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玄奘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尸罗波罗蜜品第七之三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具足如是清净尸罗。於诸行中常恒发起不可乐想。於诸众生起父母想。於彼有情起难保想。於妙五欲起非妙想。於受了别起无识想。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已,不起平等不平等心。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若当发起心平等者,应超出心入於寂灭。若当发起心不平等。应令染心转不平等。如是眼色为缘生於眼识。染心起灭由随眠故。彼心体生於所缘境妄心计净。若能了知彼不如理而体不净。如是知已便得解脱。若彼解脱即尽於彼。彼何所荆所谓贪尽瞋尽痴荆如是尽者,即非贪尽瞋尽痴荆何以故?若刹那贪有灭尽者,即应贪异尽异。若如是者贪应是实尽亦是实。若贪是实不应灭荆然舍利子,一切有情皆由不正思惟如理作意故生於贪欲。夫贪欲者分别所起。若无分别计执斯断。若断计执即无有实。由无实故中无所贪。由无贪故即是真实。若是真实於中无苦。由无苦故则无烧恼。无烧恼故即是真实。若是真实於中无热。由无热故是即清凉。是即涅槃。於涅槃中无有贪爱。何以故?舍利子,夫涅槃者无有思虑。我当除灭如是贪爱。贪爱尽故名得涅槃。若如是者即能贪异所贪亦异。涅槃复异。此若异者,则於彼为彼。若於彼为彼。智者应当寻思彼实。如是求已不得坚实。若无坚实即为是虚。若是虚者即为寂静。若寂静者即为是空。空无何法谓我我所。若常若恒若住若变异法,则无有情,则无命者,由如是故。於贪瞋痴则无所起。舍利子,以何等故。有我我所计此为我。此我所有起我我所。颠倒计我故执我所。执我所故便有所作。於所作中起四种行。云何为四。谓身所作。语心所作。由意思惟发粗恶语。从此便生运身加害。舍利子,一切愚痴凡夫。由起自他别异想故。为想所执。为想所缚。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故。於如是事知颠倒已,不与诸行而相习近。何以故?由习近故则生怖畏。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今为求无怖畏故。度诸众生。不宜於彼而生怖畏。我当与之共为亲爱。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尸罗波罗蜜多故。於一切众生起父母想。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作是思惟。无有众生於彼过去久远世来非父非母易可得者,何以故?一切众生。定曾为我若父若母。然由於彼生贪心故。舍於母想。生瞋心故舍於父想。流转生死不能断绝。是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由斯事故。深思惟已,於诸众生起眷属想。舍利子,如彼过去超阿僧企耶广大无量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名最胜众。出现於世。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彼佛住寿九拘胝岁。与九拘胝那庾多大声闻众同共集会。尔时有一菩萨。名为得念。生在王宫。形貌端严众所乐见。成就第一圆净色相。然此菩萨初生之时,父母各以八万四千童少采女。而以赐之。亲友眷属。复以八万四千诸妙采女。而用上之。父母知友。复以采女八万四千奉於菩萨。为欲生长常随翼从。舍利子,时菩萨父。为是菩萨起三时殿。热时雨时及以寒时。令彼菩萨居重殿上。随时而祝又令无量百千伎乐。围绕菩萨而娱乐之。尔时菩萨闻诸乐音。将举其声起生灭想。而现在前。乐音暂止。便思此声依何而起。何处而生。依何而息。何处而灭。尔时菩萨作是观时。不起昼夜差别之想。唯恒发起无常之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舍利子,尔时得念菩萨。四万岁中未曾於乐而生耽著。又四万岁於诸欲中未曾贪染。是时菩萨住深宫中。入四静虑发五神通。即从内宫以神足力身昇虚空。往最胜众如来应正等觉薄伽梵所。既到彼已请问彼佛。得少善法旋还本宫。舍利子,是得念菩萨。於彼如来入涅槃日。复往如来所住之处。问诸刍。最胜众佛今为何在。我今欲见亲觐供养。时诸刍告得念曰:善男子,汝不知耶。如来今者已般涅槃。尔时菩萨。既知如来般涅槃已,即於是处举身投地。涕泣闷绝。良久乃苏。便说颂曰:

如是照世间,到诸法彼岸。我住放逸地,如何自欺诳。百千劫拘胝,如来乃一现。而我不奉事,谁当作依救。

如我自惟忖,我母非亲善。何不赞如来,令我初生见。父亦非亲善,陷我於诸欲。既被所拘执,乖事世间依。

不闻佛所说,六十妙音声。生为失大利,谓不事佛故。到诸法彼岸,利世大悲者,我憍逸所执,不事两足尊。

千亿那庾劫,见诸佛甚难。我不修供养,灭後方来至。今我重思忖,父母俱非善。当我初生时,何不为赞佛。

令见最胜尊,常住如来所。广修诸供养,及听闻正法。如来所宣畅,六十妙音声。而我未曾闻,灭後方来至。

我今失大利,涅槃後方来。无为演妙法,如先佛所说,

舍利子,尔时得念菩萨。即於是处悲啼而起。往最胜众如来般涅槃床。既到彼已哀恸悲噎。右绕如来满百千匝。卻住一面而说颂曰:佛为群生真实尊,显扬无上微妙法。

我今发起至诚心,为获最胜菩提故。我今敬礼如来足,世界真言大慧者,愿我当获如斯智,等最胜尊之所得。我昔羸劣无智慧,堕在魔罗品类中。

安处居家多迫迮,不得奉事人中上。我已曾修胜妙福,由此暂得觐如来。然佛不垂开正法,故我於今受极苦。我今天龙等众前,兴发至诚真谛语。

若我本期如实者,当依所言无不遂。愿我当於未来世,诸佛出现人中尊。见甚深义广大用,宣说无上真实法。尔时诸难我不生,既生诸欲不亲近。

女色自在无随转,摧坏魔罗之囹圄。生生常得见诸佛,无上正法现前闻。由睹诸佛净信生,生净信已修诸行。若我所发至诚言,必当谛实非虚者,

由此如来还起坐,如从重睡然觉。菩萨適发诚言已,如来应时便起坐。百千拘胝诸天众,以上妙衣而奉散。菩萨是时心喜悦,举身上踊住虚空。

既在虚空安住已,以妙伽他赞最胜。慈心利世大明照,第一说者大神通。觉悟愍念世间依,演宣无上正法者,

舍利子,尔时得念菩萨。宣说如是诸赞颂已,欲令大众倍欢悦故。复於佛前而说颂曰:我於未来当作佛,示现授记人中尊。汝等大众应随学,於如来所兴供养。

世间依怙不思议,谁有於斯不生信。哀愍我等及众生,已入涅槃还重起。

舍利子,是得念菩萨。於最胜众如来法中。大设供养殖诸善本。即以如是善根力故。於此命终。生彼善趣诸天世界。经二十大劫拘胝。不堕恶趣。又经二十大劫拘胝。不受欲乐。舍利子,是得念菩萨。於如是时亲觐奉事七千诸佛。於诸佛所广设供养。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修梵行。於最後劫来世之时,得胜上身自善根力之所发起。成等正觉。号娑罗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出现於世。舍利子,是娑罗王佛。寿二十拘胝岁。与诸弟子再会说法。第一大会声闻弟子有二十拘胝。第二大会有四十千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获大势力。乃至得到诸心自在第一彼岸。舍利子,彼佛世尊般涅槃後。流布舍利广起灵庙。正法住世满十千岁。尔时薄伽梵。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舍利子当知,是得念菩萨。二十劫拘胝,未曾堕恶道。又经如是劫,不习诸贪欲。於是中间时,七千佛灭度。

爱乐诸佛法,常修清净行。最後悟菩提,号娑罗王佛。三十拘胝千,住无上正觉。悟上菩提已,利益诸众生。

二十拘胝岁,广宣微妙法。二十拘胝众,及馀四十千。一切尽诸漏,皆佛之仙众。彼佛涅槃後,舍利广流布。

灵庙具足满,六十千拘胝。灭後法住世,经於十千岁。闻佛说正教,皆生清净信。如来所说法,智者不生疑。

终不堕恶道,速证於寂灭。

复次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故。清净戒众。於诸众生起父母想。何以故?我於往昔生贪心故舍於母想。生瞋心故舍於父想。我今行尸罗波罗蜜多。安住净戒。於彼诸欲。恒兴起厌违背之心。是菩萨摩诃萨。为除贪故。以正作意。於诸欲中。起於真实违厌之想。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起如是正思惟故。能自了知诸欲之相。又能了知诸欲违厌。舍利子,云何名为了知诸欲。及能了知诸欲违厌。舍利子,所言诸欲名为贪爱。谓贪眼识所识诸色。是名为欲贪爱耳识所识诸声。是名为欲。如是贪爱。鼻识所识诸香。舌识所识诸味。身识所识诸触。是名为欲。舍利子,若有贪爱则有执著。夫执著者名之为结。结名发起。发起名缚。又亦名为不实戏论。如是舍利子,一切众生。皆为不实戏论诸缚所缚。缠缚遍缚。增上遍缚不得解脱。舍利子,一切众生为谁缚故。名之为缚。所谓色缚所缚故。名之为缚。乃至声香味触缚所缚故。名之为缚。又何等故名为色缚。谓於自身所得诸色。妄起我想。命者之想。数取趣想。常想恒想。不变异想。实想全想。一合之想。如是等想名为色缚。舍利子,何等名为色缚所缚。谓於所起我自体相。深亲宝重广兴我爱。於诸妻妾一切女色。恋著不已,如是名为色缚所缚。舍利子,是诸众生。既得受用诸欲法已,造不善业。不如实知诸欲过失。云何名为诸欲过失。舍利子,一切诸欲无非过失。是故智者,於诸过失不应生欲。然趣恶道是欲重过。吾当为汝开示其相。舍利子,云何名为能趣恶道诸欲重过。舍利子,我说一切习近欲时。无有少恶而不造者,彼若报熟。无有少苦而不摄受。是故舍利子,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何以故?舍利子,夫有智者即是如来。言无智者谓群生也。若诸智者之所诃毁。是名真实。若诸无智之所摄受,则非真实。舍利子,诸无智者何所摄受。所谓摄受诸有为法。摄受妻妾女色诸欲及男女等。彼无智者,又为妻子诸女色等之所摄受。如是展转更相摄受,则不摄受於彼圣道。舍利子,彼无智者,为於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於诸善法多生障碍。何所障碍。所谓障碍出家。障碍尸罗。障碍静虑。障碍天道。障碍涅槃。又能障碍诸妙善法。又舍利子,彼无智者,若有摄受男女妻妾诸女色等。略说则是。摄受怨雠。即为摄受地狱傍生焰魔鬼趣等。舍利子,如是摄受。取要言之。即是摄受一切恶不善法。障碍一切诸贤圣法。又若摄受男女妻妾诸女色等。乃至则於一切美食。亦能障碍。况馀胜事。舍利子,如是障碍略而言之。所谓障碍见佛。障碍闻法。障碍奉僧。障碍见佛所得净信。障碍闻法所得净信。障碍奉僧所得净信。又略而言:障碍获得具足无难。障碍信财。戒财闻财。舍财慧财。惭财愧财。舍利子,若有摄受男女妻妾诸色欲等。即为摄受不信恶戒邪闻慳吝恶邪之慧无惭无愧。又复摄受病痈毒箭火聚毒蛇。舍利子,若有乐处居家耽嗜不舍。当知即是乐处冢间。是故我说乐处居家。如住冢间。及旷野处无所投告。即为丧失诸白净法。又舍利子,若有众生味著男女妻妾诸女色欲。当知即是味著砾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热铁丸。即是味著坐热铁床。即是味著热铁机蹬。舍利子,若有味著花鬘香涂。即是味著热铁花鬘。亦是味著屎尿涂身。舍利子,若有摄受居处舍宅。当知摄受大热铁瓮。若有摄受奴婢作使。当知摄受地狱恶卒。若有摄受象马驼驴牛羊鸡豕。当知摄受地狱之中黑駮诸狗。又是摄受百逾缮那禁卫之卒。取要言之。若有摄受妻妾男女诸女色欲。当知即是摄受一切众苦忧愁悲恼之聚。舍利子,宁当依附千逾缮量大热铁床。是床极热遍热猛焰洞然。於彼父母所给妻妾诸女色欲。乃至不以染爱之心。远观其相。何况亲附抱持之者,何以故?舍利子,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忧愁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当知妇人。如热铁花。散布於地。足蹈其上。当知妇人於诸邪性流布增长。舍利子,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言妇者名加重担。何以故?能使众生负重担故。能使众生弊重担故。能使众生受重担故。能使众生持於重担有所行故。能使众生荷於重担遍周行故。能令众生於此重担心疲苦故。能令众生为於重担所煎迫故。能令众生为於重担所伤害故。舍利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欣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又舍利子,世间众生。由妇因缘不舍重担。不舍何等之重担耶。所谓五蕴。何等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舍利子,世间妇人。能令众生不舍如是五蕴重担。故名五蕴以之为妇。舍利子,复何因缘世人名妇为故第二。舍利子,如是女人。是犯尸罗第二伴故。是犯威仪第二伴故。是犯正见第二伴故。是饮食时第二伴故。是往地狱傍生鬼趣第二伴故。能障圣慧碍涅槃乐摄一切苦第二伴故。是以名为故第二也。舍利子,复以何故。世人名妇以为母众。舍利子,一切女人生多过失无边幻诳。故名母众。若有随逐母众自在。当知即堕魔罗手中自在为恶。如是舍利子,当知世界一切女人生多过失无边幻诳。心多轻躁。心多掉动。其心流荡。倾覆不祝心似山狖。心似猿猴。善能示现幻诳之术。如是诸相。故名女人以为母众。又舍利子,言母众者即母幻村。又亦名为幻之城邑。幻王所都。幻客之亭。幻人之馆。幻国幻村。幻处幻方。是幻世间。是幻世界。是无边幻。是广大幻。是无量幻。是不可思议幻。舍利子,由如是等诸欲重过能趣恶道。故号女人名母幻村。舍利子,譬如幻师善学幻术於大众中示现种种幻诳之事。舍利子,母村亦尔。善学女人幻诳之术。能令丈夫若见若闻若摩若触皆被系缚。又诸女人巧知惑媚。由知媚故势力自在。凡有所作。歌舞戏笑。啼泣往来。若住坐卧。於一切时。能令丈夫不得自在。随彼女人系缚驱使。舍利子,譬如世间成熟稻田被大雹雨伤残滋甚。如是舍利子,是母幻村,犹如大雹堕丈夫田。摧坏一切白法苗稼。消灭都荆舍利子,诸如是等能趣恶道。贪欲重过。一切世间愚痴凡夫。为之幻惑不能觉了。而复摄受所爱妻妾诸女色欲为之迷醉。

复次舍利子,聪慧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故。於是诸欲深知过已,便依正法起二种想。所谓於诸愚夫起恶人想。於佛菩萨起善人想。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已,便自思惟。我今应往善丈夫趣。不宜往彼恶丈夫趣。我不应往地狱傍生焰魔鬼趣。我不应往毁尸罗趣。我不应往犯戒住处。我今应往最胜无上离前诸法无障碍趣。我今应往诸佛如来大智慧趣。又作是念。我当逆流而行。非顺流者,我当作师子吼。非野干鸣。我当示现金翅鸟王之大势力。不应示现微细昆虫之所有力。我今应作贤良之人。不作险恶愦杂之人。我今应啖贤良胜士清净之食。不应啖彼无良下士不净之食。我应修行微妙静虑。最胜静虑。殊特静虑。第一三摩地所得。彼类静虑不应修行。非彼类静虑。非下少静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我应游戏诸佛静虑。不应游戏声闻独觉一切愚夫异生静虑。我当修行无依静虑。不应修行依色静虑。又亦不依受想行识静虑。不应修行依地界静虑。又亦不依水界火界风界静虑。亦不修行依欲界静虑。又亦不依色界无色界静虑。亦不修行依此世他世静虑。又亦不依已见已闻已念已识已得已触已证如是静虑。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言:我当修习无依静虑。由修习故。当不自损。又不损他。亦不俱损。我当追求圆成佛智。岂复应求世间诸欲。

复次舍利子,如是聪慧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作如是等诸正观已,复应当发四种厌离。云何为四。所谓能於诸欲而生厌离。於诸有中能生厌离。於不知恩诸众生所而生厌离。於一切行诸苦恼所而生厌离。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故发起四种厌离之想。应如是学。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观诸有情处於恶道见妙女色起贪心者,应起四种厌离之想。云何为四。所谓退失想。颠坠想。行厕想。脓溃粪秽不净之想。如是舍利子,处诸恶道有情识者,见妙女色。尚应发起如是四想。何况於人。舍利子,安住大乘诸族姓子。厌离一切有为行者,见妙女色起於退失颠坠行厕脓溃粪秽。如是四想。若起此想犹生贪心。又应更起三种亲想。所谓於母等类起於母想。姊妹等类起姊妹想。於女等类而起女想。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闻我所说能善解者,应当随顺如是经典尸罗波罗蜜多。何以故?无有众生是易可得久远世来非我父母。所以者何。是诸众生。皆曾为我而作父母。若有习近妻妾女人,则为习近过去之母。舍利子,菩萨摩诃萨闻我说已,为清净故。应当如是励勤修学。

复次舍利子,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於彼正法违逆不信。菩萨不尔。随顺正法无有违逆。若有修行如是诸观。犹为贪心所随逐者,菩萨复应如理观察。所生贪心见何而生。若当於眼起贪心者,菩萨重应如理观之。我为於眼起染爱者,谁能见眼。为眼见眼耶,则彼自体见自体耶。何以故?彼亦是眼。此亦是眼皆为四大之所造故。又为大种之所生故。非由自体。於此自体而起染爱。又非於我自体而起染爱。何以故?彼则是此故。若有於彼起染爱者,应是於此而起染爱。以无差别故。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无差别祝我今应求差别之法。何以故?以诸欲觉都无有德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展转同一义,都无差别性。由乖理邪执,起是贪爱心。云何四大生,还能染大造。诸法犹如幻,无由起贪爱。

我等邪分别,妄起贪爱心。不肖者生贪,贤善人无爱。遍於十方界,无实贪可求。但虚妄分别,故起斯贪爱。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作是观已,犹被贪心而随逐者,若有闻佛所说诸法善根力故。复应随顺如是经典。所谓眼如聚沫不可撮摩。何以故?彼聚沫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无有命者,无数取趣。无摩纳婆。无丈夫。无意生。无作者,无受者,於如是等无作无受。一切法中谁能染爱。又於何所而生染爱。舍利子,眼如浮泡性非坚实。何以故?彼浮泡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无有命者,无数取趣。无摩纳婆。无丈夫。无意生。无作者,无受者,於如是等无作无用。诸法之中谁能染爱。又於何所而生染爱。舍利子,眼如阳焰业惑爱生。何以故?彼阳焰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芭蕉体非贞固。何以故?彼芭蕉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是眼如梦非如实见。何以故?彼虚梦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传响系属众缘。何以故?彼传响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光影依业影现。何以故?彼光影等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浮雲飘乱散相。何以故?彼雲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流电念坏相应。何以故?彼电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是眼如空离我我所。何以故?彼空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为无知如草木土石。何以故?无知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无作用随风机转何以故?无作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为虚诳不净朽烂之所积聚。何以故?虚诳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为虚伪摧破坏散灭尽之法。何以故?虚伪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如丘井常为老逼。何以故?丘井等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乃至谁能染爱。於何染爱。舍利子,眼不久停终於死际。何以故?彼非久停。一切诸法本无有我。亦无有情。无有命者,无数取趣。无摩纳婆。无丈夫。无意生。无作者,无受者,於如是等无作无用。缘会所生诸法之中。谁能染爱。又於何所而行染爱。如是广说一切内外。诸根尘法亦复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察时。为诸贪爱所牵引者,无有是处。若有菩萨摩诃萨。作是观者,当知是则於诸法中。永离贪爱。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毕竟清净灭诸贪爱。

尔时佛告舍利子,如是清净行尸罗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不行一切害众生业乃至命难。於诸众生终不加害。不行一切不与取业。乃至命难。於他资具终不劫盗。不习一切淫荒邪行。乃至命难。於诸女色终不染趣。不说一切欺诳妄语。乃至命难。於诸众生不行虚诳。不说一切粗獷之言:乃至命难。於诸众生终不毁骂。不说一切离间之言:乃至命难。於诸众生不行破语。於自眷属生知足故。不传一切浮绮谈说。言必如量。乃至命难。终不绮绘异词矫饰文句。於他财物不起贪著。乃至命难。诸所受用终无爱染。於诸恼辱具忍成就。闻粗恶言善能堪耐。乃至命难。不生忿恚。於诸法中不生邪见。乃至命难。终不信事诸馀天神。唯於佛所净心归趣。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尸罗清净。

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故。具足成就无量无边诸佛正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由行尸罗波罗蜜多故。具足成就不缺尸罗。不与无智相亲近故。具足成就不穿尸罗。不平等生能远离故。具足成就不斑尸罗。不近恶人诸烦恼故。具足成就不杂尸罗。唯为白法所增长故。具足成就应供尸罗。如其所欲自在行故。具足成就称赞尸罗。不为智者所诃毁故。具足成就善守尸罗。圆备正念及正知故。具足成就不呰尸罗。於诸过失所不生故。具足成就善护尸罗。於诸根门善防卫故。具足成就高广尸罗。为一切佛所忆念故。具足成就少欲尸罗。知净量故。具足成就知足尸罗。欣乐断故。具足成就正行尸罗。身心远离故。具足成就处静尸罗。厌烦闹故。具足成就圣种善喜尸罗。不顾他颜无希望故。具足成就杜多功德少事尸罗。自在生长诸善根故。具足成就如说而行尸罗。不诳世间诸天人故。具足成就大慈尸罗。不害一切诸有命故。具足成就大慈尸罗。堪忍一切诸苦恼故。具足成就大喜尸罗。於彼法乐无退减故。具足成就大舍尸罗。一切爱恚毕竟断故。具足成就常省己过尸罗。恒於内心善察照故。具足成就不讥彼阙尸罗。於众生心善随护故。具足成就成熟众生尸罗。究竟能到施彼岸故。具足成就善守护尸罗。究竟能到戒彼岸故。具足成就无憎害心尸罗。究竟能到忍彼岸故。具足成就不退转尸罗。究竟能到正勤彼岸故。具足成就定分圆满尸罗。究竟能到静虑彼岸故。具足成就正闻无厌尸罗。究竟能到大慧彼岸故。具足成就亲近善友尸罗。觉分资粮善修集故。具足成就远离恶友尸罗。弃舍不平等道故。具足成就不顾恋身尸罗。以无常想恒观察故。具足成就不顾恋命尸罗。以其所重不常保故。具足成就不起悔尸罗。心善清净故。具足成就不诈现尸罗。方便善清净故。具足成就不恼热尸罗。於增上意善清净故。具足成就不轻掉尸罗。永离诸贪爱故。具足成就不高慢尸罗。和柔质直故。具足成就不强戾尸罗。性贤善故。具足成就善调伏尸罗。无愤恚故。具足成就寂静尸罗。性安摄故。具足成就善语尸罗。如其所说无违逆故。具足成就成熟有情尸罗。常不舍离诸摄法故。具足成就守护正法尸罗。於圣法财自不坏故。舍利子,聪慧菩萨摩诃萨。如是清净戒聚。具足成就尸罗波罗蜜多。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善能修行菩萨妙行。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多。若诸菩萨摩诃萨。精勤修行是菩萨行。一切众魔魔民天子。於此菩萨不能尧乱。又不为彼异道他论所能摧屈。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四·昙噩
  义净译·佚名
  卷第三十五·佚名
  大乘三聚忏悔经·佚名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坚慧
  僧 制 今 论·太虚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法藏
  破邪论卷下·法琳
  法句譬喻经道行品第二十八·佚名
  杂毒海卷四·性音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智旭
  答 或 问·太虚
  卷之十二·铁壁慧机
  卷第四·佚名
  论宋明儒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四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三十首 行路难四首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到头还用眞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负心为罏复为火缘木求鱼

  • 卷六十八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乙丑,上召宰臣王旦、知樞密院事王欽若等對於崇政殿之西序,上曰:「朕寢殿中帟幕,皆青絁為之,旦暮間,非張燭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夜將半,朕方就寢,忽一室明朗,驚

  • ·加按察衔谢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接奉巡抚臣徐宗干行知:本年十一月初八日,承准议政王军机大臣十月十八日奉旨:“丁曰健着照例加按察使衔,该部知道。钦此。”当即恭设香案,望

  • 崔彭传·魏徵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楷,西魏殷州刺史。 父亲崔谦,北周荆州总管。 崔彭小时即成孤儿,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 他生性刚毅,有武略,工于骑马射箭。 爱读《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北周武帝时,他任侍伯上士,累次升迁

  • 阎复传·宋濂

    阎复,字子靖,祖籍平阳和州,祖父名衍,曾在金朝为官。父名忠,因避兵乱而迁到山东之高唐,以后就定居在这里。阎复七岁读书,聪敏过人,二十岁入东平求学,拜名儒康晔为师。当时严实管领东平御史台,招诸生进行进士预考,当选者四人,阎复为

  • 卷一百二十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九宋 宋敏求 编蕃夷册文册突厥李思摩为可汗文册踈勒国王文册莫贺咄吐屯为顺义王文册突厥苾伽骨吐禄为可汗文册骨吐禄三姓毗方伽□利发文册突骑施黑姓可汗文册囬纥为英武威远可汗文

  • 卷二百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四象纬考杂星变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六月戊午大角星东北生角孝宗隆兴二年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内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八月乙巳大角光体揺

  • 十二年·佚名

    (乙亥)十二年清光緒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甲子。命時原任大臣,率禮堂入侍。敎曰:「今年卽我太祖大王誕降九回甲也。元子以是歲冊儲何如?」領敦寧金炳學曰:「今年,異於他年而睿齡新添,以冊儲下詢,名正則禮益重,位定則福益隆,四重

  •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晏婴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

  • 提要·王夫之

    【臣】等谨案春秋稗疏二卷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别著录是编论春秋书法及厯象典制之类仅十之一而考证地理者十之九其论书法谓闵公元年书季子仲孙髙子皆不名乃闵公幼弱聴国人之所为故从国人之尊称然考襄公之立实止

  • 卷十七·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七     元 李廉 撰成公十年春衞侯之弟黒背帅师侵郑左氏【衞子叔黒背侵郑晋命也】胡氏【其曰衞侯之弟者子叔黒背生公孙剽孙林父甯殖出衞侯衎而立剽亦以其父有宠爱之私故得立耳此与齐之

  • 卷二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圜丘祀天明史恭闵帝本纪建文元年正月庚辰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革朝志帝始郊见上帝如岁祀之礼岁前十二月躬省牲于南郊是月戊寅御奉

  • 第十章&nbsp;道家第三阶段:庄子·冯友兰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姓庄,名周,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威王

  •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五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住菩萨不退转地。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

  • 印度之佛教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梁启超

    宇宙何以能成立?人生何以能存在?佛的答案极简单&mdash;只有一个字(词)&mdash;&ldquo;因缘&rdquo;。因缘这个字(词)怎么解呢?佛典中的解释,不下几百万言,今不必繁征博引。试用现代通行的话解之,大约&ldquo;关系&rdquo;这个字

  • 上一下·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下上卷首题委如前释。今总分对略为四别。初约能所上三字律题是所宗。下七字钞题是能宗。又律题中四分属能集。律是所集。钞题中删补行三字是能。繁阙事三字为所。又钞字是能行事属所。二约通别

  • 台游日记·蒋师辙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本书(一册一四一面八四

  • 拔除罪障咒王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由曼殊菩萨之请,为末代不信之人说此一大咒王。佛于净居天上,说诸咒法,曼殊菩萨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法,佛为说此一大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