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巻三十四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问首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尹氏尽性之云尤精但张子所谓怨其不我爱恐非舜与孟子之意以舜五十而无父母亦无所考姑从杨氏之説可也

或问二章之説曰不告而娶己见于七篇矣游氏之意亦为曲尽象欲杀舜事程子之言至矣其曰人情天理于是为至者尤为精切学者所宜反复而深思未易草草领略也其所疑万章之言则林氏论之为详然学者止欲识得舜之心耳此亦不足深论也【林氏曰司马公以为是时尧将以天下禅舜瞽象虽愚亦岂不利其子与兄之为天下而欲杀之乎借使杀之尧必诛已宜亦有所不敢矣苏氏以为舜之□防己能使瞽象之不格奸矣岂至此而犹欲害之哉以此皆疑孟子之误惟程子以为此非孟子之言乃万章传闻之误而孟子有不暇辩耳是数説者恐其皆未安也葢天下之事有不可以常情测度者使瞽象而犹知利害之所在则亦未为甚顽且傲而舜之所处亦未足为天下之至难矣不格奸者但能使之不陷于刑戮若家语所谓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即此焚廪揜井之事也且圣贤于世俗传闻之事有非实者必辩而明之以晓天下后世岂有知其不然而不暇辩者哉】曰张子诸説如何曰张子于过化之语已失其文义至施之于此尤为不类其曰与人为善曰隠恶曰行其所无事亦然葢此事要切在兄弟天性处今以他事杂之反为失其指归若因彼以及此则可耳其曰道无权正之别权与正一者语亦伤快若曰告而娶正也舜不告而娶权也然既是当为之事则权与正一而无轻重之别如此而言则庶乎其备矣其曰瞽瞍不见百官牛羊虽使不见亦恐无全然不知之理其曰备之有素曰在吾术内者似非所以语舜之心也曰杨氏谓舜惟恐不获于象者如何曰舜之所以然者不为是也但其兄弟之爱发于自然不以杀已而有变耳若曰惟恐不获于象而后同其忧喜焉则是畏其杀已而幸其寛已亦非所以语圣人矣

或问四章之説曰程子説诗之解善矣范氏此数章于文义极疎而大义则密告君之道所当然也

或问舜禹避位之説或者疑之以为舜禹之为相摄行天子之事久矣至此而复往避之有如天下归之而朱均不顺则将从天下而废其君之子邪抑将奉其君之子而违天下之心邪是皆事之至逆而由避有以致之也至益不度天命而受位矣避之而天下不从然后不敢为匹夫犹且耻之而谓益为之哉是其説也奈何曰愚尝闻之师曰圣人未尝有取天下之心也舜也禹也益也于其君之老也奉命以行其事而已未尝摄其位也于其君之终也位冡宰总百官以行方丧之礼而已未尝继其统也及夫三年之丧毕则当还政嗣君而告归之时也于是去而避之亦礼之常而事之宜耳然其避去也其心固惟恐天下之不吾释也舜禹葢迫于天命人心而不获已者若益则求仁而得仁又何耻之有哉论者之学不足以及此而狃于利害权谋之习妄意以为圣贤之心亦若己之心而已矣葢以曹操不肯释兵归国之心而为舜禹益谋则宜其以为不当去位而避朱均以曹丕累表陈让之心以为舜禹益谋则宜其幸舜禹之得之而以益之不得为可耻也呜呼学者能反是心以求之则圣人之心庶乎其可见矣曰程子所论外丙仲壬之年商书固有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云矣或以邵子皇极之昼考之亦然彼葢以数推之其不误矣曰书序之文本非正经未足据也且事之有理者可以验其有迹者可以证如其不然而又无所系于大义则亦论而阙之可也数之茫昧吾所未学又安能必其可信而随人以信之邪且魏惠襄哀之年见于竹书明甚史记葢失其实邵子之书乃从史记而不取竹书又安知其能不误邪

或问七章之説曰程子觉字之説至矣特后段所引达可行于天下自与前段文意相反岂其记录之误若如前段之説则此所谓天民但言天所生之民耳其曰天民之先觉葢曰天生此民之中特为先觉者而已吕氏以五就桀为无伤于先觉葢以论语先觉之説论之非此章之防也又以五就桀为孔子所不为此亦未可知而所论学者之事则正矣杨氏乐尧舜之道之説似亦过之夫田夫野老之所日用固莫非尧舜之道然尧舜之所以为尧舜者其盛德大业之全体非一端所能尽而伊尹之所乐亦岂其专在于此而已哉此葢生于禅者之説【昔有以此问某人如何是尧舜之道者某人荅云江上一犁春雨】传者悦其新竒高妙而不深考于其实遂取以为説而张大之其亦误矣且如其言则伊尹之耕于野其于尧舜之道固已亲见之久矣又何必尧舜其君尧舜其民而后为亲见之邪其论一介千驷之説则善也曰道义一物非其义则非其道矣一介不妄取子则其大者亦可知矣而既曰非义又曰非道既曰一介又曰天下千驷何也曰道义云者兼举体用而言曰一介千驷极其多少而言也葢人之气质不同器识有异或务大而忽小或拘小而遗大故必兼举而极言之然后足以见其德之全耳夫岂赘于言哉

或问八章之説程子所谓圣人非不知命然于人事不得不尽此説非是者奈何曰人事即天命也人事不尽则祸患乃其自取而天命不立矣故尽人事者是乃所以顺夫天命而谨守之此知命所以不立乎岩墙之下也若曰己知命之若彼而姑尽其事之如此则是乃天人义命判然二物且圣人之知命也未尝审而其行事或出于苟然矣曰其论无义无命者如何曰处置者求合乎义也放下者顺受乎命也曰诸説如何曰义命之际吕密而杨疎而尹氏为君言之亦可谓得其要矣

或问九章之説曰范氏详且明矣其论百里奚隠于市井本无干缪公之意又言圣贤未遇不耻鄙贱之事而恶不由其道以得富贵此意甚正宜深味之所引庄子之言亦甚善其辩史记之失尤佳然按左氏之言则媵秦穆姬者乃井百非百里奚也尹氏之説则切中时俗之弊矣

四书或问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大雅·文王之什·佚名
  卷八 泰伯第八·邢昺
  权修第三·管仲
  君子卷第十二·扬雄
  卷五十八·湛若水
  卷四十八【起昭公十七年尽十九年】·杜预
  第七章 20·辜鸿铭
  尚书考异卷四·梅鷟
  卷五十·李光地
  卷十一·梁益
  四书正误卷一 大学·颜元
  禅要经全文·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宗喀巴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十地经论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721_1 【赠唐山人】李洞   垂须长似发,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   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携。   卷721_2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一作送僧游南海)】李洞   春往海南边,秋

  • 序一(吴澄)·段克己

    二妙集序中州遗老值元兴金亡之会或身没而名存或身隐而名显其诗文传于今者窃闻一二矣有如河东二段先生者则未之见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蕴诸中者参众德之妙其发诸外者综羣言之美夫岂徒从事于枝叶以为诗为文者之所能

  • 卷二百七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二椒姜类四言古椒华颂         【晋】成公绥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贞蠲除百疾肇惟歳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椒赞          【晋】郭 璞椒之灌植实

  •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二月。戊戌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丁卯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荣禄奏倢■<曰融>■<石木>喀什噶尔提督余虎恩、当谕令袁世凯就近查办。现在余虎恩业

  • ●崇祯记闻录卷六·佚名

    乙酉年是月二十五日,北京有诏至,各官迎入开读。二十六日,迎新提督吴胜兆,阊门大开,诸食用物得以运进,高价因就减。如袋面贵至二百文,今百□□。□物皆然。吴庠东斋司训陈公,池州人也。于□月初旬差至常熟,传剃发令旨,回至苏□,被

  • 九七 在教育界里·周作人

    壬子年总算安然的过去了,“中华民国”也居然立住,喜是很可喜的事,可是前途困难正多得很,这也是很明显的。新建设的一个民国,交给袁世凯去管理,而他是戊戌政变的罪魁祸首,怎么会靠得住呢?到了癸丑(一九一三)年的春天,便开始作怪了

  • 九、孔子五十学易辨·钱穆

    《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条解者,从来不一。《易乾凿度》云:“孔子占《易》,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作《十翼》。”田艺蘅《留青日札》云:“此言五十,即《乾凿度

  • 卷三十五·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五礼器第十之二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

  • 孟子卷六 ·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犹

  • 本议第一·桓宽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ldquo;本议&rdquo;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

  • 卷四百一十·佚名

    △第二分行相品第九之二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三摩地不异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不异三摩地。三摩地即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即是三摩地。若三摩地若菩萨摩诃萨於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者,诸菩萨摩诃萨云何於一切法如实了

  • 十地经论 第六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六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第四焰地依彼净三昧闻持如实智净显示故。此地差别有四分。一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二清净分。三对治修行增长分。四彼果分。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者。

  • 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中·窥基

    基撰广说六住处中。上已说三。下解第四。合此已前四种住处。为信行地。前一大阿僧祇劫异生位也。大文分三。初结前生后。以发论端。次征列名。后随列释。此中所明虽有异行。离障为首。从胜立名。如说发心及修度行。虽

  • 大乘破有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是性无实。犹如空

  • 卷第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广慧及禅师传 智及。字以中。苏之吴县顾氏子。入海云院祝发。受具戒。闻贤首家讲法界观。往听之。未及终章。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辞。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八·净挺

    弟子智淙智橒编侍者智淙辈请说行脚师云余年四十六始出俗其先溷尘埃中遭乱去为贾年三十举明经求死不得绝意仕进以白衣从愚庵老人游四十受大法迟迟剃染父母在未尝以身离左右也余钱塘人姓徐氏初号逸亭居士字世臣有逸亭十

  • 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现代长篇童话·张天翼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0月初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7月初版时,改书名为《好兄弟》,列入“少年读物丛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修订本,再改书名为《大林和小林》。作品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