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八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时王舍城有长者女。名为妙慧。年始八岁。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诸相具足见者欢喜。曾於过去无量诸佛。亲近供养种诸善根。时彼女人诣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无上等正觉,为世大明灯。菩萨之所行,唯愿听我问。

佛告妙慧。今恣汝问。当为解说令断疑网。尔时妙慧。即於佛前。以偈问曰:云何得端正,大富尊贵身。复以何因缘,眷属难沮坏。

云何见己身,而受於化生。千叶莲花上,面奉诸世尊,云何能证得,自在胜神通。遍往无量刹,礼敬於诸佛。

云何得无怨,所言人信受。净除於法障,永离诸魔业。云何命终时,得见於诸佛。闻说清净法,不受於苦恼。

大悲无上尊,唯愿为我说。

尔时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问此深妙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妙慧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为四。一者於恶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於大慈。三者深乐正法。四者造佛形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瞋坏善根勿增长,慈心乐法造佛形。当获具相庄严身,一切众生常乐见。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富贵身。何等为四。一者应时行施。二者无轻慢心。三者欢喜而与。四者不希果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应时行施无轻慢,欢喜授与不希求。

能於此业常勤修,所生当获大财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眷属不坏。何等为四。一者善能弃舍离间之语。二者邪见众生令住正见。三者正法将灭护令久祝四者教诸有情趣佛菩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舍离间言及邪见,正法将灭能护持。安住众生大菩提,当成不坏诸眷属。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当於佛前得受化生处莲花座。何等为四。一者捧诸花果及细末香。散於如来及诸塔庙。二者终不於他妄加损害。三者造如来像安处莲花。四者於佛菩提深生净信。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花香散佛及支提,不害於他并造像。於大菩提深信解,得处莲花生佛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者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者然灯供养如来之塔。四者於诸禅定常勤修习。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见人修善说正法,不生谤毁加留难。如来塔庙施灯明,修习诸禅游佛刹。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处世无怨。云何为四。一者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者於他胜法无嫉妒心。三者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者於菩萨行无轻毁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以谀谄亲善友,於人胜法无妒心。他获名誉常欢喜,不谤菩萨得无怨。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为四。一者发言修行常使相应。二者於善友所不覆诸恶。三者於所闻法不求过失。四者於说法者不生恶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发言修行常相应,己罪不藏於善友。闻经不求人法过,所言一切皆信受。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於诸有情大慈平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以深意乐摄律仪,闻甚深经能信解。敬初发心如佛想,慈心普洽障消除。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诸魔。云何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发起精进。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能知诸法平等性,常起精进念如来。回向一切诸善根,众魔不能得其便。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於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於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於三宝所勤修供养。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他有所求令满足,信解深法舍严具。三宝福田勤供养,临命终时佛现前。

尔时妙慧童女闻佛说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诸行。我当奉行。世尊,若我於是四十行中。阙於一行而不修者,则违佛教欺诳如来。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告妙慧言:菩萨之行甚难可行。汝今发斯殊胜大愿。岂於是愿得自在耶。尔时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愿真实不虚。能令诸行得圆满者,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花天鼓自鸣。说是语时。於虚空中花散如雨天鼓自鸣。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是时妙慧重白目连。以我如是真实言故。於未来世当得成佛。亦如今日释迦如来。於我国中无有魔事及以恶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斯大众身皆金色。说是语已众皆金色。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礼初发心菩萨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发斯诚愿。妙慧答言:文殊师利。非所问也。何以故?於法界中无所住故。又问云何名为菩提。答曰:无分别法是名菩提。又问云何名为菩萨。答曰:一切诸法等虚空相。是名菩萨。又问云何名为菩提之行。答曰:犹如阳焰谷响之行。是菩提行。又问依何密意作如是说。答曰:我於此中不见少法密非密者,又问若如是者一切凡夫应即菩提。答曰:汝谓菩提异凡夫耶。莫作是见。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舍无成坏故。又问於此义中能解了者其数几何。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众生能了斯义。文殊师利言:幻化本无。何有如是心心所法。答曰:法界亦尔非有非无。乃至如来亦复如是,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佛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言:然此童女。已於过去发菩提心。经三十劫。我乃发趣无上菩提。彼亦令汝住无生忍。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为其作礼。白妙慧言:我於往昔无量劫前。已曾供养。不谓今者还得亲近。妙慧告言:文殊师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别。何以故?以无分别得无生忍故。又问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文殊师利。我当为汝除断疑惑。由我如是真实语故。於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於我法中诸比丘辈。闻命善来出家入道。我国土中。所有众生身皆金色。服用资具如第六天。饮食丰饶随念而至。无有魔事及诸恶趣。亦复无有女人之名。有七宝林上罗宝网。七宝莲花覆以宝帐。如文殊师利所成净刹装校严饰。等无有异。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此大众身皆金色。我之女身变成男子。如三十岁知法比丘。说此语时。此诸大众皆作金色。妙慧菩萨转女成男。如三十岁知法比丘。是时地居天众展转赞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萨摩诃萨。能於来世得菩提时。严净佛刹功德如是,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此妙慧菩萨。於当来世成等正觉。号殊胜功德宝藏如来。出现於世。佛说此经时三十俱胝众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八十俱胝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众生皆获智证。五千比丘行菩萨乘心欲退转。因见妙慧菩萨意乐善根威德殊胜故。各各脱身所著上服。以施如来。如是施已发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决定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即记之曰:汝等於当来世过千劫。後於无垢光明劫中。阳焰世界难忍佛刹。於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号辩才庄严如来。出现於世。文殊师利。如是法门有大威德。能令菩萨摩诃萨及声闻乘者,获大利益。文殊师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求菩提无方便善巧。行六波罗蜜足满千劫。若复有人经於半月。时一书写读诵此经。所获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是故文殊师利。如是微妙法门。即诸菩萨契经之本。我今付嘱於汝。汝当来世。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譬如转轮圣王出现於世。所有七宝皆悉在前。王灭之後宝随隐没。如是微妙法门流行於世。即诸如来七菩提分等。法眼不灭。若不流行正法当灭。是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求菩提。应当发起精进。书写此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是我教。勿於後世生悔恨心。佛说此经已,妙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及诸大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恒河上优婆夷会第三十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有优婆夷。名恒河上。从其住处来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问恒河上。汝从何来。彼优婆夷。即白佛言:世尊,若问化人汝从何来。如是问者当云何答。世尊告言:夫化人者,无有往来。亦无生灭。云何当说有所从来。又问诸法岂不皆如化耶。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恒河上言:若一切法皆如化者,云何问言汝从何来。世尊告曰:是幻化人不往恶趣。不生天上。不证涅槃。恒河上。汝亦尔耶。白言:我若见身异於幻化。乃可说言:往善恶趣。证於涅槃。我不见身异於幻化。云何说言:往诸恶趣乃至涅槃。

复次世尊,如涅槃性。毕竟不复生善恶趣及般涅槃。我观己身亦复如是,佛言:汝岂不趣涅槃界耶。恒河上言:如以此问问无生者,应云何答。佛言:无生者即涅槃也。恒河上言:诸法岂不皆同涅槃。佛言:如是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同涅槃者,云何问言:汝岂不趣涅槃界耶。

复次世尊,譬如化人。谓化人曰:汝岂不趣涅槃界耶。彼於是问。当云何答。世尊告言:此所问者无有攀缘。恒河上言:如来岂以有所攀缘而致斯问。世尊告言:然我所问亦无攀缘。但为此会。有善男子及善女人。应可成熟故发斯问。何以故?如来於彼诸法。名字犹不可得。何有诸法及彼能趣般涅槃者,恒河上言:若如是者,云何为菩提故积集善根。若诸菩萨及彼善根。皆不可得。积集之时即无心故。非积集时亦复如是,恒河上言:所说无心欲明何义。世尊告曰:此法非思惟之所能知。亦非思惟之所能得。何以故?此中心尚不可得。何况心所生法。以心不可得。是即说名不思议处。此不思议处。无得无证非染非净。何以故?如来常说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无罣碍故。恒河上言:若一切法如虚空者,云何世尊,说有诸色受想行识。及於界处十二因缘。有漏无漏。是染是净。生死涅槃佛告恒河上。譬如说我虽有言说。而实无有我相可得。我说诸色。实亦无有色相可得。乃至涅槃亦复如是,又如阳焰无水可得。我说诸色乃至涅槃。亦复如是,恒河上。於我法中修梵行者,见一切法皆无所得。乃可说名真修梵行。增上慢者说有所得。是则不名住真梵行。我说如是,增上慢人。闻此深法生大惊疑。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恒河上。若我灭後。有能宣说如是甚深断流转法。有愚痴辈由恶见故。於是法师生瞋害心。以是因缘堕诸地狱。恒河上言:如佛所说断流转法。以何义故。名为断流转。世尊告言:断流转者,所谓实际不思议界。此法不可穿凿沮坏。是故说名断流转法。

尔时世尊,凞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青黄赤白红颇梨色。其光普照无量国界。上至梵世还从如来顶上而入。

尔时尊者阿难。见是事已心自念言:如来应正等觉。非无因缘而现微笑。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以何因缘现此微笑。佛言:我念往昔。有千如来。亦於此处说如是法。彼诸众会。各各亦有恒河上优婆夷。而为上首。彼优婆夷及诸大众。闻是法已皆悉出家。於无馀涅槃而得灭度。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言:此经名为离垢清净。以是名字汝当受持。说此经时。七百比丘众。四百比丘尼众。诸漏永尽心得解脱。

尔时欲界诸天子。化作种种天诸妙花而散佛上。作如是言:此优婆夷甚为希有。能与如来共相詶对。得无所畏。是人已曾无量佛所。亲近供养种诸善根。佛说是经已,恒河上优婆夷。及诸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卷第三十(吕字号)·朱时恩
  第五品 婆罗门品·佚名
  悼玉慧观居士并勉正信会员·太虚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三十四·元来
  [第二品]蕴双论·佚名
  卷第三十二·白岩净符
  卷第十八·晦翁悟明
  卷三百一十一·佚名
  卷第四·智旭
  卷第六十九·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四·智旭
  卷五百四十九·佚名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风赋原文·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第三十回 刘国丈全家下狱·陈端生

    第三十回刘国丈全家下狱诗曰:人莫知其子之恶,害人党恶用奸谋。恢恢天网疏难漏,空戴南冠学楚囚。话说金銮殿上封功已毕,忠孝王奏道:僧善保刘奎璧等尚在军营,要求裁夺。元天子即下一道圣旨,将刘奎璧囚一监中,与其父刘侯同狱。

  • 卷三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南岳诗藁刘克庄字潜夫号后邨嘉定二年以恩补宣教郎知建阳县言官李知孝梁成大摭其所咏落梅诗以为谤讪郑清之力辨得释通判潮州改吉州端平二年除枢密院编

  • 卷七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王周王周登进士第曾官巴蜀诗一卷【胡震亨云唐宋艺文志并无其人惟文献通考载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峡船诗序引陆鲁望茶具诗其人盖在鲁望之後而诗题纪年有戊寅已卯两岁近则梁之贞明远则宋

  • 九日巴丘登高·张说

    张均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 第二十一回 守襄阳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统·蔡东藩

      却说元世祖即位,曾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为副,赴宋修好。宋少师卫国公贾似道,以前时称臣纳币,乃是权宜的计策,未曾禀闻理宗,此次北使到来,定要机关败露,瞒了一日好一日,不如将来使幽禁,省

  • 朱子年谱考异卷一·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洪本年谱云朱子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传徽州婺源人 生于南劔尤溪之寓舍始居崇安五夫里牓所居之听事堂曰紫阳书堂 徽州有紫阳山韦斋先生尝以刻其印章用之牓于听事识故乡也又剏草堂于天湖寒泉坞曰寒泉精舍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十二卷 清贡生 (三)·缪荃孙

    [嘉 庆 朝] 江宁府 徐 鏊 上元人。 黄 浩 上元人。 顾 铭 上元人。 臧志仁 上元人。 余 旻 上元人。 刘 桂

  • 太平传·宋濂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祖贺仁杰,父贺胜。贺胜受冤而死时,太平尚年幼,泰定帝为其父雪冤并抚恤太平。太平性情开朗,为人正大,虽年幼却如老成人,曾拜赵孟兆页及云中吕弼为师。太平起初是承袭父职为虎贲

  • 杨梅南·佚名

    杨梅南先生小传杨先生枝字梅南广东中山县人光绪十四年来沪服务于太古洋行航务部任事忠实劳勋卓著民国初元任太古芝罘分行经理居青岛者六年声华鹊起为各界所推重历任胶潍铁路委员芝罘工部局委员芝罘商会董事芝罘青年会

  • 近思録集注后序·茅星来

    近思録集注既成或疑名物训诂非是书所重胡考订援据之不惮烦为曰此正愚注之所以作也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后之言程朱之学者往往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而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于是彼稍稍知究心古学者辄用是为诟病以谓道学之

  • 子路篇第十三·钱穆

    (一)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先之劳之:之,指其民。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故为政者贵能劳其民。先之者,尤贵能以身先其民而劳,故民劳而不怨。此四字当作一句读。请益:子路嫌孔子语

  • 鲊话·佟世思

    1卷。汉军旗人佟世思撰。为作者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访广东恩平时,记其风土人情政事之书。有 《与梅堂遗集》、《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及《辽海丛书》本。

  •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

    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北宋郭若虚著。郭若虚,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孙。熙宁三年(1070)任供备库使,曾以贺正旦副使之职出使辽国。本书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续,共六卷。第一卷《叙话》,包括十六篇论述,集

  •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高僧30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