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大唐太上皇制)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沈沦於沙劫,救焚灼於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於宇宙,其小则隐於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载其通晖,周星彰其降诞。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干戈不用,梵志摧锋,甲胄无施,波旬溃旅。辟圆明之净域,启方便之禅门。慧晷耀於昏衢,慈雲清於朽宅。无得而称者,其惟正觉乎。然则教自西方。法流东夏。马鸣龙树肇阐琼编。罗什道安承宣宝偈关中道俗。虽传贝叶之文。江左黎元。未极莲花之旨。又以元魏迷於释典。宇文扇於魔风。开皇之初。暂为修建。大业之末。遽即分崩。我大唐之有天下也。

叡圣重光。文思御历。吞沙静{薛女}。练石称神。巢燧执鞭。羲农拥篲。悬法王之镜。转梵帝之轮。被正朔於蟠桃。混车书於细柳。三藏沙门菩提流志者,南天竺国。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也。年十有二。外道出家。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并历数咒术。及阴阳等。年逾耳顺。遽乃心归。知外法之乖违。悟释教之深妙。隐居名岳。积习头陀。初就耶舍瞿沙三藏学经论。其後遍游五天竺国。

高宗天皇大帝。闻其远誉。挹其道风。永淳二年。遣使迎接。

天后圣帝。应乾司契。当宇披图。令住东都居福先寺。译佛境界宝雨花严等经一十一部。

中宗孝和皇帝。循机履运。配永登枢。神龙二年。令住京下於崇福寺翻译此经。俄属灵祐亏微。绵区集祸。

乔岳之仙长往。茂陵之驾不还。朕以庸虚。谬膺不构。敬遵前旨。勖就斯编。法师寻绎故文。发挥新句。炎凉不懈。晓夕忘疲。旧翻新翻。凡有四十九会。总其部帙一百二十卷成。以先天二年六月八日。毕功进内。法师戒珠在握。慧炬明心。为法门之栋梁。启僧徒之耳目。伏愿上资七庙。八百之祚长延。下及万方。亿兆之恒逸。远迩宁谧。朝野欢娱。致浇俗於淳源。归迷生於寿域。暂乘紫机之暇。聊题缃帙之前。所有会名。具於其目云尔。

猜你喜欢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下·佚名
  卷第二十七(成字号)·朱时恩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四卷·佚名
  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卷八·佚名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跋语·智旭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法仪轨卷中·佚名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别行大般若经第七分第十六分序·太虚
  毗尼日用录·佚名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 巧聚·李渔

    〖意难忘〗(外带丑上)望眼将穿,叹锦衾白设,绣榻空悬。佳儿何处所,贤媳阿谁边?婆已失,舅孤眠。天纵一枯禅,万缘空,何须作佛,现在西天。我尹小楼自贴招词之后,终日盼望孩儿,并不见一些影响,难道盼他不至,就肯罢了不成?拚着这双老眼,日日

  • 西岩集原序·翁卷

    适时就甥馆往来棠隂栁市间知声韵之学翁氏世业也以故人人能诗而灵舒常子两先生特着常子之诗原本少陵规完矩正比竹谐丝予尝取松庐集而序之以为如秤星然谓其铢黍不爽也若灵舒则自吐性情靡所依傍伸纸疾书意尽而止乃读者或

  • 石屏集补钞·吴之振

    戴复古思家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饥寒应不免,疾病又何如。日夜思归切,平生作计疏。愁来仍酒醒,不忍读家书。游九锁天柱峰头一振衣,云开岩路雨晴时。登临欲访神仙事,纪都无汉晋碑。拍手数声龙井跃,篝灯一览洞天奇。林间安得

  • 提要·吴渭

    臣等谨案月泉吟社诗一巻宋呉渭编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人尝官义乌令入元后退居呉溪立月泉吟社至元丙戌丁亥间徴赋春日田园襍兴诗限五七言律体以嵗前十月分题次嵗上元収巻凡収二千七百三十五巻延致方鳯谢翺呉思齐评其甲乙

  • ●卷六·李攸

      庙制   元符三年,诏曰:“艺祖顺天应人,肇造区夏。太宗受命继代,底定寰宇。真宗以圣继圣,抚盈成之运,奉太平之业,登岱告成,文物典章,于斯大备。昔在仁祖,并尊千百世不祧之庙。恭惟仁宗皇帝躬天地之度,以仁治天下,在位四十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十三年六月庚子朔○补原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刘瑊为国子监司业○以右通政陈瓒为南京太常寺卿太仆寺少卿沈玄华为通政司右通政○升兵部武库司主事郭子直为广东佥事提督学政云南按察使李文续为云南右布政江西右参政程拱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杨时传·脱脱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士大夫们全部拜他们为师。杨时调

  • 卷三百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哲宗元佑四年御史中丞传尧俞上奏曰臣伏覩旱势太甚为害非轻圣心焦劳和气未应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又闻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引咎自责故以诚感格者多

  • 第十五章 27·辜鸿铭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得人心,有必要搞清楚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他;如果一个人很受欢迎,也有必要搞清为什么大家喜欢他。”

  • 春秋左传谳卷九·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左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九    宋 叶梦得 撰定公元年春王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魏子涖政衞彪傒曰将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义也大事奸义必有大

  • 卷十七·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七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文公三经【戊申】十有四年【林是年周顷王崩子匡王立春秋皆不书崩】春王正月公至自晋【杜无传告于庙】○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

  • 原道中·章太炎

    老聃不尚贤,墨家以尚贤为极,何其言之反也?循名异,审分同矣。老之言贤者,谓名誉谈说才气也。墨之言贤者,谓材力技能功伐也。不尚名誉,故无朋党。不尊谈说,故无游士。不贵才气,故无骤官。然则材力技能功伐举矣。墨者曰:以德就列,以

  • 卷二·佚名

    △本事品第二时魔妓女及魔王诸子并其眷属白佛言:希有婆伽婆。我等今者志求如是相。如是乘。如是辩才智慧。如是神通大悲方便。希有婆伽婆。具足如是智慧方便神通等法。婆伽婆。具足几法能令菩萨摩诃萨远离恶友。速得阿

  • 卷第十四·道原

    景德传灯录第十四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一人见录)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慧朗禅

  • 家世旧闻·陆游

    笔记。宋陆游(1125—1210)撰。一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此编录其曾祖以下屡使辽见闻,多载契丹人和汉人风俗习尚。录道士施术,暗示亡国之兆。言因果报应,多有附会。有《说郛》本,《稗乘》本。成书时间约在南宋

  • 十剂表·包诚

    本草类著作。清包诚撰。一卷。诚有《伤寒审证表》已著录。本书据《本草述录》整理编成。包氏认为《本草经》、《名医别录》诸书,言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方》、《外台秘要》之方,详所主而不审其因,致后人学习难得其中

  • 日讲四书解义·佚名

    二十六卷,清康熙编著。成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其书以为内圣外王之道备于孔子,孔子的心法又寓于六经。六经的精义又集中于《论语》。《论语》又得曾子、子思、孟子递相推衍,而有《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都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