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四(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四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二

大王。如人梦中见於国中。第一端正最胜女人。於彼女边。得闻微妙可爱音乐。彼人闻已,以彼乐音而自娱乐。受五欲乐。是人觉已,忆念梦中可爱音乐。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最胜女人。可爱音乐毕竟是无。况五欲乐。是人但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最胜女人及以音乐。称可其意心生执著。生执著已起於爱乐。既爱乐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忙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处。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是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耳闻恶声生於恶心。大王。如人梦中亲爱别离。生大苦恼悲号啼哭。或离父母妻子所爱眷属。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亲爱别离悲哭等事。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亲爱别离毕竟是无。何况悲泣。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闻恶声而生执著。生执著已起不爱心。以不爱故生於瞋心。生瞋心故造作瞋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忧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耳闻舍声起於舍相。大王。如人梦中闻不了句义声。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闻之声。於意云何。梦中闻声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音声可得。何况当有了义及不了义句。是人空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闻於舍声而生执著。生执著已而生迷惑。生迷惑已造作痴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作业已便即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是人见已心生执著。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彼梦中不了句义之声。大王如是,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诸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以栴檀香。或多摩罗叶香。及诸种种馀香用涂己身。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栴檀之香。及多摩罗叶香,并馀香等。於意云何。如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诸香。况涂其身。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触闻妙香便生爱著。生爱著已复更深乐。生深乐已起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如似梦觉忆念梦中所闻诸香。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诸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梦见死蛇死狗死人等尸系著於颈。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见死蛇死狗死人之尸。心生怖畏。大王。於意云何。如是梦中。或以一尸系著於颈。是真实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是人执於梦中所见之尸。宁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死蛇死狗死人之尸。况将系颈。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无闻愚痴凡夫。既见臭恶而生执著。生执著已起不爱心。以不爱故生於瞋心。生瞋心故造作瞋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便即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厌恶。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梦鼻根坏。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坏鼻根。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鼻根。况复坏也。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鼻根坏。便生执著。生执著已起於恐惧。既恐惧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忙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识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自身饥渴。得百味馔恣意而食。是人觉已忆念梦中百味饮食。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是真食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饮食。况复食也。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百种食已心生执著。生执著已起贪乐心。既贪乐已心生染著。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贪乐。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为饥所逼。遇得苦瓠并拘奢得子。及纴婆子等而便食之。是人觉已念於梦中所食苦瓠子等。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是真食苦瓠以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便生瞋恚。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苦瓠及拘奢得子等。况复食也。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梦为饥所逼心生执著。生执著已作执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妄想。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如人梦中梦舌根坏。是人觉已忆念梦中舌根毁败。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是真坏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实坏。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舌根。况复坏也。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舌根坏心生执著。生执著已生不爱心。生不爱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怖惧。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异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大王,犹如梦中自睹国中最胜之女共相抱持。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得细触。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是真实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真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此女。况受细触。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可意色。眼见色已心生执著。生执著已起於爱欲。起爱欲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祝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祝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後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大王。是人见已心生爱喜。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如彼梦觉念梦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大王。无有一法从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大王。彼後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大王。彼後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彼後识後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大王。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於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猜你喜欢
  阅陈撄宁孙女丹经注·太虚
  卷下·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一(本)·窥基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六卷·一行
  卷七·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第五卷·僧祐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一百四(达摩笈多译)·佚名
  御选语录卷三·雍正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戒慎品法句经第五(十有六章)·佚名
  摄大乘论本卷下·无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卷·佚名

    咏 古   章碣常题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昔年曾是祖龙居。坑灰未冷江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人以为绝唱。(此则出《唐摭言》卷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六引)   舒州祖山因芟薙萝蔓,于壁间得诗刻,乃杜牧

  • 卷三百三 列传九十·赵尔巽

      福敏 陈世倌 史贻直 阿克敦 孙嘉淦 梁诗正   福敏,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待铨。时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及世宗即位,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三年,迁吏部侍

  • 西汉年纪卷三·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惠帝孝惠皇帝讳盈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帝年五嵗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汉书纪】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帝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帝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

  • 卷四十四·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四      宋 苏辙 撰白起王翦列传第二十一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起为左庶长将而撃韩之新城是嵗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眀年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

  • 卷四十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三 魏臣 徐邈 胡质【子威】 王昶 王基 谨案此卷止存胡质一传而貭传内附子威亦阙又通卷议赞俱阙 胡质字文德楚国夀春人也父敏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纪昀

    列传五代 【八】○五代八苏逢吉 史宏肇 杨邠王章刘铢李业聂文进 后赞郭允明苏逢吉史宏肇杨邠王章刘铢李业聂文进后赞郭允明△苏逢吉苏逢吉京兆长安人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从事逢吉常代父作奏记高祖召见逢吉以为节度

  •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广东巡抚臣郭世勋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议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特令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

  • 尹知章传·刘昫

    尹知章,绛州翼城县人。年轻时勤于学业。曾经梦见一位神仙用大凿子凿开他的心,把一些药放了进去,从此以后他心胸日益开朗明亮,通晓各种经书的精微要义,不久众师友都拜他为师研修学业。则天长安年间,驸马都尉武攸暨看重他的经

  •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十年七月上谕十三道初一日奉上谕我朝设立各省驻防兵丁原以扞卫地方申明武备其历来所定规条俱属尽善无可更张乃数年以来以一二事陈奏於朕前者重见叠出不下百余次其识见

  • 卷第六十三·佚名

    宰相十三 进官加恩别使五吕大防加恩制元祐四年明堂门下。昔吾祖宗革五代之遗。复三王之旧。皇祐之盛。始寓总章于外朝。元丰之隆。乃严上帝之定位。厥有成宪。敷遗后人。朕因而循之。罔有失坠。乃辛巳之吉。躬被冕服

  • 徐新六·佚名

    徐新六先生小传徐先生名振飞字新六浙江杭县人幼从耆宿受经史之学稍长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三十三年卒业翌年由浙省派赴英国留学入柏明亨大学宣统三年得学士位复入孟德斯鸠大学商学院民国二年得商学士位旋又赴法求学以

  • 开塞第七·商鞅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 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 ,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 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

  •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

  • 谦斋文录·徐溥

    四卷。明徐溥(1428—1499)撰。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江苏宜兴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由编修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靖。事迹具《明史》本传。徐溥于孝宗时在内阁十二年,与刘健、谢迁等协心

  • 相山集·王之道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

  •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最早与《孙真人丹经》同时 (唐乾元元年至三年〈758~760年〉),或更晚。本书为中国炼丹术仅有的两本水法专著之一。述三十二种水,使用醋酸为介质,普遍使用植物药。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佚名

    《三元无量寿经》为六朝灵宝经。太上道君述远身行、离口过、除恶想、拔逮根、绝声色、俭爱欲、放玩习、洗垢秽、无昏惑、不淫想、不疑空、平好丑、不邪还、常住无、绝心想、习悉意、善防言、不乱转、不悟念、不彼念、

  • 钦定皇朝通志·佚名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