦中为鬼所尧心生恐怖。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梦之鬼。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毕竟无鬼。何况怖也。是人但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睹色已,於舍处色妄生执著。生执著已作执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命根欲荆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怖惧。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处。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太虚
  诸佛要集经卷上·佚名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知讷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下·道宣
  卷上·佚名
  卷第二·李遵勖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一卷·无著
  卷四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无性
  慧林圆照本禅师·惠洪
  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佚名
  如来师子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左丞懋德(仁父集)·顾嗣立

    懋德,字仁父,高唐人。由中书掾除户部主事,拜南行台监察御史、内台御史、都省左司都事。历河南、燕南两廉访司副使。天历初,召佥中政院,拜左司郎中,升参议,俄拜治书侍御史。久之,迁淮南廉访使,转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召拜御史中丞,寻

  • 夏庭芝·隋树森

    夏庭芝(约一三OO——约一三七五),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家中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

  •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二王昌龄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淑气来黄道祥云覆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驾幸河东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下辇回三

  • 卷八·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八      宋 喻良能 撰七言律诗 春水 磬湖春水夜来生晓起雷声逗雨声去马来牛心莫辨鸬鷀鸂鶒眼俱明飘零花片有底急揺曳柳丝如许轻旬月烟村半风雨榆钱好为买春晴 次韵送季直弟入越 积雨新

  • 列传第十六 孙搴 陈元康 杜弼·李百药

    孙搴,字彦举,乐安人也。少厉志勤学,自检校御史再迁国子助教。太保崔光引修国史,频历行台郎,以文才着称。崔祖螭反,搴预焉,逃于王元景家,遇赦乃出。孙腾以宗情荐之,未被知也。会高祖西讨,登风陵,命中外府司马李义深、相府城局李士

  • 卷之八十三·佚名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为步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有奇为里五十有九

  • ◎何苦啕气呢·李定夷

    当参政院未开议以前,有一绝大笑话,即为约法会议之厨头与政治会议之厨头冲突,至激怒李议长不作搬家之想,遂牵掣约法会议不能迅速腾出参议院,而参政院乃无地开会。吾人初闻此事,即疑厨头一小鳅,不能兴若大风浪,即李议长亦未必即

  • 论励臣之道·陈亮

    臣闻上下同心,君臣戮力者,事无不济;上下相蒙,君臣异志者,功无不隳。春秋之时,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

  • 提要·李焘

    (臣)等谨案六朝通鉴博议十卷宋李焘撰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登绍兴八年进士官至敷文阁学士提举佑神观赠光禄大夫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焘博极载籍慨然以史学自任宋代典故尤悉力研核所撰续通鉴长编卷帙浩繁最称赡博精审今已别

  • 秦淮画舫录跋·捧花生

    画舫肇于卢陵,湖船沿于樊榭。一则因斋作记,一则在水征名。烟素横飞,工矣未也。生面独开,奇文共赏。居今况昔,断手其谁。捧花生琢钉慧早,抱璧名迟;枕葄之余,殚心述造,固已掷金声而腾纸贾矣。间综平安之游,足志建康之缺。属以秦淮

  • 卷五·佚名

    △大师立愿品第十六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心生是念。我已劝化多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此大众无不是者,此诸摩诃萨各立妙愿取净佛土。唯除披由毗师纽。贤劫中者彼亦避恶世。我念应恶世中以法味诸众

  • 卷二·印光

    卷二/书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一复包右武居士书一适接手书,不胜感愧。印光一粥饭僧耳。法门中事,概不能知。唯于净土,颇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缁素见访,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以其于禅净界限,分析明了。并佛力自力之难易得失,及

  • 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佚名

      纳摩阿(阿喇)鸦答(阿)喇叶  敬礼圣大悲藏观自在菩萨。  波答拉胜境  绿色答(嘛)字生  三世佛业母  顶严无量光  祈并眷属临  诸天非天顶髻严  恭敬跪捧两足莲  度诸穷苦中之母  致礼救度佛母

  •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并序·道宣

    (麟德元年于西明寺起首移总持寺释氏撰毕)若正于法名宝崇诚或有由贤是通俗法津之真海圣之高广以历于方如尊卑在日月明存道隆之美岂得不以凶我倒之筌蹄须证贫生之珍位者也自仙苑告就名水净济演字群品手说尘蒙随机候而说

  • 帕吕德·纪德

    帕吕德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部中短篇小说,以近乎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和前后自相矛盾的特殊魅力闻名。《帕吕德》是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被半个世纪之后的新小说派认了宗。可能叙述方式问题,使故事有点支离破碎,但正是

  • 唐代传奇·佚名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晚唐裴铏有小说专集,题为《传奇》,宋以后人遂以“传奇”概称唐人小说。唐代传奇的兴盛和发展,首先是由于城市经济繁荣,新兴的市民阶层产生了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引起了唐代文人写作传奇的兴趣。其次,

  • 徂徕集·石介

    诗文别集。北宋人石介(1005—1045)撰。二十卷。介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天圣进士。曾官郓州观察推官,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又与范仲淹、富弼等

  • 未完的忏悔录·叶灵凤

    长篇小说。叶灵凤著。1936年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小说写一名叫韩斐君的青年在上海与歌舞名星陈艳珠的相识、结合与离异的过程。陈艳珠原是一位歌舞名星,后到保险公司做事,她年轻貌美,追慕她的人很多,然而对她的私生活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