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六

△勤授长者会第二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荆无复烦恼得上调伏,犹如大龙。所作已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心得自在。最上应供。众所知识。唯有阿难。犹在学地。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阿湿波。舍利弗。大目乾连。摩诃劫宾那。摩诃拘絺罗。摩诃梵颇。罗睺罗。难陀。如是等而为上首。复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皆得三昧及陀罗尼。尔时舍卫大城。有一长者,名勇猛授。富有财宝仓库盈溢。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珀摩尼真珠。象马牛羊。奴婢仆使商估等类一切众多。时勇猛授。与五百长者,游宴聚会作是议言:诸仁者,佛出世难。人身难得。时亦难遇。於佛法中以信出家。是事亦难。成比丘性亦复甚难。如法修行是亦为难。知恩报恩少恩不忘是人难得。能於佛法生信乐心是人难得。信乐成就是事复难。庄严佛法是事亦难。解脱生死倍复为难。我等为於声闻辟支佛乘而求灭度。为当发趣最上佛乘。咸复唱言:我等宁於无上佛道而趣涅槃。作是议已,前後围绕。出舍卫城向祇陀林。诣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卻坐一面。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告长者言:汝等何缘今来我所。时勇猛授。与五百长者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等诸人。同时集会作是议言:佛世难遇。人身难得。乃至解脱生死倍复为难。我等为於声闻辟支佛乘而求灭度。为当发趣最上佛乘。咸作是言:我等宁於无上佛道而趣涅槃。由此议故。今诣如来应正等觉。世尊,菩萨摩诃萨。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云何学。应云何祝云何修行。佛言:善哉善哉!汝等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诣我所。应当谛听善思念之。如诸菩萨。应学应住应所修行。当为汝说。时诸长者受教而听佛告长者,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志乐者,当於一切众生起大悲心。应广修行。应勤熏习。是故菩萨。於身命财及以妻子仓库舍宅饮食衣服车乘卧具花鬘涂香一切乐具应无所著。何以故?以诸众生执著於身。而生恶业。由恶业故。堕地狱中。若於众生起大悲心。於身命财则不执著。便生善趣。是故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志乐者,於诸众生起慈悲已,应修大舍而不求报。不求报者应住戒律。三戒清净应具忍辱。能忍诸恶应起精进。不惜身命。应修一心安住禅定。应修智慧善巧方便。应於我人众生寿命皆悉舍离。为众生故。应行布施护持净戒。为众生故。应修忍辱发起精进。为众生故。应入禅定修习智慧善巧方便。时诸长者,复白佛言:世尊,我等於身及彼妻子一切财宝资生之具。心常爱惜。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观察。於身命财能无贪吝。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志乐者,应观此身无量过患。微尘积集生住异灭。念念迁流九漏疮门,犹如毒蛇所住窟穴。其中无主如空聚落。毕竟破坏如坏瓦瓶。恶露盈溢犹如秽器。受诸不净犹如圊厕。不可触动犹如恶疮。贪美为患如杂毒食。不识恩德如未生怨。欺误於人如恶知识。痴爱为害如友猕猴。断智慧命犹如杀者,夺诸善法犹如劫贼。常求人便犹如怨雠。无有慈心犹如魁脍。难可承事如暴恶人。如箭著身触之则痛。如朽腐舍常务修治。如老弱乘难可驱策。如毒蛇箧不可附近。如逆旅馆疲苦所集。如孤独舍无所摄属。如狱卒伺害。如王者忧国。如边城警畏。如恶国多灾。如破器难持。如祠火无厌。如阳焰虚诳。如幻化惑人。如析芭蕉中无坚实。如水聚沫不可执持。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如河岸树临危动遥如驶河流终归死海。复告长者,次观此身前後因缘。初从欲爱和合而生。为长养故咽於搏食。至於生藏痰阴消之。次至黄藏将欲熟时,则变为酰次至风藏风分汁滓。各别流行成大小便。汁变为血。血变为肉。肉处生脂。脂处为骨。骨中生髓。如是身缘前後不净。若诸菩萨作是观时。复应思惟。如此身者三百六十骨聚所成。如朽坏舍。诸节支持。以四细脉周匝弥布。五百分肉犹若泥涂。六脉相系。五百筋缠。七百细脉。以为编络。十六粗脉钩带相连。有二肉绳。长三寻半。於内缠结。十六肠胃绕生熟藏。二十五气脉犹如窗隙。一百七关穴如破碎器。八万毛孔如乱草覆。五根七窍不净盈满。七重皮裹六味长养,犹如祠火吞受无厌。如是之身一切臭秽自性溃烂。谁当於此爱重憍慢。唯应观察。如借他器。犹车运载。但为养育。至菩提故。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是身众秽器,犹如贮粪瓶。凡夫无智慧,恃色生憍慢。鼻中洟恒流,口气常臭秽。眼眵虫遍身,谁当生净想。

如人执持炭,磨莹欲令白。假使至尽时,体色终无变。设欲净其身,倾河以自洗。身尽莫能净,其事亦如是,

於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五百诸长者言:若诸菩萨发胜志乐。趣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观此身四十四种。何等名为四十四种。一者此身可厌性无和合故。二者此身臭秽脓血常流故。三者是身不坚毕竟败坏故。四者是身羸弱支节相持故。五者是身不净秽恶流溢故。六者是身如幻诳惑凡愚故。七者是身疮门九处常流故。八者是身火然欲火盛故。九者是身为火瞋火猛故。十者是身遍然痴火遍故。十一者是身盲冥贪瞋痴故。十二者是身堕网爱网覆故。十三者是身疮聚疮遍满故。十四者是身不安四百四病故。十五者诸虫住处八万户虫故。十六者是身无常毕竟归死故。十七者是身顽痴於法无知故。十八者犹如瓦器生住坏故。十九者是身逼迫多忧恼故。二十者无有救护必坏灭故。二十一者是身险恶谄诳难知故。二十二者如无底坑诸欲难满故。二十三者如火受薪贪色无厌故。二十四者身无厌足贪受五欲故。二十五者如被捶打随损害故。二十六者是身不定盛衰增减故。二十七者身随心转不正思惟故。二十八者身不知恩必弃冢间故。二十九者身为他食狐狼所啖故。三十者身如机关筋骨相持故。三十一者身不可观脓血粪秽故。三十二者身不自由依饮食生故。三十三者身妄缠裹终败坏故。三十四者身为恶友多逆害故。三十五者身为杀者自残害故。三十六者身为苦器苦所逼故。三十七者身为苦聚五蕴生故。三十八者身为无主众缘生故。三十九者是身无命离男女相故。四十者是身为空应观蕴界处故。四十一者是身虚妄如梦中故。四十二者是身不实如幻化故。四十三者身为幻惑如阳焰故。四十四者身为欺诳如影像故。是为四十四种。菩萨作是观时。所有身命爱欲执著。妻子舍宅饮食衣服。车乘香鬘一切乐具。皆悉厌离无所顾恋。速能成就六波罗蜜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善得人身甚为难,莫为此身造众恶。毕竟冢间餧狐狼,勿为恶见生贪爱。凡愚迷惑痴狂故,由爱此身造诸业。此身亦复不知恩,昼夜唯增众苦缘。

机关动转常疲困,洟唾便利恒充满。饥渴寒热相煎迫,何有智者爱此身。此身无厌如大坑,徒能长养众怨害。由此身故常作恶,於无量劫受诸苦。

应念定死修胜福,正信生於佛法中。饮食衣服及涂香,长养此身来已久。谁能执持令不坏,应知无益勿耽迷。牟尼世尊难可遇,无量劫中时出现。

当於佛法生净信,恶道可畏勿随行。设令寿命千亿岁,犹惧无常生厌离。何况须臾不可保,为彼沈沦恶趣中。或有恶友来相劝,人身难得今已得。

多求财宝受娱乐,及此盛年恣嬉游。何有求财而乐者,设得守护犹勤苦。如此愚人徒妄言,是故智者应观察。财物如幻亦如梦,愚痴众生被诳惑。

刹那时得刹那失,何有智者生爱心。譬如幻师幻化事,乾闼婆城种种色。财宝如是诳凡愚,於虚妄中何有实。种种苦恼求财利,水火王贼常侵夺。

由此能为众苦因,何有智者生爱乐。有诸常怀贪爱者,驰逐财利无厌时。能於父母无慈心,乃至亲属生怨害。言语善顺心乖违,造作种种欺诳缘。

或学邪论邪咒等,夸衒伎艺如淫女。或复谄诳现柔和,或复刚强示威猛。如是无量众恶业,莫不皆由财利生。珊瑚金玉摩尼珠,是物本来如泡沫。

不能了知如幻化,为此虚诳坠三涂。弥勒世尊出现时,一生次当补我处。国界黄金而布地,是等为从何所来。劫尽世间悉烧坏,须弥河海尽燋枯。

毕竟磨灭归虚空,而此宝物何从去。种种恶业求财物,养育妻子谓欢娱。临命终时苦逼身,妻子无能相救者,於彼三涂怖畏中,不见妻子及亲识。

车马财宝属他人,受苦谁能共分者,父母兄弟及妻子,朋友僮仆并珍财。死去无一来相亲,唯有黑业常随逐。智人终不为亲爱,作诸恶业入阿鼻。

唯除业尽方得出,亲属无有能代者,阎罗使者唯考业,不问亲缘及友朋。汝得人身不舍恶,极苦今应甘忍受。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

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父母妻子无能救,唯当勤修出离因。是故应舍枷锁业,善知远离求安乐。於家妻子应生怖,恒依佛教正修行。

在家炽然为苦本,犹如炎炉甚可畏。身心燋热镇烧燃,谁有智者生贪著。爱乐修行诸佛教,无所营求为快乐。愚闇凡夫不觉知,家为苦本横贪爱。

於彼皮筋骨肉中,迷惑妄生夫妇想。不能了知如幻化,凡夫於此生贪著。智者能知此过患,世间欲乐皆捐弃。乐法当如求药想,应速舍离居家缚。

尔时五百长者,闻此法已,得无生忍。欢喜踊跃。而说偈言:庆哉获大利,诸利中最上。我等於佛法,皆生欣乐心。发趣於菩提,利乐众生类。

以善而养命,觉慧自安心。怜愍诸众生,愿当成佛道。我等皆已发,无上菩提心。金色相庄严,照明於世界。

乐菩提心者,当得如来身。大心菩提心,诸心中最上。解脱一切缚,具足诸功德。少福诸众生,於此无欣乐。

不观生死过,不乐菩提心。菩提心功德,若有色方分。周遍虚空界,无能容受者,恒河沙数等,诸佛刹土中。

假使布珍宝,供养於诸佛。有能一合掌,回向菩提心。其福过於彼,边际不可得。非唯供养福,馀福亦复然。

如是菩提心,最胜仙所说,菩提心最胜,如阿伽陀药。能除一切病,与一切安乐。我见诸众生,三火所热恼。

智者无量劫,勤苦常修习。如医王勇猛,具足菩提行。救拔众生苦,永离诸忧恼。於一切生处,终不舍是心。

勤修诸行愿,勇猛求佛法。我等得善利,我等心欣乐。今遇释师子,当得如来身。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青黄赤白红紫颇黎。照於无量无边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威光皆悉隐蔽。还绕三匝从佛顶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缘现此微笑。如佛所现非无因缘。即於佛前。而说偈言:

诸佛最上之导师,不以无因现微笑。哀愍世间利益者,愿说所为之因缘。贫乏众生无法财,应说最上大乘施。能作世间盲冥眼,愿说微笑之因缘。

於时世尊告阿难曰:汝见此五百长者今於我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告阿难。此五百长者,已於往昔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承事供养种诸善根。今闻是法得无生忍。此诸长者,从是已後不生恶趣。於人天中常受快乐。复於来世弥勒佛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及贤劫中一切诸佛。悉皆承事恭敬供养。於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读诵为他广说。过二十五劫。各於诸佛刹中成无上菩提。皆同一字号胜莲花藏如来应正等觉。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当何名此广大法门。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是法门名菩萨瑜伽师地。亦名勇猛授长者所问。如是名号汝当受持。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及诸比丘,五百长者,诸菩萨众。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佚名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三·佚名
  后序·如净
  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佚名
  卷十五·性音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下·智顗
  卷第七·佚名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二·唐慧琳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李通玄
  卷七十七·佚名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冥册·李渔

    (末扮香案吏上)生多武库缘,死作文昌吏。虽侍玉炉边,绝无香火气。小神非别,文昌星梓潼帝君座下一个香案吏是也。帝君将要升殿,则索伺候去来。(外扮朱衣使者,持册籍上)堪笑儒生不听命,临场百计求侥幸。谁知暗里点头人,胜似明中强项

  • 汤舜民·隋树森

    汤舜民,名式,号菊庄,浙江象山县人,一说宁波人。曾补本县吏,而非其志,后落魄江湖之间。与杨景贤、贾仲明等交友甚厚,天性滑稽。明成祖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 恩赍常及。所作杂剧《风月瑞仙亭》、《

  • 卷二·杜甫

    (天宝中公在京师作) 乐游园歌 (原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荡荡, 曲江

  • 卷六·郭则沄

    纳兰容若侍中《西苑杂咏》有云:“香引轻飔散玉除,下帘声彻退朝初。马前此日承恩数,也逐清班许钓鱼。”按:宋牧仲《筠廊二笔》载,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上谕部院诸臣:“朕因天气炎热,特奉两宫避暑瀛台。今幸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六王勃圣泉宴披襟乘石磴列籍【一作席】俯春泉兰气薰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寻道观【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芝【一作枝】?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

  • 魏了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

  • 读礼通考卷八十四·徐乾学

    葬考三薄葬檀弓成子髙寝疾【注成子髙齐大夫国成伯高父也】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注遗庆封之族】子髙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 卷七十七·杨士奇

    永乐六年春三月庚戌朔 命羽林前卫故指挥同知顾晃忽儿子颜沙不丁袭父职○湖广施州盘谕宣抚司土官子向墨杓耸等来朝贡马赐钞币有差○辛亥腾冲等千户所土官副千户长刀贡蛮等遣其刀怕混等来朝贡马及银器赐钞币袭衣○癸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五月辛亥朔 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徐礼为本卫指挥使带俸○壬子 发太仆寺寄餋马一千五百匹给大同官军 总督狭西三边侍郎曾铣奏延绥一镇岁派粮科与京运年例等银俱不足用况迩年岁派积逋数多卒难完办乞将原收在库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四礼部三登极仪国初定吴元年丞相率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进表引礼官引班首捧表从奉天门入至丹墀执事官舁表案于丹陛上候班首置表于案给事中先于正殿设受表案于殿中又设收表案于御座东殿中跪奏请陞

  • 三十六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乙卯,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以仁廟忌晨,凡干公事,不得出入。○備邊司啓曰:「海浪島水賊,自彌串運來糧船,潛搶之後,甘於得利,恣意出沒於兩西沿海地方,近益尤甚。若不設法善處,一番見創,則前頭之事,必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九帙无音)  第一卷  逾城(庾俱反广雅逾越跨度也)。  [(一/(匚*〡*〡*(巨-匚)))/貝]粗(莫候反三苍贾[打-丁+蔑]易也谓交易物为[(一/(匚*〡*〡*(巨-匚)))/貝]也)。

  • 论佛法为人生之必要·太虚

    ──十一年六月在安徽佛教会讲──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欲方便开演,则尘说刹说,说之终不能尽,今又安从宣扬起耶?夫佛法虽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施设,亦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存在,但吾人欲信解行证于佛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并序)·法藏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夫以。真源素范。冲漠隔于筌罤。妙觉玄猷。奥颐超于言象。虽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味常显。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七·澄观

    疏。然即缘因即是了因下。第二拣定二因。于中有二。先标二别。因有亲疏者。总示别义。疏者是了亦是缘因。亲者是了非是缘因疏。善友是缘因而必是了下。出其二相。善友是疏亦缘亦了如酵暖等。是酪了因亦是缘因疏。佛性

  • 名僧传抄·宝唱

    梁 宝亮 撰名僧传第三求那跋陀(梁言功德贤也)中天竺人也。少传五明。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风甬盈虚。世间术业。多所究竟。而志力坚明。偏习方等。以外典杂事弊释氏。乃遁游师子国。依师入道。专情学务。辞小习大。

  • 梵门绮语录·佚名

    书中所记均为尼姑庵轶事,中以男女之事为多。如“震泽新庵五宝”,记尼姑五宝与潘某有私,隔壁汝南生发现后规劝潘某。五宝设宴款待汝南生,席间大讲男女饮食大欲之必要,竟使汝南生无言可答。“盛泽净明庵天锦”,记陇西生中年丧

  • 漏网喁鱼集·佚名

    清柯某(名佚,自署悟迟老人)撰。抄本。记道光十六年(1836)至同治六年(1867)间作者在常熟地区的见闻,诸如土豪劣绅横行霸道、农民濒于绝境迭起抗争、太平军与清军战争、太平天国乡官、土地等制度政策等。中华书局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