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故将述晋灵公厚敛雕墙,则且以不君为称;欲云司马安四至九卿,而先以巧宦标目。所谓说事之端也。又书重耳伐原示信,而续以一战而霸,文之教也;载匈奴为偶人象郅都,今驰射莫能中,则云其见惮如此。所谓论事之助也。

  昔尼父裁经,义在褒贬,明如日月,持用不刊。而史传所书,贵乎博录而已。至于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于片言,是非由于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欤!但近代作者,溺于烦富,则有发言失中,加字不惬,遂令后之览者,难以取信。盖《史记》世家有云:"赵鞅诸子,无恤最贤。"夫贤者当以仁恕为先,礼让居本。至如伪会邻国,进计行戕,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此则诈而安忍,贪而无亲,鲸鲵是俦,犬豕不若,焉得谓之贤哉?又《汉书》云:"萧何知韩信贤。"案贤者处世,夷险若一,不陨穫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易传》曰:"知进退存亡者,其唯圣人乎!"如淮阴初在仄微,堕业元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情安在?美其善将,呼为才略则可矣,必以贤为目,不其谬乎?又云:"严延年精悍敏捷,虽子贡、冉有通于政事,不能绝也。"夫以编名《酷吏》,列号"屠伯",而辄比孔门达者,岂其伦哉!且以春秋至汉,多历年所,必言貌取人,耳目不接,又焉知其才术相类,锱铢无爽,而云不能绝乎?

  盖古之记事也,或先经张本,或后传终言,分布虽疏,错综逾密。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是以《齐史》之论魏收,良直邪曲,三说各异;《周书》之评太祖,宽仁好杀,二理不同。非惟言无准的,固亦事成首鼠者矣。夫人有一言,而史辞再三,良以好发芜音,不求谠理,而言之反覆,观者惑焉。

  亦有开国承家,美恶昭露,皎如星汉,非靡沮所移,而轻事尘点,曲加粉饰。求诸近史,此类尤多。如《魏书》称登国以鸟名官,则云"好尚淳朴,远师少皞";述道武结婚蕃落,则曰"招携荒服,追慕汉高"。自余所说,多类如此。案魏氏始兴边朔,少识典、坟;作俪蛮夷,抑惟秦、晋。而鸟官创置,岂关郯子之言?髦头而偶,奚假奉春之策?奢言无限,何其厚颜!又《周史》称元行恭因齐灭得回,庾信赠其诗曰:"虢亡垂棘反,齐平宝鼎归。"陈周弘正来聘,在馆赠韦敻诗曰:"德星犹未动,直车讵肯来?"其为信、弘正所重如此。夫文以害意,自古而然,拟非其伦,由来尚矣。必以庾、周所作,皆为实录,则其所褒贬,非止一人,咸宜取其指归,何止采其四句而已?若乃题目不定,首尾相违,则百药、德棻是也;心挟爱憎,词多出没,则魏收、牛弘是也。斯皆鉴裁非远,智识不周,而轻弄笔端,肆情高下。故弥缝虽洽,而厥迹更彰,取惑无知,见嗤有识。

  夫词寡者,出一言而已周。才芜者,资数句而方浃。案《左传》称绛父论甲子,隐言于赵孟;班《书》述楚老哭龚生,莫识其名氏。苟举斯一事,则触类可知。至嵇康、皇甫谧撰《高士记》,各为二叟立传,全采左、班之录,而其传论云:"二叟隐德容身,不求名利,避远乱害,安于贱役。"夫探揣古意,而广足新言,此犹子建之咏三良,延年之歌秋妇。至于临穴泪下,闺中长叹,虽语多本传,而事无异说。盖凫胫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加减前哲,岂容易哉!

  昔夫子断唐、虞以下迄于周,翦截浮词,撮其机要。故帝王之道,坦然明白。嗟乎!自去圣日远,史籍逾多,得失是非,孰能刊定?假有才堪厘革,而以人废言,此绕朝所谓"勿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者也。

猜你喜欢
  竹书统笺卷七·徐文靖
  卷之四百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佚名
  东家杂记卷上·孔传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纪昀
  一四一 军机大臣奏仍将戎英发遣乌鲁木齐种地以示惩儆片·佚名
  绎史卷二十一·马骕
  志卷第九 高丽史五十五·郑麟趾
  世上人家二·胡兰成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范晔
  虞愿传·萧子显
  萧翰传·脱脱
  台湾兵备手抄·佚名
  第十一章 中山援桂之战·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566_1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王传   朱紫联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华筵重处宗盟地,   白雪飞时郢曲春。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自怜亦是膺门客,吟想恩荣气益振。   卷566_2

  • ◆陈先生庚·顾嗣立

    庚字子京,赓弟。金平阳提举。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 吊麻信之二首 答杨焕然二首 清明后书怀 送孟驾之赴阙 病后赠姚仲宽居士 有怀家兄子扬 赠李彦诚 岘山秋晚图 题师嵒卿蒲中八咏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 四海纷挐战虎龙,惊麕无

  • 卷四十九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六月盡是年十月   六月辛丑朔,詔以近畿數郡,春雪損桑,令京朝官分往察視,蠲其正稅,其緣科等物,無令折納絲帛。   壬寅,命知制誥梁顥、薛映共詳中外章疏。   癸卯,太常丞、直集賢院梅詢上言:「邇者朝廷

  • 卷之六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外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九 宋 李幼武 纂集 尹焞 和靖先生 字彦明一字德充其先洛阳人靖康初召到京师恳辞还山诰授和靖处士以荣其归虏陷洛阳举家遭祸公独窜身入蜀居涪陵绍兴五年以崇政殿说书召力辞七年始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九·阿桂

    丙辰李侍尧奏言各省咨解前在甘省捐监冐赈各员叅革西安府同知原任平凉县知县赵杭林前任镇西府知府崧柱原任镇畨县知县王夣麟前署碾伯县知县笔帖式景福原任洮州同知顾芝前署环县知县捐陞光禄寺署正陈严祖原任抚彛通判博

  • 卷五·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五明 黄训 编保治【成化】谏元宵灯火防【章懋】翰林院编修臣章懋臣黄仲昭检讨臣庄防谨奏为培养圣德事成化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内阁遣郎中韩定持小掲帖到于东阁及史舘分与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

  • 食货五○·徐松

    船战船附【宋会要】太宗干德四年四月,淮南转运使苏晓言:「缘江州府商人以江心为界,各许两岸通行。其北岸有沟河港汊,悉通大江,或穿州县,从来客旅舟船往来经贩。自禁闭口岸已来,江北商人欲入港汊兴贩者,巡检使臣禁止不许。望明

  •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吕思勉

    东周时代,政治的重心,既然不在天子而在列国,则欲知其时的政治,非兼知其时列国的情形不可。而欲知列国的情形,又非先知古代的封建制度不可。封建制度,当分两层说: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当此之时,即有强大的

  • 爲學第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2、聖人之道,

  • 提要·张次仲

    【臣】等谨案待轩诗记八卷明张次仲撰次仲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已着録是书前载总论二篇其余国风以一国为一篇二雅周颂以一什为一篇鲁颂商颂亦各为一篇大抵用苏辙之例以小序首句为据而兼采诸家以防通之其于集传不似毛竒龄之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菩萨本行经三卷 玄应  法集经六卷 慧琳  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慧琳  菩萨处胎经五卷 玄应  弘道广显经四卷 玄应  施灯功德经一卷 玄应  央崛摩罗经四卷 玄应  无

  • 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调伏一切障毗那夜迦天王品第七下尔时曼殊室利童真菩萨摩诃萨。于世尊说法知究竟已。合掌亲近世尊。头面礼足右绕三

  •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佚名

    宋三藏法师法海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及欲界色界净居诸天子等。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寂调音。承佛威

  • 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之下·雪峰义存

    (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 妙德编)王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大王问二禅师。诸佛并达磨所传秘密心印。乞师的实为说。且祖佛已来。究竟修何因果。乃得成佛。师云。须是见性。方得成佛。王云。何为见性。师

  •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写于1595年。剧本写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的独生女朱丽叶,虽然他们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世代深仇,但强烈的爱情力量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私自到劳伦斯神父那里结了婚。但在

  • 清一统志台湾府·佚名

    本书系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选辑「台湾府」部分而成,因名之曰「清一统志台湾府」。书分二十四目,曰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明)、祠庙、寺观、名宦(本

  • 义和团揭帖·佚名

    义和团各坛口散发的传单。源于历代农民战争和民众运动中的署名檄文和无头告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春,山东冠县、直隶威县一带的梅花拳等武术集团联合为义和拳后,印传单于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各省,呼吁“毁教灭