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二

△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长。当於利养知其过失。应须舍离。若好愦闹世俗言话。耽著睡眠广营众务。乐诸戏论。如是过失皆应远离。是故应舍利养。修於少欲。舍诸愦闹乐於寂静。舍诸世话观於实义。初夜後夜远离睡眠。观察思惟随行修习。舍於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应舍。是法应修。何以故?弥勒。彼诸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养。不修少欲。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不舍愦闹。不住寂静。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不舍世话。不观实义。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初夜後夜。耽著睡眠曾不觉悟。系念思惟不舍众务。好诸戏论。於出世道不能修行。於诸众生不生慈念。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应修诸法。当须修习。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乐於少欲不生热恼。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瞋恚故。当观利养。念其得失生愚痴故。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当观利养。於亲友家慳吝耽著生诳惑故。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憍逸生高慢故。当观利养。於胜福田起於轻慢为魔党故。当观利养。众恶根本诸善坏故。当观利养。多所贪著犹霜雹故。当观利养。於亲友家瞻候颜色生忧恼故。当观利养。爱物损坏忧心乱故。当观利养。於四念处多所忘失白法羸故。当观利养。於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论胜故。当观利养。自言已得神通智慧违背生故。当观利养。先得後失怨憎生故。当观利养。互相瞋嫌说其过恶多觉观故。当观利养。为於活命营诸世业。计度思惟安乐减故。当观利养。乃至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心如淫女能退失故。当观利养。舍离智断。堕於地狱。饿鬼畜生。阎摩罗界。诸恶道故。当观利养。与提婆达多乌陀洛迦同。於法住堕恶道故。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於少欲。不生热恼。何以故?弥勒。少欲菩萨。於一切过皆悉不生。堪为诸佛清净法器。而不系属在家出家。住於真实最胜意乐。不为卑下亦不惊怖。离诸恶道堕落畏故。无能映蔽舍耽味故。众魔境界得解脱故。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诸天及人亦当爱羡。於诸禅定而不染著。住边际故。其心质直无有谄曲。於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如说修行能住圣种。同梵行者亦当爱乐。弥勒。若有菩萨智慧聪敏。於此功德能如是知。以胜意乐当舍利养。以胜意乐住於少欲。为断贪爱而发起故。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愦闹中过。若观察时。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弥勒。云何名为乐於愦闹二十种过。一者不护身业。二者不护语业。三者不护意业。四者多饶贪欲。五者增长愚痴。六者耽著世话。七者离出世语。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习。九者舍离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习。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怀染著。十三者多诸觉观。十四者损减多闻。十五者不得禅定。十六者无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诸梵行。十八者不爱於佛。十九者不爱於法。二十者不爱於僧。弥勒。是为菩萨观於愦闹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舍离诸贪瞋,不住於愦闹。若有专住彼,是过不应作。憍慢及觉观,皆由愦闹生。坏行无戒人,称叹於愦闹。

愚人乐世论,退失第一义。放逸多觉观,是过不应作。比丘舍多闻,言论不如理。损减诸禅定,常思惟世间。

耽著思惟者,何得於寂静。其心常散逸,永离於正观。速得非梵行,諠杂无仪捡。亦不曾爱佛,及爱於圣众。

弃舍离欲法,耽著非法言:我常舍千身,支分及头目。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是诸非法人,少闻便厌舍。

我昔作国王,为求四句偈。妻子及财宝,悉皆能施与。何有於智者,而不勤听法。我尝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为於百千劫,难得解脱故。汝等应欣乐,志求微妙法。若乐於解脱,最胜功德者,世间诸事业,皆所不应问。

衣食无胜利,亦不证涅槃。当称叹最胜,善来诸比丘,应敷座令坐,互说诸法要。人身甚难得,随分行白法。

读诵及禅定,汝应如是问。如来入涅槃,遗法当灭坏。比丘多放逸,乐众弃闲静。为饮食利养,昼夜谈世话。

愚人於梦中,惊怖而漂溺。自知多毁犯,当堕三恶道。应生欢喜心,独处於闲寂。若在阿兰若,志求无上道。

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憍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彼於遗法中,渐次而解脱。比丘虽破戒,深信於三宝。

是则解脱因,不应见其过。摧伏贪瞋难,勿惊於放逸。馀习法应尔,是故不须说。若清净比丘,伺他人过失。

是最非真实,不名修正法。如理修行者,当须自观察。求道诸比丘,舍离恶言论。常以欢喜心,独处於闲静。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耽著愦闹。乃有如是无量过恶。退失功德无有利益。增长烦恼堕诸恶趣远离白法。何有菩萨求善法者,闻是过失而不乐於独处闲静。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世话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住决定之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世话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住决定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弥勒。云何名为乐於世话二十种过。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闻。二者於诸诤论多起执著。三者失於正念如理作意。四者为所不应身多躁动。五者速疾高下坏於法忍。六者心常刚强禅定智慧曾不熏修。七者非时而语言论所缠。八者不能坚固证於圣智。九者不为天龙之所恭敬。十者为辩才者常怀轻贱。十一者为身证者之所呵责。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怀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摇动不安。十四者犹如倡伎随逐音声。十五者染著诸欲随境流转。十六者不观真实诽谤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称遂。十八者其心不调为人弃舍。十九者不知法界随顺恶友。二十者不了诸根系属烦恼。弥勒。是为菩萨乐於世话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憍傲於多闻,执著诸诤论。失念不正知,是名世话过。远离正思惟,身心不寂静。退失於法忍,是名世话过。

其心不调顺,远离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是名世话过。不尊敬师长,爱乐於世论。智慧不坚固,是名世话过。

诸天不恭敬,龙神亦复然。退失於辩才,是名世话过。圣者常呵责,如是耽著人。唐捐於寿命,是名世话过。

诸行皆缺减,远离大菩提。命终生忧苦,是名世话过。疑惑心动摇,犹如风吹草。智慧不坚固,是名世话过。

譬如倡妓人,赞说他勇剑彼人亦复然,是名世话过。随逐世语言,染著诸欲境。常行於邪道,是名世话过。

希求心不遂,谄曲多诤论。远离於圣行,是名世话过。愚人得少利,其心常摇动。如猿猴躁扰,是名世话过。

智慧多退失,无有觉悟心。愚者所摄持,是名世话过。迷惑於眼耳,乃至意亦然。常与烦恼俱,是名世话过。

愚人乐世话,尽寿常空过。不如思一义,获利无有边。譬如甘蔗味,虽不离皮节。亦不从皮节,而得於胜味。

皮节如世话,义理犹胜味。是故舍虚言,思惟於实义。智慧诸菩萨,能知世话过。常爱乐思惟,第一义功德。

法味及义味,解脱第一味。谁有智慧者,心生不欣乐。是故应弃舍,无利诸言话。常乐勤思惟,殊胜第一义。

如是第一法,诸佛所赞叹。是故明智人,当乐勤修习。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世话过失。思惟胜义利益功德。世尊,何有菩萨。求於如来真实智慧。而复乐於虚诳世话。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於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赖惰。二者身体沈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玻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皰。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闇浊。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为行愚钝。十四者烦恼缠缚。十五者随眠覆心。十六者不乐善法。十七者白法减损。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进。二十者为人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於睡眠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身重无仪捡,懈怠少堪任。颜色无光泽,是乐睡眠过。彼人常病恼,风黄多积集。四大互违反,是乐睡眠过。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润。声嘶不清彻,是乐睡眠过。其身生疮皰,昼夜常昏睡。诸虫生机关,是乐睡眠过。

退失於精进,乏少诸财宝。多梦无觉悟,是乐睡眠过。痴网常增长,乐著於诸见。炽盛难疗治,是乐睡眠过。

损减诸智慧,增长於愚痴。志意常下劣,是乐睡眠过。彼住阿兰若,常怀懈怠心。非人得其便,是乐睡眠过。

蒙愦失正念,讽诵不通利。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由痴起迷惑,住於烦恼中。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

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远离於白法,是乐睡眠过。彼人心怯弱,恒少於欢喜。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智者了其过,常离於睡眠。愚人增见网,无利损功德。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世间诸伎艺,及出世工巧。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於睡眠,守护菩提种。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於诸善法而生懈担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众务中过。若观察时。令诸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我耽著世间下劣之业。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六者於诸财物心怀取著。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九者其性佷戾发言粗獷。十者心常忆念勤修家业。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二十者於说法者心怀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营众务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安住下劣业,远离殊胜行。退失大利益,是名众务过。乐读诵比丘,及修禅定者,一切皆呵责,是名众务过。

常行生死业,舍离解脱因。虚受於信施,是名众务过。乐受诸财宝,不得生忧恼。住於下劣行,是名众务过。

是人多爱染,往来淫女家。如鸟入樊龙,是名众务过。常忧叹家业,恒怀热恼心。出言人不信,是名众务过。

不受尊者教,违拒而轻贱。毁犯清净戒,是名众务过。其心多忆想,勤营於世业。不能修智断,是名众务过。

贪心恒炽盛,乐著於诸味。曾无知足心,是名众务过。得利生欢喜,无利便忧恼。贪吝无仁心,是名众务过。

恼害无慈愍,增长诸恶业。爱蔓相缠缚,是名众务过。远离於师长,亲近恶知识。摈斥持戒人,是名众务过。

昼夜无馀想,唯念求衣食。不乐诸功德,是名众务过。常问世间智,不乐出世言:耽爱於邪说,是名众务过。

自恃知众务,轻慢诸比丘,犹如狂醉人,是名众务过。常伺求他短,不自见其过。轻毁有德人,是名众务过。

如是愚痴者,无有善方便。轻慢说法者,是名众务过。如是下劣业,具足诸过失。何有智慧人,爱乐而修习。

清净殊胜业,具足诸功德。是故有智人,爱乐常修习。若乐下劣业,智者当呵责。如人舍多财,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诸佛常称叹。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诸菩萨舍离殊胜精进之业。而乃发起下劣之事。当知是人。甚为少智觉慧微浅。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实言告汝。若有菩萨不修诸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我说是人非出家者,弥勒。若有勤修智断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业营众务者,我说是人。住如来教。若有菩萨。乐作世业营於众务。为所不应。我说是人住於生死。是故菩萨不应亲近。弥勒。若有菩萨。多营众务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萨。不能令我而生欢喜。亦非供养恭敬於我。弥勒。若有菩萨。於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於我。何以故?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於众务。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是故弥勒。营事菩萨。於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读诵修行演说菩萨。於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於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应当亲近供养承事。若一阎浮提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於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如是善业。如来随喜如来悦可。若於勤修智慧菩萨。承事供养。当获无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业无上最胜。超过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弥勒。若有菩萨发起精进。於智慧中当勤修习。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善说初业菩萨乐於愦闹世话睡眠众务过失。世尊,云何名为戏论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当得住於寂静无诸诤论。佛言弥勒。初业菩萨戏论过失无量无边。我今略说有二十种。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於现在生多诸苦恼。二者增长瞋恚退失忍辱。三者为诸怨对之所恼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欢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诸斗诤怨竞之心。八者造作地狱恶趣之业。九者当得鬼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软言词謇涩。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忆持。十二者於未闻经闻之不悟。十三者诸善知识皆悉舍离。十四者诸恶知识速当值遇。十五者修行於道难得出离。十六者不悦意语数数常闻。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诸疑惑。十八者常生难处不闻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碍。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诸怨嫉。弥勒。是为菩萨耽著戏论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现生常苦恼,离忍多瞋恚。怨雠生害心,是名戏论过。魔及魔眷属,皆生欢喜心。丧失诸善法,是名戏论过。

未生善不生,常住於斗诤。造於恶趣业,是名戏论过。身体多鬼陋,生於下劣家。发言常謇涩,是名戏论过。

闻法不能持,或闻不入耳。常离诸善友,是名戏论过。值遇恶知识,於道难出离。常闻不顺语,是名戏论过。

随彼所生处,常怀疑惑心。於法不能了,是名戏论过。常生八难中,远离无难处。具足无利益,是名戏论过。

於善多障碍,退失正思惟。所受多怨嫉,是名戏论过。如是诸过失,皆因戏论生。是故有智人,速疾当远离。

如是戏论者,难证大菩提。是故有智人,亦应不亲近。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

亦不近於彼,造立诸舍宅。是故出家人,不应住诤论。汝等无田宅,妻子及僮仆。乃至荣位等,何缘兴诤论。

出家住寂静,身被於法服。诸仙咸敬事,当修忍辱心。如是戏论者,增长毒害心。当堕於恶趣,是故应修忍。

囚禁及系缚,刑害而捶楚。如是等诸苦,皆由诤论生。如是戏论者,常遇恶知识。名称不增长,曾无欢喜心。

若舍於诤论,无能伺其便。眷属不乖离,当遇於善友。於乘得清净,业障尽无馀。摧伏於魔军,勤修忍辱行。

诤论多诸过,无诤具功德。若有修行者,当住於忍辱。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如是过失。令诸菩萨生觉悟心。世尊,於後末世五百岁中。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能生忧悔离烦恼不。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於後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於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时魔波旬见是事已,为诳惑故作比丘像。来到其所。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由魔波旬如是诳惑。於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护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是功德。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於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何等为十。一者於诸众生起於大慈无损害心。二者於诸众生起於大悲无逼恼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於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於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於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於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於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弥勒。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弥勒。若人於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开示演说如来真实功德。发起菩萨殊胜志乐。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难言:此经名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亦名弥勒菩萨所问。以是名字汝当受持。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及诸声闻。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论 韩 愈·太虚
  卷三·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七卷·佚名
  北山录卷第七·神清
  佛说五无反复经·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一上·远门净柱
  卷第三·李通玄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请益录目录·佚名
  卷第四·霁仑超永
  佛学院二千九百五十年圣诞纪念大会缘起·太虚
  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真歇清了
  卷之十·佚名
  佛说法灭尽经 原文·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集·杨香池

    余自幼酷嗜唫咏,然自觉性情放荡,绝少精纯之作。惟于古今名人佳什,见则爱若琪璧,辄熟诵之。诵之者再,复手录之。二十年来愈积愈多,书窗无事,乃检取惬心者,附以所见,编为诗话。正所谓未能调羹,略知辨味。若欲以此语于著作之林,则吾

  • 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九沈千运沈千运吴兴人家於汝北为诗力矫时习一出雅正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徵明元季川皆其同调也乾元中季川兄结尝编七人诗为箧中集千运为之冠诗五首感怀弟妹【一作汝坟示弟妹】今日

  • 御选宋诗卷三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八五言律诗四洪炎次韵野步意行无逺近山径自横斜烟月生秦岭风幡接暮霞影归巢幕燕声散宿林鸦屣履相随处僧垣即是家初入浙中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岊山低送客荡水逺含天乍听呉儿语初逢伧父船平

  • 卷二百十二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壬戌,詔司農寺檢察諸路所申雨澤,如有水旱特甚州軍以聞。   知秦州李師中言:「奉詔勘會昨展置甘谷城所拘占湯谷地界,係與不係心波等三家【一】,仍令王韶、劉希奭與蕃部首領指引標定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宰相朱胜非等言臣等三月二十九日请召苗傅刘正彦等到都堂谕以今国家多事干戈未弭当急防秋之计睿圣皇帝宜还尊位总揽万机苗傅等一皆听从太后诏曰吾近以睿圣皇帝授位元子请同听政国家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年六月戊午朔○己未○升吏科都给事中张秉壶为南京尚宝司卿○庚申○增设神机营坐营官一员专理火器以原任总兵官署都督佥事黄振为之○壬戌命彭城伯张勋弟熊袭祖爵○革大理寺卿李卿李香职闲住以赴任违限故也○初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伊洛渊源录卷二·朱熹

    宋 朱子 撰明道先生行状 伊川先生曾祖希振皇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妣髙密县君崔氏祖遹皇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妣孝感县太君张氏长安县太君张氏父珦见任太中大夫致仕母夀安县君侯氏先生名颢字伯淳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

  • 卷九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九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列国地名口号余纂春秋地形卷成中有所见与前人违反处既为著论复作韵语以叶之积成一百一十三首取便于学者之记诵其封疆错互险要肻綮与列代战争显著及今日川渎改易并漕运

  • 选举一七·徐松

    教授【宋会要】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未改元。七月八日,诏宗室及第人今后不许陈乞注授教授。 干道八年五月六日,权尚书吏部侍郎韩元吉言:「今岁黄定榜内应举宗子赵师烜系第一甲第十六名进士及第。窃详殿试第一甲依格合注

  • 论语集解义疏卷一·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学而第一疏【论语是此书总名学而为第一篇别自中间讲説多分为科段矣侃昔受师业自学而至尧曰凡二十篇首末相次无别科而以学而最先者言降圣以下皆须学成故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 不要盲从上级·孔子

    【原文】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②,曾③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

  • 春秋辨义卷二十一 ·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二己亥○灵王十年十有一年○晋悼十一齐灵二十衞献十五蔡景三十郑简四曹成十六陈哀七杞孝五宋平十四秦景十五楚共二十九吴寿梦二十四春王正月作三军杜氏谓鲁旧二军今増立中军缘三子各毁其乗旧军尽废

  • 卷五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谨按足利所藏五经正义者上杉安房守藤原宪实所捐也今阅周易尚书礼记文字甚佳宋板无疑其毛诗左传刻劣三书二部共题曰附释音毛诗春秋编入陆德明经典释文盖与正德

  • 春秋説卷十六·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宣公二八年春公至自防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五年一禘三年一祫大事于大庙禘祫也有事于大庙不以大书嵗祭之常也遂负天下之大恶而以善卒王法废矣方遂使齐病未

  • 卷二十三·佚名

    △劝受世利品中尔时菩萨。过是夜已,於晨朝时。正著衣服。从般茶山。安庠而行。至王舍城。为乞食故。观诸阴等苦空无常。欲求无馀大涅槃故。视地一寻。调伏诸根。所染著处。皆悉除断。不令点污。复作是念。我今乞食。无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二者假名.假名菩薩聞我三月當入涅槃皆生退心而作   是言.如其如來無常不住我等何爲爲是事故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成就具

  • 史记正义·张守节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的精力撰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