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三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悉成就殊胜功德能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一切皆得陀罗尼门。辩才无碍证无生忍。住不退转具诸三昧游戏神通。善知众生心行所趣。其名曰日幢菩萨。月幢菩萨。普光菩萨。月王菩萨。照高峰菩萨。毗卢遮那菩萨。师子慧菩萨。功德宝光菩萨。一切义成菩萨。成就宿缘菩萨。成就愿行菩萨。空慧菩萨。等心菩萨。喜爱菩萨。乐众菩萨。战胜菩萨。慧行菩萨。电得菩萨。胜辩菩萨。师子吼菩萨。妙言音菩萨。能警觉菩萨。巧转行菩萨。寂灭行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复有释提桓因。四大天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大威德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如是等无量诸大众俱。尔时电得菩萨。见诸大众寂然清净。诸大龙象皆悉已集。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谘问。唯愿如来见垂听许尔时世尊,告电得菩萨言:如来应正等觉。恣汝所问当为汝说。电得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何法。能满众生一切所欲。不为诸过之所染著。随其根性方便引导。令彼众生身坏命终不堕恶趣。决定当得证於平等。处世无染犹如莲花。不动法界游诸佛刹。常不离佛不见色身。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於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电得菩萨摩诃萨即於佛前。以偈问曰:

无上人中尊,无边知见者,安住於共法,利益诸世间。等心视众生,为世所依怙。示诸邪正道,令毕竟安乐。

积集胜功德,犹如众宝聚。世间智慧日,三界应供尊。愿说最上乘,成就菩萨道。面相如满月,具足奢摩他。

开示寂静法,能灭诸烦恼。愿说菩萨行,饶益诸众生。佛刹并寿命,色身与眷属。三业及诸法,一切皆清净。

唯愿如来说,清净菩萨行。云何降伏魔,云何而说法。云何不忘失,唯愿为宣说。云何勇进者,遍入於生死。

安住一相中,於法常无动。云何诸佛所,亲近而供养。常观佛色身,毕竟离诸相。虽证三解脱,如鸟飞空界。

未具诸功德,终不入涅槃。知诸根性欲,随顺无所畏。亦不生染著,成熟彼众生。先施世间乐,後令发净心。

具足殊胜智,证无上菩提。如是深妙义,唯愿如来说。

尔时世尊,告电得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问佛如是之义。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摄受现在世间天人。及未来世诸菩萨等。是故电得。应当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电得菩萨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电得。菩萨摩诃萨。有五种伏藏。大伏藏。无尽伏藏。遍无尽伏藏。无边伏藏。菩萨具足如是伏藏永离贫穷。即能成就如上所说殊胜功德。以少功力速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为五。所谓贪行伏藏。瞋行伏藏。痴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诸法伏藏。电得。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贪行伏藏。谓诸众生贪行相应。颠倒系缚。随行诸相种种分别。於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境界中。执著坚固耽乐昏迷。菩萨於彼诸众生等种种心行应如实知。彼诸众生何所乐欲。於何境界染习增强。具足成就何等信解。往昔曾种何等善根。於何乘中当得发趣。所有善根久如成熟。菩萨为断诸众生等一切欲故。令彼善心常相续故。审谛观察而为疗治。电得当知。众生根行差别难识。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何况凡夫及诸外道。是故电得。或有众生虽著诸欲。亦能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有众生才触欲境。或以染心发於语言:便得成熟无上明脱。或有众生。睹诸妙色心生欲染。彼色变坏即便觉知。欲恼便息深念无常,则能成熟无上明脱。或有众生虽见女人不生贪著。於後思念方起染心。想彼形容而生爱恋。或有众生於其梦中见可意色。心生贪著系念追求。或有众生闻女人声便生贪爱。有时暂见离贪染心。便得成熟无上明脱。是故电得。菩萨於是种种贪病及以贪药善巧了知。而於法界无有二相。於此迷惑法界众生起大悲心。电得。若贪瞋痴若法界智。无有少法而可得者,菩萨作是念言:如我所见是诸众生。於此无相自性空寂。假名安立和合法中。起於贪欲瞋恚愚痴。我当於此如实观察。为彼迷惑贪欲众生。住於大悲成满昔愿。不动法界以无功用智而成熟之。若有丈夫於彼女人。妄生净想起重贪染。菩萨即便示现女身端正殊妙色相具足。珍宝婴珞种种庄严犹如天女昔所未见。随彼众生令其爱著。极贪恋已量彼堪任。方便拔其贪欲毒箭。以自在力还变女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令彼众生通达法界便没不现。若有女人於彼丈夫心生爱染。菩萨便为现丈夫身。乃至拔其贪欲毒箭。而为说法令入法界便没不现电得。是诸贪行二万一千。及彼诸行八万四千。菩萨无功用智。出生无量亿千法门。开晓众生悉令解脱。而亦不念我为众生如是说法。亦无众生得解脱者,电得。譬如无热龙王。以业力故於其宫内出四大河。为诸众生水陆住者,夏时热恼而作清凉。润泽花果滋实五穀。令诸众生安隐快乐。而彼龙王不作是念。我今令此河水流出。已出当出。然於四河常自汎满为众生用。菩萨亦复如是,成就昔愿以无功用智说四圣谛。灭除一切生死热恼。普施人天圣解脱乐。而是菩萨亦不念言:我今说法已说当说。任运住於大悲之心。观察众生随应说法。

复次电得。譬如帝释有十二那由他诸天女等。以彼帝释自在力故现其多身。令诸天女於彼欲乐皆得满足。各自念言:我今独与帝释欢娱。而是帝释实无所染。菩萨亦复如是,於诸众生应可度者,随其意乐而成熟之。然是菩萨亦无染著。复次电得。譬如日轮出山峰时。光明普遍照阎浮提。所照之处青黄赤白。种种形色皆悉显现。而彼日轮一色一光无差别相。菩萨亦复如是,智慧日轮照於法界。出彼众生执著山峰。所缘一相随其意乐而为说法。然於法界无有二相。电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贪行伏藏。菩萨证得此伏藏已,或於一劫或过一劫。随诸众生种种意乐现无量身。以种种言词而为说法。然於法界亦无二相。复次电得譬如真金由工巧力。随意所作种种婴珞庄严之具。其相各异而彼金性无有差别。菩萨亦复如是,善观法界随诸众生。种种意乐现无量身。以种种言词而为说法。然於法界亦无二相。是为常入法界一相。菩萨获得如是伏藏。能为众生种种说法。彼闻法已具足富有无尽圣财。生死贫穷悉皆永断。

复次电得。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瞋行伏藏。谓诸众生憍慢相应。计我我所住自他相。从久远来不修慈忍。瞋恚热恼自坏其心。於佛法僧不生忆念。瞋毒所覆迷惑於法。菩萨於彼多瞋众生。终不起於损害伤恼。唯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迷惑。乃於诸法本性寂静。无垢浊无和合无违诤远离法中。颠倒相应妄生瞋恨。如是念已,住大悲心常自恳恻。设有支解其身分者,为欲调伏瞋行众生安住忍辱。若彼无量瞋行众生。互相违背心怀恚恨。是业成已当堕毒蛇恶趣之中。住忍菩萨以慈念力化此众生。能令不受恶趣之报。决定当得证於平等。是名菩萨善巧方便。灭除众生瞋恚之行。

复次电得。菩萨若见瞋恼众生。作是念言: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此诸众生随相而行妄生分别。於此平等无违法中而起瞋心。彼诸众生於法界性不能了知。若此众生见法性者,终不於他而生忿害。以不了知法界本性是故生瞋。菩萨於彼多瞋众生。倍增慈愍住於大悲。成满昔愿以无功用智。为坏众生瞋恚行故。开示演说种种法门。而亦不念我为众生除瞋说法。何以故?菩萨善观法界相故。是为菩萨安住法界。无差别相灭烦恼行。电得。譬如不除黑闇得现光明。亦非无能除黑闇者,如是黑闇及光明性。皆如虚空无有差别。菩萨亦复如是,依此法界无差别智。善巧说法摧灭种种瞋行众生。不於法界而作差别。电得。譬如日轮所出光明。随所照处皆日轮摄。菩萨亦复如是,为欲调伏灭除瞋行。所有言说皆是法轮。不於法界而作差别。如是瞋行二万一千。及彼诸行八万四千菩萨。成就无功用智。随彼众生种种瞋行。而为说法不作是念。我为众生今现说法已说当说是名菩萨摩诃萨瞋行伏藏。菩萨证得此伏藏已,若於一劫若过一劫。随诸众生种种意乐。以种种文字语言方便演说。不能得其瞋行边际。而是菩萨智慧辩才亦不可荆是名菩萨善说法界无差别相。获得如是瞋行伏藏复次电得。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痴行伏藏。电得。诸菩萨等如是之行甚为难事。谓诸众生随惑行者,恼害他者,无明胎[W083]所缠裹者如蚕处茧自系缚者,於法界中无方便者,不善观察所应行者,著我见者,行邪道者,住钝行者,难出离者,为如是等迷惑众生。从初发心起大加行。不生疲苦亦无懈担如是思惟。应以何缘何等胜解云何说法。令此众生入菩萨行而得解脱。菩萨往昔善观法界。以无功用智住於大悲。知彼众生迷法界已,随力所堪而为说法悉令调伏亦不念言我今说法已说当说。以彼往昔誓愿力故善观缘起自然演出百千法门。断除众生无明业行令得解脱。电得。譬如良医善疗众玻先善综习医方诸论。才见病相皆悉了知。咒药所施无不除愈。菩萨亦复如是,善观法界以无功用智。为彼积集痴行众生。随其根性开示演说。百千法门悉令明了。电得。是名菩萨摩诃萨痴行伏藏。菩萨证得此伏藏已善观缘起。为如是等痴行众生。若於一劫若过一劫。随其性欲以种种文字语言善巧演说。不能得其痴行边际。而是菩萨智慧辩才亦不可荆是名菩萨於一切法无差别相善巧宣说。获得如是痴行伏藏。如是痴行二万一千。及彼诸行八万四千。菩萨为断如是行故。开示演说百千法门是名菩萨痴行伏藏。

复次电得。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等分行伏藏。譬如四面镜轮。清彻明净无诸垢翳。悬於四衢所对色像。皆於中现无有增减。而此明镜亦不念言:我能现此种种色像。然善磨莹此镜轮已,一切诸相自然而现。菩萨亦复如是,法界镜轮善磨莹已,住无功用三昧。随诸众生心行差别。开示演说百千法门。悉令了知皆得解脱。不起法相及众生相。何以故?菩萨善观法界相故。於此四行相应众生如实了知。随其根性而为说法。而於法界及众生界。如实观察无有二相。尔所法界及众生界。明见无二无差别故。电得。譬如虚空无有种种差别之相亦无建立。菩萨亦复如是,善观法界了一切法入於一相。亦由往昔誓愿力故。随众生行种种说法。而於法界无有差别。电得。此等分行二万一千及彼诸行八万四千。菩萨观察悉皆明了。譬如良医知病授药。以无功用智种种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等分行伏藏。菩萨证得此伏藏已,为诸众生若一劫若过一劫。随其志乐以种种言词善巧宣说。不能得其诸行边际。菩萨智慧辩才亦不可荆是名菩萨善说法界无差别相。获得如是等分行伏藏。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一·佚名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宗密
  佛说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十九·智旭
  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真歇清了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自 造·太虚
  第二十四章 尼萨伽尸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佚名
  卷第三·道忞
  卷十八·赞宁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威德自在菩萨·佚名
  与杜万空居士书(三通)·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偰参政哲笃·顾嗣立

    哲笃,字世南,玉立弟。登延佑二年进士第,知高邮州。以中顺大夫佥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事,被劾,寓居溧阳。贸田宅,延师教子有法,为色目本族之首。历官至工 【一作吏。】 部尚书,参知政事。 题赵千里夜潮图 赠墨士 题商德符李遵道合

  • ◆陈先生赓(子扬集)·顾嗣立

    赓字子扬,□□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游龙祠 岘山秋晚图 子猷访戴图 铁拄杖 武善夫桃源图 送李长源 寄陕郡杨正卿 宣宗挽词 寒食祀坟回登临西原废寺二首 送寇辅臣 蒲

  • 御选金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二十一七言絶句三郦权闻砧玉闗消息到长安处处砧声捣夜防想得月残哀响断一灯清泪剪刀寒夷门遣怀梁园花木艳精神尽属东风防缀人雪压老梅香不起问君消得几多春慈恩塔慈恩石刻半公卿时遇闻人为指名

  • 卷六十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起真宗景德二年五月盡是年七月   五月戊辰朔,幸國子監閱書庫,問祭酒邢昺書板幾何,昺曰:「國初不及四千,今十餘萬,經史正義皆具。臣少時業儒,觀學徒能具經疏者百無一二,蓋傳寫不給。今板本大備【一】,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

  • 庙学典礼卷四·佚名

      王御史言六事行御史台,至元二十九年四月日札付该:据监察御史王龙泽呈:窃照卑职旧隐金华,专意书册,地势幽远,人迹鲜至,不出门户垂二十年,所见无名山大川之胜,所闻无伟人达士之言。及今误蒙拔擢,俾任察官,愿效朴忠,深虞寡陋,既居

  • 五四六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将保定纬沈澜隔别解京交部讯究·佚名

    五四六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将保定纬沈澜隔别解京交部讯究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三十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三十日奉上谕:本日陶易覆奏办理徐述夔逆书

  • 自序·沈约

    当年少日皋金天氏有一个后裔子孙叫昧的,当玄冥神的老师,生了允格、台骀两个儿子。台骀继承父亲的职业,开发汾水、洮水一带,以大湖泽作为屏障,在太原这一带建城而居,颛顼帝很赞扬他,把他分封在汾川。他的后代又分成四国:沈子国

  • 桂阳王萧铄传·李延寿

    桂陽王萧铄字宣朗,是高帝的第八个儿子。永明七年(489)任中书令,加官为散骑常侍。当时鄱陽王萧锵喜好文章,萧铄喜好名理,被人们合称为鄱桂。萧铄清瘦有冷疾,常常就枕卧床,武帝前去探望,赐给他床帐被褥。他性格偏颇,遇到他兴致

  • 綦连猛传·李延寿

    綦连猛,字武儿,代地人。他的祖先姓姬,六国末年,因躲避战乱西出塞外,居住在祁连山,因而把山名作为自家的姓氏。塞外人语言不标准,所以叫作綦连。父亲綦连元成,任燕郡太守。  他从小就很有志气,骑马弯弓,十分娴熟。他开初为..朱

  • 舆服五·徐松

    衮冕【宋会要】真宗咸平五年二月,大理寺丞李坦言:「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殖:原作「极」,据本书《舆服四》引坦奏改。。是故礼者,治国之柄;服者,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前:原作「历」,据本书《舆服四》引坦

  • 陈秋安·周诒春

    陈秋安 字佩兰。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曲江。本籍住址。广东曲江土地庙。已婚。子一。初学于广州岭南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历史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香港英华学校教员。

  • 奇庸·方以智

    为善世而言其法,犀犀然贵义;为善法而善其言,画画然贵玄。义贵精而笃实者绳之,玄贵变而托虚者又执之。安得闻不绳之义、不执之玄,玄亦义、义亦玄乎?道何分,法亦何分,而言法者分之,因成言法之法。言必求行其法,求行必求胜,胜必好奇

  • 卷一·曾国藩

    卷一治 心 篇释迦牟尼说:世间一切万物,&ldquo;壮无过心&rdquo;。所谓治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ldquo;苦其心志&rdquo;&ldquo;曾益其所不能&rdquo;的功夫,是&ldquo;天将降大任&rdquo;前的首门功课。李鸿章说,我老师之有成,乃善

  • 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岱宗心泰

    我师象先清和尚宴寂之余。尝於是编重加仇阅。一日出示惺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摩诃迦叶。以佛法付国王大臣。意非弟子内绍。则慧命安寄。非王臣外护。则教法凌夷。故汉明以来圣君贤臣不负所嘱。所以泰公有是编也。吾欲

  •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优婆崛多付法于圣者提迦,此人的事迹如下:邬阇衍那地方有一个婆罗门富人,他的儿子提地迦聪明正直,熟习四吠陀和十八明处后,父亲很高兴,为他建立家室迎娶新妇时,他说:&ldquo;我没有家室的欲望,请允许我出家。&rdquo;父亲说:&l

  • 经济类编·冯琦

    《经济类编》100卷。明人冯琦编撰。冯琦未编完即去世,由其弟冯瑷和弟子周家栋、吴光仪等稍加排纂,删定而成。《经济类编》全书分为23类。其性质、体例,大致与《册府元龟》相近。但《册府元龟》只录事迹,此书兼收文章;《册

  • 瀛奎律髓·方回

    唐宋诗选集。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此书专选唐宋两代五、七言律诗,故称“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共计选诗二千九百八十九首,内唐代作家一百八十馀家,宋代作家一百九十馀家。方回

  • 黔娄子·黔娄

    一卷。原题周黔娄先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黔娄先生,战国时齐人。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黔娄子》四篇,题下注称黔娄先生:“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之下。”又据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黔娄先生,齐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