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与七十二亿诸天众俱。悉皆趣向菩萨之道。复与四天大王释提桓因梵天王等及其眷属。各有五万二千众俱。亦皆趣於菩萨之道。有四阿修罗王。各与眷属无量众俱。复与七万二千大龙王俱。其名曰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婆留那龙王。娑竭罗龙王。持大地龙王。无热恼龙王。高胜龙王。伏魔龙王。最胜龙王。月上龙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复与无量夜叉王俱。其名曰金毗罗夜叉王。阿吒薄拘夜叉王。苏支路摩夜叉王。妙意夜叉王。妙慧夜叉王。妙相夜叉王。普色夜叉王。不动夜叉王。有力夜叉王。大力夜叉王。如是等而为上首。时王舍城国王大臣。及诸四众天龙夜叉人非人等。各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种种资具。於如来所恭敬尊重而为供养。

尔时世尊,於晨朝时著衣持钵。与诸比丘及於天人百千之众。前後围绕。向王舍城阿阇世宫。佛威神力。放百千种妙色光明。百千音乐同时俱奏。雨众妙花。优钵罗花。钵昙摩花。拘勿头花。芬陀利花。缤纷而下。是时如来以神通力。随所行处。涌出宝莲。大如车轮。白银为茎。真金为叶。毗琉璃宝以为其须。於花台中。有化菩萨。结加趺坐。是诸菩萨。与宝莲具绕王舍城。右旋七匝。而说颂曰:

释种应供大商主,利乐含识令安隐。具大威德寂静心,为世依怙当入城。若欲远离老死苦,或乐游戏於天宫。或有欲破诸魔军,应近妙辩人中主。

难得闻名今出现,经百千劫修众行。以大悲心游世间,如是之尊当入城。曾行无量无边舍,男女妻室及王位。头目耳鼻并手足,衣服饮食亦复然。

已修无量施功德,证於无上一切智。以施调心固其行,戒净无缺大丈夫。成就无量忍功德,心恒恬怕当入城。俱胝劫行胜精进,念众生苦忘疲倦。

具足无量无比禅,彼梵音者当入城。智慧无量无伦匹,犹若虚空无边际。最胜人尊戒亦然,备修众行智清净。摧坏魔军能济拔,得住无忧不动位。

无等法王转法轮,彼释师子当入城。若欲成佛出兴世,三十二相以庄严。应发无等菩提心,於如来所兴供养。若欲永舍贪恚痴,及以远离诸烦恼。

速当亲近释师子,施作种种诸供养。若欲速成释梵王,各千眷属常随从。恒受天宫诸快乐,彼应亲近释师子。欲为四洲胜轮王,所愿七宝皆成就。

最胜千子咸勇健,应当供养彼胜尊。欲为长者邑中主,资财增广无有量。眷属色相悉超伦,彼应供养释师子。已得解脱及当得,皆由闻佛寂静法。

难可值遇彼胜尊,应听甘露无忧句。

尔时王舍城中男女长幼无量众生。闻此颂已即皆开悟。各齐香花宝盖幢幡无量音乐。诣如来所一心瞻仰。踊跃欢喜恭敬供养。於是世尊,将欲入城足蹈门阃。城中之地六种震动。雨众妙花及诸音乐。城中众生盲者得视。聋者得闻。狂者得心。裸者得服。饥者得食。贫者得财。时彼众生亦复不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之所逼恼。慈心相向犹如父子。彼乐音中而说颂曰:

十力大丈夫,最胜人师子。利物入都城,群生获安乐。盲瞽得见色,聋聩得闻声。颠狂复本心,裸露蒙衣服。

饥渴遇珍膳,贫窭得资财。又於虚空中,诸天百千亿。同为供养佛,竞奏诸乐音。具德十力尊,今入此城内。

城中六种动,所谓遍动等。众生无怖想,皆获大欢喜。而今此城中,一切诸众生。不为贪恚痴,慳嫉之所恼。

欣悦充遍身,慈念而相向。愿佛速入城,安乐诸群品。世尊入城时,普放大光明。人天咸奏乐,悦畅於心意。

如是诸奇特,种种无有量。天人阿修罗,莫不皆瞻奉。

时王舍城。有菩萨长者之子。名摧过咎。於里巷中遥睹世尊相好奇特端严澄诸根湛寂观者无厌。住奢摩他最上调伏。防护诸根如善调象。正念不乱如净渊池。三十二相庄严其体。彼菩萨既见是已,生极尊重净信之心。便往佛所稽首双足。右绕三匝卻住一面。复有无量百千众生。同诣佛所。无数诸天住虚空中。合掌恭敬尊重顶礼。

是时摧过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成就几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严净佛刹。於是世尊,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为欲哀愍摧过咎故。往诣廛肆。於大众中而告之言:善男子,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严净佛刹。善男子,何谓一法。此菩萨於一切众生行大悲故。以胜志乐发菩提心。云何名为以胜志乐发菩提心。应作是说。若有已发菩提心者,乃至微恶终更不作。何所不作。谓贪瞋痴。及以在家威仪调戏悉皆远离。若出家已,不复悕望名利恭敬。安住出家所修行法。云何出家所修行法。谓如实悟入一切诸法。云何所悟一切诸法。谓蕴界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入。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於诸蕴如是悟入。即为悟入一切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法。菩萨如是修此行时。亦不舍离一切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如自所观为众生说。而亦不著法及众生。善男子,是为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令佛刹具足圆满。说此法时。摧过咎菩萨得无生忍。欢喜踊跃。上昇虚空。高七多罗树。於彼众中。二千众生发菩提心。一万四千诸天及人。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法眼净。於是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色光。照无量世界。照已还来。绕佛三匝。而从顶入。是时阿难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於世尊前。而说颂曰:

自在力导师,到诸法彼岸。一切智人尊,何缘现微笑。善逝十力尊,能为诸利益。三世悉明达,何缘现微笑。

了众生心行,上中下差别。知诸想无碍,愿佛为宣说。亿那由诸天,咸来顶礼佛。愿发微妙音,充济诸渴仰。

胜定到彼岸,智慧亦复然。远离於错谬,何缘现微笑。百千诸天众,为法故来集。无量诸比丘,合掌皆愿闻。

奏种种音乐,供养於如来。善哉佛世尊,愿决众疑惑。

佛告阿难。汝今见此摧过咎菩萨昇虚空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言:善男子,此摧过咎卻後过於六万二千阿僧祇劫。於此世界。当得成佛。号寂静调伏音声。劫名离热恼。彼佛刹土功德庄严。及以声闻菩萨之众。亦如不动如来妙喜世界。等无差别。是时世尊,与诸比丘到阿阇世王宫已,各随次第。敷座而坐。时王即以种种饮食。手自斟酌。供养世尊及比丘僧。悉令充足。复以上妙衣服。奉献如来。即於佛前。踞卑床座。而白佛言:世尊,忿恨瞋恼从何而生。愚痴无智由何而灭。佛告大王。忿恨瞋恼我我所生。若不能知功德过失及我我所。名为无智。若如实知彼我我所。此即非智非非智也。大王当知。一切诸行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若无来去则无生灭。若无生灭。彼智无智亦复皆无。何以故?无有少法而能了知生与非生。若离能知。是为知也。时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应正等觉如是善说。我今宁可闻法中夭。不愿徒生寿命相续。

尔时世尊,为阿阇世劝发开晓令欢喜已,从座而去。诣耆阇崛山。洗足已敷座而坐。入于三昧。是时如来为法施故。於晡时间。从三昧起。诸大菩萨及声闻众皆从定出。於是文殊师利与四万二千趣菩萨乘诸天子俱。弥勒菩萨与五千菩萨众俱。勇猛雷音菩萨与五百菩萨众俱。如是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并阿阇世王。各将眷属前後围绕。诣如来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时王舍城。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皆共往诣耆阇崛山。到如来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於是舍利弗。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前已於王舍城廛肆之内。为摧过咎。略说菩萨摩诃萨功德庄严清净佛刹。善哉世尊,唯愿广说。如诸菩萨行不退转菩提之行。息诸烦恼。严净佛刹。圆满大愿。具足修行诸波罗蜜。远离声闻辟支佛地。履践如来所行之迹。降伏众魔制诸外道。具一切智转妙法轮。如是菩萨。乃至未得一切种智。而能决定利益安乐无量众生。世尊,今此会中为求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已,欢喜修行。于时世尊,作是思惟。今我所说非但为此现前会众。是故宜应示现神变。作是念已,放百千亿妙色光明。一一光明普照十方百千亿土。彼诸佛土所有日月天龙摩尼电火光明映蔽不现。而彼一切大小围山须弥山王。及馀诸山丛林树木。为佛光明之所鉴彻。无能现影。是时如来复现威德謦欬之声。其声遍闻十方世界。尔时东方去此八十四恒河沙等佛刹。有世界名普光明。彼现有佛号集吉祥王。而彼佛刹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是菩萨充满其土。一一菩萨。各有百亿不退菩萨。而为眷属。时彼众中有一菩萨。名曰法上。以何义故。名为法上。谓彼菩萨於众会前闻说法已,上昇虚空。高七多罗树。自隐其身。说菩萨藏法门。名陀罗尼金刚句。时彼会众咸作念言:一切诸法但有其声。何以故?即如法上菩萨。不见身相但闻其声。此声无体如彼身相。既离见闻则为法性。说此法时。会中无量得忍菩萨。遥见彼土法上菩萨。又见此刹佛放光明。及闻其声暨乎彼界。彼诸菩萨即时共诣集吉祥王如来所。顶礼佛足。卻住一面。法上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而现此瑞未曾有也。佛言:善男子,西方去此过八十四恒河沙等佛刹。有世界名娑婆。彼现有佛。号释迦牟尼。为欲召集十方世界诸菩萨故。一切毛孔放此光明及謦欬声。法上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往娑婆世界。礼觐供养释迦如来及诸菩萨,并欲听法。佛言可往今正是时,

尔时法上菩萨。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变。往彼礼觐释迦如来。作是念已,即入一切庄严身三昧。由是三昧威神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妙花积至於膝。百千音乐同时俱作宝幢幡盖种种庄严。复以妙香普熏此界,犹如他化自在天宫。是时法上菩萨。现神变已,即与六十三亿大菩萨众。前後围绕。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从彼土没现此界中。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右绕三匝。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花而坐其上。

尔时南方去此过九十六亿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离尘。彼现有佛。号师子勇猛奋迅。而为无量大菩萨众。恭敬围绕。於彼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宝掌。以何义故。名为宝掌。谓彼菩萨。於诸佛土。化众生时。欲以右手遍扪若干诸佛世界。即随所欲而能成办。从其手出佛法僧声。施戒忍进禅慧慈悲喜舍之声。出如是等百千亿那由他法宝之声。尔时宝掌菩萨。见大光明。闻謦欬声。诣彼佛所。白言:世尊,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北方去此过九十六亿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欲演说佛刹功德庄严法门。集诸菩萨。令闻此法摄受功德故现斯瑞。宝掌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界。礼觐供养释迦如来及诸菩萨,并欲听法。佛言:善男子,宁用去为。何以故?彼娑婆世界具足三毒苦恼众生之所聚集。宝掌菩萨白佛言:世尊,彼释迦如来应正等觉。见何义利。舍严净刹。现秽土中。佛言:善男子,彼佛如来昔於长夜。作如是言:愿我速得成就大悲。常於弊恶众生之中。成等正觉转妙法轮。宝掌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释迦如来。乃能往昔发是大悲难发之愿。现於如此恶世界中。如是慈尊甚为难遇。我今当往礼觐供养。佛言:可尔。今正是时,然善男子,汝诣彼土应当谨察无自毁伤。所以者何。生彼世界诸菩萨等虽为难遇。其馀众生心行险诐难可调伏。宝掌白言:彼土虽有忿恨怨雠。无伤於我。假使一切众生尽未来际。瞋恨骂辱。乃至刀杖瓦石打掷。悉能受之终不加报。尔时师子勇猛奋迅如来。谓彼一切众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若能如宝掌者,可与俱行。说是语时。於彼会中。有七万二千菩萨。同声白言:我等共往娑婆世界。宝掌菩萨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变。往彼礼觐释迦如来。复能安乐无量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右手。覆此三千大千世界。雨诸饮食衣服车乘金银琉璃真珠珂贝珊瑚璧玉。随诸众生心所悕望。悉能充满。乐闻法者即令得闻。复使无量闻法众生证得真实。亦令无数病苦众生受胜妙乐。是时宝掌菩萨现神变已,与诸菩萨。於一念顷。从彼土没。现此界中。到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花而坐其上。尔时西方去此过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有世界名摩尼藏。彼现有佛。号摩尼积王其佛刹土清净琉璃之所成就。无有声闻及辟支佛。唯是清净大菩萨众。去来坐立於琉璃地。咸见如来分明显现。如明镜中睹其面像。是诸菩萨。於彼地中见佛世尊,亦复如是,见已请法。佛便为说往昔大愿。彼诸菩萨闻法得忍。尔时如来於眉间毫相摩尼宝中。放大光明遍照彼刹。其中所有日月光明映蔽不现。以华开合而为昼夜。於彼刹中。有一菩萨。名胜智愿。遇斯光已,便诣佛所。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欲召集诸菩萨故而现斯瑞。时胜智愿闻是语已,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界礼觐供养释迦如来及诸菩萨,并欲听法。佛言:可往。今正是时,时胜智愿。作是念言:今我以何神变。往彼礼觐释迦如来。作是念已,即入三昧。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三恶道苦悉皆消灭得无上乐。譬如比丘得诸禅定。是时一切诸天世人及以非人。不为贪恚愚痴诸见我慢忿恨怒害慳嫉憍谄覆藏之所逼恼。皆发慈心。尔时胜智愿菩萨。现神变已,与四万二千菩萨。於一念顷。从彼土没。现此界中。到如来所。头面礼足。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花而坐其上。

尔时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常庄严。彼现有佛号娑罗起王。其佛刹土。初未曾闻女人之称。一切皆是莲花化生。袈裟随体。时佛为彼诸菩萨众。说佛种性印法门。何等名为佛种性樱所谓最初发菩提心。从此即为具菩萨戒入菩萨藏。得陀罗尼心无散乱。不离於舍证入空性。正修无相无所愿求。性离贪染。於蕴界处而能证入。所作随觉乐求佛慧。於无生性真实了知。证於诸法而无分别。具足正见断於妄念。是故名为佛种性樱时彼众中有一菩萨。名相庄严星宿聚王。本愿殊胜。若有众生见其身者,必定当得三十二相。时彼菩萨。遇佛光明及闻其声。便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於此南方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欲召集诸菩萨故而现此瑞。彼菩萨言:何故名为娑婆世界。佛言:彼界堪忍贪恚愚痴及诸苦恼。是故名为娑婆世界。彼菩萨言:娑婆世界诸众生等皆能忍受恶骂捶打。诸恼乱耶。佛言:善男子,彼界众生少能成就若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界不应名娑婆也。佛言:相庄严星宿聚王。彼佛刹土。亦有行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忍辱。将护众生。善自调伏。若有众生以诸苦恼。而来加害悉能含忍。终不放逸贪恚愚痴。善男子,由有如此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又彼界中。亦有众生。具足众恶。少能悔过。其心粗猛而无愧耻。不敬佛。不重法。不爱僧。当堕地狱畜生饿鬼。彼释迦如来。於此下劣众生之中。悉能忍受骂辱嫌恨诽谤恼乱恶言恐■。心如大地不可动摇无所违逆。若得供养及以不得。心无高下亦无憎爱。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大善利。不生於彼弊恶下劣众生之中。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说。何以故?东北方有世界。名妙庄严忍。彼现有佛号大自在王。其土众生皆悉具足一向安乐。譬如比丘入於灭定。彼之安乐亦复如是,若有众生於彼佛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於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於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於彼。何况能於一日一夜住清净心。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界。礼觐承事释迦如来及诸菩萨,并欲听法。佛言:可往。今正是时,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通之力。往彼礼觐释迦如来。作是念已,於虚空中化成宝盖。覆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万亿珠缨宝幡周匝垂布。於其盖中雨种种花。百千音乐自然而奏。复令此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各自见身具三十二相现宝盖中。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现神变已,与十亿菩萨。於一念顷。从彼土没。现此界中。到如来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花。而坐其上。如是乃至遍於十方。各有无量阿僧祇佛刹中。无量阿僧祇百千亿菩萨。见大光明。闻謦欬声。问彼世尊,而来此土。顶礼佛足。各坐一面。亦复如是,又此界中。释梵护世。大威德天。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皆见光明咸来佛所。顶礼双足。卻坐一面。

尔时世尊,现神变已,十方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佛刹。所有菩萨来集会者,皆见此土功德庄严并佛身量菩萨声闻及受用具。与自本刹悉皆同等。然知彼此刹无杂乱。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说颂曰:

名振十方智无量,放大光明照世间。一切众生共度量,莫测人尊胜智慧。十方无量亿菩萨,为求法故咸来集。而皆信乐诸法门,愿佛演说令欢喜。

如来戒定及智慧,名称普闻十方国。演法无畏犹师子,光遍虚空如日照。一切天龙与罗刹,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众优婆夷,合掌乐闻如来说。

过去未来及现在,世尊於彼悉了知。以胜解力拔群迷,愿决疑惑令开晓。云何菩萨智慧行,严净佛刹令光洁。云何诸愿速成满,今请如来为宣说。

云何无慳戒无缺,能忍骂辱诸难事。精进修行无懈倦,解脱无量苦众生。专心乐入三昧门,游止清净禅宫殿。处世利益而无染,譬如莲花不著水。

云何智慧出世间,开阐甚深微妙法。

降伏一切诸魔众,速能具足奢摩他。

猜你喜欢
  卷第九·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提要·晁迥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印光
  地藏菩萨十斋日·佚名
  转法轮品之二·佚名
  锡兰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关系·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一卷·宗泐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三·知礼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四)·太虚
  回诤论·龙树
  杂毒海卷四·性音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佚名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五·函可
  卷第三十(诸国王夫人部)·宝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游戏集·钱德苍

    风流焰口仪范 【佛前香赞】 炉香乍□,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金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二称)

  • 第一折·王子一

    (冲末扮太白星官引青衣童子上,云)吾乃上界太白金星是也。奉上帝敕命,遣临下界,纠察人间善恶。有天台山桃源洞二仙子,系是紫霄玉女,只为凡心偶动,降谪尘寰。又见天台县刘晨、阮肇,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向因晋室衰颓,奸谗窃柄,甘分

  •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徐志摩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

  •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春秋》“龙见而雩”,梁制不为恆祀。四月后旱,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 ,振鳏寡孤独者;三,省繇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六,命会男女,恤怨旷;七,撤膳羞,弛乐悬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泽常兴

  •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李石(子献可) 完颜福寿 独吉义 乌延蒲离黑 乌延蒲辖奴 乌延查剌 李师雄 尼庞古钞兀 孛术鲁定方 夹谷胡剌 蒲察斡论 夹谷查剌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先世仕辽,为宰相。高祖仙寿,尝脱辽主之

  • 卷十三 本纪十三·赵尔巽

      ◎高宗本纪四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申朔,诏以御宇三十年,函夏谧宁,寰宇式辟,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粮一次。甲戌,免甘肃靖远等十四厅州县、陕西延安等三府州属积年逋赋。丙戌,云南官军剿莽匪于猛住,失利。调杨应琚为云贵总

  • 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刘知几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之客,谅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

  • 卷十三 崇祯十年丁丑·计六奇

      体仁拟旨逮钱、瞿  正月,常熟县民张从儒,讦奏前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科臣瞿式耜,谓二臣喜怒操人才进退之权,贿赂握江南死生之柄。三党九族,无不诈之人;兴贩通番,无不为之事。甚至侵国帑、谤朝廷、危社稷,止因门生故旧列于

  •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佚名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初二日又奉谕旨:【真按:此应系节录,上应尚有文本.】福隆安现在气体微弱,所有清字经馆总裁并稽察功课及四库全书馆总裁、稽察功课,着派八

  • 李格非传·脱脱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他幼时,非常清秀聪明机灵。当时官府正以诗赋取士,李格非却独自一人用心于经学,写有《礼记说》数十万言,遂登上了进士第。他被委任为冀州司户参军,又参加了学官考试,担任了郓州的教授,郡守因为他很贫困,就

  • 卷八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漕运 汉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道为奉地镪道数千不轻致输郡或乃越诸侯而遂调均发征至无状也古者

  • 卷九·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九      元 郑玉 撰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大东莱吕氏曰无日与朔史失之春秋亦无由追考也灾异之变褒贬之义盖不在是焉 夏公追戎于济西 泰山孙氏曰不言侵伐者明不觉其来已去而追之

  • 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太虚

    一 遗教之整治 甲 法物馆 乙 图书馆二 学理之研究 甲 锡兰文系学院 乙 中国文系学院 丙 西藏文系学院 丁 欧美文系学院三 道行之修习 甲 律仪林 乙 禅观林 丙 密咒林 丁 净土林

  • 羯磨仪式目录·书玉

    上卷 时事第一黑白忏摩篇(四法)先明悔过法  如律审戒法  上殿礼佛法  呈罪称量法第二半月布萨篇(十四法)先知净住法  起缘说戒法  净堂敷座法  整仪入众法  请师升座法  诫敕小众法  问和行筹法 

  • 卷四十九·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九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道。师曰透出一字。 天宁琦云。天宁作么生。拈拄杖击禅床云。洎合停囚长智。 透出一字。却不相似。急转头来。张三李四。(径山杲)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吹毛剑

  • 文王金钱课·佚名

    自古之说,卜灵之为道,通于神明。所以断吉凶,决忧疑,辩阴阳于爻象,查变化之元机。此其义为至精,而其事为至大。圣经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问卜者,不诚不格,占卦者妄断不灵。此二语实定论也。每见世人遇事即卜,而诚之一字。昧焉

  • 异闻总录·佚名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 共四卷。通行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笔记小说大观》题作宋人,据卷四《汪尹师男》 “乾道戊子岁……予宗仁光基时

  • 破邪论·法琳

    凡二卷。唐代法琳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书中评破道教之邪说。唐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上书高祖,以为寺塔、僧尼多于国有害,列述十一条,极力排佛,主张废除佛教、沙门还俗。时法琳等奉敕辨破之,更著书反驳傅奕之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